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会诋毁岳飞的满江

作者&投稿:别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岳飞《满江江》~

【作者】:岳飞——《满江红》
【内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者】:
岳飞(1103-1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年从军,官至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工诗词,但留传甚少。词仅存三首,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风格悲壮,意气豪迈。有《岳武穆集》。
【注释】:
凭:倚靠。
处:时候。
三十:指年龄。
尘与土:谓征战中奔波劳累。
八千:言征途之漫长。
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夜以断日地行军战斗。
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靖康元年(1126),金后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缺:山口。
朝天阕:朝见皇帝,天阕,皇帝的宫殿。
【赏析】:
此词感情慷慨悲凉,音调激越高亢,充满爱国激情。词中表现出作者对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心和对敌寇的刻骨仇恨。陈廷焯盛赞此词曰:“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

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满江红》是不是岳飞的作品?——解开历史谜团
  
  
  岳飞的诗词,虽留传较少,但这首气势磅礴、悲壮深沉的《满江红》却深为人们喜爱。岳飞写《满江红》词时,中原大地正遭受金人铁骑的践踏。岳飞矢志抗金,反对投降,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他执著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声;他战功赫赫,治军严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自奉菲薄,廉洁奉公,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满江红》一词,和岳飞的高风亮节一起,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绝唱,唱彻神州。
  
  《满江红》是在明朝的前期才广泛传播开来的,在宋、元两代极少或根本不见于记载。然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所有的人都相信它是岳飞的作品,没有人怀疑过它的作者是不是岳飞。让人始料不到的是,三十年代学者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一书的《岳武穆遗文》一篇中对《满江红》一词的作者提出质疑,从此江湖多事,数十年来关于此词的作者是不是伪作,争论不断。
  
  持“伪作说”者,认为《满江红》是明朝人伪作的赝品,此派以余嘉锡、夏承焘为首,如果不计分量不足的“小人物”,则李敖是后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持“非伪说”者,认为《满江红》的确是岳飞的作品,中坚力量是历史学家邓广铭、学者唐珪章。下面,咱们来介绍两派学者和他们的论据论点。
  
  
  (一)质疑者的论断
  
  首先对《满江红》的作者提出质疑的,是近代学者余嘉锡。他在《四库提要辩证》中的《岳武穆遗文》条下,提出了两点质疑:
  
  一、这首词最早见于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徐阶编的《岳武穆遗文》,是根据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录的。赵宽未说所据何本,因而来历不明。而且赵宽碑记中提及的岳飞另一首诗《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经明人考证是伪作。在此之前,此词亦不见于宋、元人的著述,为什么突然会出现在明中叶以后?深为可疑。
  
  二、岳飞的孙子岳珂所编《金佗粹编》中的《岳王家集》也没有收录这首词。岳珂平生富于收藏,精于鉴赏,他与父亲岳霖搜访岳飞遗稿不遗余力。但是,从南宋嘉泰三年(1203)他为《岳王家集》作序到南宋端平元年(1234)重刊此书,共经历了三十一年,仍未收录这首词。因此,这首词可能不是岳飞所作。
  
  继余嘉锡之后,词学家夏承焘于1961年也写了一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的文章,他除了赞同余氏的怀疑外,又提出了“贺兰山”地名有误。主要论点有:
  
  一、岳飞伐金要直捣的“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而贺兰山却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在明代则是北方鞑靼人常常入侵之地,距离岳飞伐金之地数千里之遥,且并非金国土地,若此词果真出岳飞之手,“不应方向乖背如此”。
  
  二、贺兰山不同于前人泛称的“玉门”、“天山”之类的地名,它是实指。贺兰山在汉、晋时期还不见于史书,到北宋时才有记载。唐、宋时人们以贺兰山入诗,都是实指。直至明代中叶以后仍是如此,因此,以“泛称”解释岳飞的“乖背”,似也不通。
  
  三、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明将王越在贺兰山抗击鞑靼,打了第一个大胜仗。因此“踏破贺兰山缺”,“在明代中叶实在是一句抗战口号,在南宋是决不会有此的”。所以,《满江红》不可能写于宋代,而是作于明代。
  
  四、明朝的王越和他的同僚们,才可能是《满江红》词的作者。这首词刻在杭州岳庙中的时候,正是明朝打败鞑靼五六年之后。王越是进士及第,不仅武功盖世,“身率三军,决胜千里”,而且博学能文,长于诗赋,戎马疆场之余,作诗、词、赋、文数百篇,后人辑有《王襄敏公集》。这样的奇才,有了争夺贺兰山的阅历,自然会写出《满江红》这样不朽的诗词。
  
  1980年,台湾学者孙述宇也发表了《岳飞的〈满江红〉?一个文学的质疑》,对词的作者也提出了两点疑问。
  
  一、《满江红》词中用了岳飞的事迹和典故,如“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等,根据这些尽人皆知的材料,一个伪作者是很容易写出这样一首词的。
  
  二、《满江红》词的格调,与已证实的岳飞另一词《小重山》风格迥异:前者是慷慨激昂、英气飒飒的英雄诗;后者格调低沉、宛转惆怅的忧愤诗,两者“格调差得太远”,因而认定,“《满江红》是一首有事迹、有心志,但没有阅历的词”,是后人假借岳飞名义而作,“什九不是”岳飞的作品。
  
  总结起来,质疑《满江红》为岳飞所作的论据就是:《岳王家集》未收,贺兰山方向乖背,前后词风格不同,宋元著述未见。
  
  对于以上这些质疑者的观点,邓广铭、唐珪章、李安、陈非等学者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二)“《家集》未收”辨
  
  
  《金佗粹编》中的《岳王家集》未收《满江红》,其原因在于:
  
  
  一、岳飞被赐死时,其家存文件全被查封没收,后来虽蒙准发还,也散失很多,并不齐全。
  
  公元1142年,岳飞遇害时,其家被抄,家存文稿也被查封,家人难以妥为保管。此后,秦桧及其党羽把持南宋朝政近二十年,期间又屡次大兴文字狱,岳飞的文稿进一步散失。
    
  公元1162年,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此后,在各方的帮助下,岳飞三子岳霖(1130—1193年)开始收集与其父岳飞相关的各种资料,但是历经近二十年“秦祸”,与岳飞相关的许多资料文稿多有散失,故虽经过岳霖与其子岳珂(1183~1240年)两代人的努力,却仍然不能收集到岳飞的全部遗文,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而在南宋灭亡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一了中国。作为抵御外侮的爱国英雄,岳飞的声名受到了蒙古统治者的压抑,很少大张旗鼓地宣称岳飞,直到明朝建立以后,事情才有所改观。这一历史事实,造成了《满江红》基本上不见于宋、元人的著录,而到了明朝才开始出现,并在社会上流传。
    
  历史上,因多种原因,有一些作品湮没多年,过了很久又再次出现,这一情况也不乏其例。如唐朝末年诗人韦庄的《秦妇吟》一诗就被湮没了九百多年,之后又重见于世,但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怀疑其真实性。——须知古代私人的一些孤本藏书,往往视为珍宝,不肯轻宣泄外人,因而某些作品手稿在经历了一段年月之后方才重新出现的情况,也并不稀奇。
  
  二、岳霖、岳珂两代岳家后人没有搜集到此词,只能说明他们在这方面有遗漏。根据现有的史料看,岳霖父子也确有遗漏的实证。例如南宋学者赵与时《宾退录》记载的岳飞的“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一诗,就不见于岳珂编的《家集》中,因此,我们不能根据他们父子当时有没有收集到来断定作品的真伪。
  
  三、据岳珂在《家集序》中所说,其父岳霖对于搜集岳飞的各类作品,确实是做过极大的努力,而岳珂本人在这方面却没有做过什么工作,只是加以编次刊印而已。其原文云:
  
  先父臣霖盖尝搜访旧闻,参稽同异,或得于故吏之所录,或传于遗稿之所存,或备于堂札之文移,或纪于稗官之直笔。掇拾未备,尝以命臣,俾终其志。臣谨汇次,凡三万六千一百七十四言,厘为十卷,阙其卷尾,以俟附益。异时苟未溘先犬马,誓将搜访,以补其阙而备其遗。
  
  这篇序文写于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到端平元年(1234年),岳珂又把《金佗粹编》(《家集》即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金佗续编》重行汇合刻印,距《家集》之初次刊行已达三十一年之久,他在序言中所说“阙其卷尾,以俟附益”者,却仍是一句空话。
  
  即如收录岳飞诗《题新淦萧寺壁》的《宾退录》,在南宋嘉定末(1224)或宝庆初(1225)即已印行,岳珂却并未采辑。刊行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的《云麓漫钞》所载岳飞写在宜兴县张大年家的那段《题记》,较之岳珂收在《家集》中的那篇《五岳祠盟记》文字多些,也更翔实些。岳珂也置若罔闻,没有取相参订,这也足见岳珂对于搜访岳飞遗文,是不够辛勤认真的。
  
  
  
  (三)“王越托名”辨
  
  所谓“明朝将领王越托名创造《满江红》之说”根本不能成立,原因如下:
  
  
   一、王越不具备写出此词的才力。据《中国文学》,王越并未跻身“明代诗人”行列,但岳飞却荣立“宋代词人”之林。细检《王襄敏集》,殊属平庸。就选入《明诗别裁集》那仅有的一首《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阳对饮》(七律)说,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由前后两半合成。“青山”和“黄叶”同在,难道真是“久历边陲”的王越所见?而“雁度西风白草新”也只有在南方才能见到吧!无怪乎《四库提要》说王越:“诗文有河朔激壮之音,而往往伤于粗率”该集与《遗文》相距不可以道里计。再看汤阴岳庙中王越所题《谒岳王祠》,似抒情言志的小赋,但内容上表现上贫弱拙劣,辞不达理未举,而只剩下了冗长。王越焉能出此绝妙好词?!
    
  二、王越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一说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也实在太迟了。至于在王越登进士第(景泰二年,即1451)前后,由于种种可想而知的原因,他作伪的可能性小到没有;而明代任何人即使作伪,也不能一手遮天。因为到这时,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已经在民间流传300余年了!
    
  三、王越死得太快了。据《明史》本传记载:明朝成化十一年(1475),王越因奸人韦英勾结势倾中外的宦官汪直,孜孜以求擢升;十九年(1483),“直得罪,言官并劾越。诏夺爵除名,谪居安陆”。“弘治七年(1494),越屡疏颂冤,诏复左都御史。”“复结中官李广,以中旨召掌都察院事”,被言官“交章论,乃寝”。十年(1497)冬,起用王越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十一年(秋),“越以寇巢贺兰山后,数扰边,乃分兵三路进剿。斩四十三级,获马驼百余”。“会李广得罪死,言官连章劾广党,皆及越。越闻忧恨,其冬卒于甘州(今甘肃张掖)。”
    
  王越作伪的最大可能在进剿贺兰山前后,但是,却比《精忠录》成编(1455年)晚了40多年!——这对王越、对明代任何人来说,有心作伪也无力回天!!
    
   四、王越幕僚无暇代笔。“越在时,人多咎其贪功。及死,而将馁卒惰,冒功糜饷滋甚,边臣竟未有如越者。”王越为人,“既躁于进取,依附攀援”,“与群小关通”,“为朝议所齮”,“为礼法士所疾” ,又死得极不光彩。而上行下效,其幕僚“早励良规,自求多福”尚且不暇,焉能为他代笔?并且,有识之士以其卑劣可鄙,与岳飞不能望其项背,也不屑于为他代笔!
  
  事实上,现存河南汤阴岳庙的《满江红》刻石立于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上面清楚地写着“右《满江红》词,乃宋少保岳鄂武穆王作”。这说明,《满江红》词的出现要早于余嘉锡所说的明朝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
  
  不仅如此,汤阴的岳庙是在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至二年(1451年)间经徐有贞提倡、汤阴县学谕袁纯负责创建的。庙宇落成后,袁纯又编辑了《精忠录》一书,记载这一经过,并且选录了岳飞的部分诗文,其中就有这首《满江红》。该书编成于景泰二年、三年间,比徐阶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所编辑的《岳集》之刊行则早了八十多年。
  
  由此可知,《满江红》这首词的出现至迟不晚于15世纪50年代初期。这个时间,也远早于王越抗击鞑靼的时间,王越及其同僚所作之说不攻自破。
  
  有许多学者还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王越在贺兰山击败鞑靼,事在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而据学者张璋编选的《历代词萃》所收岳飞《满江红》后评笺中,河南汤阴发现一块《满江红》词碑,下注《满江红》词乃宋少保岳鄂武穆王作,天顺二年春,庠生王熙书。而河南浚县的县志也记载汤阴庠生王熙于天顺二年(1458年)书写《满江红》并刻石立于岳王庙之事。
    
  明朝天顺二年(1458年),比王越在贺兰山打胜仗的弘治十一年(1498年)早了四十年,而且词碑出土于岳飞故里,应该比较可靠。汤阴庠生王熙不能于四十前书刻四十年后才写出的作品,这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常识。可见,《满江红》词为王越幕府所作之说,不能成立。
    
  至于以靖康之耻与岳飞的冤狱影射“土木之变”和于谦之死,有点牵强。“土木之变”,发生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早于王熙书碑9年。即算“土木之变”情况与靖康之耻有某些类似,王熙何故迟至9年之后才书刻一首无根据的岳飞词来类比呢?更何况王熙书碑时明英宗已放归八年(1450年),与靖康耻犹未雪词意不符。于谦被杀是1458年,正是王熙书碑之年,《满江红》词是指要抗金收复失地,与于谦之死,对不上号。因此,武断地认为《满江红》词是明代人为王越攻贺兰山、土木之变、于谦之死等事而作,显然牵强附会,与史实不符。  
  
  
  
  (四)“贺兰山”辨
  
  对于“方向乖背”的指责,大多数驳斥者认为:
  
  一、《满江红》词中的“贺兰山”应为泛说,而不是实指。正如词中的“胡虏肉”、“匈奴血”指广义的敌人,而未曾实指女真人一样。既然把斗争对象称做“匈奴”,则不但在河套地区的贺兰山可以入词,就连阴山以及更西边的祁连山也同样可用。似不应因此而责备作者“方向乖背”。
  
  二、此句之上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诸句,如只就“贺兰山”句而断言其为明人所作,则势必把“靖康耻,犹未雪”等句断为“泛指”。而“靖康耻”是特定的历史灾难,不可以泛指的。明代虽有“土木之变”,但不久明英宗即被放回,且夺门复辟,不能称之为“犹未雪”;在明朝统治期内,中原与河朔地区从未被鞑靼人长期占领过,因而也不能产生“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豪情。
  
  三、就南宋的地理位置而言,金人控制着北方,其东西两端即南宋人眼里的东北和西北;就汉唐以来的历史版图而言,整个西北部的大片土地都曾被少数族占领。因此,有不少南宋词作说到金兵时,常用“西北”和西北方向的历史典故。
  
  如与岳飞处同一时代的南宋名臣赵鼎在他的《花心动》词中写道:“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稍晚于岳飞的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他的《稼轩词》中,既有“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之句(《水调歌头》),又有“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之句(《满江红》);另一位与岳飞处同一时代的词人张元干在他的《贺新郎》中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他们的“楼兰”、“琵琶”,特别是常常提到的“西北”方位,显然,都指的是当前的敌人金国女真人。我们能指责他们“方向乖背”吗?
  
  事实上,南宋词人辛弃疾曾经在其词中将长安(今西安)比作东京开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经在其诗中将天山比作宋金对峙的前线战场,这些并不能说明他们犯了地理常识方面的错误。况且,西夏与北宋向来有战事,甚至在南宋初年,金人入侵中原的情况下,宋军也曾与西夏作战。
  
  
  四、据黄拔荆教授考证,河北省磁县也有一座贺兰山,与岳飞及其军事生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宋朝时期的磁县当南北官道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岳飞在这里练兵、与金人交战,前后达六年之久。据此,则《满江红》中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是岳飞抒发抗金杀敌的壮志,陈述自己的战略设想的实写了。
  
  有了“贺兰山”这一句,则《满江红》词非岳飞莫属了。
  
  
  
  (五)“风格”辨
  
  
  所谓风格,指的是作家或艺术家在他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色。
  
  其一,岳飞并非专门词家,留下的词作甚少,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因而既有宛转低回的《小重山》,也有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它们写于不同时间、不同心境,当然就会风格迥异。
  
  其二,即使是诗词大家,也并非一“格”到底,两种风格兼擅的作家在文学史上并不少见。如苏东坡,既写过“大江东去”这样雄浑豪放的名篇,也写过“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样的幽怨缠绵之作。如李清照,既写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这样的幽怨缠绵的名篇,也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雄浑豪放之作。因此,以《小重山》为岳飞词作的风格坐标,来否定《满江红》为岳飞所作,显然有以偏概全之嫌。
  
  其三,从《满江红》反映的思想内容来看,这首词与岳飞其他诗文的内容是一致的。如“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诗句,正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写照,而“不问登坛万户侯”,就是“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注脚。此外,还有“扫清胡虏”,“立奇功,殄丑虏”,“白首为功名”,“深入虏庭,缚贼主,喋血马前,尽屠夷种”等等雄文,其用词与内涵显然与《满江红》是一致的。
  
  事实上,《满江红》词中的一些思想和笔法,在岳飞的其他作品中也曾有所反映。如岳飞《五岳祠盟记》文中有“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与《满江红》中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出一辙。岳飞《题新淦萧寺壁》诗中的“不问登坛万户侯”,也可以说是“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注脚。《题新淦萧寺壁》一诗:“雄气堂堂贯斗牛”也与“怒发冲冠”、“壮怀激烈”异曲同工。
    
  再比如,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驻军宜兴县,因事到附近的广德军去公干,在其地金沙寺的墙壁上写了一段《题记》中的“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与《满江红》中的“带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内容基本一致。显然,《满江红》词是岳飞内心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后人不必纠缠于一些琐碎的枝节。
  
  
  特别是唐圭璋先生所编之《全宋词》中,收有岳飞之另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该词有岳飞之手书墨迹,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徵明所写的跋。其下阕云:“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其气势、思想内容、遣词用语,与《满江红?写怀》如出一辙。如果肯定《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为岳飞所作,能说《满江红?写怀》不是岳飞的作品吗?
  
  
  
  (六)“宋版”《满江红》确证
  
  许多专家认为,岳飞作《满江红》之说首见于明代,而不见于宋、元版本,也不完全是事实。因为年代久远,许多宋、元刊本早已失传;如能披微索隐,许多后代作品辗转引用的宋、元作品中,仍能找到岳飞作《满江红》的记载。
  
  《藏一话腴》为南宋后期学者陈郁所著。郭光先生使用的清沈雄《古今词话》和康熙《御选历代诗馀》中所引的《藏一话腴》文字,比之通行的《豫章丛书》本,多了如下一段重要文字:“(武穆)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可见,南宋后期刊行的《藏一话腴》的另一版本,有岳飞作《满江红》之记载。
  
  清人潘永因编订的《宋稗类钞》是辑录宋代的各种笔记小说,分类编排而成的书。其卷三《忠义》也有如下一段文字:“武穆家谢昭雪表云:青编尘乙夜之观,白简悟壬人之谮。最工。武穆有《满江红》词云:怒发冲冠朝天阙。”
  
  全词除“壮志饥餐胡虏肉”之“胡虏”改为“仇恨”外,其余与流传于世的《满江红》词全同。而“胡虏”之改,显然是怕触犯了清代统治者的忌讳。
  
  今查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三《谢昭雪表》的前一句与此段引文几乎全同,唯有“最工”作“甚工”,开头多一“岳”字。据此,则大致可以判定,它是《鹤林玉露》的另一版本。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的写作年代是南宋“淳祐辛亥”(1251年),其成书年代与《藏一话腴》相近,都在南宋端平元年(1203年)之后,自然是反映了在《金佗粹编》、《金佗续编》成书后的新发现。
  
  既然如今尚得以见到南宋后期有两处记载,则《满江红》词为岳飞所写,应无可疑。
  
  
  1995年,陈非先生展示了有关岳飞《满江红》词的新发现。
  
  据介绍,1986年在浙西江山县发现了一部《须江郎峰祝氏族谱》,其卷十四之《诗词歌赋》集中载有岳飞于绍兴三年(1133)赠抗战派大制参祝允哲的《满江红》词及祝允哲的和词。须江是江山县的古地名,郎峰祝氏是唐宋望族,祝允哲曾任大制参,提督荆襄军务,曾上疏高宗,愿以全家七十多口乞保岳飞,由此证实他们关系非同一般。岳飞题为《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其词云: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祝允哲的和词题为《满江红?和岳元帅述怀》,其词云:
  
  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
  
  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握神矛闯入,贺兰山窟。万世功名归河汉,半世心志付云月。望将军,扫荡登金銮,朝天阙。
  
  很显然,流行于世的《满江红?写怀》是岳飞在自己所作的《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祝允哲词中的部分词语、意境,修改后的定稿。其中,祝作“徒劳说”,在岳词中演绎为“空悲切”;祝作“贺兰山窟”,在岳词中改作“贺兰山缺”;祝作“万世功名归河汉,半世心志付云月”,在岳词中演绎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祝作“朝天阙”,在岳词中直接搬用,把原作低沉的“解郁结”结尾,改得奋发昂扬。
  
  岳飞本非词家,他写词只是在一定场合里抒怀言志,并没有自成一家、流传千古的非分之想,因此反复修改、使用自己的旧作,和把他人的词语、意境融入自己的新作,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修改后的《满江红?写怀》,慷慨激昂,气壮山河,成为了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
  
  这两首原汁原味的《满江红》的发现,足以扫除一切怪论,而成为《满江红》定为岳飞所作的铁证。


岳飞算是愚忠吗?
他身为抗金的砥柱,说话是很有力度的,经过一番斗争继续抗金是大有可能的。而且被叫回来也不一定就是因为小人谗言啊,也可能是换防什么的,所以岳飞应该没想到会被害。 呵呵,我想愚忠是后人的诋毁,想想看,你能要求岳飞用我们的脑子去自由地生活吗,那宋朝人会觉得岳飞是个疯子......

我们都知道岳飞死的很怨,那有谁比他还怨呢?
明朝是一个胸襟开阔的帝国,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惊人的成就,是中华文明的正朔,所以才有那么多满清御用文人用各种卑劣的手段予以诋毁,以达他们标榜满清才是天命所归的目的。 虽然袁大人不是汉奸,但他那子虚乌有的“冤案”和“光环”却是别有用心之人用来诋毁中华文明正朔的一块砖头,挺袁的人,想想你们到底是在干什么?

在被陷害之前,岳飞是否一直在给自己挖坑呢?
宋高宗在听了以后感觉很不高兴,因为在躲避金兵的过程当中,他受到了惊吓,已经没有生育的能力。这个问题对宋高宗来说非常难以启齿,可是岳飞却非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所以,当岳飞这样说的时候,宋高宗自然会特别难受,心中不免也要怒骂:非要揭我短?心中自然极为不快。2、不懂做顺水人情。在...

岳飞为什么受到后人的肯定?如何评价岳飞?
岳飞在抗击金兵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保护了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免于遭受金兵的蹂躏,而且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抗金斗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利益的,也是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故受后人肯定。评价:民族英雄。

岳飞含冤去世后,本来有5人跪在他墓前,为何后面少了1个人?
这件事情还要从头说起。在明朝的时候,很多人都非常的崇拜岳飞,为了能够弘扬岳飞的这种精神,同时也为了让那些奸臣受到惩罚,于是就提议塑造了这些跪像。一开始的时候,是先塑造了三座跪像,那就是秦桧夫妇,还有万俟卨的跪像。因为百姓们对这些奸臣的憎恨,所以没有多长时间,这些跪像就损毁严重,到了...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为何岳飞这句话也惹事了?
因为岳飞这句话只是理想主义下才可行,要是真的做到这样,那么天下会打乱,要知道文臣也是人,他总要拿钱吃饭吧,武臣那么是面对杀敌人的时候才可以说不怕死,所以岳飞说的根本就不科学了。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历史上有记载,当时帝王问岳飞,天下要怎么治理才可以天下太平呢?岳飞就说了这句话,...

请问历史上秦桧和严嵩谁更坏啊?要他们的个人档案。
自然是秦桧更坏。秦桧一辈子做的是卖国求荣,极力的想要促成宋金和议,不惜纳贡,割地,陷害忠良。在岳飞北伐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他极力的在高宗面前诋毁岳飞,以至于北伐功败垂成。后来在金人的唆使下,更是罗织罪名,“莫须有”,杀掉了岳飞,使南宋失去了可以仰仗以北伐的支柱,以后的一百多年里数次...

岳飞墓,岳飞墓里真的葬有岳飞么
岳飞墓里真的葬有岳飞么 岳飞墓里葬有岳飞。岳飞在大理寺的监狱里面被害死了以后,有一位非常崇拜岳飞为人的狱卒偷偷的把岳飞的尸体从监狱里面背了出来,并且一直背到了钱塘门外,最后在北山之滨的九曲丛祠,将岳飞的尸体埋葬在那里。一直到了宋孝宗继位为岳飞 *** ,将岳飞官复原职的时候那名狱卒...

如果岳飞北伐只提恢复疆土,而不提迎回二帝,能否免遭被害?
三、宋高宗赵构身边有秦桧等祸国殃民之徒“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旦皇帝身边存在祸国殃民等奸佞之臣,那么忠臣的下场绝对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他们总会在适当的时期在皇帝的耳旁诋毁与他们不是同一类的人,只有忠臣被铲除了,他们才能权倾朝野、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秦桧就是不断地诋毁岳飞,让宋...

岳飞墓前本来跪着5个人,为何后来变成了4个?
四人跪拜的铜像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清朝人们也十分推崇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甚至又增加了一个跪拜的铜人罗汝辑,原因是罗汝辑曾经写过诋毁岳飞的文书。同样憎恨奸臣的清朝人民又把这五个铜像砸的破破烂烂,甚至把秦桧夫人王氏的头都砍了下来,清朝官员认为这样有碍观瞻,便打算重新修建铜像,但他们认为罗汝辑...

全南县14747159396: 岳飞的满江红竟有人说是后人托名伪作,不可思义. -
阚虏泪然: 这首词是在明朝的中前期才广泛传播开来的,在宋、元两代极少或根本不见于记载.然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所有的人都相信它是岳飞的作品,没有人怀疑过它的作者是不是岳飞.让人始料不到的是,三十年代著名学者余嘉锡在《四库提...

全南县14747159396: 为什么说满族人侮辱过岳飞? -
阚虏泪然: 满族人和宋代的金国人都是女真族,岳飞是抗金的名将,数次大破金军,到了清朝,女真族就变成了满族,在入关前建国叫后金,所以满族人非常的憎恨岳飞

全南县14747159396: 有人认为岳飞是民族英雄,有人说岳飞只能称为抗金名将而不能成为民族英雄,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你的理由.说的简洁明了,回答速度够快, -
阚虏泪然:[答案] 我认为岳飞是民族英雄.因为看待历史人物要他放在当时历史环境中看待.当时以汉族为正统,所以人民会把岳飞看做抗击外来的英雄,民族的英雄.

全南县14747159396: 岳父的《满江红》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
阚虏泪然: 北伐取得初步胜利,作者对赶走侵略者,恢复中原河山充满期望和信心的时候写的.

全南县14747159396: 诵读《满江江怒发冲冠》你能体会出岳飞英雄怎样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 结合史实你认为岳飞是“愚忠”吗?为什么? -
阚虏泪然:[答案] 岳飞是我国宋朝著名的将领,他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是非常高的,岳飞并不是愚忠,只是迫于当时形势的压迫

全南县14747159396: 岳飞的《小重山 》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
阚虏泪然: 一个抗金报国壮志雄怀的旷世英雄形象和一个壮志未酬的悲剧英雄形象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志不已,是脍灸人口的爱国佳作.这首《小重山》词,改用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志雄怀.岳飞抗金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

全南县14747159396: .长期以来,我们将岳飞、文天祥等人视为民族英雄,将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称为爱国英雄.有人认为将岳飞、文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简要谈谈! -
阚虏泪然:[答案] 古代的中国就是中原,现在的中国就是中国,地理区域不同,就说不是民族英雄了?外国没有固定的界限,站在不同历史时期,积极抵抗外族侵略就是民族英雄.

全南县14747159396: 岳飞与满江红的历史典故? -
阚虏泪然: 岳飞感慨南宋的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自己立志要北伐收复中原因此卸下了这首壮怀激烈,彪炳千古的豪迈之词.这首词是他一生的写照和志向的反映,望采纳哦

全南县14747159396: 为什么有人敢抹黑岳飞和袁崇焕,却没人敢黑霍去病和卫青呢? -
阚虏泪然: 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岳飞和袁崇焕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吧,还是有很多人是以成败论英雄的.

全南县14747159396: 在历史上,像岳飞这类正直的英雄人物为什么会遭受到被害?为什么好人总是.
阚虏泪然: 赵匡胤是陈桥兵变得来的宋朝开国皇帝,自然清楚武将权重可能带来的危害,所以宋朝在政治上是一个轻武官而重文官的王朝,岳飞抗金抗的越是厉害,人民越喜欢,上层就越怕,怕岳飞夺权,就像当年陈桥兵变兵士拥护赵匡胤一样;中国虽然是名义上是皇帝独大,但实际上统治集团是一群利益相互勾结的人,为什么好人难当,因为他与当权派整体的狭隘的利益相冲突了.从来都是这样的社会,一个人无法对抗历史和时代,无法改变一个王朝的衰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