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本无镜,何处落尘埃"的全诗是什么?

作者&投稿:弘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镜本无镜,何处落尘埃,全诗是什么啊~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楼上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出自——唐代惠能《菩提偈》。
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惠能(638—713)唐代高僧。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
二十四岁时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
。因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迹于猎人群伍之中,隐居十五年。弘忍入灭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
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武则天、唐中宗闻其名声,多次敕书征召入京,他皆以老病相辞,竟不奉诏。七十六岁时赴新州入灭。其思想核心有二,一是自有佛性说,一是顿悟成佛说。在世界佛教史上,他是一个把中西佛教思想融合贯通的思想家。
六祖圆寂于公元713 年夏天,当时正值南方炎热潮湿天气,他的肉身未经任何防腐处理,一直保留至今,将近130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腐烂。
抗日时期日本军人进驻到南华寺,不相信他的神奇,将六祖的尸身从后面剖开一处,发现五脏六腑都完好无损,才相信佛法无边,将身体重新安好,顶礼而退。现在六祖肉身完好的放在广东韶关南华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慧能

1、全诗: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全文: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清晨时,弘忍见到此偈后漠然不语,慧能闻声来到廊下,他要求也做一偈,得到许可,于是他高声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到是慧能,就叫他退下,第二天弘忍把慧能给叫去,为慧能讲经又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并为他的安全着想,亲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出自于《六祖坛经》。【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 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 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是什么意思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318444.html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麻烦老师这句话是...
这一首偈是六祖慧能对应其师兄神秀的《无相偈》而作。神秀的无相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日日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偈是说神秀本身对禅修的境界的体验。而六祖则对应说“菩提本无树”即是说那里来的身啊?“明镜亦非台”那里来的心啊?“本来无一物”真正的禅是没有身、心、以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几句话什么意思...
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的。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自哪个典故?全诗是什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 围观的和尚们看到了这首偈子,都大为惊讶,交头接耳的说:“不能以貌取人啊,这样一个活菩萨,我们居然要他做粗工呢”!弘忍看到大家的惊异之色,深怕有人妒害慧能,便用鞋把偈子擦掉说:“这首偈子也没有悟道”。 于是围观的和尚们便一哄而散。 第二天...

这首诗是什么名字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

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_百 ...
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句话是说世间相如梦幻不实有。清净本性本来清净无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是说真正的善应该象水一样,利养万物,没有分别。身处大家所轻视的低微之处,却滋养了万物,没有傲慢,十分恭敬平直。和道很相似...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出自哪首诗?
1.《菩提偈》唐·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2.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什么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佛教含义?
深入解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四句禅语,犹如佛教艺术的瑰宝,揭示了佛法的深邃哲理。起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的传说,菩提树象征着修行的圣洁与悟道的象征意义,但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则触及小乘佛教的心性修炼,强调个体的苦修与尘世的超脱。慧能的...

龙岗区17119124981: 明镜本无镜,何处落尘埃,全诗是什么啊 -
绽宝葡萄: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

龙岗区1711912498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是什么意思? -
绽宝葡萄: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的.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

龙岗区1711912498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是什麽意思? -
绽宝葡萄: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龙岗区1711912498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是什么意思 -
绽宝葡萄: 释义: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这是佛教对看透尘世万物,一种参透的境界.

龙岗区1711912498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什么? -
绽宝葡萄: 就是和尚的心中静若止水,波澜不惊.全心佛学,全无杂念,清心寡欲,一心向佛的意思. 这只是文字的解答不是真解,真正的答案在于“意”这不是文字能解...

龙岗区17119124981: 佛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意非台,本来无易物,何处染尘埃.怎么解释? -
绽宝葡萄: 出自<六祖坛经>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的. 神秀说...

龙岗区1711912498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几句是什么意思? -
绽宝葡萄: 这是出自於一宗非常出名的禅宗公案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自觉年事已高欲将衣钵传与弟子弘忍大师告诉所有弟子命大家做出偈子且看何人的偈子境界较高便将衣钵传与那人弘忍大师的弟子当时任首座的神秀(后自成一派-北渐派)出了个偈子写在...

龙岗区17119124981: 佛经名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
绽宝葡萄:[答案] 这个境界比较深,说的是开悟后的境界,但我们现在修行要依神秀大师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抚拭,勿使惹尘埃. 阿弥陀佛 祝你快乐

龙岗区17119124981: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
绽宝葡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一日,五祖弘忍(601~674 )要考众弟子,看他们证悟证到什么等级了,就让大家每人各写一偈.然后 大家把自己的作业念出来,当大弟子神秀(606~706)把自己的偈念出来后,大家都...

龙岗区17119124981: 菩堤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世人无何事,何处惹尘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谢谢 -
绽宝葡萄: 是这四句吧: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态.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 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 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