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关指什么

作者&投稿:姬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什么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原诗:
《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释义: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盛唐,所以在其边塞诗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千古名句,描绘出秦汉之际中原将士在边关抗击匈奴袭扰的气概。古代农耕民族要防御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攻击,筑城是有效的防御手段。
中国的长城自战国末期的赵国、燕国开始建造,自秦汉两朝连接成万里一线,至明朝达到砖结构的坚固状态,工程延续二千余年,反映出农耕王朝将抵御游牧民族视为国之大事。这种举动看似耗费巨大,但保障了农业社会的正常生产,从整体上看还是合算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时明月汉时关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军事 > 正文 > 西汉用什么打败了匈奴

”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关”指边塞、边关。释义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出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原诗:

《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释义: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

1、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2、但使:只要。

3、龙城飞将: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4、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扩展资料:

本诗被人们称为:“唐朝七绝之首”。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王昌龄是这个流派中的重要成员。

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

“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三、四两句就是诗人的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卫青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秦时明月汉时关

百度百科——王昌龄 (唐代边塞诗人)



1、“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关指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而是泛指边关。
2、“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曾引起过许多争议。王世贞以为是“可解不可解”(《全唐诗说》)的诗句。吴昌祺以为这地方在秦朝还是明月照着的荒野,到汉朝便已有关城了。这都是从字面排列的呆讲,把“秦时明月”和“汉时关”分为不相干的两部分。其实,诗人用“秦汉”二字是活用,也是形象用法,意义只是说:这里天上的月色,和地上的关城,都仍然和秦汉时代一样。但他不能把诗句写成“秦汉明月秦汉关”,这不成为诗,于是他改作“秦时明月汉时关“。
3、“秦时明月汉时关”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出塞二首》,全诗原文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4、该诗大意: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5、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以“秦”、“汉”两代来浓缩整个历史时段,凝练概括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表明自古至今明月始终映照关城,而边疆战事一直没有体止。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天黑了人就走了回家睡觉了


为什么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和关分别是什么意思?
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原诗:《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释义: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

秦时明月汉时关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表达的思想感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

秦时明月汉时关指的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指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既有秦朝明月照耀下的雄伟关隘,又有汉代雄关下的辽阔边疆。

梦驼铃歌词
整首歌曲较古典化。秦关一词源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二首》中第一首诗的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关特指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例嘉峪关、山海关等。歌词中的秦关意指边疆(另说为秦地边塞或关中地区),此处引申为国家。整首歌词表达了对国家的思念,歌词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很强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什么关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秦时明月汉时关暗指什么呢?
总而言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诗人向上精神的体现,是诗人强烈的自信展现,更是诗人内心渴望和平的表现。这样的神来之笔,是诗人真正深入边关、感悟边关才能写出的千古名句,也是诗人立足当时超越时空才能道出的不朽之吟,更是诗人深入将士内心又超越人心才能谱出的凄美赞歌。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哪里
据史书记载,汉时关始建于秦朝,是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后来,汉武帝在此设立了一个县,称为汉阳县,此后汉时关逐渐成为了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汉时关的重要性在后来的历史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在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曾在此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秦时明月》中,汉时关也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

出塞的原文和解释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3.但使:只要。4.龙城飞将:“龙城”:地名,是匈奴圣地,汉朝大将军卫青曾奇袭龙城,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卫...

长沙县17562926754: 秦时明月汉时关,指秦朝的明月汉朝的关. -
能翁益母:[答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长沙县17562926754: 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关指的是什么 -
能翁益母: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古代大诗人王维《出塞》的诗歌,汉时关指的就是这有西北雄关之称的玉门关.

长沙县17562926754: 王维那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里的关是哪个关?在现在哪? -
能翁益母:[答案] 王维那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里的关没有特指,指所有的边关.“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

长沙县17562926754: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关是什么意思 -
能翁益母: 关 指的是边关吧 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这句话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

长沙县17562926754: 为什么会说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和关分别是什么意思? -
能翁益母: “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

长沙县17562926754: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什么意思?“明月”和“关”各指什么? -
能翁益母:[答案] 看看天上的明月,还是秦朝时候的明月;看看雄壮的关城,也还是汉朝时候的国防建筑.“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曾引起过许多争议.王世贞以为是“可解不可解”(《全唐诗说》)的诗句.吴昌祺以为这地方在秦朝还是明月照着的...

长沙县17562926754: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关字怎么理解? -
能翁益母: 王昌龄一首题为《出塞》,即出关.在唐诗中,一般用以表示出征,而“入塞”则表示凯旋归来.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先从字面排列讲:看看天上的明月,还是秦朝时候的明月;看看雄壮的关城,也还是汉朝时候的国防建筑.第二句...

长沙县17562926754: 秦时明月汉时关 指哪个关 -
能翁益母: 不是 这里不是指的一个具体的地点,而是泛指边关. 这句话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长沙县17562926754: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关字是() a.一夫当关 b.关怀备至 c.紧要关头 d.关门大吉
能翁益母: a.一夫当关

长沙县17562926754: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描写怎样的画面 -
能翁益母:[答案]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