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家法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投稿:莘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所谓“家法”,它指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内部所制定的条约规范,它对于一个家族的发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一个国家的政权在建立之初,其君主往往会制定一套成熟而完备的“家法”用以维系后世政权统治,宋朝便是如此。

谈起宋朝家法,归根结底便是一套披着政治外衣的制度体系,在形成之后它便是宋朝历代君主所贯彻实行的统治之术。

我们都知道,宋朝的建立是通过宋太祖于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政权而来,是承五代之弊所建立的王朝。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政权之初,他所接收的可以说是一个烂摊子,从外部来讲,其所统治区域非常之狭小:北有强大的契丹政权、长江流域和南疆地区有后蜀、南平、楚、吴越、南唐、南汉、蜀诸多割据政权。从内部来讲,宋初武将实力强悍,自唐末五代以来的武将篡权夺位之风盛行。

因此,宋政权建立之初,摆在统治者面前的一大现实问题便是如何结束外部分崩离析的局面,并且防止其在后世重演,以及遏制内部武将篡权夺位的苗头。

所以,赵匡胤在即位以后,便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立法都贯穿着一个总原则: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其后继者之统治皆围绕于此。

首先,从中央政府的政权组织结构来看,宋朝之家法体现在“牵制作用”:

由于唐末五代以来,藩臣和武将专权现象普遍,导致政权更替频繁,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宋初任然存在着,赵匡胤便是这样一个例子,他在后周时期掌握了军事实权之后,结交石守信、高怀德等拥有兵权的武将,通过导演一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政治戏剧成功夺取后周政权。而在即位之后,他也十分清楚,这些有拥立之功的武将们并不是真心拥护他,并且随时有可能在他身上重新上演一出“陈桥兵变”的闹剧。

鉴于此,在建隆初年,赵匡胤又耍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政治手段,将这些高级武将的兵权一一收回,取消殿前都副点检一职,分别设置了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即所谓三衙。三衙作为禁军即国家警卫部队,对于京城和皇帝的安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赵匡胤改建,名义上由枢密院管辖,实际上直接由皇帝统领。除此以外,在解除了石守信和高怀德等人的兵权之后,赵匡胤在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的军事活动中,任用了一批如曹彬、潘美等后起之秀。

在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问题之后,赵匡胤又将矛头对上了相权。在五代时期,由于武将专权之风盛行,宰相之权并没有威胁到君主政权统治。但是,宋之前诸如汉唐两朝此类事件的发生还是比较多的。所以,从宋初开始,赵匡胤便着手对相权进行分割,如设置枢密使,枢密院与宰相府对称二府,在法理上使宰相无权掌管军政。同时,设置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以剥夺宰相管理财政职权,形成所谓的“二府三司制”。

枢密使在分割相权的同时,也有着牵制带兵将领的作用:即枢密使(由文官担任)有制令之权而无握兵之重,大将有握兵之重而无制令之权,这便是宋朝一直所实行的“文官牵制武将”方法。

到了宋太宗时期,枢密院的制令之权更是直接归于皇帝一人之手,而且对带兵出征作战的大将实行“将从中御”(前线将领无机断行事指挥全权,军事决策必须请示皇帝予以批准)的方法,对大将在前线作战的举动加以了限制,这也成为了宋朝的一条家法,历代君主皆以沿用。

除此以外,在兵役制方面,宋太祖也有了他的传家法宝:募兵制。募兵制并非北宋政权所创立,而是在唐朝后期逐渐形成的。 宋太祖之所以要沿用募兵制并将它作为传家之法,是因为通过实行这一制度,能够将军队和民众分割开来,使二者不至相互影响,协同动作。

总而言之,宋朝建制之初所制定这一系列家法达到了维系统治的需要,一举解决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骄横、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万事皆有利弊,宋朝家法在后世继承沿用的过程中,其弊端也修建显露,如文臣牵制武将的方法以及募兵制的实施直接导致了宋代积贫积弱局面的产生,边疆也因此长期受侵扰,被最终被外族所灭。从长远来看,宋朝家法的执行也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弱之风,唐朝以前的尚武之风不复存在。




古代的皇子妃怎么称呼
清朝的皇子又称“阿哥”,一般只用于口语,官方文献则称“皇某子”(某为兄弟中的排行)。康熙严格要求皇子皇孙的教育制度,《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寅刻至书房,先习满洲、蒙古文毕,然后习汉书。师傅入直,率以卯刻。幼稚课简,午前即退直。迟退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
(1)理由:雍正皇帝设置了军机处;从此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2)观点:君主制度导致社会动乱、矛盾激化(或反对君主专制)。产生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儒学的新发展(或理学、心学走向极端)。(3)现象:维新变法中改革派压制不同政见...

康雍乾三位皇帝恪守什么家法,形成一定的管理思想
二、大权独揽,乾纲独断 在帝国的统治上,清朝皇帝奉行的“祖宗家法”是一定要牢牢的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乾隆皇帝曾说:“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近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就是说所有权力都要属于皇帝,而皇帝做决策时要有...

清朝的皇室早上5点就起来了,他们起床之后都做些什么?
清朝变态的早起制度众所周知,清朝的皇帝是最勤奋的,即使是清末如此不堪之时,清朝也没有出现一个胡作非为的败类皇帝,这都归功于清朝严厉的家法,正如清朝人自己所感叹的那样:“本朝家法之严,迥绝千古”。而让清朝皇帝从不敢懈怠朝政的原因就是清朝的起床制度。清宫中生活的皇帝后妃们,...

中国哪个朝代对皇子的教育最严格
康熙在位的时候,诸皇子分居读书,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意思是皇子虚岁满6岁便开始读书,早5点到下午3点,共10小时。一年只能休息5天,即元旦、端午、中秋、皇帝生日、自己生日,此外连除夕都不能放假。康熙皇帝年幼读书,自己曾累得咳血,故四书五经...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二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
(1)运作:先由中书省草拟政令,然后交门下省审核,再交尚书省具体的某一部去执行。(3分)意义: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避免决策失误;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2)君主专制。(2分)(3)乾隆帝权力至高无上,而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法律)的制约;(2...

此人历经十朝,都能独善其身,他究竟有什么妙招
清人吴振槭在《养生斋丛录&#;雪桥史话》中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书在乾清宫左,五楹,面向北,近在禁御,以便上稽查也。”清末刘锦藻所撰之《清朝续文献通考》也说:“我国家之制,诸皇子六岁以上,即就上书读书。”而实际上,在康熙朝,皇子“四五’ 岁即令读书,...

康熙帝历史启示
后来乾隆帝说:“本朝家法,日接廷臣,宫中行在,盖无间时。”(《日下旧闻考》卷一三)御门听政是康熙帝留下的一笔宝贵的制度财富。怎样看待康熙帝的御门听政呢?从纵向说,这是在中国两千年帝制社会朝廷行政管理基础上,对中央政府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确立的一项更为健全、更为完善的制度。它是...

《乾隆实录》中记载:“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
A 试题分析:材料指出:“(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联系史实,雍正皇帝设置了军机处,从此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B项材料不能体现;C、D表述错误;故选A。点评: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皇帝诏令...

朱元璋仿宋律定家法,胡惟庸说太宽松,这时马皇后究竟说了哪9个字呢...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很伟大的女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古代。那么朱元璋背后就这么一个女人,她就是马皇后。在朱元璋定家法的时候,大臣胡惟庸上奏章说朱元璋的家法太宽松,这时候马皇后只用九个字,就令大臣们闭了嘴,无法反驳,这九个字就是“过仁厚,不愈于刻薄乎?”首先我们来...

卫滨区15158263946: 北宋祖宗之法的背景,内容,意义 -
郟党普乐:[答案] 宋人心目中的“祖宗之法”(“祖宗家法”),是一核心精神明确稳定而涉及面宽泛的综合体.它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应该循守的治事态度;既包括贯彻维系制约精神的规矩设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

卫滨区15158263946: 宋代以后传统家训鼎盛的社会背景 -
郟党普乐: 宋代的社会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家训和蒙学教育的发展 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特殊的形式,是我国古代家庭、家族长辈专门向后世传播修 身治家、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教育子孙而撰写的文献.在历史上, “家训”也被称为“庭训” 、 “庭诰”“家规”“家范”“家法” 、 、 、 .中国古代家训,产生于西周,成型于两汉,成熟于隋 唐,在宋代达到鼎盛.由于宋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背景的发展变化,出现了大量系统 化、理论化的家训文献.正是这些家训的大量出现,为蒙学教育提供了保障.

卫滨区15158263946: 北宋祖宗之法的背景,名词解释,内容,意义 -
郟党普乐: 北宋“祖宗之法”的背景是指赵宋王朝在建国之初,借鉴五代十国迅速更替的教训,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防止内部争斗,防止官员擅权,也为了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保证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行,而在广泛吸取士大夫的参与和合作的基础上...

卫滨区15158263946: 宋太祖是宋朝积贫积弱的罪魁祸首吗 -
郟党普乐: 宋朝的积贫积弱的确是开国的国策所直接导致的.宋太祖作为“祖宗家法”的创立者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大宋以文压武,虽然“三冗二积”但国运昌盛.两宋400年,经济文化发展堪称封建王朝的顶峰,明清不能望其项背.再看看宋开国之前,唐末五代十国56年,更8姓13君,皇室骨肉相残,地方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如果你是开国宋太祖,你会怎么办.凡事无绝对,宋朝的衰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卫滨区15158263946: 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
郟党普乐: 宋代文化具有兼容精神、创新思想、经世理念、理性态度、民族意识、平等观念等时代特点,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不仅在当时中国境内诸政权以及东亚儒学文化圈各国发挥了主导文化的作用,还对世界文明以及...

卫滨区15158263946: 宋朝皇帝顺序 -
郟党普乐: 1、第1位:赵匡胤,庙号—宋太祖,年号—建隆等(总共3个),在位时间960年—976年(总共16年).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

卫滨区15158263946: 为什么说宋朝是文人的天堂 -
郟党普乐: 如果可以穿越,你愿意去哪一个朝代看一看?对于文人而言,可能更愿意去宋朝走一遭.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宋朝对读书人的宽容,让读书人心向往之.相对于动辄大兴文字狱的清朝,宋朝可谓是文人的天堂.在两宋时代...

卫滨区15158263946: 中国古代关于法律起源的几种观点 -
郟党普乐: 主要有两种,一是“刑起于兵”、一为“法源于礼”. 《汉书. 刑法字》认为“黄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者”.在奴隶社会,法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刑”,如“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刑始于兵”、“兵刑合一”、“法就是刑”的这种传统在史前和上古三代形成之后,对中国法都有重要影响. 此阶段基本上是用血缘来确定社会成员的法律地位,法律兼有国法和家法的两重性,或者说宗法就是国法.习惯法还起着很大作用. 进入封建社会,中国法律的发展,经历了确认、成熟、发展和解体的几个阶段.战国李悝著《法经》六篇,打开了中国成文法发展的先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