人生三境:是山,不是山,还是山

作者&投稿:单于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的一生归纳起来,大概要经历三个阶段:一岁以前,看山是山;开悟以前,看山不是山;开悟以后,看山还是山。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只经历了前两个阶段,主要生活在第二阶段。

我的一岁以前,早已忘的一干二净,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不过我大胆设想了一下,那应该就是圣人们说的“无我”真如状态:看什么都不一样,看什么都一样。天空、高山、医院、护士、爸爸、妈妈,河水、老虎、棒子、鸡、虫子……看见就是看见,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后来,我要长大了,于是被告知这是爸爸妈妈,这是吃的那是不能吃的,这是对的那是错的,你应该这样不允许那样……,有了概念名字后,我看见的山就是人们定义的山了,如果它没有符合人们传递给我的关于山这个概念的标准,我就认为它不是山,或者说我不能认为它是山,否则我就是错的。于是我就开始了我自以为是的人生阶段,这个“是”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跟一个人的出生、教育、阅历、机缘、智商、格局、性格……密切相关的,在概念逻辑判断的 游戏 里形成了强大的我执,形成了一套以“我执”为核心的认知体系,所谓“以我观之,物我皆著我之色彩”,一辈子在里面苦不堪言。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母鸡系不系这个意思呢?

当我以为“我执”的我,是在用我的价值取向是非标志来欣赏这个万有世界的时候,却发现还是个大坑。譬如说,世界名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自我第一眼见到它的图片开始到当下此刻,从来没觉得它好在哪里,远不如一副中国的仕女画。可是在我的认知里,它依然是世界名画,价值连城,人类绘画史上的杰作。我想这个时候的我执,是被世俗绑架的。我继而发现,我的“我执”不过是别人的我执在我身上种下的执而已,这就是俗世那一整套标准体系:道家紧着逃避它,佛家苦修布施它,儒家坚决遵循它。努力尝试打破这个执的人,内心都有一个想法:进入第三境,希望看山还是山。如果我哪天突然觉得《蒙娜丽莎》是一张白纸+达芬奇的劳动+颜料,与其它画作没什么不一样;亦或者我觉得《蒙娜丽莎》就是一幅画,无关世界知名、价值连城,大概就有点看山还是山的意思了。

《金刚经》有个著名的句式:是什么,非什么,名什么。当我们说看见山的时候,说的不是这个山本身,而是在说我们赋予了认知的我们以为的那个山。这就是在告诉我们我执之下是看不见山的,看到达不是山。只有无我执了,才能看山是山,还是那座山。山不可说,说出来的不是山,是执。

佛陀说:我什么也没说,有人说我看见山了,那就是在诽谤我;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我骑牛去找一个不需要说的地方;孔子洒脱:从心所欲不逾矩,看见什么不重要,我心是欢喜的,人伦道德是要遵守的。返璞归真,他们几位的眼中看见的一定还是一岁以前那座山吧。

你,看见山了吗?


人生的三重境界,是哪三重?
无所谓她了……看山的同时,也看到了许多其他的,比如:看到山给我们的感觉,看到了我因为山而升起的情感。这就是看山不是山的性质,因为你想看透她呀,想得到什么呀。第三重:看山还是山此时,您呀,老了,(其实不一定老了)是您呀,经历了前面的两重,而突破到这一重。正如我所说的,...

人生三境界,除了王国维的。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生的三重境界
入世之初,我们拿着真善美去发现,凭着书本上的真理去探索,用最本真的面貌去看待生活,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去质疑权威,我们自信满满,激情澎湃,神采飞扬。进入这个阶段,人是好奇的,进取的,探索的,激昂的,自我的,敢于冒险的。看山生豪情,观水辨清浊。然而,入世渐久,我们会猛然发现,自己的...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悟道的三重境界。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五灯会元》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个时候人们...

《人生三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作者
人生三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902732.html?si=1 ...

如何理解禅宗所说的“三境”?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以如是观、如是知、如是信解、如是降伏其心、不增不减、不取不舍的思惟模式来面对境相;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喻示时空被勘破,禅者于刹那间顿悟。禅宗最激烈地破除偶像崇拜,以走向自然取代那个高悬俯视的“他者”似乎是它寻求解脱的必由之路,自然作为色相...

怎么看佛教的人生三境界?
佛教中的人生三境界:少年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晚年时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 佛教中的人生三境界:少年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晚年时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 展开 ...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对应的三首古诗词
看山是山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看山不是山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看山还是山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或者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来解: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

人生的三重境界是啥意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这个是禅宗清远行思形容自己参禅境界的吧。老实说,那种境界禅宗自己都说不可说,在哲学家看来是一种“我”与宇宙同一的最高状态。记得亚历士多徳就说过,确实有这样一种状态,一个人一辈子有一次领悟到,那就是奇迹,已经就实现了最高价值;两次,不可能。 王国维 那三句主要是偏重审美的境界,我...

...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
个人见解,人生三重境界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是一种心境的变化。初生的婴儿,如同一张白纸,还没有任何阅历,他们看到的山水,就是纯净的山水。婴儿渐渐长大,他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变得多彩变得饱满,会赋予山水自己独特的理解。振奋时,山是豪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伤感时,水是便作春江都是泪,...

昭苏县13344971083: 三重境界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 -
桓邓亚旭: 原发布者:孙不爽人生三大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

昭苏县13344971083: 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 -
桓邓亚旭:[答案] 第一句的山水是山水的表面,第三句的山水是山水的内在本质

昭苏县13344971083: 人生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透了是什么意思 -
桓邓亚旭: 是啊,看山还是山嘛,但同时明明白白地知道,它的本质是空性. 举个例子,如一个金镯子,先一看,哦,是个镯子,这就是“看山是山”的第一个境界,执于外相. 再细看,哦,是金的.这就是第二具境界:看山不是山,为什么,知道本质了,但忘了它的外相了. 然后,一汇总,明白了:这是个金镯子.这就到第三个境界:看山还是山,但是这个山,是在更高层次对山的认识,就是:外相是山,本性为空. 这个三境界,其实就是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

昭苏县13344971083: 人生的三重境界,是哪三重? -
桓邓亚旭: 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

昭苏县13344971083: 人生的四种境界 -
桓邓亚旭:[答案] 第一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昭苏县13344971083: 人生境界有三重,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 -
桓邓亚旭:[答案] 第三重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不是山水变了、而是一路走来人的眼光变了.当走完一圈才知自心.

昭苏县13344971083: 怎样理解“人生的三重境界”: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
桓邓亚旭: 印象中是禅宗的说法,在刘墉的书里看过.关于这三境界我这样理解: 第一境界是常人的状态.人在世间,不知从何而来,不知去往哪里,浑浑噩噩,找不到人生地意义所在;有如身在庐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始终不知庐山真面目. 第二境界是常人看破看破红尘以后的状态.在他们眼中,一切都是虚空,山不是山,是虚空;水不是水,是虚空.因而离群索居,自顾修身养性,哪管“埃塞俄比亚的有多少难民”. 第三境界是看破红尘以后又回到红尘的状态.从出世到入世,这是大智慧.饥饿犹在,难民犹在,战争犹在,希望犹在.虽然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早已知晓庐山真面目,知道从哪里来,知道往哪里去,知道人生在世我们的使命在哪里.

昭苏县13344971083: 山是山,山不是山,山还是山,这句话你能领悟多少?这是人生的三大境界哦!
桓邓亚旭: 表象、意识、自由——我想这是人认识世界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表象世界,通过身体感官了解客观存在. 第二阶段是意识世界,更多是主观的投射.补充南师的说法,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本质并不是虚幻而是怀疑,怀疑以往的认知,是极为重要的探索过程,是为了获得真正的“知”. 第三阶段是自由世界,完成对自我的认识.至此,身体和灵魂已拥有了独立、清澈和宁静,一切无可无不可,山水可以是山水,只管远观近赏走进去,与我无妨,透过山水我还是我,山水也可以不是山水,是或不是之间来去自由.

昭苏县13344971083: 有位哲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确是山,看水确实水.请用准确,... -
桓邓亚旭:[答案] 第一境界:与生俱来的本能,只要目能视物,看山自然是山. 第二境界:人一进入青年直至中年后半程,看世界就加上了自己的人生期待.认为应该如何如何.对好多事不理解,愤慨."愤青"多出于此时.因为人在这一期间思想最活跃,精力最旺盛,体...

昭苏县13344971083: 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什么意思 -
桓邓亚旭: 小时候家长告诉我们:这是山那是水,我们就知道了就学会了.青春期到青年时期我们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跟观念,我们迫切的想证明自己,用自己的想法去看世界,觉得所有事物凡是强加给我们的都不是正确的.慢慢的到了中年步入老年,经历了时间对心灵的沉淀,成熟了心境开阔了原意承认了也不得不甘心了.世界有他本来的样子,一直未曾改变,是我们心境的改变导致困惑的发生与解决. 最后送你一句话,是我摘的老子的两句话拼在一起的:和光同尘,各归其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