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柏拉图主张的对比

作者&投稿:系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与柏拉图的观点是什么?他们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东西方先哲孔子与柏拉图是人类古代思想发展史上两颗耀眼的长明星,是中西文化“轴心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分别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祖师,对于中西文化各自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让人惊异的是孔子与柏拉图,他们不仅在时间上大致处于同一时代,而且,经历也是极其的相似。他们年轻时都有从政的抱负,但均从政不利;孔子周游列国,游说于鲁、卫、陈、蔡之间;柏拉图也远走意大利、埃及、北非,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从政失败以后,二人都从事教育,推广自己的思想;孔子兴办私学,开中国私学之始,柏拉图则兴办“阿卡德米学园”,教授自己的理论。孔子与柏拉图,在经历和精神上有十分的契合,并且,在思想上,也多有可堪比较之处。
一、都处于政治急剧变革的时期 。公元前5世纪,孔子生活在一个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春秋以降,礼崩乐坏,政权下移,民心不古”。当时周天子权威日下,日益失去驾御各诸侯的力量,而各诸侯之间为了争夺政权和财产,出现了司空见惯违背周礼“臣弑君,子弑父,少凌长,庶废嫡”的行为,人际关系紧张。与孔子生活在动荡时期一样,柏拉图的一生正处于雅典政治急剧变革的时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一片混乱,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标准和宗教信仰等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与孔子生活的时代不同的是,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城邦所发生的社会变化仅是同一奴隶社会范畴内的变化,其还不足以摧毁奴隶制本身。
二、两人政治思想的异同。孔子认为出现“礼崩乐坏”的原因在于人们缺乏宽厚仁爱之心,并且认为只有恢复周礼,才能使社会重新回到和谐的“亲亲”关系中,才能使天下安宁。于是孔子提出了著名的“仁”学来挽救世道人心。柏拉图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并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内涵。为了重建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切是非曲直,柏拉图写下了《理想国》一书,并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
三、阶级立场的共性和个性。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孔子的“大同世界”和“和而不同”主张都是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由于中西方文化本源性的差异,柏拉图比孔子更激进。生逢乱世,强烈的忧患意识使他们把救济苍生作为矢志不渝的人生奋斗目标。由于政治主张落后于时代,因此他们在当时的社会实践中几乎都是失败者。而且在政治上失意之余他们皆通过传道授业的方式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两位巨子。对于柏拉图和孔子这两位具有清晰历史人格的伟大思想家而言,几近相同的社会背景催生了二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理想,为解决同一政治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对贤人政治的追求,而结果却是双双失意。然而,由于历史文化渊源以及两位思想家个性的不同,使得两者的“贤人政治”在东西方各具特色。孔子的人治观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的内化作用,最终难免会走向人治,而柏拉图的人治观则提倡理性的制约和知识的重要,它较之孔子的人治思想而言,更容易走向法治。
四、无可争议的东西方古代大教育家。春秋以前,文化一向被贵族垄断。 孔子创办私学,尊学重教,因为在孔子看来,人的知识是从学习中而来。知识与智慧,与修养的关系极其密切,他强调学习知识在实现“仁”、 “智”过程中的重要性。由知识阶层垄断政治权力,无论是柏拉图,还是孔子,在这一点上,都是他们共同的愿望。但两者教学对象、开设的课程不一样,孔子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柏拉图的学生不缴学费,但须具有初级的数理知识;孔子主要讲授《诗》、《书》、《礼》、《乐》,进而使学生们的举止符合礼教;“阿卡德米学园”的课程却是算术、几何、天文学等。
五、为政以德与哲学王治国。孔子积极主张“为政以德”的治国国方略,力图发挥道德的作用来缓和各种社会矛盾。他反对统治者实行“以力服人”的霸道,反对政府对百姓课重税。《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导之以政,齐之以行,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为政以德形成了中国政法思想史上特有的德治主义。这一理论对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而柏拉图却与此不同。他认为只有哲学王才拥有这种知识。 “哲学王治国”既不同于不依靠法律的雅典式的平民政治,也不同于不依靠法律的斯巴达式的军人统治,是依靠哲学王的智慧来管理国家。只有将哲学王的智慧与政治家的权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人类才会得到安宁,和谐的实现才会有可能。
六、和谐构想,不谋而合的奋斗目标。孔子把中庸之道作为一种至高的境界,来指导处理人际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在《论语》中,“和而不同”、“过犹不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都是与中庸精神相配合的立场和思想;而且,儒家的重要制度——礼乐制度,也是体现和谐精神的制度创设。因此,和谐构想是柏拉图和孔子共同处理人际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原则和方法,所不同的是,和谐精神更为孔子所提倡,并有孔子后学主要是孟学派光大,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维方式。柏拉图也有自己的和谐构想,他的《理想国》设想了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这个国家由三个等级组成,即护国者、卫国者和生产者,这三个等级都必须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他已经注意到和谐这个问题。总之,柏拉图把人们分工合作、整体和谐稳定作为其理论的基本内容。
通过以上对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孔子的视野比柏拉图的视野要宽泛得多,但哲学思考比柏拉图欠缺些。近100多年以来,中西文化发生了多次冲撞,而冲撞则是由差异引起的。对于这些差异,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眼光认真探讨中西文化差异的成因,寻求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来充实自己,这是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出路所在。

柏拉图:  1.他主张教育应该由国家来办理,由国家实行严格控制,教师应由国家聘请,教什么内容应由国家审查。  2.他认为,所有公民,不分男女,不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奴隶除外),都应从小受到强制性的教育。他提出的教育内容非常广泛,主张受教育者应该德、智、体和谐发展。  3.他提倡早期教育,是最早提出胎教的人。按照他的主张,儿童受学前教育应该愈早愈好。学前教育应以游戏为主。  4. 儿童从七岁至十七八岁应该受普通教育。普通教育的内容应包括音乐和体育。这里的音乐教育除了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知识,以及文学、诗歌、艺术等内容。体育不仅包括体操等运动项目,还包括军事训练。  5. 18~20岁的青年,经过筛选,一部分要受到高一级的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为主,还要学习理论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如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  6. 经过另一次筛选,少数20~30岁的青年将被送到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主要是进行辩证法的训练,培养敏锐的抽象思维能力、丰富深邃的想像力和超群出众的记忆力。此外还要继续学习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受过这一级教育的人可以担任国家领导职务。  7. 到了30岁的时候,再进行一次筛选,少数人可以继续学习,专攻哲学。经过5年学习,到了35岁,这些人就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国家领导职务。他们经过15年的实际锻炼,到50岁,再进行严格的考试和挑选,其中少数人便可以成为“哲学王”,可以做国家最高统治者。





孔子的教育思想:一、有教无类,二、因材施教,三、启发诱导,四、为人师表 .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仁,德,礼,主张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和因材

柏拉图和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比较
(2007-04-05 15:31:46)
转载▼

  柏拉图和孔子是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时代相近的两位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及教育活动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和东方的教育传统。本文通过代表两人思想的重要著作《理想国》和《论语》以管窥东西方的教育传统,与今天全面和谐的教育要求相共鸣。
  
  一、柏拉图的“理念”教育思想
  
  柏拉图(前427—前347)的教育思想在《理想国》中围绕“什么是正义?如何实现正义?”这个问题表现出来。在对真理的探索中,他提出了教育的目标:培养求真的精神,培养掌握真理的治国精英。
  理念,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理念是世界第一性的永恒的实在,是万物的本体、共相,可感事物只是理念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理念是一个等级体系,最高的理念是“善”、“正义”、“美”;其次是“一和多”、“部分和整体”;再次是数学的理念(如圆、三角形);再次是自然物的理念(如水、土等);最后是人造物、人工制品的理念(如床、桌)。柏拉图由理念论确立了教育内容及其阶段性:从幼年的音乐、体育、故事教育到成人的代数、几何、天文学、辩证法的教育。
  如何认识理念或真理?要通过知识教育!是什么沟通知识与真理?柏拉图认为是人的灵魂。与早期认为灵魂先验地拥有知识的观点不同,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灵魂仅仅拥有把握知识的可能,它要借助人的感官和可感事物,再借助数理学科、辩证法而转向终极的“善”理念。但人的灵魂不尽是纯美纯善的,它包合理性、激情、欲望三种品质,所以,对人的教育中,要从幼儿起就引导灵魂挣脱欲望的纠缠,培养灵魂中理性和激情这两种品质的和谐。这种节制、向上的品质教育在今天的幼儿教育中多有意义!
  柏拉图认识到,模仿是孩子不可少的学习途径。因此,模仿那些灵魂和谐之人,可以使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出向善向羌的倾向。、因此,要给孩子们创造优美崇高,的教育环境,这样的教育如春风化雨i搁物无声。模仿的意义如此重大,因此教育一定要受教育纲领的约束,国家要实行对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监督。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模仿说是有启发性的:把美和善展示给孩子,这才是好的幼儿教育。反观现实的教育环境;展现给孩子的许多东西剧是假、丑、恶,这如何在孩子心灵中产生向美向善的愤向?
  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人的灵魂离开变佑世界而进入实在世界”,认识真理而成为理想的人,因此柏拉图勾画了一个详细而系统严谨的教育大纲。
  他的教育大纲可分三大阶段:①前知识的幼儿教育期;②知识教育期;③实践学习期。在幼儿教育期,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心灵向美向善的倾向(这相当于德育),以音乐、体育、故事为主要内容。音乐培养其精神的和谐,体育锻炼其心灵的激情,这时期酌教育仍要遵循和谐与质朴的原则,因为只有和谐才是形成美善的重要条件;只有质朴的音乐和体育才有向美向善的感染力,像我们今天的某些流行歌曲自然是要禁止向孩子们教唱的了。
  知识教育期的内容也是一个等级体系:从感性知识到知性知识,再到理性知识;其内容先后分别排列为代数、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最后是辩证法。
  虽然柏拉图论及的教育实践主要是治国的实践,安排在知识教育完美地完成之后,但重视实践的思想却贯穿教育的始终。在前知识的幼儿教育期柏拉图就主张,当的实践学习,例如他主张让孩子们亲临战场,安全地观摹战争以培养意志和经验;在知识教育期完成后,要给予精英以治国的实践。虽然这种实践的内容历史时伦的制约,但它是对柏拉图教育思想中形而上学性的修正。
  经过以上的教育历程,哲学王——理想的人便脱颖而出了。
  
  二、孔子的“仁”学教育思想
  
  孔子(前551一前479)出生年比柏拉图早了一个多世纪,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以《论语》为中心的先秦儒学思想表达子孔子追求人应然价值的人学思想,关于教育的学说就是其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孔子的教育思想首先是”学习”的思.想,《论语·学而》作为《论语》开篇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宋代朱熹对之大加赏叹与发挥是有道理的。学习的目标和成果就是觉悟”|“仁”、实践“仁”。何谓“仁”?“仁”是孔子从三代礼乐文明中归纳出的一个。“美德大口袋”,爱、信、智、礼、义、忠、勇、诚……无不包容于仁德之中;“仁”又是孔子抽象出来的人的先验本质,只有觉悟并实践了仁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理想的人——君子,当然还有境界更高的“圣人”。践“仁”’就是要有“中庸”之美,实现个人和整个社会的情理和谐。因此,教育过程中,文献、榜样、礼仪规范就是学习的内容;那些无关乎仁德的事情就受到轻蔑子,如稼穑之事就不被孔子欣赏。文献、榜样、礼仪规范也是学习的手段(这些手段不可缺少,因为日常生活中就蕴-含着仁的内核)。不论内容还是手段,若不学习,则一切都是空谈。孔子对自己的评价就自信弛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有学就有教,“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方法的精髓。因为学习是千个“反求诸己”的践“仁’的历程,所以教育方法要以现实的独特的“我”为起点,从每厂个具体有差别的人开始。例如,在《论语》中孔子对每一个学生关于“仁,”的回答各不相同,就是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现实起点为基础的。孑l子的这一教育观奠定了儒家的人本传统和教育家的本色。
  对于教育者,在孔子认为,应是具备了一定学习经验,或对“仁”有所觉悟、践履的人,朱熹就说:“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四书章句集注》)先觉者便可为师;孔子又讲“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论语·述而》),这可谓是“有师无类”了。在孔子看来,有道德的统治者亦可为师的。统治者反求诸己而成为理想的人,并且推已及人,师范天下,便可为人民之师,寓政治于教化之中,这本身也是孔子的理想。
  孔子对教育对象的研究贡献巨大,他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使儒家不仅是一个学术流派,同时又有担当天下的使命意识;它还使儒家的个人成仁到天下归仁成为可能,从个人的情理和谐到普天下的情理和谐都可从这个“有教无类”中推演开来。
  
  三、对柏拉图与孔子教育思想的对比
  
  柏拉图承续:了古希腊哲学求真的科学传统;他发展了苏格拉底揭示矛盾、借助辩证法最终认识抽象真理的方法,这也是他教育的方法论。真善美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光辉,其教育目标是培养理想的,掌握了真理的治国者。教育过程从知识体系到教育对象是一个阶梯的、逐步去粗存精的过程,这个教育过程中,真理通过人对世界的逐步认识而彰显,人通过对真理的靠近而成为理想的人。
  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阶段性、实践性,以及男女平等观对西方近代教育学制和课程设置影响巨大,并影响了全世界。尤其是对教育内容的设计上,对人类认识自然、推动思维深化上有直接的贡献。在今天,这仍然是要坚持的。当然,柏拉图主张贵族政治和精英教育,这不可避免地落后了;他主张国家对教育者及教育内容进行监督,以及关于什么是好文艺,文艺和政治的关系等问题,在历史上曾有被专制权力恶意利用的后果。
  孔子开创了西周以来在日常生活中发掘性与天道内蕴的儒家传统,在春秋时代祭祀文化向礼乐文化的转变中,孔子升华了礼乐文化的人本意义。其教育活动立足于个人的成人历程,以本心修养为开端,不离开日常生活的道德实践活动,孔子的教育可谓是终身教育。虽然孔子也提出了学习的阶段性,但在“仁”的目标下,立身、做事、成人等环节本质上是不分开的,这都形成了体“道”为特色的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孔子是要通过教育,最终在个人道德觉悟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情理和谐的伟大理想。
  孔子主张民本的君主政治和“有教无类”的大众教育,理想的统治者是道德觉悟的理想人。柏拉图的理想统治者是经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柏拉图在教育上对国家权力予以了厚望,而孔子则是中国第一位开私学的教师,他打破三代以来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转向了对个体道德觉悟的追求。这种私学之风对中国文化惠泽深远。
  两位哲人的教育思想,各具光辉,他们都以真善美为教育的最高理想,都落实于人的精神塑造和真理追求。虽然对于真理的认识有别,但无高下之分。面对今天科学与道德明争、求真与求善暗斗的现实教育,吸收二人教育思想中的科学和内省精神,对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实现是有巨大裨益的。

http://hist.cersp.com/jxsj/jxll/200704/6017.html

一、两人对文艺的本质看法不同:1、孔子将艺术与“善”相联,柏拉图侧重谈它与“真”的关系。2、艺术形式在孔子处只获得附庸身份,柏拉图则从本体论角度凸显其独立性。3、孔子提倡“表现论”文艺观,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摹仿”。二、两人都对文艺的社会作用予以关注。但一个从仁学出发肯定情感,肯定艺术;一个依据理念论而否定情感,否定艺术。三、孔子“为人生而理论”,柏拉图除此之外也“为理论而理论”。由于中西文化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思想在理论形态和特色等方面都体现出差异。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庄子和伯拉图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
他对当时雅典出现的竞技主义和竞技职业化倾向曾给予猛烈的抨击,同时也批评市民轻视体育的思想和态度。他主张心身和谐发展,强调“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柏拉图丰富的体育思想对后世体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

关于柏拉图的所有
(《国家篇》401D)正因为他对儿童的音乐文艺教育非常重视,柏拉图主张对音乐文艺教育的内容应严加审定。“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国家篇》378E)因此,“我们首先要审查故事的编者,接受他们编得好的故事,...

亚里士多德关于有死灵魂和不死灵魂的划分是怎样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有死灵魂与不死灵魂的划分是对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的灵魂学说的一种调和,德漠克利特认为构成灵魂的原子随着身体的死亡而彻底消散,因此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不死的灵魂”;柏拉图主张灵魂可以在不同的肉体之间进行轮回,因此灵魂就其本性而言是不死的。亚里士多德则试图以一种折中的方式把这两种...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方法是什么?
这种教育贯穿一生,学习和实际锻炼紧密结合。柏拉图认为女子和男子接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柏拉图是“寓学习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但是游戏必须是有选择的,孩子参加的有戏必须符合法律精神。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个人经历思想有哪些相似之处
4.历史影响:都未能实现政治理想,但都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成为东西方先哲 不同点 1.社会背景:孔子处在奴隶社会崩溃个点,礼崩乐坏的社会转型时期;柏拉图则生活在希腊奴隶制发展时期 2.思想内容: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礼”,“仁”和“中庸”为核心,而柏拉图的思想则是理念论和理想国 3.政治主张:...

柏拉图解释理念和现实事物的关系
3、两者关系 理念是完美无缺的,是现实事物的本质和原型,而现实事物是理念的影子和派生物。理念是绝对、永恒的存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比之下,现实事物是有缺陷的、相对的、暂时的。因此,柏拉图主张通过思考和哲学来追求完美的理念世界,以此超越现实世界的缺陷。柏拉图理念论及其对现实事物关系的...

柏拉图的“哲学家王”的主张与儒家的“内圣外王”理论有何异同_百度...
相同:都处于奴隶制时代、思想主张都处于文化源头。根本目的:都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不同点:伯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

柏拉图对教育问题的主张有什么重要意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应建立从学龄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而且女子与男子一样应接受平等教育。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与柏拉图时代的法律思想有何不同?
斯多葛学派除了否认个人与宇宙有别之外,也不认为“精神”与“物质”之间有任何冲突。他们主张宇宙间只有一个大自然。这种想法被称为“一元论”(monism),与柏拉图明显的“二元论”(du—alism)或“双重实在论”正好相反。斯多葛学派人士极富时代精神,思想非常开放。他们比那些“木桶哲学家”(犬儒学派)更能...

亚里士多德是不是有一种观点:妻子和孩子是公用的?原话是怎么说的?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第二卷开头批判了柏拉图的主张,他说: 一个秩序井然的城邦究竟应该共有一切事物,还是应该只共有某些事物,而另一些事物并不共有呢?因为可以想象到市民们会共有妻子、儿女以及财产,就像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苏格拉底所倡议的那样。是我们现在的状况好呢?还是那种符合《理想...

洞头县18033745783: 孔子与柏拉图思想比较. -
保灵羚翘:[答案] 孔子与柏拉图美育思想比较 孔子与柏拉图政治法律思想之比较 孔子与柏拉图思想之比较

洞头县18033745783: 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异同 -
保灵羚翘: 一、两人对文艺的本质看法不同:1、孔子将艺术与“善”相联,柏拉图侧重谈它与“真”的关系.2、艺术形式在孔子处只获得附庸身份,柏拉图则从本体论角度凸显其独立性.3、孔子提倡“表现论”文艺观,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摹仿”.二、两人都对文艺的社会作用予以关注.但一个从仁学出发肯定情感,肯定艺术;一个依据理念论而否定情感,否定艺术.三、孔子“为人生而理论”,柏拉图除此之外也“为理论而理论”.由于中西文化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思想在理论形态和特色等方面都体现出差异.

洞头县18033745783: 孔子与柏拉图教育主张不同与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相同之处如上. -
保灵羚翘:[答案] 一、序 言 孔子和柏拉图是东西方公认的大教育家,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两人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在当今仍然值得重视.但他们的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在当今社会他们的思想对后世的意义是不可以被抹杀的. 二、教育思想 孔...

洞头县18033745783: 对比思想异同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什么异同? -
保灵羚翘:[答案] 古希腊哲学三贤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之间是师承关系. 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孔子有点象,喜欢教导年青人,但并无著述流传,我们今天都是通过他们学生的记述来了解他们的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心”是至高无上的...

洞头县18033745783: 简述柏拉图和孔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
保灵羚翘: 相同点: 柏拉图:理想国 孔子:以和为贵,实行仁政异: 柏拉图:空泛理想,不切实际 孔子:为统治阶级服务

洞头县18033745783: 柏拉图和孔子文学思想的比较 -
保灵羚翘: 柏拉图是西方世界建立的关键先驱. 孔子是东方世界的最有代表的思想家. 他们文学成就就是思想

洞头县18033745783: 孔子和柏拉图在建立“和谐有序”社会方面的各自的主张
保灵羚翘: 孔子认为,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是根本不行的,百姓只会为了不受法律的严惩而守规矩. 而用礼仪,用道德来引导百姓,让他们觉得做那些犯法的事情是耻辱的,他们就会自...

洞头县18033745783: 比较柏拉图与孔子,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
保灵羚翘: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

洞头县18033745783: 孔子和柏拉图对统治者的要求有什么不同 -
保灵羚翘: 理想国家:孔子: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 柏拉图:正义、法治.手段: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柏拉图: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理念:孔子主张人治,柏拉图主张法治.

洞头县18033745783: 柏拉图思想主张什么和孔子有何区别 -
保灵羚翘: 柏拉图是有性无爱. 孔子? 男女授受不亲. 这俩人相差好几千年,中西方文化本身就有差异. 根本没法儿比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