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酒楼上》主要内容

作者&投稿:倚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鲁迅《在酒楼上》内容简介,200字左右~

“我”同吕纬甫在酒楼上不期而遇。旧友相聚,不免反顾往事,互通长短。吕纬甫曾经是一个很激进的青年,他在求学时和同学们同到城隍庙去拔过神像的胡子,还因为激烈地争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但由于“心死”吕纬甫变得得苟且偷安,混混噩噩,甚至为了糊口而不得不违反自己的意愿去教给孩子们充满了封建毒素的《女儿经》之类的东西。吕纬甫还向“我”细细地讲述了两件小事:他说,这次他来S城的目的,一件是奉母命为三岁时夭亡的小兄弟迁葬,另一件是,母亲要他给旧时的邻家姑娘阿顺送两朵剪绒花去。两件事他都办得不如意。这两件事都是很无聊的,“等于什么也没有做”,但他却都做得很尽兴。当初曾以战士的英姿现身,但在屡遭挫折后却变得一蹶不振了。鲁迅热情地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深为惋惜、感叹,并作出了严肃的针砭。

读罢鲁迅的《在酒楼上》,心头便不由得多了几分沉重。文章读来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忧伤,压抑,甚至是愤慨.我想这便是鲁迅的味道吧!文字并不华丽,却经得起一遍又一遍的细读.仿若可以感受到鲁迅在风雨中的呐喊,也许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在酒楼上》讲述了“我”回乡后来到昔日常去的小酒楼一石居时,与旧同窗吕纬甫偶遇,听他讲诉人生境遇的一篇小说。内容很简单,却发人深思,给人以震撼。
作为主人公之一的吕纬甫曾是一位有志青年,可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酋,他指点着江山,激扬着文字,视万户侯如粪土。他曾慷慨激昂地讨论过民族大业;曾不顾一切地与封建礼教作斗争;曾无畏地冲进城隍庙拔掉神像胡须。然而残酷的现实却让他变得颓唐,以至于绝望,他放弃了立场,失掉了梦想,甘心于以教四书五经度日。这前后鲜明的反差不禁让人感到社会的黑暗。吕维莆说过这么一段话“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飞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很可爱,也可怜。可不料现在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似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命运亦大多如此。你在街头看到一个不起眼的老头,或许他曾和如今的你一样青春无限,满是宏图大志;或许他曾风光无限,万人追捧,却终究马失前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般消逝了。便如同小狗开心地追逐着自己的尾巴,却不知自己不过是绕了一圈又一圈而已。然而对于那个时代的吕纬甫而言更有一份作为知识分子的悲哀,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知识分子受着非人的压迫与摧残,他们在矛盾中挣扎,彷徨,进而绝望,失了人格,成为了行尸走肉。这是知识分子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文中的“我”。在他眼中“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想来这花便是“我”吧!更是鲁迅。红花在雪中怒放,开得如火,不正是鲁迅在黑暗中愤怒,高喊。他为吕维莆的改变而心痛,更为无力改变这吃人的社会而无奈。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是一个客子”其中自然有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但我认为更加折射出其在改革社会,教化民众的道路上走得形单影只的惨象。南来北往都不过是一个过客罢了,但是缺少志同道合的伙伴的鲁迅并没有被现实所打-倒,他依旧顽强的走着。正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的,“希望是本无所谓又无所谓无的,这条路还是在于你如何去走。”如果你的眼中有希望,那么即使前路再迷茫,心也是光明的,坚定的。自然不会被现实所打-倒了。
鲁迅一路走来,一路挫折,但并没有被挫败。他是一个无畏的强者。如今的青年自然不用承受如此,但也面对着很多抉择,诱-惑,生活依旧残酷。我们或是如那鹅软石锋芒尽失,只会圆滑处世,抑或是坚持自我,无畏世俗种种。这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罢了。

《在酒楼上》主要内容:

《在酒楼上》以“我”的角度讲述了“我”与吕纬甫的故事。这里的“我”并不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不只是一个旁观的叙述者,而是参与到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的“我”和吕纬甫具有许多共同点“我们”曾是一起去城隍庙拔掉神像胡子的新青年。

是议会讨论“改革中国”的方法道路而打起来、激情澎湃的青年。“我们”虽然曾经都拥有激情澎湃的理想,如今却因为革命的失败以及生活的无奈而落入沮丧和彷徨中的中年人。

不同的是“我”和吕纬甫同样面对生活的无聊和寂寞,他们的选择却不同。“我”坚持在寂寞和彷徨中前进、反抗,而吕纬甫却选择放弃前进,回归到世俗生活当中。

扩展资料

鲁迅的《在酒楼上》作于1924年2月16日,后收录于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中。它是鲁迅先生的一篇重要作品,被誉为“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

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忧愤深广”,《在酒楼上》得到了艺术的诠释。这与五四时期的激进、热情、感伤不同,表现为深沉蕴藉,透露出一种“苦的寂寞”,流露出内心的绝望与苍凉,我们把鲁迅小说的这种特点称之为“鲁迅气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在酒楼上



“我”同吕纬甫在酒楼上不期而遇.旧友相聚,不免反顾往事,互通长短.吕纬甫曾经是一个很激进的青年,他在求学时和同学们同到城隍庙去拔过神像的胡子,还因为激烈地争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但由于“心死”吕纬甫变得得苟且偷安,混混噩噩,甚至为了糊口而不得不违反自己的意愿去教给孩子们充满了封建毒素的《女儿经》之类的东西.吕纬甫还向“我”细细地讲述了两件小事:他说,这次他来S城的目的,一件是奉母命为三岁时夭亡的小兄弟迁葬,另一件是,母亲要他给旧时的邻家姑娘阿顺送两朵剪绒花去.两件事他都办得不如意.这两件事都是很无聊的,“等于什么也没有做”,但他却都做得很尽兴.当初曾以战士的英姿现身,但在屡遭挫折后却变得一蹶不振了.鲁迅热情地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深为惋惜、感叹,并作出了严肃的针砭.


谁晓得鲁迅的故事(急需呀!~~~请快点哇!)
《在酒楼上》的吕纬甫本来是有理想也有作为的,可是几经波折,他便成为一个“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人物,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能自拔,失去了一切决断的能力和战斗的意志。《孤独者》中的魏连殳,这个曾挂着新党头衔的人物,黑暗社会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他受到流言和失业的威胁,几乎要挨饿、求乞...

关于鲁迅的资料 急急急
《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 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

鲁迅的资料
《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 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

鲁讯的故事
《在酒楼上》的吕纬甫本来是有理想也有作为的,可是几经波折,他便成为一个“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人物,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能自拔,失去了一切决断的能力和战斗的意志。《孤独者》中的魏连殳,这个曾挂着新党头衔的人物,黑暗社会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他受到流言和失业的威胁,几乎要挨饿、求乞...

《朝花夕拾》《呐喊》《彷徨》读后感
《彷徨》读后感 近日里读了《彷徨》,让我深深地感到鲁迅先生那种深沉、愤慨,犹如匕首投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复杂心情。 《彷徨》收录1924年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独者》、《伤逝》、《离婚》等,共11篇。《彷徨》虽然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更多的...

绍兴文化对鲁迅的影响
(《祝福》)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祝福》)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在酒楼上》) 街上黑沉沉的一...

鲁迅当时的社会环境
《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 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

鲁迅作品:《彷徨》的读书笔记
记得在我孩童时,曾读过一些鲁迅的小说,可能那时年幼,看不懂它们,近几天,我重读了《彷徨》,让我深深地感到先生那种深沉、愤慨,犹如匕首投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复杂心情。 《彷徨》收录1924年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独者》、《伤逝》、《离婚》等,共11篇。《彷徨》虽然反映了...

求描写 议论 抒情段落若干 越多越好!!高分悬赏!!100字左右
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 好,同学们可以反复阅读。这里摘出两段,请大家欣赏:�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 微雪又飞舞起来了。”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

鲁迅的所有资料
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一件小事》、 《鸭的喜剧》、《药》 、《彷徨》文集《祝福》 、《兄弟》、 《在酒楼上》、 《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

茂县13011048181: 求鲁迅《在酒楼上》内容简介,200字左右 -
董该唐恒: “我”同吕纬甫在酒楼上不期而遇.旧友相聚,不免反顾往事,互通长短.吕纬甫曾经是一个很激进的青年,他在求学时和同学们同到城隍庙去拔过神像的胡子,还因为激烈地争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但由于“心死”吕纬甫变得...

茂县13011048181: 求完整的分析鲁迅《在酒楼上》这一文本. -
董该唐恒: 在酒楼上 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S城.这城离我的故乡不过三十里,坐了小船,小半天可到,我曾在这里的学校里当过一年的教员.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我竟暂寓在S城的洛思旅...

茂县13011048181: 鲁迅<<在酒楼上>>鉴赏 -
董该唐恒: 《在酒楼上》的确可以说是最富“鲁迅气氛”的一篇小说.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忧愤深广”,在这里得到了艺术的诠释.这篇小说无论是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探讨的独特构思,还是对人物灵魂揭示的深刻,对写景状物的精当与细腻,均极富...

茂县13011048181: 《在酒楼上》主要表现了五四落潮后知识分子的生活情景,请结合课文,分析吕纬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 -
董该唐恒: 1、吕纬甫的形象:吕纬甫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这是一个曾有过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热情,现...

茂县13011048181: 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在创作上主要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说明之. -
董该唐恒: 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在创作上主要有多重主题、人文精神、叙述手法和语言风格等特色.1. 多重主题:《在酒楼上》融合了知识分子的悲剧意识、对历史的批判态度以及强烈的民族精神等多重主题,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20世纪初中...

茂县13011048181: 求鲁迅《在酒楼上》的全文 -
董该唐恒: http://www.qiouzhi.com/zhiquan/ab/ab6/200508/28327.html

茂县13011048181: 《在酒楼上》的写作背景 -
董该唐恒: 背景:“五四”时期,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甚多,其中尤以描写他们因婚恋不能自主的痛苦者为众,也有不少是反映他们失学、失业以及在社会上处处碰壁和苦闷的;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主要却是着眼于他们和封建制度的关系来...

茂县13011048181: 《在酒楼上》体现了鲁迅怎样的矛盾情感? -
董该唐恒:[答案] 革命的努力与效果的反差,让鲁迅感到迷茫与困惑.作者借用范爱农的口说:“就像一只苍蝇,饶了一圈,有落回了原点.”

茂县13011048181: 汉语言考研题:鲁迅《在酒楼上》的叙述方式 -
董该唐恒: 仅提供几个思路: 1."离去—归来—再离去"(“归乡”)模式 2.复调 3.始于酒楼,终于酒楼 (《现代文学三十年》里就有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