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真相到底是什么?

作者&投稿:路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社会学主要学习的是什么~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或人际互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
社会学在研究题材上或研究法则上均有相当的广泛性,其传统研究对象包括了社会分层、社会阶级、社会流动、社会宗教、社会法律、越轨行为等。
而采取的模式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由于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都是由社会结构、个体机构的影响下塑造而成,所以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学进一步扩大其研究重点至其他相关科目。

扩展资料
学习社会学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中外社会学主要学派与学说,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各种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理论和思潮;
2、熟练掌握社会学调查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
3、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及其发展;
5、了解现代社会学的前沿理论及重要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学

社会学的核心是什么?
知乎 · 58 个回答
我觉得间接的讨论这个问题会比较有价值,因为怎么定义“核心”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行为。所以我更想谈一谈相比于其他社会科学,社会学有哪些特点是其独有的,以及我个人看来它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首先说明,下面的内容可能有非常多关于其他社会科学的刻板印象,因为我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了解,而学社会学的人应该都知道用简单的几点来概括复杂事物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但是这确实便于理解,易于讨论,并且帮助我们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但是如果有一些不对的地方,还请友邻多多指正。

就我的理解,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是社会学所独有的:

1、社会学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学科。这体现在几个方面上,首先是研究的范围上,比起其他的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的议题更为广泛,不同时空内,所有人与人之间,不同组织之间,各种意义上的社会的联结,关系都在社会学考查的范围之内。看美国社会学学会的分支学会就知道,社会学有着比其他学科都更为丰富的分支学科,也有更多的跨学科研究;其次是研究方法或者是研究范式上,社会学家从来不认为一套似乎自明的前提假设来完整的研究社会,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学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论来解释不同的现象,他们之间有联系,但并不是那么系统。量化研究,田野调查或者历史分析都可以有一席之地,他们往往回答着不同的社会学问题,并且研究也更加倾向于“真实问题导向”而不是“研究范式导向”(尽管这一点有消失的趋向),但是我觉得这是社会学一种独有的精神气质。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些学科发展问题,比如社会学各个研究之间凝聚力不强,比较琐碎,但的确给了学者更多的创造空间。

相比而言,尽管经济学也考虑社会的结构与社会的运作机制,但是经济学往往从一个单一的假设出发,建立一套非常系统化的理论,并且用量化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而心理学则采用非常严格的个人主义与本质主义视角,并且实验法成为研究的主流。历史学则比较侧重于情景叙事,并且缺乏结构性的视角。这些研究范式并不是说不好,相反,他们可以发展的非常成熟,但正如后面我会讲到的,问题在于“统一范式”实际上对我们真实的社会都有一些看起来非常“粗暴”的预设,而社会学的多元化可以说在此基础上(注意并不是推翻)提供了更多反思的角度。

2、社会学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说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这里就要说到研究范式的预设问题。比如经济学家往往认为经济体系是独立于社会而运转的,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但实际上现实的生活并不是这样,尽管经济学家也在不断的改善自己的模型,但是他们似乎更在乎这种修正是否能纳入之前已经建立好的理论体系当中。而心理学家则往往将某种特质或者效应看作是个体所固有的,并且会在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保持稳定,这也是导致心理学面临可重复危机的一个原因。

但社会学家不一样,一开始他们就会承认现实的复杂性,尽管他们可能无法对这些复杂的现象做出非常自洽与逻辑完备的解释。比如大部分社会学家都会认为经济(市场)只是社会的一部分,理性不是所有(甚至大部分)人类行为的最终原因,或者说我们需要重新反思“理性”的含义,考虑它如何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等复杂因素的调节与重构;而在性别研究中,我们会使用不同学科的理论来回答有关性别的问题,有经济学的,有心理学的,也有社会学的,但是这种综合性的分析正是社会学分析的一部分,因为现实世界可能就是多个机制在共同起作用。

3、社会学具有很强的批判性与反思性。社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太近了,但是我们往往会局限在自己的社会中而忘记了其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学过社会学,很少会有人反思那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观念,制度,或者权力安排。正如彼得伯格所言:日常生活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对他的反思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社会学将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置于不同时间与空间的无数社会之中,因而我们会与其保持距离,从而更好的理解它。

什么是当下社会学中最关键的问题呢?我个人认为是要在理论层面更好的回答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把握好微观与宏观的连接,如何考察社会实在与个人能动之间的互动。这不仅是理论上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有助于社会学搞清楚自己在社会科学中的位置,从而有更健康的学科发展前景。

《伤寒论》,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 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在中国古代是对热性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所谓“人之伤放寒者则为热病”意思是说,凡人受了风冷,就会患发热的病,认为一切发热的病,都是因受冷发生的,所以通称“伤寒”,因此“伤寒”二字,包括多种流行性热病。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

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

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六经形证

六经形证,是《伤寒论》全书的纲领,它是把证候分类而定出来的,后世认为这是不废的法则,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六个类型,同时又运用《素问》的精神分析了阳热、表实和阴寒、里虚。即“三阳证”与“三阴证”。


《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但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后,于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至元代,白文本《伤寒论》除少数藏书家偶有其书外,社会上已无该书。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江苏常熟藏书家赵开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请优秀刻工将此书收刻于《仲景全书》中。北宋原刻本旋即丢失,现今仍在留存的只有赵开美本。赵开美本逼真宋版,后世尊称赵开美本为宋本伤寒论。赵开美本今存五部。《伤寒论》在国外亦有广泛影响。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开美)、《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平本伤寒论》(日本)、《桂林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等版本。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对伤寒六经病各立主证治法,如“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阳明经证用白虎汤;阳明腑证用承气汤;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归纳总结了不同的病程阶段和症候类型的证治经验,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伤寒论》另一突出成就是对中医方剂学的重大贡献。本书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介绍了伤寒用汗、吐、下等治法,并将八法具体运用到方剂之中,介绍了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等代表名方。书中记载的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由于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后世誉之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

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伤寒论》一书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作者


张仲景,东汉后期医学家。生于150年正月十八日,于219年溘然

张仲景

长逝,享年69岁。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

他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伤寒论六经辨证治病用药可简述成一句话:
病反其本得标之病,治反其本得标之方 。
反其道而行的本加临到标位,标受病 ,
如何治疗这种不当位的本加临标的结构方案也就是方 。
病为病结构,症只是表现,用药改变的是病结构,症消除很快,由此也证明有是证用是药的理论需要建立在学明白六经辨证的基础上。
学习伤寒论,必学《易演伤寒论》


我国古代名医华陀的事迹
华佗高明之处,就是能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中国的医学到了春秋时代已经有辉煌的成就,而扁鹊对于生理病理的阐发可谓集其大成。华佗的学问有可能从扁鹊的学说发展而来。同时,华佗对同时代的张仲景学说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读到张仲景著的《伤寒论》第十卷时,...

医学衷中参西录里一两多少克,到底是伤寒论的两,还是东北的两,还是一般...
医学衷中参西录出版于民国时期,写作于清末,所以其衡量应按清朝的换算。清朝一两为37.30克。伤寒论一两为13.92克。

关于丹参四物汤的思考
以上是摘抄自《郝万山讲伤寒论》。 到底是气滞,还是血少? 是不通则痛,还是营血不足,失养而痛?气与血,往往纠缠在一起。很少单纯的气滞,也很少单纯的血少。所以还是要辨证。 那么丹参四物汤也好,四物汤也好,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圣愈汤也好,都要辨证清楚,临证加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

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我以前的一篇论文《浅论中医理论的形成、复兴与发展》中阐述引进五行学说对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意义里面。这里我只是简单地提醒大家两点:一,脑有主神明的功能,但并不能说脑的全部功能就是主神明;二,神明的功能很大部分属于脑器官,但并不是全部就属于脑器官。

什么是外感有表证者?
如对《伤寒论》中的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医家从有无汗出来判断腠理的疏松与致密,而二者又都属于表证,所以称为太阳表虚证和太阳表实证。 2.2 里证 外感热病里证多见于热病的中期、极期和恢复期,证候比较复杂。热邪炽盛,可耗津伤血,损气伤神,甚则阳亡阴竭,是热病病情发展中的严重阶段,经适当治疗,则进入正虚、...

胃溃疡虚寒症的调理方法——黄芪建中汤——罗大伦
桂枝汤是补脾胃,疏通营卫之气运行通道的,这个内容不是今天的重点,所以先不多聊。张仲景把这个方子放在《伤寒论》的第一个方子的位置,我想是有这样的想法的:正气是关键,有了正气,才能去除邪气。我在实践中,只要见到感冒的人,如果一动就出虚汗,而且怕风怕冷,手脚发凉,就要考虑是否用桂枝汤了...

东汉末年频繁出现大规模瘟疫,原因和影响有哪些?
例如在汉献帝统治期间就多次发生大规模的瘟疫,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提到此次瘟疫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时居其七。 据历史记载,东汉末年的人口大概有3000万,但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消失了50%,就是因为大规模瘟疫的发生。 人口的急剧减少,农业生产难以进行...

夏天养生,是应该吃西瓜还是喝姜枣茶?
这其实也是《伤寒论》的一整套治病方法,它是完全遵循人体的恒温机制而设置的。 如果我们想要恢复身体的恒温机制,想要弄明白自己到底是寒还是热,搞懂疾病的寒热,就要学会用《伤寒论》的法度来看待寒热、表里和虚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中医的?
从此,我开始学习了不少中医书籍,如,中药药性赋、汤头歌诀、脉诀,伤寒论等,并经常对一些慢性疾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前,由于对中医知识太少,单纯从西医的角度看待中医,总认为中医不科学。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认识到了中医的特点。用西医的理论不能解释中医,理论和认识角度不同,诊断方法不同。比如...

国医大师的家规:不碰冷饮!这4类人最好听劝
《本草纲目》也有记载,宋徽宗经常腹泻,久治不愈,原因便是贪吃冷饮,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中医提倡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认为“血,遇温则行,得寒则凝”,冷饮等过凉食物会导致气血凝滞,气机运行不畅,从而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伤寒论》有言,“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

哈巴河县17525339870: 伤寒论是什么?临床意义? -
纪欣盐酸: 你好!确切的说,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注.古代所指的外感疾病绝非现代的感冒所能概括.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

哈巴河县17525339870: 郭生白先生七十年读伤寒,请问伤寒论的真谛是什么?
纪欣盐酸: 顺应生命规律,顺应生命本能.

哈巴河县17525339870: 谁懂伤寒论? -
纪欣盐酸: 《伤寒论》 简介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

哈巴河县17525339870: 伤寒论主要讲的是实证吗?
纪欣盐酸: 不是.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伤寒论》全书共...

哈巴河县17525339870: 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什么和什么 -
纪欣盐酸: 1.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中医学习的源泉.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哈巴河县17525339870: 《伤寒杂病论》是一本什么样的医书?
纪欣盐酸: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张仲景所撰, 它确立了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支柱之一一 辨证论治的思想.后来几经战乱散轶、编 次,该书被一分为二,成为《伤寒论》和 《金匮要...

哈巴河县17525339870: 华佗为什么说伤寒杂病论是一本救人是书? -
纪欣盐酸: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

哈巴河县17525339870: 简述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的原因经过和目的 -
纪欣盐酸: 东汉末年天下乱离、兵戈扰攘,张仲景看到腐朽的政治局面,加上疫病流行,自己宗族中的人多死亡于疫病,因此他抛弃仕途,开始发愤钻研医学,拜同乡张伯祖为老师,当时的人都说,张仲景的学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他的老师,因此写...

哈巴河县17525339870: 伤寒的中医理论是什么?
纪欣盐酸: 病名来源伤寒论伤寒这个病名在中国起源很早,但是这与西方医学所说的typhoidFever不同,它指的是所有外感热病.有关伤寒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素问》.继后,《...

哈巴河县17525339870: 《伤寒杂病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纪欣盐酸: 《伤寒杂病论》共16卷,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该书流传至宋代,后由林亿等人整理校定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中药方剂方面,《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