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解

作者&投稿:贡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讲解视频~

学完论语高清视频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IpV2fvTKseC6YvfCYURlg
提取码: 9ytg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新华出版社的《注音全译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带拼音,有白话文翻译,还不错哦

里仁篇第四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注释】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评析】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原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原文】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注释】
(1)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作动词。
(2)恶:音wù,憎恶、讨厌。作动词。

【译文】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评析】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原文】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评析】
这是紧接上一章而言的。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原文】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评析】
孔子特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养成仁德的情操。但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爱好仁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孔子说他没有见到。但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原文】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评析】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原文】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原文】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评析】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原文】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也,无莫(2)也,义(3)之与比(4)。”

【注释】
(1)适:音dí,意为亲近、厚待。
(2)莫:疏远、冷淡。
(3)义:适宜、妥当。
(4)比:亲近、相近、靠近。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原文】
4·11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注释】
(1)怀:思念。
(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评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原文】
4·12 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2)。”

【注释】
(1)放:音fǎng,同仿,效法,引申为追求。
(2)怨:别人的怨恨。

【译文】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评析】
本章也谈义与利的问题。他认为,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他不会总是考虑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更不会一心追求个人利益,否则,就会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责。这里仍谈先义后利的观点。

【原文】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1)?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2)?”

【注释】
(1)何有:全意为“何难之有”,即不难的意思。
(2)如礼何:把礼怎么办?

【译文】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评析】
孔子把“礼”的原则推而广之,用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这在古代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孔子时代的“国”乃“诸侯国”,均属中国境内的兄弟国家。然而,在近代以来,曾国藩等人仍主张对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采取“礼让为国”的原则,那就难免被指责为“卖国主义”了。

【原文】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评析】
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孔子并非不想成名成家,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这种思路是可取的。

【原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评析】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将再作剖析。

【原文】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原文】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评析】
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

【原文】
4·18 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

【注释】
(1)几:音jī,轻微、婉转的意思。
(2)劳:忧愁、烦劳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评析】
这一段还是讲关于孝敬父母的问题。事奉父母,这是应该的,但如果一味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百依百顺,甚至父母不听劝说时,子女仍要对他们毕恭毕敬,毫无怨言。这就成了封建专制主义,是维护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重要纲常名教。

【原文】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2)。”

【注释】
(1)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2)方:一定的地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评析】
“父母在,不远游”是先秦儒家关于“孝”字道德的具体内容之一。历代都用这个孝字原则去约束、要求子女为其父母尽孝。这种孝的原则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

【原文】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

【注释】
(1)本章内容见于《学而篇》1·11章,此处略。

【原文】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评析】
春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臣弑君、子弑父的犯上作乱之事时有发生。为了维护宗法家族制度,孔子就特别强调“孝”。所以这一章还是谈“孝”,要求子女从内心深处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绝对服从父母,这是要给予批评的。

【原文】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评析】
孔子一贯主张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你的威信也就降低了。所以孔子说,古人就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因为他们以不能兑现允诺而感到耻辱。这一思想是可取的。

【原文】
4·23 子曰:“以约(1)失之者鲜(2)矣。”

【注释】
(1)约:约束。这里指“约之以礼”。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原文】
4·24 子曰:“君子欲讷(1)于言而敏(2)于行。”

【注释】
(1)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2)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原文】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原文】
4·26 子游曰:“事君数(1),斯(2)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1)数:音shuò,屡次、多次,引申为烦琐的意思。
(2)斯:就。

【译文】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参考
http://www.ld.nbcom.net/kongzi/


谁有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视频,讲的细一点的
03.【高中语法视频】视频教程 60讲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oxpIddDmpC80juMl3aT-A 提取码:yfkh 03.【高中语法视频】视频教程 60讲|60课时学完高中全部英语(下)【共20讲,刘飞飞】|60课时学完高中全部英语(上)【共40讲,刘飞飞】|第9讲高一上核心词汇讲解(四)第5段|...

德语语法讲解?
这里有个感官动词的特殊用法,跟英语的see\/hear sb. do sth.类似(see\/hear sb. doing sth.也一样,只不过德语中用一般时代替进行时)。在这种情况下,感官动词跟情态动词的用法一样。在你的例句中,Wir haben die Studenten spielen hören.hören像情态动词一样,可以支配动词不定式(...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同步讲解与练习《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配套教学参...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2011年12月推出了“魔恋日语系列”中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配套教学参考书,两部分别为初级上册(ISBN: 978-7-300-14615-7)和初级下册(ISBN: 978-7-300-15067-3)。该书由檀琦主编,两位资深日语教师共同编撰。檀琦是本书的主编,她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刘苏曼,作为北京...

语文语法讲解
请大家帮帮忙,我语文语法一窃不通.请大家给我讲解一下.就像什么介宾短语作状语呀,名词用作动词呀...例16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拘于时也。(《秋水》)2. 用"……见……"来表被动。例17 奈何以见

初三英语语法
九年级英语复习---语法讲解(1-7单元)Unit1By是个很常用的介词(有时也用作副词),在初中英语中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1.意为“在……旁”、“靠近”。如: Some are singing and dancing under a big tree . Some are drawing by the lake. 有的在大树下唱歌跳舞,有的在湖边画画儿。 2.意为“不迟于”...

非谓语动词语法讲解
4)作宾语补足语.例如:We saw the teacher making the experiment. 注意:在 see,hear,watch,feel,observe,have,listen to,notice等动词后,既可以用现在分词构成复合宾语,也可以用不定式构成复合宾语,但两者的含义是有差别的,用现在分词,表示动作正在发生,(即处于发生的过程中,还没有结束),用不定式表示动作发生了...

武术语言法讲解哪些内容?
一般来讲,主需讲解的内容包括;动作的规格和标准,动作的基本规律,动作的易犯的错误,动作的关键环节以及动作的攻防含义;1形象化讲解;如讲‘仆步穿掌’犹如‘燕子抄水’一般 2口诀化讲解。如讲弓步;前腿弓,后腿绷,挺胸立腰别晃动。3单字化讲解。如讲腾空飞脚,可以蹬地起蹬 ,摆腿,提腰,...

有免费讲解景点的手机导游软件吗?
有的,口袋导游APP。口袋导游APP是由上海知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国内外语音导游工具。下载免费。口袋导游APP属于一款智能的电子导游。中文讲解,真人配音,内容精彩,让你聆听景点背后的故事。自带自动GPS定位播放,根据你所在的位置自动开启语音讲解。口袋导游APP包含国内外20万个景点的语音讲解,覆盖了...

初中英语虚拟语气的讲解
虚拟语气的基本形式和用法在含有虚拟条件句的复合句中,主从句的谓语都要用虚拟语气。1. 含有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 wish(would rather)+宾语从句 suggest(…)+宾语从句 2. 主 语从句 It is + adj.\/p.p\/n.+ that+ S+ (should) +do 表 语 从句S+is that +s + (should) +do 同位语...

初三英语翻译+语法详解
You see, you have helped make it possible for me to have "Lucky" ,who has filled my life with pleasure .你知道你已经帮助我使得我能拥有幸运,使我的生命充满了乐趣。make 在句中为使役动词,其后使用形容词possible 作宾语补足语.也就是使用"make sb.\/ sth.+ 形容词"的结构.例句: ...

项城市17131857771: 《论语》讲的是什么?(内容) -
宗政妻肿节:[答案]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项城市17131857771: 论语各篇主要讲什么内容论语共20章,每章的主要内容都是什么,感激不尽! -
宗政妻肿节:[答案]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是很快乐吗?有知心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

项城市17131857771: 《论语》解释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宗政妻肿节:[答案] 我曾经整日茶饭不思,整夜不睡觉,(把时间)都用来思考.(这样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如脚踏实地地学习/实践.

项城市17131857771: 《论语》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它的主要内容.100字左右 -
宗政妻肿节:[答案]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其中谈到人应具有的多种优秀品质:做人要正直磊落 ...

项城市17131857771: 论语十二章的解释. -
宗政妻肿节:[答案]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 习,复习或者实习; 说,同 悦 ,愉 快; 朋同门为朋...

项城市17131857771: 在论语一书其主要讲述的是什么? -
宗政妻肿节:[答案] 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

项城市17131857771: 论语字词解释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求这句话具体的每个字或者每个词的含义. -
宗政妻肿节:[答案]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项城市17131857771: 《论语》的读法和解释 -
宗政妻肿节:[答案] 《论语》读法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却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

项城市17131857771: 《论语》解释“之”: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知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解释“于”:五十有五而志于学 -
宗政妻肿节:[答案] “之”在这都是代词用法 学而时习之 :“之”代指学习的内容.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之”做知的宾语,代指知道的内容. 曲肱而枕之:“之”代指曲肱. 择其善者而从之:“之”代指善者. 十有五而志于学:“于”做动词,趋向之意.

项城市17131857771: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
宗政妻肿节:[答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