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爱好者请进

作者&投稿:正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爱好者请进:介绍下关于西北的文学作品(如:《平凡的世界》)!!谢谢!!~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不平凡的世界
——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

作品凭什么来打动别人的心灵?最主要的是作家对生活,对艺术,对读者要抱真诚的态度,否则,任何花言巧语和艺术翻新都是枉费心机。
——路遥

路遥先生在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发言时说:“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壮丽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育了作家艺术家。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牟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这些是路遥先生说过的话,他做到了。一直以来,他的作品都是深深的打动人心,并且赢得了各个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的称赞与敬佩。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路遥,他最终表现出的知识面,思考能力和创作成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人生》获奖并被改编成电影取得成功后,路遥没有沉醉在鲜花和掌声之中,而是深深地思考了一些问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越这一高度,赶四十岁时完成一部全景式地反映中国近四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的作品。为此,他避开喧嚣的人群,开始搜集准备素材。当路遥开始《平凡的世界》的写作时,他面对当时的文化背景以“独立”的心境和“挑战”的姿态面对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1985年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各种新潮小说及西方当代文化思潮进入了中国,而现实主义是否“过时”,是否还能为读者接受成为路遥面对的实际问题,但是他却以超越的清醒的现代意识书写了这段十年的历史。《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六卷,厚重、宏阔,为中国当代挣脱极左的束缚开始改革开放的转型期留下了史诗般的艺术画卷。共写了近百个人物,从揽工汉到省委书记,这些人物形象鲜活地表现了那一时期的人们的思想变化。小说“人物运动的河流”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表现了一代青年农民奋斗的艰难经历,而人物活动的宏大背景则是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的各种政策和人们的心态。

旧式价值标准的取向(第一部)

在孙家两代人中,衡量事物的尺度,怎样做人的标准,如何处理周围的关系,都出现了不同的取向。假如说孙玉厚身上旧式农民的素质还相当浓重,立身做人的标准基本上不脱离长期渗入心里深层的清白、善良、忠厚、老实。那么他兄弟孙玉亭身上就更多流露出,农民那种无知和狭隘的头脑,一旦和不正常的政治气候纠结在一起会形成令人啼笑皆非的失衡心理状态,正常的人性也被扭曲了。至于孙家的第二代两兄弟,尽管从父亲那里接受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这些影响也确实对他们的人生追求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时代的转折,生活的变化,使他们对走的道路有了沉思,对未来的途程有了困惑。

对于新的价值标准的选择(第二部)

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把孙少安拥上了可以施展本领的舞台。然而面对纷至沓来的矛盾,他的内心里又充满着起伏不已的冲撞,这种冲撞打破了他艰苦创业的稳定心态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时代转变中走上了重新选择的新路。孙少平在变革的时代中经受着诸种社会冲突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复冲突,而且通过每一次冲击迫使他进行着不断的思考。这思考中溶入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也渗透着他对自身价值的估价,能从中感受到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在复杂时世中不随波逐流、不寄人篱下、不甘平庸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追求。从中流露出深沉、深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对自身价值的追求(第三部)

老实善良的少安,终于不再局限于背向蓝天面对黄土的以农为本的生活,开砖窑、包砖厂,谋求新的致富之道;热情洋溢的少平终于背乡离井,以矿山为归宿。都是人生旅途上,开始迈出了新的一步,他们不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身上不可能没有旧的传统,但他们能够冲破旧有的樊篱,选择应走的道路,求得自身价值的确立。这既是对历史性变化的追踪,也是当代青年选择人生道路的情绪体验。

《平凡的世界》的书稿还未全部完成,中央广播电台就已经开始进行联播。在路遥先生完成此书之后,还应《女友》杂志写了一篇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其中诉说了他创作的种种艰辛,当时完稿之后,他的身,他在1991年完成此稿,就在1992年就英年早逝了,这是多么遗憾啊!

题材上说,路遥属于农村题材小说作家。从语言风格来说,他的作品不但没有那种预料之中的“乡土气”,反而显得很“洋气”。路遥说:“一个文明的现代人不知道这些人类已经具有的高度智慧结晶,是不可理解的。”这种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对他语言风格的影响和浸润,在路遥作品中清晰可见。不刻意执著于“乡土气”,不等于乡土情节淡薄。翻开《平凡的世界》,路遥的题记就是:“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的土地和岁月。”与路遥的语言风格相适应,路遥小说的情感表达也比较外露。他说:“对生活应抱有热情,艺术作品是激情的产物,才能感染别人。”路遥是一位内心充满诗意并且难能可贵地保持到人生成熟期的作家。

他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我想他做到了,他离开我们十余年了,他今天仍然借着作品与读者讨论、对话,而今后,他的心血也应当成为中国精神文化中烁烁生辉的一部分而为人珍惜。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23751.html?fr=qrl3

我已经过了这一门课程了,就你的问题一一进行我的回答吧!首先我是有时间就看,不一定每天看几个小时。其次我用的时间好像是两三个月,那次我好像报名了四科。三,我是看课本,就是重点也在课本上,还有每篇选文结束,课文后面的那段介绍,考题答案基本在上面。要是有时间的话再看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整体把握也好,不过要是时间紧迫就是,熟练课本了,对照大纲进行看。这样知道什么是重点。四,看到试卷没有什么感觉,自考比起其他考试其实也不是很难,作品选比本科作品史好考。五学习方法,一对课本中文短段进行浏览,知道作者是谁讲了什么一个事情,二是整体把握课文,明白写了一会什么事情,表现出来什么,反映了什么,揭示了什么之类的,同时注意文章特色,作者特色等等也就是对文章进行精读。三结合课文和大纲做做练习,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再者可以练练试卷,看看晚年的试题,知道试卷结构,考试方向。

据李芒先生所言,远在三四百年前,我国就开始翻译日本文学作品,中华书局1983年版的《日本考》一书的“歌谣”部分,刊载了日本短歌39首,为明代李言恭、郑杰编纂。但这样的翻译活动显然并不具有自觉的意义。而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翻译则有着极为鲜明的自觉意义。提起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他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他于1898年翻译了东海散士(柴四郎)的小说《佳人奇遇》,该小说发表于1858年,主要表现的是争取祖国独立解放的情绪,强烈反对专制政治。 《佳人奇遇》发表于《清议报》上,梁启超为此写了《政治小说〈佳人奇遇〉序》,后来改题为《译印政治小说》。这篇序言重点阐述了翻译小说的重要意义,并认为政治小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说和序言发表后,翻译小说之风大为盛行,评论小说的文章也纷纷问世。据记载,“当时翻译压倒了创作,影响了创作,翻译与创作的比例为二比一”。而评论小说的文章则涉及到了小说与社会、社会改良、小说在文学上的位置、小说的影响等方面。这一现象可谓作品与理论同行。此外,梁启超翻译的《经国美谈》也曾引领潮流一时。这也是篇政治小说,它叙述了古希腊的爱国历史故事,因为与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相配合,所以很受当时青年的欢迎。梁启超身体力行,于1902年在日本主编《新小说》,这是我国最早专门刊裁小说的刊物。要评价梁启超在近代文学史、翻译文学史上的功劳,可引当时吴趼人的话为证:“吾感夫饮冰子《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说出,提倡改良小说,不数年而吾国之新著新译之小说,几于万牛充万栋,犹复日出不已而未有穷期也”。因此,若论日本文学翻译在中国的近代历程,梁启超当为第一人。在早期的日本文学翻译活动中,东海觉我(徐念慈)在1908年《小说林》第七辑上刊载的《丁未年(1907)小说界发行节目调查表》也值得一提。文中指出该年出版的日本小说有八种,这也应该算是日本文学翻译活动在近代的源头。这一时期,除政治小说外,家庭小说、教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也纷纷登台亮相,作品数量多,参加翻译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林纾、魏易合译的德富芦花的长篇小说《不如归》颇有影响,被称为“家庭小说”的代表。小说批判了歧视妇女的封建观念,也触及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因而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短期内曾数次再版。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是喜人的。大量的翻译作品给死气沉沉的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虽然这股风一开始吹进来时便夹杂着强烈的政治气息,但这并不妨碍翻译文学前进的脚步。它开拓了国人的眼界,也开拓了国人的思维,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了一场漂亮的“准备战”。
二、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之前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空谷绝音,这既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启蒙运动,对我国的文学史乃至整个现代史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大批负有使命感的作家开始了新文学的耕耘。此时期的新文学最大的特色是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学的翻译和通过日语转译的欧美文学,这些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大大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以下分三点对这一时期日本文学的翻译活动作大致的介绍与阐述。
(一)五四时期日本文学翻译活动的繁荣概述
这一时期日本文学翻译活动的繁荣状况大致体现为三个方面:一、译作大量出现。厨川白村、武者小路实笃、秋田雨雀、芥川龙之介、有岛武郎、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菊池宽、小川未明、藏原惟人、小泉八云、林房雄、本间久违、宫岛新三郎共15位作家在20年代至30年代被翻译的作品达五种以上。这其中又以厨川白村和武者小路实笃为最多。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日本作家的文学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二、文学理论翻译繁荣。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丰子恺也译过此书)、《出了象牙塔之后》,仲云翻译的厨川白村的《文艺与性欲》、《病的性欲与文学》,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的新村》、《思想革命》,张娴翻译的《与谢野晶子论文集》,谢六逸翻译的松村武雄的《文艺与性爱》等。这些理论既作为中国的借鉴,也用以指导现实。厨川白村的文艺理论在这一时期的受重视与鲁迅不无关系。尽管《苦闷的象征》是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帕格森的生命哲学写成的,但鲁迅仍从“为人生”的角度着眼翻译了此书。文学与性的关系被众多作家关注,这既与文学理论的译介有关,也与社会现实有关,“性解放”在当时曾经广泛流行。三、众多中国作家参与翻译活动,译者人数之多令人目不暇接,他们甚至组成文学社团,以文学阵营的形式轰轰烈烈地开展译介活动。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未名社是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社团。这些文学社团的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郁达夫等均积极参与翻译,也熟谙日本文学,为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开辟了坚实的阵地。除了翻译日本文学,他们还通过日语转译俄国文学、欧美文学作品。
(二)五四时期周氏兄弟及其他作家的翻译活动
五四前后,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留学日本。因此这一时期蜚声文坛的名家多少都与日本有着联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周氏兄弟二人。鲁迅1902年前往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周作人1906年留学日本,1911年回国。他俩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顶峰位置无庸赘言。他的创作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在译介外国文学作品时,他对翻译的最终意义——为人生、为社会——亦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他在选择被翻译作品时,往往不受当时文坛流行的流派所左右,注重引进弱小的被压迫民族的文学,正如他自己所说:“在翻译,而尤其注意于短篇,特别是被压迫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鲁迅总共翻译过十四个国家近百位作家两百多种作品,其中数俄国和日本最多。五四运动之前,鲁迅较多的是翻译俄国、北欧、波兰等国反映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疾苦的作品。五四运动爆发后,鲁迅则译介了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剧作、小说和文艺理论。厨川白村、鹤见佑辅的理论翻译得最多。作品则有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和《罗生门》,夏目漱石的《挂幅》和《克莱喀先生》,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和《阿未的死》,菊池宽的《三浦右卫门的最后》和《复仇的话》等。鲁迅在翻译这些作品时是以挑剔的眼光进行选择的。对此日本的竹内好先生给予了客观而明确的评价。竹内好先生认为鲁迅从日本文学吸收了许多东西,不过“鲁迅先生对于日本文学是具有相当严肃的批判的眼光的(虽然爱好不同,但是周作人也是如此)”。因此鲁迅在引进日本文学时,不引进当时日本文坛流行的自然主义,而是只引进他认为重要的流派。这也可以说是鲁迅在翻译上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色。要评价鲁迅对翻译文学的贡献,茅盾的一句话颇具权威性:“从严格的思想与艺术的评价出发,对外国文学作了严肃与认真介绍的,则开始于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和导师——鲁迅”。诚然,鲁迅的思想存在着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1927年之后,鲁迅的翻译重点转向译介苏联革命文学作品和无产阶级文学理论。但就日本文学在中国的译介而言,鲁迅是继梁启超之后的第二个领路人。周作人与鲁迅同为译介日本文学的先锋人物。他同样也注重翻译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他与鲁迅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开了翻译弱小民族文学之先河。五四时期周作人翻译的日本文学亦包含小说、戏剧、文艺理论等不同形式的文学著作。在文艺理论方面,他除了翻译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外,重点是翻译“白桦派”的理论。这其中主要以《思想革命》、《旧日的新村》、《新村的理想与实际》为代表。周作人是最先在中国介绍日本新村的人,“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与白桦的人道主义在结构形态上明显地存在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所以,周作人在1918年《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的演讲里,认为白桦派几乎成了文坛的中心,对以武者小路实笃为首的白桦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这种文艺理论指导相适应,周作人大量译介了白桦派作家的作品。例如:志贺直哉的《到网走去》、《清兵卫与壶卢》,武者小路实笃的《一日里的一休和尚》、《某夫妇》、《婴儿屠杀中的小事件》、《武者小路实笃集》等。另外他还翻译了江马修的《小小的一个人》,国木田独步的《少年的悲哀》,石川啄木的《两条四痕》。他与鲁迅合译了《现代日本小说集》(内收国木田独步、夏目漱石、有岛武郎、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15位作家30篇作品)。周作人与鲁迅在翻译日本文学时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之处。相同点存在于早期,他们的文学观亦较相近,所以在翻译弱小民族文学作品这一点上,他们表现了高度的一致。后期的鲁迅由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不断向共产主义转化,而周作人则热衷于白桦派的人道主义思想,以至兄弟二人最终成了不同阵营的对垒人物。当然,这一现象的最终产生存在着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并非单纯由某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尽管周作人后期的为人处世颇受世人的指责,但就日本文学在中国的译介而言,他与鲁迅是当之无愧的两面大旗。�2. 其他作家的翻译活动�除去周氏兄弟之外,中国亦有大批的学界人士以极高的热忱投入到日本文学的译介之中。文学理论方面有:罗迪先译《近代文学十讲》(厨川白村),李达发译《日本文坛之现状》(宫岛新三),樊仲云译《文艺思潮论》(厨川白村),徐祖正译《爱与认识的出路——失了恋的人的道路》(仓田百三)。�文学作品方面有:夏丐尊译《女难》、《夫妇》(国木田独步)、《棉被》(山田花袋)、《秋》(芥川龙之介);田汉译《菊池宽剧选》、《海之勇敢者》、《屋上的狂人》(菊池宽)、《桃花源》(武者小路实笃);张资平译《不幸的男子》(武者小路实笃)、短篇小说集《别宴》(谷崎精二等)、《和解》(志贺直哉)、樊仲云译《桃色女郎》、《剧本》(武者小说实笃);孙百刚译《出家及其弟子》(仓田百三)、《新村》(武者小路实笃);张定璜译《死及其前后》(有岛武郎)、《殉情诗抄:海边的恋爱,断章》(佐滕春夫)等。此外,陈嘏发、徐傅霖、陈箸、方光焘、周白棣、章克标、汤鹤逸、许幸之、徐祖、郑伯奇、刘大杰、谢六逸等均有译作面世。
(三)“左联”时期日本文学翻译活动
“左联”时期是指从1930年“左联”成立到1937年的抗战开始。这一时期翻译文学最显著的特色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高度繁荣。这一风潮既和国际形势相呼应,也符合国内文艺事业的需要。特别是这一时期的文艺理论,更是明显地带有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色彩。代表作品有:山田房吉《日本无产文学史的概况》(钱芝君译)、佐藤清《文学及社会及时代精神》(张资平译)、西三郎《俄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的发达》(高纷译)等。还有关于各种流派的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论译作。例如本田喜代治《写实主义与文学》(侍书行译)、兆村喜八《表现主义的艺术》(张资平译)、荻原蒴太郎的《象征》(孙亻良工译)、宁冈良一《日本之个人主义文学及其渊源》(张资平译)等。�文学作品的翻译内容多样,各种流派的作品均得到译介。其中主要有唯美主义作家永井荷风的《旧恨》(方光焘译),谷崎润一郎的《恶魔》(查士元译)、《春琴抄》(陆少懿译),白桦派作家正宗白鸟的《向那里去》(方光焘译),新现实主义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杜子春》(程鼎鑫译),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的《拿破仑与新癣》(黄源译),无产阶级文艺作家小林多喜二的《假期》(聂绀驽译)和现实主义作家夏目漱石的《哥儿》(章克标译)等。这一时期作品的翻译与日本进入其近代文学之后流派纷呈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文学作品其时在中国的翻译是开放式的。�这里还有两个作家的翻译活动值得一提,他们是郭沫若和夏衍。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于1928年流亡日本后开始译介日本文学。在这之前,他主要译介的是德国等其它国家的文艺作品,尤其是诗歌。他于1935年翻译了《日本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丰岛与志雄的《工人之子》,小林多喜二的《替市民》,德永直的《“抹杀”不了的情景》,芥川龙之介的《南京之基督》、《密柑》,志贺直哉的《真鹤》、《正义派》等15位作家的19篇小说。这一时期的郭沫若很注重马克思主义学说,所以他选择翻译的作品中,属无产阶级文学作品的占大多数。夏衍是现代文学戏剧界的泰斗之一。他从事文学活动则是从翻译外国文学开始的。他于1902年留学日本,1927年因参加日本工人左翼文艺运动而被驱逐回国。译作高尔基的《母亲》代表着他翻译活动的最高成就。这一社会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是夏衍使用两种日文译本翻译出来的。另外,他还翻译了日本作家的不少作品,如厨川白村的《北美印象记》,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芥川龙之介的《败北》,金子洋文的《地狱》,藤森成吉的《牺牲》,石川达三的《未死的兵》。郭沫若曾经说过:“中国文坛大半是日本留学生建筑成的”。这既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从另一侧面揭示了日本文学翻译在中国繁荣的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期间,大约翻译出版了日本文艺理论、小说、剧本等三百余种,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坛,也极大地影响和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三、新中国成立之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活动从50年代开始继续进行。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日本文学的翻译情况,本文拟分三阶段进行阐述。这三个阶段是:建国十七年的日本文学翻译、文革十年的日本文学翻译和新时期的日本文学翻译。
(一)建国十七年的日本文学翻译
从1949年到1966年间,据《中国日本学年鉴1949—1990》记载,共44位日本作家的75种文学作品得以翻译,内有小说、小说集、诗歌集、民间故事集、文学普及读物等。大量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得以翻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个作家:小林多喜二、德永直和宫本百合子。
(二)文革十年
1967年至1970年间,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可以说是等于零。直到197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才出版了三岛由纪夫的《忧国》。作为被定性为反动作家的三岛由纪夫,此时他的作品在中国的出现并不作为文学上的研究,而是被定位在军国主义的政治位置上供批判用。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小林多喜二的《沼尾村》、《在外地主》和《蟹工船》。
(三)新时期日本文学翻译
1977年文革结束,一切百废待兴。看腻了几出样板戏的文艺界、文学界渴望着精神世界的再度重建。中国文坛上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现象的出现即是人们这种渴望的表现。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从1978年开始又恢复了生机,迎来了日本文学翻译在中国继五四时期之后的第二个高峰期。下面分两个阶段进行阐述:
1. 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翻译可谓是全方位的翻译。严肃文学作品、日本文学史、作家传记、儿童文学、侦探小说均得到翻译,作品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据不完全统计,此时期共有529种文学作品、44种儿童文学作品得到译介。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日本文学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重视。全国各地日本问题、日本文化或日本文学研究机构纷纷建立。例如,1979年9月“日本文学研究会成立”1985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原国家教委合作在原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日本学研究中心”(现为“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等等。这些机构的建立无疑大大促进了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活动。第二个原因是翻译出版的某种程度的系统性。这一时期的许多译作均由不同的出版社结集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率先出版了众多日本名作,如丰子恺译《源氏物语》,周作人、王以铸译《枕草子·徒然草》、申非译《平家物语》、《日本谣曲狂言选》。另外,还有日本古典诗歌集《万叶集》、《古今和歌集》等。而以系列的形式系统地翻译日本文学的丛书系列当推1986年出版的《日本文学流派代表丛书》的面世。该丛书由李芒、李德纯、高慧勤主编,于1985年—1988年间由十家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内有浪漫主义作家森鸥外的《舞姬》;自然主义作家岛崎藤村的《家》,山田花袋的《棉被》,德田秋声和正宗白鸟的合集《战争受害者的悲哀》、《新婚家庭》;现实主义作家夏目漱石的《哥儿·草枕》,石川达三的《爱的终结》,山崎丰子的《女系家族》;唯美主义作家永井荷风的《舞女》,佐藤春夫的《更生记》,舟桥圣一的《意中人的胸饰》等十一部。另外一套集子《日本文学当代丛书》由刘和民主编,共五卷。第一卷《夕雾楼》,是水上勉等的中篇小说选;第二卷《冰点》,是三浦绫子等女作家作品选;第三卷《磋跌情》,是石川达三等的长篇小说选;第四卷《砂女》,是安部公房等的中长篇小说选;第五卷《仙惑》,是电影和话剧剧本、诗歌选。这种以系列形式大规模地译介日本文学的活动在90年代成为主要特点。原因之三,此时中国文坛历经十年的荒芜之后,急需注入新鲜的血液。但中国文坛的重新建构并不是一夜之间便可以完成得了的。因此译介外来文学,引进外国文学以充实中国文坛便成为一时之需。这时的引进和五四时期的引进从表面上看虽然很相似,但却存在着质的区别。五四时期是将这种引进作为对抗旧文学的武器,意在革新思想,是新文学的奠基石。而这时的引进则更多的是填补文革之后的空白,当自我本身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提供精神食粮时,翻译外来作品是最为简捷有效的。这也是这一时期翻译作品不少属通俗文学而非纯文学作品的原因。
2. 90年代,90年代日本文学在中国译介的最大特点是:翻译文学作品系列化,热点集中,特别是作家个人的作品集系列出版。文学上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发展有关。90年代的中国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商品意识、经济意识逐渐构成社会的主流。商业集团化使得各家出版社在发行某一作家的作品系列集之前,必须考虑其经济效益,小打小闹的操作在这种背景下不得不让位于有影响的作家个人作品系列集。这也是商业集团化在文学中的反映。当然,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作家作品的系列出版也有利于研究。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九十年代较有影响的三套作家个人作品系列。1991年日本文学研究出现了三岛由纪夫热,起因有二:1)学术研究无禁区的原因使然。2)80年代中期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才开始被介绍到中国。在这之前三岛由纪夫一直被作为反动作家而被禁闭于研究的禁区之内。与1971年翻译其《忧国》作为批判之用不同,90年代人们对三岛由纪夫的研究大体有两个主要方向。一种倾向对其作品的艺术价值、文学性格、审美意识等的观照;一种则通过对其艺术美的分析,揭示其丑恶的反动性。总而言之,这股文学研究热在批判其反动政治态度的同时,也肯定了其作品在艺术创作上的可挖掘性。由于这一研究热潮的推动,加之该作家在现实中因激烈的自毁行为而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不少读者希望能够读一读他的作品,至少能够有所了解。1995年作家出版社很快出版了“三岛由纪夫文学系列”。其中包括“丰饶之海”四部曲《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以及《假面自白·潮骚》、《忧国·仲夏之死——短篇小说集》、《爱的饥渴·午后曳航》、《金阁寺》、《阿波罗之杯——散文随笔集》、《弓月奇谈——近代能乐、歌舞伎舞》、《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传》共11本。这既满足了研究者的需要,也适应了文化市场的需求。1994年江健三郎继川端康成之后,成为日本第二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对他作品的研究,随之成了90年代的又一个热点。作家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分别出版了大江健三郎的作品集,其中包括:《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性的人》、《广岛札记》、《死者的奢华》等。在这之前,中国读者对大江健三郎是很陌生的。可大江健三郎早已是日本战后文学的重要人物。《战后日本文学史》称“大江健三郎塑造了独特的形象,创造了独特的文体,终于成为新时代文学的旗手”。他的作品因大量消化吸收了西方的文学技巧,又扎根于日本民族的思想感情、思考方式和审美情趣,因而获此殊荣。1996年,漓江出版社出版了当代日本“都市文学”代表作家村上春树的精品集(林少华译),共有《挪威的森林》、《青春的舞步》、《象的失踪》、《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五部小说。村上春树是目前日本最受欢迎的纯文学作家之一,被称为“80年代的夏目漱石”。他的作品多以现代大都市青年男女为主人公,展示物欲横流的大都市的异化,现代社会的孤独和冷漠,青年人主体意识的丧失和对纯真感情的真诚怀想。译者林少华认为他的作品“善于把西方冷静的理性分析,荒谬的梦幻意识同日本文学传统中的精髓熔为一炉,多以刻画大都市中小人物尴尬处境和青年知识分子失重的精神世界见长”。村上春树的创作一反日本小说常见的细腻委婉、优美纤细,而是简洁、明快、幽默,可读性强。这种风格显然打破了日本纯文学文坛的沉闷气息。四、结语日本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历程,经历了两起两落。维新运动到五四之前的这一时期为开创期,梁启超是引导这一开创时期的主要人物,为第一次高潮的来临奠定了基础。两次高潮分别是五四至新中国建立之前和新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共同点是译作数量多,译者群大,涉及面广。不同点在于前者是一次革新旧文化的翻天覆地的质的变化,重在吸取。后者重在介绍,一方面是对中国文坛的补充,另一方面是人们用作了解、借鉴外来文化的媒介,不存在质变的问题。两次低潮分别出现于抗战时期和文革时期,原因不言自明。近一个世纪以来,日本文学在中国也随着中国文坛经历了风风雨雨,而众多译者对此做出的贡献令人钦佩。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随着地球的不断变小,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编,1991,《中国日本学年鉴1949—1990》。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编,1992,《中国日本学年鉴1992》。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陈玉刚编,1989,《中国翻译文学史稿》。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何德功,1981,《中日启蒙文学论》。东方出版社。何乃英,1997,《日本当代文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德纯,1996,《物欲世界的异化》,见《挪威的森林·译本序》,漓江出版社。马祖毅,1984,《中国翻译简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秦弓,1995,《觉醒与挣扎》。东方出版社。唐月梅,1991,〈从美的困惑到危险的美与丑——论三岛由纪夫的审美意识〉,《世界文学》第1期。王成,1992,〈1991年日本文学出版研究综述〉。见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编《中国日本学年鉴1992》。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王向选,1991,〈三岛由纪夫小说中的变态心理及其根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王中忱,1995,〈边缘意识与小说方法〉。见《大江健三郎作品集·译序》。光明日报出版社。西乡信纲等著,佩珊译,1978,《日本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伊藤虎丸著,孙猛等译,1995,《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严绍汤玉,1987,《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湖南文艺出版社。叶渭渠,1995,〈“三岛由纪夫现象”辨析〉。见《三岛由纪夫文学系列·代总序》。作家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
白洋淀派———
山药蛋派———
战后派
新兴艺术派
白桦派
新感觉派
新思潮派
青春偶像派大多数都由网上创作开始。(梁望峰和深雪除外) 梁望峰 、深雪、痞子蔡、 何江波 、 韩寒 、 林咏芳 、 郑立 等等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进步文化成为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主流

宣传进步、反对落后,追求民主、抨击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投降主义,成为民国时期文化领域的主旋律。

具体到不同的阶段,由于政治斗争内容的不同其文化主题也有所区别。如“九·一八”事变以后,宣传抗日成为文化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争取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成为这一阶段文化的主流。

在这一时期,一些爱国的科学家、教育家仍在积极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就,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买本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翻倒 具体 页数
就有完整的 拉


中国现代文学主潮图书信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有一本重要的著作,由许志英和邹恬两位作者共同编撰。这部作品名为《中国现代文学主潮》,收录在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丛书中,其ISBN号码为9787305051142。这部作品于2008年1月1日首次出版,至今已发行第一版。全书共计1263页,采用平装形式,开本为大32开,非常适合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阅读...

谢苗(中国现代文学作家)
多种叙述方式,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四、结尾 谢苗是一位具有时代感和思想深度的文学先锋,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来说,读谢苗的小说,不仅可以感受到他的文学魅力,更可以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启示。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图书信息
印刷时间定在了2011年7月1日,采用16开本设计,纸张选用的是优质的胶版纸,确保了内容的清晰度和持久性。本书的国际标准书号(ISBN)为9787304050092,装订形式为平装,便于读者阅读和收藏。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文学爱好者手中,这本书都是了解和欣赏中国现代文学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艾青简介(中国文学史上的女性先驱)
艾青的文学评论和诗歌教育 除了诗歌创作外,艾青还致力于文学评论和诗歌教育事业,她在文学理论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她曾在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为众多文学爱好者传授诗歌写作技巧和文学理论知识。艾青的文学评论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她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有着独到的见解。她的...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增订本内容提要
都能提供深入且丰富的阅读体验。无论你是教师还是文学爱好者,此书都能帮助你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脉络和艺术魅力,是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桥梁。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日常阅读,都是理想的选择。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增订本,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的璀璨世界。

中国现代文学流派『新月派』简介
开始了系统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探讨。新月派的代表作品丰富多样,其中闻一多的《死水》和《一句话》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现实,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和《秋虫》则以其优美的诗篇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至今仍被文学爱好者所称道。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代码0537 ——最新版图书简介
00元。对于普通旧书用户,特别优惠价为8.00元,相比原价节省了12.00元。如果您是旧书VIP用户,可以享受更优惠的价格,仅为7.20元,节省了12.80元。如果打算团购,团购优惠价更是低至6.80元。这是一本性价比很高的学习参考书,对于正在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不容错过。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选讲基本信息
全书共364页,字数达到496,000字,展示了丰富的文学内涵和深度剖析。印刷方面,采用了16开本设计,使用优质的胶版纸,确保了阅读体验的舒适度。首版印刷在同一天完成,其ISBN号码为9787562239741。装帧形式为平装,便于携带和保存。这本作品选集是研究和欣赏中国现代文学的宝贵资料,对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

哪里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摇篮
鲁迅文学院为中国当代文坛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由此,鲁院被誉为“作家的摇篮”,成为一代代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向往的“文学的殿堂”。鲁迅文学院走出的助推作用:中国文学四大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儿童文学奖,...

边缘游走:中国现代文学分析基本资料
原书名直击主题,以其独特的视角剖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边缘地带,探索了其中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它的装帧形式为平特16开,给人一种专业且易于阅读的感觉,适合学术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作为"屏峰文丛"系列的一部分,这本书不仅展示了左怀建个人的研究成果,也反映了整个丛书中对文学理论的深入探讨和对现代...

椒江区19712913486: 中国现代文学爱好者请进 -
郑心苦双: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进步文化成为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主流宣传进步、反对落后,追求民主、抨击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投降主义,成为民国时期文化领域的主旋律.具体到不同的阶段,由于政治斗争内容的不同其文化主题也有所区别.如“九·一八”事变以后,宣传抗日成为文化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争取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成为这一阶段文化的主流.在这一时期,一些爱国的科学家、教育家仍在积极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就,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椒江区19712913486: 中国现代文学,如何感兴趣? -
郑心苦双: 先从小说看起,这是惯例,但也取决于你自己的兴趣,然后散文、诗歌、戏剧、文评也行,当然这都是建立在你是否倾向于文学本身的基础之上,是否有读书的习惯,先从经典看起,要读就读大家这对培养你的文学素养极有意义,它能影响你的阅读品位愿你阅读快乐!

椒江区19712913486: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有哪些? -
郑心苦双: 这样的名家简直就是浩如烟海,在这里为你奉上最有代表性的十四个人,请你参考: 第一讲 中国现代最苦痛的灵魂:鲁迅 一、“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 二、《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与高峰 三、《阿Q正传》:...

椒江区19712913486: 求当代著名作家作品(小说最好) -
郑心苦双: 因为问题是放在文学艺术类的,所以以下只说文学类的书,每个人的爱好都不一样,以下的书目中,本人个人的兴趣比较强,可能有些狭隘,仅供参考. 中国现代文学 1、鲁迅《呐喊》、《彷徨》 2、沈从文《边城》 3、巴金《家》、《寒夜》 ...

椒江区19712913486: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 哪些短篇小说比较好读 -
郑心苦双: 现代作品:鲁迅(小说)——《彷徨》,《呐喊》《故事新编》茅盾(小说)——《子夜》郭沫若人品太坏——不推荐.巴金(小说)——《家》《春》《秋》.老舍(小说)——《骆驼祥子》曹禺(话剧)《雷雨》《日出》沈从文(短篇小说)《边城》《贵生》钱钟书(小说)《围城》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当代作品: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王安忆(小说)《长恨歌》叶永烈(记实文学)《四人帮》高行健(小说)《灵山》

椒江区19712913486: 文学爱好者请进!
郑心苦双: 文学是个很大的领域,你说的不太明确.如果喜欢古典小说那么可以参考各种文献史料以及明清的小说,甚而是戏曲,像是《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等.小说就是一红楼梦为代表的等等著作、如果喜欢现在一点的那就看个人喜好以及你自己的年龄所流行的东西来选择,具体也不好说吧.中国的名家名作是值得参考的.可以去大的书店看看,或者补充问题更详细一点,我再尽力为您解决

椒江区19712913486: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推荐一下 -
郑心苦双: 我建议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非常有启迪.

椒江区19712913486: 文学爱好者请进:介绍下关于西北的文学作品(如:《平凡的世界》)!!谢谢!! -
郑心苦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

椒江区19712913486: 请罗列一些中国现当代著名小说 -
郑心苦双: 一)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国统区)01、鲁 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狂人日记》(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 1918 始用“鲁迅”笔名) 《呐 喊》(小说集,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14篇小说. 《彷 徨》(小说集,有...

椒江区19712913486: 文学爱好者请进~ -
郑心苦双: 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歌德写《浮士德》历时十八年,李时珍撰《本草纲目》用了二十七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