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有哪些误区?镜头反差越高,解像度就越高?

作者&投稿:子丰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摄影爱好者请教专业摄影师,通常摄影存在的有哪些误区?~

  摄影有哪些误区?来自:摄影师 李鹏--百 惠 网 专 家 堂
  更多知识分享 更多生活服务专家信息 到主页查看
  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些常常被人误解的摄影问题。
  误解一:镜头反差越高,解像度就越高 有些拍友,当使用某镜头拍摄时,会发觉所拍摄出来的影像有很高的反差(一般称为较「硬」),又或者看起来很鲜明,便冲口而出说某某镜头解像一流。一旦看反差弱的照片时(即常称作为较柔时),便声声道镜头解像不良。这一种说法,似乎有点武断,其实解像度和反差是两样东西来的,不应一概而论,当然又有些相关的地方。
  误解二:加1B天光镜好过UV滤镜每当买新镜头时,都会考虑买一块保护镜头的滤镜,一般1B SKYLIGHT和UV两种,前者比后者昂贵,有人说UV只是一块玻璃,而1B拍人像会靓些又或者拍摄的色彩会准确些,所以会偏选1B,但这种说法似乎并不太合适。
  误解三:专业菲林靓过业余菲林有一些拍友常有一错觉,以为专业菲林的影像质素一定比业余菲林好,但往往发觉事实又不是那么明显,就归究所用的相机、镜头、测光表等等不够好,甚至是自己,这看来有点可怜。
  误解四:闪光拍摄一定要用X同步快门有不少中外摄影书籍也曾提及过X同步快门这东西,甚至有最快闪光同步快门这一名词。但有不少初学摄影的朋友误解以为闪灯拍摄时要硬性使用某一档快门。其实,所谓闪光同步快门或最快闪光同步快门是泛指可作闪光拍摄的快门,最快的意思是在那快门速度以上的快门不能作闪光同步,否则会拍不到全格菲林清晰的影像,这问题是存在于镜后快门的相机上,而每部相机都有独立的设计,故最高同步快门都不是全部一样的。
  误解五:微距镜只能作近摄? 微距镜是专为拍摄极近距而设的,但有人说它于正常拍摄时会有质素的下降或迷信只能用在翻拍或微距拍摄用途上。其实,根据一些光学测试,无论是以1:1或1:2和1:50比例拍摄时,微距镜头的解像在大部份光圈下都有极优异的表现;而1:49或1:50时的测试,解像度比其它同等焦距的非微距镜头高很多。
  误解六:入射式测光表比反射式准 这种说法不够全面,客观来说,其实两者都一样准确,但对只用单一种测光方式的人来说,相信某一种较为可靠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两种均有各自的操作方式及量度方法。还有,如NikonF5已设有3D RGB的反射式测光表,这意味着反射式测光还有可跳出柜框的地方,只要解决18%灰度的限制,根本不用怀疑其准确性。
  误解七:密封防潮最可靠 每逢到了雨季,拍友心情就最忧愁,因为心爱的器材随时受潮报销,有些人就疯狂购买各类防潮用品,诸如吸湿器,抽湿机等。一旦下雨,就宁愿把相机镜头藏起,变成湿度过敏狂,这样子,整个夏天可能连一筒菲林也拍不完,可说是非常可悲。老实说,香港这里的气候,要待RH低过60%的日子可谓少之又少,何况是在雨季。
  误解八:要经常抹拭镜片 市面有很多专为清洁镜头的器具甚至抹镜药水,究竟镜头应否经常需要抹拭的呢?一般拍友自然是疼爱自己的器材,看见镜上沾了一粒尘已惊惶不已,急着买东西来清洁镜头。有一些人会用有扫的气泵把尘粒扫走或吹走,甚至用抹镜纸及药水擦拭,但这是不太好的,除非镜面上所沾的污渍如手指模较难清洁,否则不要贸然用东西擦拭镜头表面,因为此举可能会弄花镜面,也可能令部份涂膜脱落,但现今的涂膜已相当稳固,然而此举始终太危险了。
  误解九:50mm焦距等于人眼 人们常说50mm焦距是标准镜,又称与人眼的视觉效果相近,常说用50mm拍的影像就最真最写实。但若细心从观景器望出去,与肉眼相比,可能所见到的影像大小又不是如此,会发现50mm镜头下的影像会比大脑所接收的更广阔。
  误解十:镜头焦距会影响透视 有些拍友常常说某某20mm镜头很有透视感,又话某某300mm镜头很有压迫感,说这些全都因为不同焦距有不同的透视感。事实上,透视与焦距是没有关系的,而透视是指光线的收缩效果,如用广角镜从地下拍摄整座大厦时,建筑物两边的线会向上收缩,而并不是平行的。

  摄影之奥秒,就是它包含了很多元素,您可把它看待成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用相机去创作,某程度上跟画家用油彩画笔创作一样,但摄影却又很重视器材的摄影师必须了解相机和镜头的特点。可是,正因为摄影那么的博大精深,涉及的元素又多,不少人都会对之产生很多误解和谬见,有不少初学摄影的朋友更不知不觉被误导了。因此,我们特地炮制了这篇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些常常被人误解的摄影问题。  误解一:镜头反差越高,解像度就越高 有些拍友,当使用某镜头拍摄时,会发觉所拍摄出来的影像有很高的反差(一般称为较「硬」),又或者看起来很鲜明,便冲口而出说某某镜头解像一流。一旦看反差弱的照片时(即常称作为较柔时),便声声道镜头解像不良。这一种说法,似乎有点武断,其实解像度和反差是两样东西来的,不应一概而论,当然又有些相关的地方。 甚么是解像度? 解像度(Resolution)其实是经过一些标准的测验得来的数据,是利用一张黑白的线条图表,在不同的光圈下用镜头拍摄,然而最标准的数据理应是由机器读出,但某些杂志或试验所用菲林显像作人眼判断,这似乎会带有一些客观因素,如菲林的处理过程或人眼的限制等,但一般都可接受,因为至少可找出同一支镜头在不同情况下(不同光圈或焦距)的解像表现,毋须与其它镜头比较便成。一般来说,越能在同一范围分析出越多线条的数目就越有解像力,即是较锐利的镜头。 甚么是反差? 反差(Contrast)虽不代表解像度,但也不无关系,但不能说反差高,解像便高。反差其实是指镜头将暗位层次表达的能力,一个影像必须有光和暗两个对比,反差高是指光与暗之间明显分隔,而中间可能没有太多渐层(gradation);而反差低则指光与暗之间不够明显或不够鲜明,但有较多的层次,看起来可能会使人觉得较呆板。 对于彩色或黑白的影像,反差的定义也是一样的。一般人误会反差高是好的,没错,反差高确是较鲜明和调子轻快,但是没有丰富的层次,刚才的高解像度便失去了意义,令整体的仔细表现会有阻碍。惟反差确是很主观的东西,未必有一个标准,但具体上一支全面一点的镜头会较受欢迎,何况现今的菲林也有很好的反差及层次,也有不同的选择,如专为拍人像而设的,又有专为还原准确色彩而设的菲林,拍友们也毋须太过盲目追求。  误解二:加1B天光镜好过UV滤镜每当买新镜头时,都会考虑买一块保护镜头的滤镜,一般1B SKYLIGHT和UV两种,前者比后者昂贵,有人说UV只是一块玻璃,而1B拍人像会靓些又或者拍摄的色彩会准确些,所以会偏选1B,但这种说法似乎并不太合适。 1B skylight滤镜正式来说是一块有颜色的颜色滤镜,是其中一块标准化的矫色滤镜,可隔除360nm或以下的光波(属于较蓝色的光线至UV),并同时可轻度吸收约550nm的光波(即绿色光线),总括是用作减轻于山区或海边拍摄时的偏蓝现象和树叶的绿色反光,在绿油油草地上拍摄人像就可能用得着。可是,在直接的阳光下拍摄,这块1B滤镜是全废武功,换句话说,也仅是一块玻璃。UV滤镜则是用来隔除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因此在色彩上(一般彩色菲林乳膜上根本无法对UV显现色彩)是全无影响,但据厂方的建议,它的最大作用是将拍摄无限远的模糊情况改善,但老实说,天气才是最终决定因素,要是空气中尘粒多或湿度高,加多少块UV也是徙然的。既然是这样,甚么滤镜都不加又是否最好呢?对的,光学上是绝对是好的,因为加上了一块玻璃,可能会弄巧反拙,但这又未必可以由肉眼察觉得到,再仔细衡量之下,买一片玻璃保护前组镜片,似乎比起一丁点儿的光学损失来得重要。但是1B还是UV,那就悉随尊便。但花钱买一块有多层涂膜的UV已很足够了,既可保护镜头,又可减少光学的损失,较为值得。  误解三:专业菲林靓过业余菲林有一些拍友常有一错觉,以为专业菲林的影像质素一定比业余菲林好,但往往发觉事实又不是那么明显,就归究所用的相机、镜头、测光表等等不够好,甚至是自己,这看来有点可怜。专业菲林确有比业余菲林优胜的地方,但不代表业余菲林一定是差些,其实我们只想道出专业菲林是专为专业摄影师而设,要用得它们出色,办法很简单,学学怎样去当一个专业摄影师便行了,所需要的不一定是专业器材,反而是技巧,尤其是处理菲林的技巧。各位不妨去尝试买些专业幻灯片来试用,您会发觉陈列的地方都会有一个雪柜,再留心菲林上的说明,除了使用限期外,还有一个建议储存温度,一般约为十二、三度。专业菲林靓在够新鲜,若能在保存时依足所建议的环境,菲林会得到预期的效果,但随意处理菲林,一时又到甲店,一时又到乙店冲晒,敢保证每次没有不同的色彩表现才怪哩。当然,还有很多处理菲林的方法,例如曝光因素、倒易率等,或可参考说明书的指示。业余菲林就不同了,除了expire date外,也没有其它的指示了,而一般都有较长较稳定的储存期,而且宽容度高,对一般用家来说似乎较为可靠。  误解四:闪光拍摄一定要用X同步快门有不少中外摄影书籍也曾提及过X同步快门这东西,甚至有最快闪光同步快门这一名词。但有不少初学摄影的朋友误解以为闪灯拍摄时要硬性使用某一档快门。其实,所谓闪光同步快门或最快闪光同步快门是泛指可作闪光拍摄的快门,最快的意思是在那快门速度以上的快门不能作闪光同步,否则会拍不到全格菲林清晰的影像,这问题是存在于镜后快门的相机上,而每部相机都有独立的设计,故最高同步快门都不是全部一样的。使用闪光灯时,只要在最高同步快门下任何一档,均可拍摄到有闪灯效果的照片,只是快门越慢,现场光之曝光时间较长而己。举例在室内拍摄,若以最高同步快门闪光拍摄,背景未必可有足够曝光,这使主体前景雪白光亮,而后景则昏暗漆黑;若以慢快门(甚至便摄机中所谓Slow Sync或夜景人像模式等)同步闪光拍摄,便能获得较具现场气氛的照片。除此之外,利用较慢快门时,甚至可选择前或后帘的同步闪光,你可调较快门一开启便闪光,又可以在快门关闭前闪光,均可创造特别的拍摄效果。  误解五:微距镜只能作近摄? 微距镜是专为拍摄极近距而设的,但有人说它于正常拍摄时会有质素的下降或迷信只能用在翻拍或微距拍摄用途上。其实,根据一些光学测试,无论是以1:1或1:2和1:50比例拍摄时,微距镜头的解像在大部份光圈下都有极优异的表现;而1:49或1:50时的测试,解像度比其它同等焦距的非微距镜头高很多。然而微距镜头最大的问题是对焦设计是专为近距而设的,故此在数十厘米至无限远的距离可能只须转动对焦环不足45o,在精确度上可能大打折扣,但现今的AF镜头已非常准确了,或可弥补这种问题。故此,以微距镜头拍摄正常距离的景物,甚至人像是绝无问题的,f/2.5或f/2.8光圈或许不能尽用,因为常会有四角失光的情况,这是难免的,但收一级光圈已能解决,相反,拍摄微距时,细的光圈容易造成绕射现象,因而f/8到f/11都会较为适合。但一些微距镜用家会知道,微距镜解像非常高,照片看下去好象有点「硬蹦蹦」,但各人有各自的喜好,选择众多,随阁下所好吧!  误解六:入射式测光表比反射式准 这种说法不够全面,客观来说,其实两者都一样准确,但对只用单一种测光方式的人来说,相信某一种较为可靠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两种均有各自的操作方式及量度方法。但以反射式测光表来说,就稍比入射式麻烦,因为往往要考虑18%灰度的限制,而入射式可直接量度投在主体上的光度,直接获得光圈值。可是,我们相机上内置的均是反射式测光表,好处是胜在够方便,因为不用每每走在主体面前测度,而且多是TTL(Throagh the lens),镜头的失光、滤镜等曝光因素也直接包括在内,减低错误发生,比入射式容易及可靠。但主体及背景的色彩(如黑或白)都会造成测度错误,惟一方法是作曝光补偿,只要多练习,要获得正确曝光并不是那么艰难。而入射式本身已有比反射式优胜的地方,但使用上是较为麻烦,若不介意多带一个测光表,这也没有问题,但千万要紧记将镜头前的滤镜等因素计算在内。还有,如NikonF5已设有3D RGB的反射式测光表,这意味着反射式测光还有可跳出柜框的地方,只要解决18%灰度的限制,根本不用怀疑其准确性。  误解七:密封防潮最可靠 每逢到了雨季,拍友心情就最忧愁,因为心爱的器材随时受潮报销,有些人就疯狂购买各类防潮用品,诸如吸湿器,抽湿机等。一旦下雨,就宁愿把相机镜头藏起,变成湿度过敏狂,这样子,整个夏天可能连一筒菲林也拍不完,可说是非常可悲。老实说,香港这里的气候,要待RH低过60%的日子可谓少之又少,何况是在雨季。然而关上所有器材亦未必能完全防潮,很多人都会有经验,放在密封盒里的「陈年」镜头也会不知何解生了霉菌。其实要防止镜头发霉,防的不是湿应是菌。要制止镜头发霉,首要是了解为何会发霉,潮湿和黑暗皆是霉菌的至爱,然而菌在空气中四散,根本防不胜防,若在密封的防潮箱里,一样有霉菌,若加了防潮珠(一般都会用silica gel),便能有一定的抽湿作用(但不是永久的,一当饱和便效力全失),市面有些可将水份吸进盒内的防潮器,虽然吸水效果好明显,但笔者建议大家要小心,应勤一点检查是否已满或破漏,更要避免放在过度高温的地方,因为水份一样有可能被蒸腾出来。所以,很多人宁愿有空拿镜头出来把玩或者使用,见一见光已可大大减少发霉的机会。而一般放在冷气开放的房间,只要空气流通,加上湿度低,镜头发霉的机会已非常低了。若真的要把器材藏起一段颇长的时间,最好是在湿度低的环境下,放进适量的防潮物料,以密封的箱盛载,记紧要把镜头清洁干净,以免细菌滋长。据说有些电子防潮器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价钱却非常昂贵。  误解八:要经常抹拭镜片 市面有很多专为清洁镜头的器具甚至抹镜药水,究竟镜头应否经常需要抹拭的呢?一般拍友自然是疼爱自己的器材,看见镜上沾了一粒尘已惊惶不已,急着买东西来清洁镜头。有一些人会用有扫的气泵把尘粒扫走或吹走,甚至用抹镜纸及药水擦拭,但这是不太好的,除非镜面上所沾的污渍如手指模较难清洁,否则不要贸然用东西擦拭镜头表面,因为此举可能会弄花镜面,也可能令部份涂膜脱落,但现今的涂膜已相当稳固,然而此举始终太危险了。建议为镜头加装一块UV或IB skylight滤镜作保护,就算弄污了也可随意抹,甚至换一块新的,怎也比弄花镜头的镜片化算得多。若真的需要,购买镜头纸或镜头清洁剂时要小心,避免使用有酒精成分的清洁剂,因为这等会令镜头有所损伤,用时不要将清洁剂滴在镜面上,若流进镜头内或镜片的边缘,亦会弄坏镜头。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尽量避免弄污两端的镜面,若沾了尘应用气泵轻力吹走,若是沾了手指模或油渍可用高密度布料或已打磨的皮革抹拭。若是内部生了霉菌或有水气凝结(如出入冷气场所)时,最好交回原厂保养中心代为处理。  误解九:50mm焦距等于人眼 人们常说50mm焦距是标准镜,又称与人眼的视觉效果相近,常说用50mm拍的影像就最真最写实。但若细心从观景器望出去,与肉眼相比,可能所见到的影像大小又不是如此,会发现50mm镜头下的影像会比大脑所接收的更广阔。若论视角(Angle of View),50mm镜头只有46o,然而人眼可有接近120o,但为何人眼看到的又总不够50mm镜头广阔呢?问题其实是出现在影像的平面大小上和镜片与人眼内的晶体之分别。人眼所感光的地方是在视网膜(Retina)上,而感光细胞所聚集的地方也只限于一点,即黄点(yellow spot),感应色彩的锥形细胞(cone cells)比黑白视觉的棒形细胞(Rod cells)少和更集中。于是乎,您会发现看东西(如看书)的时候,只能习中看见中央部分,而其它圆周外的字未必能够看清,但菲林就不同,只要镜头视角涵盖,而主体又是平面的话,整个平面都会清晰,因为菲林面(24X35mm)都有相等的感光药物。另一方面,用50mm拍摄出来的影像,比例上与实物无分别的,只要将影像放大至与实物原大小一样放在眼前,与你在实物前看其实是一样,但这并非只有50mm镜头可以做到,80mm、100mm、180mm……都可做到。究竟50mm真在哪里?或许从观景器里看比较接近人眼所见到的,但这要视乎主体的距离,要记着:人眼看到是1:1的Life size,然而从观景器看的是有缩细的效果。还有,50mm镜头的焦点或清晰平面分布是与人眼有别,因此,说50mm与人眼接近似乎可能有点儿那个,但说50mm镜头没有严重变形和取景范围适中是「真」的表现也还是可以的。  误解十:镜头焦距会影响透视 有些拍友常常说某某20mm镜头很有透视感,又话某某300mm镜头很有压迫感,说这些全都因为不同焦距有不同的透视感。事实上,透视与焦距是没有关系的,而透视是指光线的收缩效果,如用广角镜从地下拍摄整座大厦时,建筑物两边的线会向上收缩,而并不是平行的。一般来说,共有三个主要影响透视的因素:不变的距离.假若保持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与主体保持不变角度,但以不同焦距拍摄同一主体时,拍出来的照片将有不同的视场大小(Field of View),而主体也会有不同的放大率,用长些焦距的会有大一些的放大倍数;然而,透视是一点也不变的,不信可将多张用不同焦距拍摄的照片放大或缩小至同一放大倍数来看,主体与背景之比例是非常相近的,即是说透视也相近。改变相机与主体之距离透视与镜头焦距无关,但同一支镜头与同一个焦距,若以不同的主体与相机距离拍摄,便会有不同的透视效果。或是,有多支不同焦距拍摄同一主体时,为了拍到接近相同大小的主体时,便更改拍摄的距离,结果20mm的会摄到更多的背景,而100mm会有接近人眼视觉的效果,而200mm又可能拍到背景与主体「压缩」或接近了的照片。相机与主体之角度另一个影响透视的因素便是取景时的相机角度,若以广角镜拍摄时,从低角度拍摄站立着的人像时,看起来便会是上身短、下身长,而从高角度拍摄时,则会有相反的效果。若以水平向着主体拍摄,这种透视的变形便不会出现。以后大家或不会再对以上各项摄影问题而存有误解了,但摄影始终是非常变化多端的玩意,当中还有很多事项是值得讨论的,日后有机会的话,或会再与读者分享。

摄影之奥秒,就是它包含了很多元素,您可把它看待成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用相机去创作,某程度上跟画家用油彩画笔创作一样,但摄影却又很重视器材的摄影师必须了解相机和镜头的特点。可是,正因为摄影那么的博大精深,涉及的元素又多,不少人都会对之产生很多误解和谬见,有不少初学摄影的朋友更不知不觉被误导了。因此,我们特地炮制了这篇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些常常被人误解的摄影问题。
误解一:镜头反差越高,解像度就越高
有些拍友,当使用某镜头拍摄时,会发觉所拍摄出来的影像有很高的反差(一般称为较「硬」),又或者看起来很鲜明,便冲口而出说某某镜头解像一流。一旦看反差弱的照片时(即常称作为较柔时),便声声道镜头解像不良。这一种说法,似乎有点武断,其实解像度和反差是两样东西来的,不应一概而论,当然又有些相关的地方。甚么是解像度?解像度(Resolution)其实是经过一些标准的测验得来的数据,是利用一张黑白的线条图表,在不同的光圈下用镜头拍摄,然而最标准的数据理应是由机器读出,但某些杂志或试验所用菲林显像作人眼判断,这似乎会带有一些客观因素,如菲林的处理过程或人眼的限制等,但一般都可接受,因为至少可找出同一支镜头在不同情况下(不同光圈或焦距)的解像表现,毋须与其它镜头比较便成。一般来说,越能在同一范围分析出越多线条的数目就越有解像力,即是较锐利的镜头。甚么是反差?反差(Contrast)虽不代表解像度,但也不无关系,但不能说反差高,解像便高。反差其实是指镜头将暗位层次表达的能力,一个影像必须有光和暗两个对比,反差高是指光与暗之间明显分隔,而中间可能没有太多渐层(gradation);而反差低则指光与暗之间不够明显或不够鲜明,但有较多的层次,看起来可能会使人觉得较呆板。对于彩色或黑白的影像,反差的定义也是一样的。一般人误会反差高是好的,没错,反差高确是较鲜明和调子轻快,但是没有丰富的层次,刚才的高解像度便失去了意义,令整体的仔细表现会有阻碍。惟反差确是很主观的东西,未必有一个标准,但具体上一支全面一点的镜头会较受欢迎,何况现今的菲林也有很好的反差及层次,也有不同的选择,如专为拍人像而设的,又有专为还原准确色彩而设的菲林,拍友们也毋须太过盲目追求。
误解二:加1B天光镜好过UV滤镜
每当买新镜头时,都会考虑买一块保护镜头的滤镜,一般1BSKYLIGHT和UV两种,前者比后者昂贵,有人说UV只是一块玻璃,而1B拍人像会靓些又或者拍摄的色彩会准确些,所以会偏选1B,但这种说法似乎并不太合适。1Bskylight滤镜正式来说是一块有颜色的颜色滤镜,是其中一块标准化的矫色滤镜,可隔除360nm或以下的光波(属于较蓝色的光线至UV),并同时可轻度吸收约550nm的光波(即绿色光线),总括是用作减轻于山区或海边拍摄时的偏蓝现象和树叶的绿色反光,在绿油油草地上拍摄人像就可能用得着。可是,在直接的阳光下拍摄,这块1B滤镜是全废武功,换句话说,也仅是一块玻璃。UV滤镜则是用来隔除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因此在色彩上(一般彩色菲林乳膜上根本无法对UV显现色彩)是全无影响,但据厂方的建议,它的最大作用是将拍摄无限远的模糊情况改善,但老实说,天气才是最终决定因素,要是空气中尘粒多或湿度高,加多少块UV也是徙然的。既然是这样,甚么滤镜都不加又是否最好呢?对的,光学上是绝对是好的,因为加上了一块玻璃,可能会弄巧反拙,但这又未必可以由肉眼察觉得到,再仔细衡量之下,买一片玻璃保护前组镜片,似乎比起一丁点儿的光学损失来得重要。但是1B还是UV,那就悉随尊便。但花钱买一块有多层涂膜的UV已很足够了,既可保护镜头,又可减少光学的损失,较为值得。
误解三:专业菲林靓过业余菲林
有一些拍友常有一错觉,以为专业菲林的影像质素一定比业余菲林好,但往往发觉事实又不是那么明显,就归究所用的相机、镜头、测光表等等不够好,甚至是自己,这看来有点可怜。专业菲林确有比业余菲林优胜的地方,但不代表业余菲林一定是差些,其实我们只想道出专业菲林是专为专业摄影师而设,要用得它们出色,办法很简单,学学怎样去当一个专业摄影师便行了,所需要的不一定是专业器材,反而是技巧,尤其是处理菲林的技巧。各位不妨去尝试买些专业幻灯片来试用,您会发觉陈列的地方都会有一个雪柜,再留心菲林上的说明,除了使用限期外,还有一个建议储存温度,一般约为十二、三度。专业菲林靓在够新鲜,若能在保存时依足所建议的环境,菲林会得到预期的效果,但随意处理菲林,一时又到甲店,一时又到乙店冲晒,敢保证每次没有不同的色彩表现才怪哩。当然,还有很多处理菲林的方法,例如曝光因素、倒易率等,或可参考说明书的指示。业余菲林就不同了,除了expiredate外,也没有其它的指示了,而一般都有较长较稳定的储存期,而且宽容度高,对一般用家来说似乎较为可靠。
误解四:闪光拍摄一定要用X同步快门
有不少中外摄影书籍也曾提及过X同步快门这东西,甚至有最快闪光同步快门这一名词。但有不少初学摄影的朋友误解以为闪灯拍摄时要硬性使用某一档快门。其实,所谓闪光同步快门或最快闪光同步快门是泛指可作闪光拍摄的快门,最快的意思是在那快门速度以上的快门不能作闪光同步,否则会拍不到全格菲林清晰的影像,这问题是存在于镜后快门的相机上,而每部相机都有独立的设计,故最高同步快门都不是全部一样的。使用闪光灯时,只要在最高同步快门下任何一档,均可拍摄到有闪灯效果的照片,只是快门越慢,现场光之曝光时间较长而己。举例在室内拍摄,若以最高同步快门闪光拍摄,背景未必可有足够曝光,这使主体前景雪白光亮,而后景则昏暗漆黑;若以慢快门(甚至便摄机中所谓SlowSync或夜景人像模式等)同步闪光拍摄,便能获得较具现场气氛的照片。除此之外,利用较慢快门时,甚至可选择前或后帘的同步闪光,你可调较快门一开启便闪光,又可以在快门关闭前闪光,均可创造特别的拍摄效果。
微距镜是专为拍摄极近距而设的,但有人说它于正常拍摄时会有质素的下降或迷信只能用在翻拍或微距拍摄用途上。其实,根据一些光学测试,无论是以1:1或1:2和1:50比例拍摄时,微距镜头的解像在大部份光圈下都有极优异的表现;而1:49或1:50时的测试,解像度比其它同等焦距的非微距镜头高很多。然而微距镜头最大的问题是对焦设计是专为近距而设的,故此在数十厘米至无限远的距离可能只须转动对焦环不足45o,在精确度上可能大打折扣,但现今的AF镜头已非常准确了,或可弥补这种问题。故此,以微距镜头拍摄正常距离的景物,甚至人像是绝无问题的,f/2.5或f/2.8光圈或许不能尽用,因为常会有四角失光的情况,这是难免的,但收一级光圈已能解决,相反,拍摄微距时,细的光圈容易造成绕射现象,因而f/8到f/11都会较为适合。但一些微距镜用家会知道,微距镜解像非常高,照片看下去好象有点「硬蹦蹦」,但各人有各自的喜好,选择众多,随阁下所好吧!
误解六:入射式测光表比反射式准
这种说法不够全面,客观来说,其实两者都一样准确,但对只用单一种测光方式的人来说,相信某一种较为可靠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两种均有各自的操作方式及量度方法。但以反射式测光表来说,就稍比入射式麻烦,因为往往要考虑18%灰度的限制,而入射式可直接量度投在主体上的光度,直接获得光圈值。可是,我们相机上内置的均是反射式测光表,好处是胜在够方便,因为不用每每走在主体面前测度,而且多是TTL(Throaghthelens),镜头的失光、滤镜等曝光因素也直接包括在内,减低错误发生,比入射式容易及可靠。但主体及背景的色彩(如黑或白)都会造成测度错误,惟一方法是作曝光补偿,只要多练习,要获得正确曝光并不是那么艰难。而入射式本身已有比反射式优胜的地方,但使用上是较为麻烦,若不介意多带一个测光表,这也没有问题,但千万要紧记将镜头前的滤镜等因素计算在内。还有,如NikonF5已设有3DRGB的反射式测光表,这意味着反射式测光还有可跳出柜框的地方,只要解决18%灰度的限制,根本不用怀疑其准确性
误解七:密封防潮最可靠
每逢到了雨季,拍友心情就最忧愁,因为心爱的器材随时受潮报销,有些人就疯狂购买各类防潮用品,诸如吸湿器,抽湿机等。一旦下雨,就宁愿把相机镜头藏起,变成湿度过敏狂,这样子,整个夏天可能连一筒菲林也拍不完,可说是非常可悲。老实说,香港这里的气候,要待RH低过60%的日子可谓少之又少,何况是在雨季。然而关上所有器材亦未必能完全防潮,很多人都会有经验,放在密封盒里的「陈年」镜头也会不知何解生了霉菌。其实要防止镜头发霉,防的不是湿应是菌。要制止镜头发霉,首要是了解为何会发霉,潮湿和黑暗皆是霉菌的至爱,然而菌在空气中四散,根本防不胜防,若在密封的防潮箱里,一样有霉菌,若加了防潮珠(一般都会用silicagel),便能有一定的抽湿作用(但不是永久的,一当饱和便效力全失),市面有些可将水份吸进盒内的防潮器,虽然吸水效果好明显,但笔者建议大家要小心,应勤一点检查是否已满或破漏,更要避免放在过度高温的地方,因为水份一样有可能被蒸腾出来。所以,很多人宁愿有空拿镜头出来把玩或者使用,见一见光已可大大减少发霉的机会。而一般放在冷气开放的房间,只要空气流通,加上湿度低,镜头发霉的机会已非常低了。若真的要把器材藏起一段颇长的时间,最好是在湿度低的环境下,放进适量的防潮物料,以密封的箱盛载,记紧要把镜头清洁干净,以免细菌滋长。据说有些电子防潮器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价钱却非常昂贵。
误解八:要经常抹拭镜片
市面有很多专为清洁镜头的器具甚至抹镜药水,究竟镜头应否经常需要抹拭的呢?一般拍友自然是疼爱自己的器材,看见镜上沾了一粒尘已惊惶不已,急着买东西来清洁镜头。有一些人会用有扫的气泵把尘粒扫走或吹走,甚至用抹镜纸及药水擦拭,但这是不太好的,除非镜面上所沾的污渍如手指模较难清洁,否则不要贸然用东西擦拭镜头表面,因为此举可能会弄花镜面,也可能令部份涂膜脱落,但现今的涂膜已相当稳固,然而此举始终太危险了。建议为镜头加装一块UV或IBskylight滤镜作保护,就算弄污了也可随意抹,甚至换一块新的,怎也比弄花镜头的镜片化算得多。若真的需要,购买镜头纸或镜头清洁剂时要小心,避免使用有酒精成分的清洁剂,因为这等会令镜头有所损伤,用时不要将清洁剂滴在镜面上,若流进镜头内或镜片的边缘,亦会弄坏镜头。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尽量避免弄污两端的镜面,若沾了尘应用气泵轻力吹走,若是沾了手指模或油渍可用高密度布料或已打磨的皮革抹拭。若是内部生了霉菌或有水气凝结(如出入冷气场所)时,最好交回原厂保养中心代为处理。
误解九:50mm焦距等于人眼
人们常说50mm焦距是标准镜,又称与人眼的视觉效果相近,常说用50mm拍的影像就最真最写实。但若细心从观景器望出去,与肉眼相比,可能所见到的影像大小又不是如此,会发现50mm镜头下的影像会比大脑所接收的更广阔。若论视角(AngleofView),50mm镜头只有46o,然而人眼可有接近120o,但为何人眼看到的又总不够50mm镜头广阔呢?问题其实是出现在影像的平面大小上和镜片与人眼内的晶体之分别。人眼所感光的地方是在视网膜(Retina)上,而感光细胞所聚集的地方也只限于一点,即黄点(yellowspot),感应色彩的锥形细胞(conecells)比黑白视觉的棒形细胞(Rodcells)少和更集中。于是乎,您会发现看东西(如看书)的时候,只能习中看见中央部分,而其它圆周外的字未必能够看清,但菲林就不同,只要镜头视角涵盖,而主体又是平面的话,整个平面都会清晰,因为菲林面(24X35mm)都有相等的感光药物。另一方面,用50mm拍摄出来的影像,比例上与实物无分别的,只要将影像放大至与实物原大小一样放在眼前,与你在实物前看其实是一样,但这并非只有50mm镜头可以做到,80mm、100mm、180mm……都可做到。究竟50mm真在哪里?或许从观景器里看比较接近人眼所见到的,但这要视乎主体的距离,要记着:人眼看到是1:1的Lifesize,然而从观景器看的是有缩细的效果。还有,50mm镜头的焦点或清晰平面分布是与人眼有别,因此,说50mm与人眼接近似乎可能有点儿那个,但说50mm镜头没有严重变形和取景范围适中是「真」的表现也还是可以的。
误解十:镜头焦距会影响透视
有些拍友常常说某某20mm镜头很有透视感,又话某某300mm镜头很有压迫感,说这些全都因为不同焦距有不同的透视感。事实上,透视与焦距是没有关系的,而透视是指光线的收缩效果,如用广角镜从地下拍摄整座大厦时,建筑物两边的线会向上收缩,而并不是平行的。一般来说,共有三个主要影响透视的因素:不变的距离.假若保持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与主体保持不变角度,但以不同焦距拍摄同一主体时,拍出来的照片将有不同的视场大小(FieldofView),而主体也会有不同的放大率,用长些焦距的会有大一些的放大倍数;然而,透视是一点也不变的,不信可将多张用不同焦距拍摄的照片放大或缩小至同一放大倍数来看,主体与背景之比例是非常相近的,即是说透视也相近。改变相机与主体之距离透视与镜头焦距无关,但同一支镜头与同一个焦距,若以不同的主体与相机距离拍摄,便会有不同的透视效果。或是,有多支不同焦距拍摄同一主体时,为了拍到接近相同大小的主体时,便更改拍摄的距离,结果20mm的会摄到更多的背景,而100mm会有接近人眼视觉的效果,而200mm又可能拍到背景与主体「压缩」或接近了的照片。相机与主体之角度另一个影响透视的因素便是取景时的相机角度,若以广角镜拍摄时,从低角度拍摄站立着的人像时,看起来便会是上身短、下身长,而从高角度拍摄时,则会有相反的效果。若以水平向着主体拍摄,这种透视的变形便不会出现。以后大家或不会再对以上各项摄影问题而存有误解了,但摄影始终是非常变化多端的玩意,当中还有很多事项是值得讨论的,日后有机会的话,或会再与读者分享。


摄影构图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主体与大面积的背景颜色非常相似,使观者无法一眼分辨出哪里才是主体。解决:使用长焦镜头拍摄花朵特写,尽量减少背景的面积,并增大光圈,加大背景的虚化力度。误区二:取景时太过随意,即使有明显的虚化,但背景的杂乱的枝条仍干扰了观者的视线,使主体的形象不够突出。解决:变换角度寻找简洁的背...

[摄影技巧]摄影有哪些误区?
误解一:镜头反差越高,解像度就越高 有些拍友,当使用某镜头拍摄时,会发觉所拍摄出来的影像有很高的反差(一般称为较「硬」),又或者看起来很鲜明,便冲口而出说某某镜头解像一流。一旦看反差弱的照片时(即常称作为较柔时),便声声道镜头解像不良。这一种说法,似乎有点武断,其实解像度和反差是两样东西来的,不应...

选择摄影器材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错误1:像素越高画质越好 很多入门用户对器材并不了解,还有不少人以为像素越高,画质越好。实话实说,入门阶段,普通玩家,市面上所有单反的像素对你都是够用的。错误2:看到大光圈就是好镜头 只看像素是入门用户,但面对大光圈的诱惑,就算是玩摄影有一段时间的人也会犯,他们对于镜头的参数也是一头...

摄像时常见的取景和构图误区
影视画面不是单独的作品,构图只占一半的创作,镜头的组接则是另一半。所以一个不考虑镜头组接的摄像人会让后期制作人员抓狂。所以在取景和构图上也要充分考虑画面的组接,除了避免同景别跳跃感之外,还要防止越轴等容易混淆空间关系的构图。

摄影初学者容易触犯误区汇总
一个摄影初学者有哪些容易触碰的误区?还没摸清这个范畴的一些规律,一不留神,摄影初学者们就会犯这些错误。一、纠结器材纠结于器材品牌和各种镜头参数,显著特征就是每天抱着MTF曲线、各媒体评测等内容研读。由此形成大量MTF党,唯器材论者和品牌铁粉团。从这以后便不再是摄影爱好者,而是器材爱好者加喷子...

摄像头的选购误区有哪些
2、CCD与CMOS的选择:CCD成像像素高、清晰度高、色彩还原系数高,但价格比COMS贵一半以上;CMOS价格低、功耗低、响应速度快,但其实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小,加上摄像头本身的像素比较低,所以具体反映到摄像头成像效果上,CCD与CMOS的区别几乎不存在。3、镜头材质的选择:镜头的通光量采用f值表达,f值越小...

拍风光,要避免这 4 大相机设定误区
光线通过小孔后向四周环状扩散分布当光圈过小时,进入镜头的光线就会发生衍射,向四周扩散,减弱主光线的强度,同时也在镜头内产生杂光。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成像画质降低。过小的光圈使照片细部出现了模糊小光圈是必要的,但不要太小。在收小光圈时总要比最小光圈大 1 到 2 档。一般来说,f\/8 的...

走出徕卡镜头的误区
用徕卡拍照很简单,你要做的,就是调整光圈、快门、ISO和对焦这些必须的要素,而不是到菜单里去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并且,徕卡也比其他单反之类的小巧太多。说实话,如果你想要最快的拍摄速度,抱歉没有相机能比的上徕卡或者其他旁轴相机——为什么因为“估焦”。如果你使用f\/8-f\/16的光圈,你几乎...

摄影初学者有哪些容易触碰的误区?
1.觉得自己会拍照了就能找到女朋友,其实只要你长得帅不拍照也能找到女朋友 2.过分看重摄影的器材,其实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3.迷信参数,参数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更多的是需要自己从拍摄中去摸索 4.刻意模仿,模仿只是一种学习的方法,目的是让你从中找到自己的风格 ...

摄影初学者用什么镜头?选择适合自己的镜头才能拍照
这串数字的意思是:如果将变焦镜头的焦距设置为28毫米,拍摄时就可以使用最大限度的光圈(即光圈值f3.5);如果将该镜头的焦距设置为135 毫米,拍摄时能使用的最大光圈就相对较小了(光圈值f5.6)。 在每个镜头上你都可以读到其最大的光圈孔径值 比如某一款变焦的高速镜头上会有这样的数值:28-80 mm 1:2.8。这意味...

白云区19639824690: 我想学摄影不知该怎么办 -
匡苑益替: 摄影并非那么简单,简单的人人都会~摄影要懂的东西很多,得有思想,有主见~,有一定的素质~很高的文化修养~有对艺术的了解~反正很多很多~建议还是当成一门自己的兴趣爱好吧~因为光单纯的想法去在...

白云区19639824690: 什么是反差?什么是反差?
匡苑益替: 反差(Contrast)虽不代表解像力,但也不无关系,但不能说反差高,解像便高.反差其实是指镜头对暗位层次表达的能力,一个影像必须有光和暗两个对比,反差高是指光与暗之间明显分隔,而中间可能没有太多渐变层,而反差低则指光与暗之间不够明显或不够鲜明,但有较多的层次,看起来可能会使人觉得较呆板. 对于彩色,或黑白的影像,反差的定义也是一样的.

白云区19639824690: 一个摄影初学者有哪些容易触碰的误区 -
匡苑益替: 实际并无误区之说,唯有捷径可循,以下是个人总结 :)1.正确的曝光概念.对区域曝光一定要花时间掌握!这是所有摄影实践的基础.把M档作为你相机上最常使用的模式.2.摄影是光的绘画.寻找有趣的光,你的片子就会与众不同.3.闪光灯应该是你最好的朋友.小小闪光灯,创造大世界.4.爱惜快门但不吝惜快门.每一次按快门,要知道按下后的效果.经常按快门,不断提高.5.离论坛越远,离摄影越近.

白云区19639824690: 摄影新手误区:拍人像一定要用大光圈吗 -
匡苑益替: 两个原因: 1、小光圈的镜头在室内光线较弱时用自然光拍摄,将不得不使用高ISO,这样会使噪点加重,人像皮肤质感会很差.若用闪光则画面生硬不够自然. 大光圈镜头才可以用自然光拍出柔美细腻的人像. 2、人像照片常希望虚化背景,减轻背景的干扰,突出人物并使画面更柔美,这就需要大光圈才能实现,小光圈的确也能够排除好的照片,但是岁光线和背景的要求很多,被限制的条件太多了

白云区19639824690: 摄影有什么技巧吗? -
匡苑益替: ◇ 不同天气状况的摄影技巧(上)◇ 不同天气状况的摄影技巧(下)◇ 摄影有哪些误区?◇ 夜景摄影技巧◇用数码设备制作作品小经验◇拍好日出日落的十条经验◇数码相机摄影技巧◇户外摄影10忌◇快速对焦的技巧◇美化人物姿态的要领◇...

白云区19639824690: “镜头的解像度” 和“分辨率”分别是什么? -
匡苑益替: 解像度: 解像度是数码影像比较突出的技术指标,而数码摄像头的图像解析度又有照像解析度和视频解析度之分.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照像解析度高于视频解析度.现在的流行产品,包括照像和视频解析度两项指标、一般都有多种规格可选...

白云区19639824690: 相机调焦会导致照出的相片像素改变吗?同一部相机,一张调了焦照出的相片与没调焦的比,那张清晰? -
匡苑益替: 调焦是不会导致像素改变的,像素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是相机的本质所在.你所说的清晰与否,是和镜头的解像能力有关系.也就是常说的MTF曲线.每个镜头在广角端到长焦端的解像能力有一个起伏的过程,一般在最近和最远(也就是广角和长焦)的时候,解像能力稍微差点,不如中间焦段.当然做工极佳的镜头是可以忽视这个差距的.如果不明白可以补充提问,或者QQ:459829975 交流摄影技术哦~

白云区19639824690: 解像力和分辨率的关系 -
匡苑益替: 现在的像素、分辨力、解像力等概念有点混淆.看来你这里1920*1080其实是像素.1100TVline是视频扫描线数.真正分辨率或解像力不但与像素有关,目前来讲更与镜头质量与相机的整体质量相关.并且中心与边上有较大差别.

白云区19639824690: 数码相机怎么选? -
匡苑益替: 个人建议和观点供你参考: 1.相机上感光元器件芯片的尺寸大小,对最终的成像效果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看像数的多少,如A相机感光元器件芯片的尺寸为1/1.7英寸,800百像数,B相机感光元器件芯片的尺寸为1/2.3英寸,1000万像数,A相机...

白云区19639824690: 如何选择镜头焦距拍摄出好的效果 -
匡苑益替: 好多初学者在拍外景的时候有很大的误区,在一个很好的景点就是拍不出来好的照片.误区:外景镜头焦距和安排主体与人物的距离安排.人物和背景不变,就是改变焦距段的示例供大家分析.那么今天时尚新锋摄影学校阿杰老师就给大家讲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