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翻译

作者&投稿:从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如何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
出自:北宋文学家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原文如下: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译文:
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五座城,明天割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

扩展资料: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苏洵,北宋著名散文家。相传二十七岁时才发愤为学,应进士和茂才异等考试皆未中。于是愤而自焚平日所著文章,再度闭门潜心读书,终于博通六艺及诸子百家著作,撰写文章下笔顷时数千言。为文擅长策论,语言明畅,笔力雄健,奔腾驰骋,纵横捭阖,老辣犀利,很有战国纵横家笔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国论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
出自苏洵的《六国论》,《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
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
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扩展资料:
《六国论》一开始,首先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劈头四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就斩钉截铁地给六国之所以灭亡定下结论。苏洵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不在于它们的武器不锐利,也不在于它们仗打得不好,而是在于他们一味地拿土地作为贿赂,向秦国乞求和平。“赂秦”就是贿赂秦国。
这实际上是削弱自己力量,助长敌人的侵略野心,促使自己走向毁灭。所以作者接着申述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然而事实上又并不是所有六国都向秦国奉献土地,而那些没有“赂秦”的国家也破灭了的原因是何,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苏洵故意这样设问,然后又作了回答:“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此,归根结底,“赂秦”是莫大的致命伤。以上这些就是通篇的基本论点,突出强调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是从六国方面来说的。
接着苏洵再从“赂秦”的两个方面来论述这种做法的后果。苏洵指出:秦国由于接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比秦国打胜仗所得到的土地要多出百倍,其他各国由于送贿赂而丧失的土地,比它们打败仗丧失的土地也要多出百倍。
秦国所最欢迎而对其他国家所最不利的,当然就不在于作战了。这里的“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是侧重照应开头四句中的“非兵不利,战不善”,是从另一个角度补充和阐发了“弊在赂秦”的论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国论

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出自苏洵《六国论》,原文节选如下: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译文:

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

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

《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

拓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苏洵的《六国论》。《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苏洵(公元一OO九年至一O六六年)字明允,四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着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

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历迁陈州项目城令。与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着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

可是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暴政的秦国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供奉土地越频繁,秦国侵略六国的速度就越快。


苏洵《六国论》原文和译文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这句话哪个字是通假字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通假字——厌,yàn,通“餍”,满足,吃饱。新年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

苏洵原文_翻译及赏析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悲夫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的翻译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

六国论的译文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

求三苏的三篇《六国论》极其译文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於顚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旣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然则的含义
然则,既然这样;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

六国论的翻译是什么?
翻译如下:春秋末年,到了战国,诸侯的卿相都争着收养人。从谋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的流,下到击剑举起大鼎、鸡鸣狗盗之徒,没有不尊敬,衣食奢靡来安置在上面的,什么可以计算。越王勾践有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都有宾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见义勇为奸人万家庭在薛,齐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翻译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

苏轼的六国论的原文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其秦汉之所及也哉?译文: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那些谋士、说客和谈天说地的、修饰文词的,辩论「坚白同异」的等等,往下到击剑行刺的、力能扛鼎的、会学鸡鸣狗盗的等等,没...

丘北县13071704432: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如何翻译? -
端木伏小儿:[答案] (既然)这样那诸侯的土地有限,残暴秦王的欲望无法被满足(厌:满足),给他越频繁,他们侵略自己就越急迫.因此不用作战而强弱胜负已经可以判断了.

丘北县13071704432: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下一句是什么? -
端木伏小儿:[答案] 六国论 苏洵《六国论》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

丘北县13071704432: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宋·苏洵《六国论》) -
端木伏小儿:[答案] 答案: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丘北县13071704432: 苏洵《六国论》中“然则诸侯之地有限”中“然则”一词是什么意思? -
端木伏小儿:[答案]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表转折,但是的意思.

丘北县13071704432: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译文:___(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 -
端木伏小儿:[答案] ①然则,既然这样;厌,满足;奉,奉送.译为: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 ②参,检查;过,过失.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

丘北县13071704432: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分 )译文:                      ... -
端木伏小儿:[答案](1)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 (2)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

丘北县13071704432: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端木伏小儿:[答案] 欲望,占领别人土地,对扩大自己版图,征服别人的无限欲望

丘北县13071704432: 《六国论》的分论点是什么?作者写作目的是什么? -
端木伏小儿:[答案]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

丘北县13071704432: 六国论重点知识整理 -
端木伏小儿:[答案] 一、一词多类 一词多义 以:1.秦以攻取之外 ( 用,凭 ) 2.以有尺寸之地 (才,可用而代替) 3.举以予人 ( 来) 省略句:举之以予人 4.以地事秦 ( 用) 5、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之:1.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的) 2.秦之所大欲(结构...

丘北县13071704432: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苏洵《六国论》) -
端木伏小儿:[答案]秦之欲无厌侵之愈急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