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知识脉络总结

作者&投稿:贰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的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复习提纲

  第一节 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l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l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 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l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 密度的公式:

  m ρ= —--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v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l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 1×10 -6 m3 1吨=1000千克=1×10 6克

  1毫升 = 1×10 -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 水的压强

  1、 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 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5、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F

  6、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7、 压强的单位: 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

  8、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 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 P=ρg h)


  第五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

  ②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 =V物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 < V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 >ρ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 ρ物 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 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悬浊液、乳浊液: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3.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3. 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 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8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

  我国的水资源

  水的利用和保护

  沉淀

  水的净化 过滤

  蒸馏

  1. 水资源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深圳也严重缺水

  3.水的净化

  (1) 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2)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 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1.2观察和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米=10的六次方微米=10的九次方纳米3、单位换算过程[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4、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单位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³”表示。常用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升、毫升。单位换算:1米³=1000分米³1分米³=1000厘米³1升=1分米³1毫升=1厘米³6、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刻度尺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7、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法1.4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2、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分就表示1摄氏度。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4、温度计的使用: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5、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的管子,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因此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1.5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2、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①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衡量的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②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③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4、保存在巴黎国家计量局内的质量标准物——国际千克原器。1.6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常用单位是秒,用“s”表示。其他常用时间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单位换算:1时=60分=3600秒1秒=1000毫秒2、时间包括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指“时间点”,时间间隔指“时间段”。3、实验室常用来记时的停表有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1.7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第2章观察生物2.1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非生物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2、能生长不能生长★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2个区别: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不可以。2.2常见的动物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为了更好地研究与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3、身体背部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成为脊椎动物。它可以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等的。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地球上大约有4.7万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约有20万种,大自然中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4、鱼类: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目前世界上约有鱼类2.4万种。它们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无四肢,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片,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黄鱼、鲨鱼等)5、两栖动物: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如青蛙的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或肺呼吸。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除此以外还有:大鲵、蝾螈、牛蛙等)6、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它们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表皮干燥。卵生,体温不恒定。(如龟、蛇、鳄鱼、变色龙、鳖等)7、鸟类: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合飞。翔卵生,体温恒定。气囊和肺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如家鸽、鸡、鸭、鹅、鹦鹉、猫头鹰等)8、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目前它们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是最高等的动物。(如鲸、蝙蝠、袋鼠、海豚、熊猫、猴等)*从鱼类到哺乳类,一个比一个高等:水生→陆生;体外受精→体内受精;卵生→胎生;体温不恒定→体温恒定;用鳃呼吸→用肺呼吸。--------------------------[4-8皆为脊椎动物]-------------------------9、扁形动物:身体多细胞,多数呈暗褐色或灰色,少数成亮色,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大多为雌雄同体。(如涡虫、血吸虫等)10、腔肠动物:身体多细胞,有口无肛门,摄食和排泄用同一个口,周围有触手,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做猎食及防卫之用。(如水母、水螅、珊瑚、海葵等)11、棘皮动物:身体多细胞,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大多辐射对称。多营底栖生活,固着、移动或埋栖。骨板外面附以坚韧的肉质皮膜。(如海胆、海参等)12、节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不长较厚,无贝壳。身体有许多节肢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触角分节,两侧对称,卵生。(昆虫占100多万种)13、软体动物:身体多细胞,一般身体两侧对称,身体柔韧,有外套膜,由外套膜腺细胞分泌物形成的贝壳,身体表面有被外套包被的内壳。(如蜗牛、乌贼、贝壳、蛤等)14、环节动物:身体多细胞,具真体腔,身体分节,无足,长而薄,看似与节肢动物相像。(如蚯蚓,身体呈圆长形,由体结构成,考体表呼吸,会分泌粘液。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没有眼睛,下雨时会爬出,屎中含有丰富营养。)15、线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细长,不分节,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呈线形。(如蛔虫、蠕虫等)16、原生动物:身体单细胞,最低等动物,生活在海水及淡水内,底栖或浮游。(如草履虫、变形虫等)-------------------------[9-16皆为无脊椎动物]-----------------------17、昆虫属节肢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目前已知道的大约有100万种之多。昆虫体内没有骨骼,却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昆虫身体分为头(一对触角)、胸(有三对足,两对翅)、腹三部分,还有一对复眼,一个口器。是唯一能飞的无脊椎动物。2.3常见的植物1、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2、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都是),如苹果、豌豆、郁金香、樟、玉兰、青菜等,它们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它们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如黑松、水杉、银杏、苏铁、侧柏等都是常见的裸子植物。3、种子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植物。分为以上两种,区别为是否被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4、蕨类植物:它们没有种子,但有根、茎、叶。到了夏天,叶的背面会长出许多孢子囊,内有许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5、苔藓植物:它们的结构比蕨类植物更简单,没有根,只有柔软矮小的茎和叶,不开花,也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6、藻类植物:它们的结构更为简单,压根就没有根、茎、叶。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生活环境阴湿的环境潮湿的环境水中形态结构根、茎、叶无根,有茎、叶(有假根,固定作用)无根、茎、叶生殖方式孢子生殖孢子生殖孢子生殖、细胞分裂举例蕨、胎生狗脊地钱、葫芦藓紫菜、海带、水绵、衣藻7、对生物的分类有7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4细胞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3、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4、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液泡:含有细胞液。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5、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6、受精卵——→分裂、分化、生长——→生物个体(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7、一个母细胞经过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意义: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8、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存在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在动物的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一般大小。9、细胞生长,体积由小变大。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直至与母细胞一样大。10、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和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形成了生命体的各种结构,一个受精卵就这样经分裂、分化和生长,最终长成了一个生命个体。11、生长和分化往往相伴而行。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①目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②镜座:马蹄形,使显微镜安置稳定。③镜壁:是握镜的地方。④反光镜:一面为平光镜,反面为凹面镜,都可采集光线。⑤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⑥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⑦镜筒和物镜转化器:镜筒上可安放目镜,下端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就是物镜转换器。转换器上的圆孔可安放物镜。⑧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⑨压片夹:可固定载玻片。⑩遮光器:载物台下面的圆形版,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11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略微向后倾,,便于观察。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1、物镜转换。2、转动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上下移动对焦。3、将玻片上的观察物正对通光孔。4、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看到物象后细调。2.5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1、生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的。其中大多数生物的个数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属于多细胞生物。也有一些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属于单细胞生物。它们一般生活在水中。2、衣藻↓鞭毛:通过摆动使之游动。伸缩泡:来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眼点:感受光线的强弱。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细胞壁:保护作用。叶绿体:杯状。3、草履虫(约0.3mm)↓小核:含有遗传物质。大核:负责营养。口沟:摄取食物。食物泡:消化食物。纤毛:使进行旋转运动。伸缩泡:有吸集管(吸集水),共两个,一个在前三分之一处,另一个在后三分之一处,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胞肛:排泄口,排除体内残渣。表膜:同细胞膜。4、使肉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遗传物质、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核糖体、鞭毛、液泡)。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5、酸奶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杆菌经过发酵后制成的。6、细菌既没有叶绿体,也没有像草履虫那样的摄食结构,它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活。在细菌体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所以也被称为原核生物。7、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螺旋菌、球菌和杆菌三类。8、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9、抑制细菌生长可以:①干藏法:去掉食物中的水分;②冷藏法:低温环境可减缓微生物生长的速度;③真空保存法:抽出包装袋中的空气,使食物与空气隔绝;④加热法:食物经过加热,然后密封。因素:温度、水分、氧气。10、食用菌是大型的真菌,如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11、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牛奶),否则会影响到它们的营养和味道。对于这类事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温至一定温度(一般为60℃—85℃),持续15到30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发明的。12、植物和动物的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它经过多次分裂和生长后,除少数细胞继续分裂外,其余大部分细胞则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13、植物的基本组织: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其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14、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扁平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着保护作用。表皮是植物的一种保护组织。在叶片的中部,可以看到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它们能输送从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物质。15、人体内有四大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16、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它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主要有保护功能。有些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17、血液、软骨、肌腱等组织的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多,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成为结缔组织,它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18、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器官内都有肌肉组织。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可以分为三种: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19、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神经组织主要分布在脑、骨髓和神经中。20、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①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它是由上皮组织构成。②真皮内有许多血管、汗腺以及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等。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感受外界给予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刺激。③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解冲击、储存能量。2.6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成为器官。2、人体内与摄食、消化有关的器官有口腔、咽、食道、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道)以及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消化腺)等,它们称为消化器官。3、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顺序排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活动的多个器官的总和就成为系统。4、人体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5、食物→口腔(分泌唾液)→咽(推向食道)→食道(推向胃)→胃(分泌胃液)→小肠(分泌胆汁、胰液、肠液)→大肠→肛门2.7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1、沙漠中的仙人掌具有肉质的茎,刺状的叶。肉质茎可贮存的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散失。2、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向光性。3、保护色:色彩与环境相同,不能分辨出轮廓。(变色龙)4、警戒色:有鲜艳的外表,起警告作用,一般有毒臭或腐蚀性。(箭毒蛙)5、拟态:外表形态与周围的物体相似。(竹节虫)6、以上三种方式便于生物捕食、逃避灾害、便于繁殖。7、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而造成的。8、为了保护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这样的地区叫做自然保护区。有:广东省的鼎湖山、贵州省的梵净山、吉林省的长白山、四川省的卧龙山等。第三章地球与宇宙3.1我们居住的地球一、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1.古代的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代印度人则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龟背上。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二、现在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仅差0.33%3.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三、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1.地平线2.月食3.登高望远4.帆船5.天涯海角6.时差7.北极星3.2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经线等长,为半圆。2.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纬线不等长,为整圆。3.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市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4.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E)。5.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北纬90°就是北极。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南纬90°就是南极。6.纬度从赤道算起,把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二、地图1.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2.地图三要素是:图例和注记、方向和比例尺。3.比例尺①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图上距离的图例。②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0,即1厘米表示1千米以下。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000,即1厘米表示10千米以上。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③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大,描述的内容也比较粗略。4.比例尺的表现方式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来表示:(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2)有的地图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3)一般地图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5.三种定向法(1)一般定向法(2)经纬网定向法(3)指向标定向法3.3太阳和月球一、太阳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2.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3.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比较暗的气体斑块。4.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5.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6.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例如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就要注意用各种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光球层太阳黑子8.太阳活动色球层日珥、耀斑日冕层太阳风二、月球1.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2.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3.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4.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研究表明,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火山爆发形成的。5.月球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也没有生命。6.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昼夜温差大、听不到声音、布满环形山、没有天气变化和黑色背景。3.4观测太空一、星座1.古代希腊人把天空分成48个星座。古代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为“二十八宿”。现在,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2.在北半球,北极星是指北的最好参照物。3.把北斗星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4.北极星在小熊座,织女星在天琴座,牛郎星在天鹰座,天狼星在大犬座,北斗星在大熊座。5.北斗星斗柄朝东是春季,北斗星斗柄朝西是秋季,北斗星斗柄朝南是夏季,北斗星斗柄朝北是冬季简单要决:东南西北,春夏秋冬。二、星图1.星图要举过头顶,并上北下南的看的原因是星图上的东西方位和地表上的东西方位相反。3.5月相1.月相的定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2.月相形成原理:①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②月球绕地球转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3.月相形成规律:(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新月)简单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半月—上弦月—上半夜—西半天—月面朝西)4.当月相出现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是垂直;当看到新月,满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在在一条直线上。5.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初一,满月(望)和月食出现在农历每月十五,十六,而初七,初八出现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出现下弦月。6.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3.6日食和月食一、日食1.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遮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日食。从西缘开始,结束于东缘。2.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运动,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式,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3.日食有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三种类型。4.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时,出现日偏食;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面时,出现日环食;太阳完全被遮住时,出现日全食。5.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5°左右的夹角,因此日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玩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实验 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 和 。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 用感官直接观察。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借助工具准确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3.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
(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4)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5、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例:测纸厚、细铁丝的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时另一端时,记下轮了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 X 圈数。例:操场的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一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起点处,逐步沿着曲线旋转,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的标记。拉直棉线量出标记到端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的直径。
6、体积的测量:
(1)液体的体积: 。
(2)规则的固体:
(3)不规则的固体:
排液法(适用于沉且不吸水):
针压法(适用于浮且不吸水):
悬挂法(适用于浮且不吸水):
包裹法(适用于沉且吸水):
7、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注意量筒的测量范围(量程),量液体时量筒应放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仰视导致:偏小,俯视导致:偏大
第四节:温度的测量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
2.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温度的主单位:摄氏度(0C);常用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普通温度计、家用气温计;其他温度计的种类: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它的规定: 温度定为100,
温度定为0,在0~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等份表示: 。
温度的国际制单位是: 。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使用:选,放(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不能拿出读数“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内液面相平,读数时先看清最小刻度),记(数值+符号) 如40摄氏度写做400C,读做40摄氏度。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 ,不能用来测量超温度计 温度。
(2)测量时,手握温度计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 。若测液体的温度,应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壁。
(3)读数时,应等到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开始,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眼睛应平视,视线与 相平。注意零下和零上温度的区别。
(4)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零下的温度要标上负号。
5、体温计
(1)用途:测量人体的体温
(2)构造特点: 、
(3)优点: 、
(4)使用时应注意:一次用后,再次使用应先
(5)测量范围(量程): 。
6、其他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原理不同,构造和量程不同。
第五节:质量的测量
1、质量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天平测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改变物体的 、 、 都不会改变物体的质量大小。
2、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的单位:克、毫克、公斤、斤、吨 1千克=1000克
质量单位的换算:
1吨= 千克,1千克= 克= 毫克
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4、托盘天平的使用(放平稳;调平;称量;收拾)
(1)游码移到“0”刻度线,天平放水平;
(2)调平衡,用平衡螺母向指针的反方向调节;
(3)左物右码,取码用镊不用手,先大后小再游码;
(4)读数: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质量
(5)称量后及时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
注意:使用时不能测超量程的物体,加减砝码应轻拿轻放,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应放在纸上或烧杯中。
第六节: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标准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古代的计时方法: ,现在在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器: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测量。
2、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常用的单位:分、小时、天等,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3、时间间隔和时刻的两种不同的时间表示,日常生活中的表、钟是测: 的工具,而 是测量时间间隔的工具,它分为 、 两种。
4、注意表和停表的读数
5. 时间的两种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6,测量时间的其他工具:日晷、沙漏、钟、表和原子钟。
第七节: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方式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指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2、探究的实例:天花和牛痘、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灯不亮的探究、黑盒问题、医生诊断病情。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2
2008-11-01 09:30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蜗牛的相关知识:蜗牛是腹足纲的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两对触角,眼在长触角处,壳(具保护作用)足(在腹部)触角(两对上长下短)、眼(在长触角顶端)、口(内有齿舌)。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但无听觉;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为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止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蜗牛为何四处爬行呢?是为了觅食、求偶、找朋友、、、、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2.放大镜的作用:一手拿放大镜的柄,放于被观察物体的上方,眼往放大镜内观察,并将放大镜与被观察物的距离逐渐加大,观察到大而清晰的图象。先观察外表后观察内部再观察一些变化的方式。
2、生物与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
生物 非生物
对刺激有反应(应激性) 对刺激没有反应
能生长 不能生长
需要营养 不需要营养
能繁殖后代 不能繁殖后代
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不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需要新陈代谢 不需要新陈代谢
3、动物与植物
(1)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动物与植物的对比:
动物 植物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能进行光合作用
基本上能快速运动 基本上不能快速运动
靠摄取食物以获得营养 通过光合作用自身制造养料
对刺激有反射 对刺激有反射
生长否持续终生 生长持续终生
(3)植物是整个生物界的基础,是动物生存的基础,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3
2008-11-01 09:32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1、 对物体进行分类操作的一般步骤:
(1)明确分类的对象。(2)确定分类的依据。(3)得出分类的结果。
2,分类的依据一般是分类对象间的区别;而事物间的区别往往较多,所以依据不同,同一分类对象的分类结果也会不同。
3动物的分类分类标准不同,则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4.7万种)和无脊椎动物(120万种)。
.五种脊椎动物形态特征比较
类群 代表物 特征 生活习性 呼吸器官
鱼类 鲫鱼,鲢鱼 生活在水中,无四肢,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卵生 水生 鳃
两栖类 青蛙,娃娃鱼 幼体生活在水肿,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在陆上或水中,卵生 成体水陆两栖 幼体用鳃,成体用肺兼用皮肤
爬行类 蜥蜴,乌龟 一般贴地爬行,表皮干燥,覆盖着鳞片或甲,在陆地上产卵,卵生 陆生 用肺呼吸
鸟类 家鸽 提表有光泽的羽毛,体温恒定,卵生 陆生并能飞翔 肺较发达有气囊相连
哺乳类 人,虎,鲸鱼 体表有毛,胎生,用母乳哺育幼儿,体温恒定 陆生 用肺呼吸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4
2008-11-01 09:33
4,无脊椎动物
动物类群 特 征 代表动物
原生动物 身体单细胞 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太阳虫
腔肠动物 身体辐射对称 水母、水螅、海蜇、珊瑚虫、海葵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部扁平 涡虫、血吸虫、绦虫
线形动物 身体线形,不分节 蛔虫、钩虫、丝虫
环节动物 身体有许多体节 蚯蚓、沙蚕、蚂蝗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有贝壳 蜗牛、河蚌、螺、乌贼
节肢动物 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 蝗虫、虾、蚱蜢、蜈蚣
棘皮动物 体具棘皮 海参、海盘车、海胆
5、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分为四类:昆虫类、蜘形类、甲壳类、多足类。
6.节肢动物的特点(动物界中最多,有100多万)
节肢动物中昆虫类的种类和数量是生物界中最多的,昆虫类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二对翅,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
害虫:危害人的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的昆虫,如:蝗虫、苍蝇、蟑螂等。
益虫:可帮助植物传份,消灭害虫,为人类提供物质的昆虫,如:蚕蛾、螳螂、蜻蜓、蜜蜂等
7、学会利用生物分类的:逐级分类框架检索图来给生物分类。
第三节:常见的植物
1.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生物可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分类等级越高,生物间的相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
相同点越多。
有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被子植物:
2、植物分类
裸子植物:有根茎叶(营养器官)、种子(生殖器官)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无种子靠孢子繁殖。
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种子靠孢子繁殖(葫芦藓、地钱)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花种子果实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和分裂繁殖
3.花的结构:有花萼,花瓣,雌蕊(一个),雄蕊(多个)组成。
4.植物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分为有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合称种子植物,两者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发育成种子后外有果皮包被。种子植物又根据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被分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5.被子植物又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总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比如郁金香,桃树……
裸子植物根系发达,不形成果实。比如铁树,水衫,银衫,银杏,松树……
6.无种子植物分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他们的特点分别是:
蕨类植物:象胎生狗脊、满江红等,它们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没有种子,但具有根、茎、叶。靠孢子繁殖后代。
苔藓植物:像地钱、葫芦藓一样,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是假根),只有茎和叶,也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
藻类植物:象紫菜、海带、水绵等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用孢子繁殖的低等植物。
7.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用的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法,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变量)。
第四节:细胞
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
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郎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了“原型”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原液”说。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得出历时200多年,是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晶。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 动物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动物 无 有 有 有 无 一般无
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 一般有
2、细胞的结构: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液泡(内含细胞液水果的汁液就是液泡里的细胞液。如番茄和西瓜的果汁)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
3、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时最重要的事件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分裂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细胞的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生长。细胞生长的意义:细胞体积增大。比如可以伤口愈合、头发长长
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使细胞种类增多。
细胞分化导致出现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进而形成了各种组织。细胞生长使得子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分化和生长是同时进行的。
第四节:细胞
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
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郎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了“原型”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原液”说。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得出历时200多年,是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晶。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 动物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动物 无 有 有 有 无 一般无
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 一般有
2、细胞的结构: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液泡(内含细胞液水果的汁液就是液泡里的细胞液。如番茄和西瓜的果汁)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
3、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一个完整的生物体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时最重要的事件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分裂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细胞的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生长。细胞生长的意义:细胞体积增大。比如可以伤口愈合、头发长长
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使细胞种类增多。
细胞分化导致出现不同形态功能的细胞,进而形成了各种组织。细胞生长使得子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分化和生长是同时进行的。
第五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 单细胞生物
(1)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里。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
(2)衣藻(单细胞植物)与洋葱表皮细胞(多细胞植物)的对比
内 容 衣 藻 洋葱表皮细胞
相同点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
不同点 眼点(感光)、鞭毛(运动) 无眼点和鞭毛
(3)衣藻(单细胞植物)与草履虫(单细胞动物)的对比
内 容 衣 藻 草履虫
相同点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 眼点、鞭毛、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纤毛、收缩泡、食物泡、肛孔
2、细菌和真菌(两者合称微生物)(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按形态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靠分裂生殖。
(2)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主要有三类:酵母菌、霉菌、食用菌。常见的食物菌有:香菇、蘑菇、木耳、金针菇、银耳、灵芝。
3、细菌、真菌、植物细胞的对比
对比内容 细菌 真菌 植物
细胞壁 有 有 有
细胞膜 有 有 有
细胞质 有 有 有
细胞核 无 有 有
叶绿体 无 无 有
营养方式 异养型 异养型 自养型
生物类型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
1、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细菌);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真菌、植物、动物)。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8
2008-11-01 09:40
5、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称组
织。
6、植物组织
组织名称 结构特点 功能
保护组织 细胞扁平,排列紧密 保护作用
输导组织 筛状,管状结构 输送物质,水分,无机盐,有机物
营养组织 绿色,有叶绿体 制作和贮存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支撑和保护
分生组织 始终保持分裂能力 分裂产生新细胞
树叶由多种组织构成,表皮有保护组织,叶肉有
表皮有上皮组织构成。
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脉有输导组织。
皮肤的结构按外到内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
部分组成。看书P73
7、动物组织
组织名称 分布特点 主要类型 结构特点 主要功能
上皮组织 体表和管腔壁内表面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吸收
结缔组织 分布广泛 骨组织、软骨组织、血液、肌腱、 间隙大、细胞间质多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肌肉组织 骨骼、心脏、及其它器官的管壁上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排列有序、
间质少 收缩、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 脑、脊髓、
感觉器官 由神经细胞构成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触觉小体和冷敏小体主要是由神经组织构成。
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
8、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有血管)和皮下组织三层。
9、微生物滋生的条件:水分、空气、温度。
10、食物的贮藏方法:干藏法、冷藏法、加热法、真空保存法。
树叶由多种组织构成,表皮有保护组织,叶肉有
表皮有上皮组织构成。
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脉有输导组织。
皮肤的结构按外到内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
部分组成。看书P73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科学复习课
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梳”的过程是梳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

《沙丘》涉及到了哪些科学知识?
涉及的科学知识如下:1、特莱拉人:可以制作死灵,制作死灵涉及了克隆技术,基因编辑技术。2、姐妹会:拥有宾度法则和普拉纳法则,说明对人体大脑和神经脉络已经研究透彻。3、门泰特:可以通过人脑进行计算机级别的逻辑推理和演算。也说明了对人脑进行了开发。而对厄拉克斯的生态改造则涉及了生物和生态学。4、...

九年级科学
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并尝试解答,把解答书后习题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能力的同学还...

《怎样上好初中科学复习课》
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对科学教育的课程和内容有哪些建议
2. 增加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内容 除了传授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加强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教育。通过了 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科学家们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3. 引入跨学科教育 科学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应该将其与数学、语言、艺术...

学的知识很零散,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只有根据这些问题,设定具体的学习范围,然后再从不同的渠道输入足够的知识,你才能够建立知识的脉络。 有了输入目的后,你就要从输入中建立知识的脉络。 怎么做呢? 例如你想学习理财知识,有一天你无意中从新闻上看到“存贷利差”这个经济学术语,这时对你来说,这个词汇只不过是一个信息性输入,你目前的知识,压根无法...

超新超全!《教育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归纳,过科二真的很简单!_百度知 ...
今天实实在在的考点总结,你一定不能错过。最近给大家整理了今年科目二的主要考点,大家对照考点去进行复习冲刺,相信拿下科目二会很容易。 一、科目二考情了解 科目二虽然分为中学和小学,但备考的原理是一致的,从考情上可以看出,科目二中考查主观题的比重非常大,因此我们要注重掌握知识识记的方法,可以用口诀记忆、...

如何复习好科学
4、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将知识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进行整理记忆,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识的脉络和重点,并且记得牢固。复习中需要阅读大量的学习资料,想让阅读更有效率的同学,可以通过《精英特全脑...

怎样学习科学 初二
还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 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应注意培养持久的科学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之路,兴趣是...

如何评价科学史专业?
科学史专业,即历史学科中专门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多个分支。评价一个学科专业,可以从其学术价值、教育意义、社会需求、就业前景等多个角度进行。首先,从学术价值的角度来看,科学史专业对于理解科学知识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

修文县15515116613: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 -
才恒迪先: 2、请填出下列仪器的用途: (1)试管架:夹住试管,一般用于加热时 (2)试管:配制少量溶液 (3)停表:测量时间间隔 (4)酒精灯:加热试管、烧杯、烧瓶等 (5)显微镜:观察细胞 (6)天平:测量物质质量 (7)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修文县15515116613: 初一第一学期的科学期末最好复习什么内容? -
才恒迪先: 其实有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翻开书上找到每一个单元的最后一页,那就是本单元的总结,然后根据这些进行复习,或者翻开自己上课时做的笔记,复习它就可以发挥好了.

修文县15515116613: 初一上学期七科复习资料 -
才恒迪先: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火的使用 观念 社会组织 生产活动 元谋人 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 采集、狩猎 北京人 约70-20万年 保...

修文县15515116613: 怎样整理知识点 -
才恒迪先: 知识点的归纳最后还是会回归到实践处理问题,也就是应试解题的本质上来.所以,我建议,知识点的归纳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第一,源于课本,忠于课本. 按照课本的章节内容顺序依次进行归纳.小标题可以依照课本的章节名,和...

修文县15515116613: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知识点 -
才恒迪先: 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 知识梳理知识点1:正、负数的概念:我们把像3、2、+0.5、0.0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是比0大的数;像-3、-2、-0.5、 -0.03%这样数叫做负数.它们都是比0小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修文县15515116613: 七年级科学植物知识 -
才恒迪先: 1.D.花蕊2.C.花瓣3.花生仁 我就初一的;信不信随你!!!!这是初一上学期生物书里的!!!,不知是第二单元还是第三单元的

修文县15515116613: 高等数学的区别~是在微积分还是? -
才恒迪先: 初等数学研究的是常量,高等数学研究的是变量.高等数学(也称为微积分)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一门科学,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抽象性是数学最基本、最显著...

修文县15515116613: 怎样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才恒迪先: 一、夯实基础 复习过程是掌握知识的高级阶段,复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平时学习新知识时,应按正常的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打好基础.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要全部理解和掌握.绝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