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徒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将要去哪里?猫头鹰回答说他要往东边迁徙。斑鸠问它为什么,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往东边迁徙。斑鸠告诉他说:你要是能更变你的叫声,不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更变你的叫声,往东迁徙,一样也会讨厌你的声音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的缺点,仅仅是觉得周围人与你作对而去改变环境,那么新的环境依旧也会讨厌你的。
全手打,不容易的,亲,给个好评吧~采纳了吧。希望我的答案能对您带来帮助,谢谢!我是文科生,这是我的理解,不足之处还望多多指正共同进步

景公出外打猎,在山上看见了老虎,在沼泽又看见了蛇。心情很不好,回去之后,他询问晏子:“今天我去打猎,上山看见老虎,下沼泽又看见了蛇,这大概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不吉利的预兆吧!”晏子回答说:“一个国家有三种不吉利,而你刚才说的都不在其内。国家的不祥是:有贤人却不知道,这是第一不吉利;知道了却不能任用,这是第二不吉利;任用了却不能信任,这是第三不吉利。所谓不吉利,就是像这样的事情。今天大王上山看见老虎,山本来就是老虎的窝呀;下沼泽看见蛇,沼泽本来就是蛇的洞穴呀!到老虎窝看到老虎,到蛇穴看到蛇,这是很正常的,怎么说是不吉利呢?”   【启发】   晏子借齐景公迷信所说的不祥来阐述真正的不祥:一是国家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二是知道有贤能的人却不用;三是用了有贤能的人却不信任。这种本不是什么不祥的事情却认为是不祥.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者都应目光远大

国家可有不祥之兆一说?有。.历来有两种说法.
唯心主义者往往把自然的变化、灵异、动植物等当做不祥之兆,并从中寻找国家兴衰之缘由,借此麻痹人民 推卸罪责
而唯物主义者则从实际出发来考虑和预断国家的命运。晏子把国家兴衰归纳到用人问题上,认为 贤而不知 知而不用 用而不信是三大不祥,是至理名言。史实也证明不善于发现使用和信任人才,甚至糟蹋人才,这对国家的伤害是无法估计的
总而言之 此事告诉我们凡事应理性分析。

这篇文章所讲的道理是应该重视的是国家的人才问题,而不应该迷信其它的怪力乱神,除了重视人才,发掘人才,重用人才之外,其它的事情都不是重要的。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郢人燕说这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燕国的宰相向燕王禀告了任贤的道理,燕王十分高兴,国家因此大治。燕国是治理好了,但这不是信原来的意思。当代的学者,大多数也像这样。【寓意】燕国的宰相读信时望文生义,误解“举烛”之意却使燕国得到大治。作者讽刺当时学者托古改制,虽然提出了种种有道理的主张,但与历史本来事实大相径庭。

唐太宗论弓(文言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唐太宗论弓》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以下道理:作为一个官员。一是要善于自省;二是要善于纳谏;三是要关心百姓疾苦。

《效为敝车》 古文 给我们的启示是。。
《效为敞车》这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1)从“游者”的角度来看,他自己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车,就拿回来炫耀,并且仿造这样的破车,我们得出的启示是:我们不能盲目的以自己的主观分析和判断去做事情,应当实事求是。(2)从“同乡人”的角度思考,他们将“游者”的炫耀信以为真,我们得出的启示是...

《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同时也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片面的眼光来看问题,这样是得不出结论的。《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讲述了两个小孩因为太阳远近进行争辩,而孔子不能做出决断的故事。《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

言默戒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要适宜。《言默戒》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道理:说话做事要适宜。告诫人们不应发言而发言,或者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启发我们说话、办事得在合适的时候,不然的话就会招来不幸。此外,《言默戒》还告诉我们,说话是一门艺术,有时候少说多做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在适当的时候...

文言文兰亭集序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对人生的眷恋,对自然的热爱、对书法艺术的执着,对友情的珍惜。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之间,绿树成荫、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

《韩非子。说林上》的一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做人应该懂得认清自己的长处,看清形势

蜈蚣与蛇,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你好,你提到的蜈蚣与蛇,应该是蜈蚣与蚓,先纠正一下,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只有不畏强敌,以智慧和勇气面对,任何强敌都可以打败

随便一篇文言文 字数少点 加翻译 然后这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为蛇画上了脚的人最后失去了本该得到的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反而会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弄巧成拙的人,说明做事要把握好尺度和火候的道理,因为真理和谬论往往只差一步。

《文侯与虞人期猎》文言文翻译
《文侯与虞人期猎》这篇文言文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究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快乐或其它事情就违背承诺。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文侯与虞人期猎》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文侯与虞人期猎 两汉:刘向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嫩江县13836171154: 执竿入城这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文剂氨苄:[答案] “执长竿入城门者”是一个蠢人,做事不会思考,十分死板,不懂得变通,不会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嫩江县13836171154: 文言文《欲速则不达》这则短文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文剂氨苄:[答案] 这则短文,告诉我们我们遇事时,不能急躁鲁莽,要谨慎小心,不然给自己招来失败,反而达不到目的

嫩江县13836171154: 文言文《朝三暮四》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
文剂氨苄:[答案] 【道理】:一个人要有理想,认准目标,一直向前,千万不能朝三暮四,那将一事无成.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

嫩江县13836171154: 《任末苦学》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
文剂氨苄:[答案] 学习本文的启示是: 今天我们学习的条件比古人好多了,我们学习任末苦学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那种生命不息、学习不已的精神.

嫩江县13836171154: 王冕好学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
文剂氨苄:[答案] 这篇古文告诉我们: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

嫩江县13836171154: 《盲子坠桥》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些什么道理? -
文剂氨苄:[答案] 勇于探索真理,前途总是一片光明!以不可知论,固守着陈旧的观念,否定一切科学和实证的现实,只能是自欺欺人地寄希... 又或是幻想的来世和天堂. 告诉人们,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社会总是不断向...

嫩江县13836171154: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篇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文剂氨苄:[答案] 人要在自我和道义间找到自己的位置,要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鱼和熊掌,生命的道义,都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需要知道我们应该舍弃什么去换取什么.当我们能像孟子说的那样将道义放在第一位,我们短暂而平凡的生命就得到了升华.

嫩江县13836171154: 文言文《唇亡齿寒》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文剂氨苄:[答案] 唇亡齿寒.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一方受到打击,另一方必然不得安宁.

嫩江县13836171154: 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山泽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 -
文剂氨苄:[答案] 这篇文章所讲的道理是应该重视的是国家的人才问题,而不应该迷信其它的怪力乱神,除了重视人才,发掘人才,重用人才之外,其它的事情都不是重要的.

嫩江县13836171154: 齐人攫金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文剂氨苄:[答案] 追求物质财富,希望生活宽裕,是人之常情,但利欲熏心,见钱眼开,进而做出有悖人性、愚蠢野蛮的行动,就显得可笑而可恨了.所以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