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投稿:赤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 意愿。”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 智力潜能的契机。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的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只有那些对数学学习 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
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知时精心创设情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自己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服务,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为了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我在教学时尽量把题目改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去观察一下储蓄所的储蓄利率表。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创设一种模拟储蓄的场景。让他们填写存单,计算到期利息、本息,思考讨论最合算、最经济的储蓄方法,同时还加入有关利息税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因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会做“学问”。
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创造一种人人都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然而学生主动提问的很少,为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是板书时)有意的出错,让学生抓住出错的地方来质疑,来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我先讲解了简单的题目,然后边出示(12.5×5+2×12.5+12.5)边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一题。”然后板书:(学生在下面练习)
12.5×5+2×12.5+12.5
=12.5×(5+2)
=12.5×7
=87.5
当我看学生都做得差不多的时候说:“同学们,看看我做的和你们做的是不是一样?”接着我把我这么做的理由说了,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是你错了!正确答案是100。”这时大部分同学都说是我错了,正确答案是100。“那谁能告诉我,我错在什么地方?你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就这样,学生经过讨论,很快把原因找出来了。这样,类似这种错误在学生的作业中就少出现了。
只要老师这样几次下来,学生就会非常仔细地注意教师的言论和板书,会非常用心的找教师的差错,也会很习惯地对自己不明白的加以提问,这样教学效果就会非常不错。当然也不能乱出差错,过多的差错。会减弱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教师故意出错的地方一般都是重点、难点,是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
其次,有了问题意识后,进一步应不断地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而现在的课本内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地提出问题。可以问这一章节、这一节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可以问这一概念、定理的涵义是什么,其中隐含着什么条件;可以问该定理用于何处,应注意什么条件;可以问公式该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形应用)等等。以上的提问在目前的教学中都是属于教师发问的问题,通过训练,重心逐步转向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之上。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错解,在辨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布鲁纳认为,教学目标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在实践中我们可能都有类似的体验,比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这节课时,我把所教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用自备的正方形纸折出它的四分之一,方法越多越好。同学们很快折出了常见的几种。我继续问:“还有其它折法吗?”过了一会,又有两种新的折法被发现了。把正方形纸对折、得到长方形,再将长方形对角折、得到的小三角形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把正方形纸对折、得到长方形,再将长方形相对的任意两个顶点重合对折,此时得到的小梯形也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心理学认为,技能水平随联系而提高。通过探索和研讨,初步认识新知识后,还需要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课堂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暴露学生在理解、应用新知识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好这个环节,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组织练习目的要明确,形式要新颖多样,要强调练习的独立性,应创造一个使全体学生都能独立动脑、动手、动口完成练习的空间。新奇的、带有激励性的练习,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在练习中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如教学完“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安排一组用眼看数,用手势表示能被2、5整除的数判断练习。练习规定,左手伸出两个手指表示能被2整除,伸出拳头表示不能被2 整除,右手伸出五个手指表示能被5整除,伸出拳头表示不能被5 整除。练习开始,教师陆续用投影出示下列各数:50、51、68、90、365、100、203、87、1005,学生则迅速用左、右手的不同方式表示结果。学生用眼仔细看数,动脑思考,动手演示,兴味盎然地投入到练习中,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综合能力。
动手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动力。只有亲自动手试一试,实际操作一下,学生就会从内心里感到数学知识其实也是很容易学的。这样,即使每次动手只有很小的收获,他们也会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愉悦感觉,随着学生信心的增大,学习劲头就会更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内容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人字形屋顶的房架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房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由此展开了大胆的猜测,有的说是因为三角形美观;有的说是三角形省料,还有的说是三角形便于雨天流水。对此,教师都一一肯定,并引导:“那么,究竟为什么将房架做成三角形的呢?下面,让我们自己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研究,好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了以下的探究操作:1、小组合作:利用发下的七根木条,螺丝、螺帽等材料做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做得迅速;2、拉一拉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制作图形与拉一拉,切身体会到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中自主发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知识的探究发现,使学生认为这个数学知识是我自己动手实践出来的,只要自己动手实践数学知识也是很容易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动手。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生活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
学习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书面测试并不是考查的真正目的,关键是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有意义的场合,即现实生活中去。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才是数学课学习的真正目的。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体系,那么数学知识才能成为活生生的知识,才能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在教长方形面积计算课临近结束之际,我联系班级的实际情况说:“我们教室的窗户上有一块面积是24dm2的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要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学生一下子配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有的说长是6dm,宽是4dm;有的说长是8dm,宽是3dm;有的说长是12dm,宽是2dm……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老师话锋一转:“玻璃不光面积要相等,而且要能装到教室的窗户上,即形状也要相等,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
只要用尺测量出打破后的玻璃的长度,就能知道玻璃的长。
数学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他事务的手段和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再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计算操场的面积和周长,需要哪些数据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我让学生去统计学校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在教学“测量”时,我让学生拿着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教学楼、操场等的有关数据。在教学“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计算一只茶杯能放多少水(圆柱形)。这类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延伸
小学数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能自主探索。
为了在数学课中能让学生自主探索,我有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索环节,有时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获得解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第十一册27页的思考题“写a和b所代表的数使下面等式成立,a×b=a-b”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看能不能找到这两个数。很快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1和 。”“不错,1× =1- ,那有没有别的数呢?”我说道。我的话音刚落 ,就有学生举手说道 :“ 和 。” “是的, × = - ,那还有没有呢?如果有,还有几个呢?”一阵沉默后,终于有学生站起来说道:“这样的数有无数个!”“哦!你说说看。” “像 × = - , × = - , × = - ……这些只要分子是1,前一个数的分母比后一个数的分母小1,那就符合条件了。”“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请大家验证一下。”……当学生都验证了之后,我说道:“这几位同学真不错,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了这一题的规律。……”“老师,我还有和这个规律不同的答案。“真的!是怎样的?” “4和 。”这位同学说道,“4× = =3 ,4- = 。”我一听这个答案真的是对的!“这位同学说的答案是对的,那是不是也能像刚才一样可以找到一个规律呢?大家都来找找看。”说着,我就和学生一起找起规律来,不久就有学生报出了二个答案“6× =6- 和3× =3- ”这下规律非常明显了,很快就有学生把它归纳出来了:“前一个是自然数,后一个是分数,分子和前一个自然数相等,分母比分子大一。”说真的,当时我真的不知道有没有这种规律,不管是教参还是其他的资料我都只见过第一种规律,可见学生的探索能力真是令人惊叹。
课余时间的自我探索,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扩展,更主要的是对课堂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获得。内容不限,具有广泛性和选择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如何来形成自学呢?我倡议学生购买一些竞赛的辅导书(主要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另外在下课前布置一些让学生自己探索的题目。例如,在学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以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题:“怎样来得出一个乒乓球的体积,回家后自己想一想办法,也可以动手试一试。”第二天,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就来了,归纳一下大约有这样几种:1、给乒乓球绑上重物放入水中,先求出上升水的体积,再减去重物的体积。2、放进沙子中,看沙子上升多少。3、把乒乓球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然后用盖子盖上让水溢出,在拿出球看水下降多少。4、测出直径用公式计算。……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充分发挥数学课的优势,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教师改变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前提 教师改变自己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一传统的“教师本位”的教育观,树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的教学观,变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师可以不如生,生不必不如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所拥有的巨大的潜能,进而发挥学生的这种潜能。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交流与合作的关系。教师需要“蹲下来与学生交流”,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小学生是知识的学习者,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错了教师绝不能挖苦、讽刺他们;要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想法。教师积极引导,努力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主动探索、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敢于怀疑权威的结论,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为开放式、研究式。要留给学生自由思考、探究发挥的空间。要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一个教师的观念如果不更新,那么一切将是纸上谈兵。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启动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 心理学表明: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内在的动机,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活动的内在力量,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格外关注,观察格外细致,思考格外活跃,记忆格外牢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应先创设情境,由兴趣开始。例如,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时,教师让三个学生互相背一背相关知识,让学生随意掂量一下自己或老师给准备的物体,然后谈感受。如让同学们认识到物体是有重量的,有的物体轻些,有的物体重些。然后借用“小猴子搬家”的故事出示4个大小不同的包袱,结果学生事先估计的包袱重量与实际重量不一致,发现大的包袱反而轻,小的包袱反而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之间产生了矛盾,学生感到困惑不解时,会产生探究的欲望。
三、质疑解疑是贯彻《数学课程标准》、培养自立探究的根本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并让学生解疑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并能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发生质的变化。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品质,开启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巧于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在操作与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心理学表明: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实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启迪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例如在教学“7的认识”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7的分解与组成方式。首先,让学生把5根小棒分成2堆,看看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操作,很快就学会了6的组成。教师于是趁热打铁,“你们能把5根小棒分成三堆吗?试试看!”学生经过操作研究,很快发现7可以分成1+1+5,1+2+4,1+3+3,2+2+3四种组合方式,于是学生感到很兴奋,俨然他们是发现者、探索者。接着,教师又提出7根小棒还可以分成几堆的问题,学生的情绪再一次高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探究学知识、动手操作,不仅有助于儿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通过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能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要求小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一般来说,儿童独立探索有些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须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互助、取长补短,完成探究活动,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采取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者,应站在时代的前沿,把培养探究性、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

在推行自主互助高效课堂的今天,学生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一、课前自主学习
1.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印发给学生提纲,也可以出课前练习题,练习可分层布置:差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组作业,优生做A组及B组选做题。书本上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解答在书本上,需书写过程的习题做在练习本上,若遇到不会做的抄在练习本上,留出相应的写作位置,等到教师讲解或理解后再补上。
2.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二、课内自主学习
1.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是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必须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设置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意识;同时要创设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使学生产生想像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兴趣,有了求知的欲望,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2.适时启发诱导,让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遇到一些疑难和困惑时,教师或作为学生的帮手,或作为学生学习小组中的一员,给他们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不断完善探究策略。因为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达到的目标之间必然还存在障碍,甚至使学生一筹莫展,这时教师必须把握时机,找准切入点进行启发诱导,除了要重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注重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授内容的特点,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运用最新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思考氛围,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激励学生寻疑、质疑,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的品质。
3.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
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个性化的,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对他人却未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课后自主学习
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室黑板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于课本但不得重复。每一单元接近结束时要求每个同学利用课后出一张考试卷,教师可筛选优秀的卷子经过适当加工作为单元考试卷。
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师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感悟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怎样构建一个好数学课堂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
新的课程标准在总要求的指导下,分别就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活动、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现就这三方面结合小学数学第三册《8的乘法口诀》一课,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问题.一、通过数学学习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其生活的环境不同,自身的...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怎样上数学课才能让课堂效率更高?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难免在不同程度上削弱知识间的联系。因此,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美国奥苏贝尔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

学生如何上好数学课
问题二:从学生角度看如何上好数学课 一、上课听课是必须的,上课的时候老是讲的一般都很基础,但是也是最重要的,掌握这些在课后习题方面就会事半功倍,但是很多同学可能上课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执着于纠结同一道题,应该不懂的做上记号,下课再问,或者可以课前预习,这样不懂的上课可以着重听。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呢?下面就谈一些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的一些见解。 首先,作为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

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能力
数学学习的好与坏,集中表现在解题能力上。有效地培养数学解题能力,有助于学生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而我们要明确的是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并非通过传授可以直接获得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期培养逐步发展并且提高的。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结合我多年的...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是另外一种分层教学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受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能力上有所区别,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满足优等生对知识的需要,又要稳固中等生的基础,并且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首先在数学教学中要保证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可以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进行变形题的...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运用直观的力量,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上;运用类比,但不轻信类比的结果;审题时不但注意明显的条件,而且留意发现那些隐蔽的条件;应用结论时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仔细区分概念间的差别,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正确地使用概念;给出问题的全部解答,不使之遗漏。三、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深刻性是指...

怎样让学生喜欢学数学
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四、借助原始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转化能力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思维发展,只是实现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这不是最终目标,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原始的、未知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地把知识...

广昌县18858174737: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拱李泰福: 在推行自主互助高效课堂的今天,学生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广昌县18858174737: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拱李泰福: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是个体获得终身教育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兴趣与自主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兴趣与自主性能力培养策略.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自主性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5自主探索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对数学的情感,特别是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1].(剩余2363字)

广昌县18858174737: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拱李泰福: “自主学习”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生动活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参与之中主动获取知识.陶行知先生就认为:好的先生...

广昌县18858174737: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拱李泰福: 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效且非常必要的方法.教师应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广昌县18858174737: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拱李泰福: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

广昌县18858174737: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拱李泰福: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广昌县18858174737: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拱李泰福: 张习林 《当代教育》 一个人要有较深的造诣,必须用自学的方法达到.这样,他的学问就扎实,积累就深厚,运用起来就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也主张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主动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

广昌县18858174737: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
拱李泰福: 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学生自身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的过程,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笔者认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广昌县18858174737: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拱李泰福: 一、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 二、开展分组合作学习,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合理运用教学评价,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广昌县18858174737: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
拱李泰福: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