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数学考试说明

作者&投稿:闭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浙教版2019年杭州中考数学考纲~

数学和科学是浙教版的,语文、数学、社会是人教版的,科学包括了化学、物理、生物和地理

楼主,我来说一下吧:
2012年重庆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数 学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正常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业考试要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数学学业考试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双基”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学业考试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使试题的解答过程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内容
数学学业考试应以《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和基本思想。
1.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含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
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考查学生能否使用计算器灵活地处理数值计算问题和从事有关探索规律的活动。
2. 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3.关注“数学思考”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做一个合理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做合理的质疑;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确定或不确定现象;能从事基本的观察、分析、实验、猜想和推理的活动,并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已的观点。
4.关注“解决问题能力”
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
5.关注“对数学的基本认识”
形成对数学内容统一性的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数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等);深化对数学与现实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等等。
(二)考试要求
1.《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获得适用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数学课程标准》阐述的教学要求具体分以下几个层次
知识技能要求:
(1)了解: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2)理解:能描述对象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4)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要求:
(5)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感受。
(6)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7)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这些要求从不同角度表明了数学学业考试要求的层次性。
(三)具体内容与考试要求细目列表
(表中“目标要求”栏中的序号和“(二)2.”中的规定一致)
具 体 内 容知识技能要求过程性要求
(1)(2)(3)(4)(5)(6)(7)
数 与 式有理数的意义,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
求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乘方的意义√
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混合运算(三步为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
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及其表示√
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
无理数与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代数式的实际意义与几何背景√
求代数式的值√
整数指数幂及其性质√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含计算器)√
整式的概念(整式、单项式、多项式)√
整式的加、减、乘(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运算√
乘法公式及计算√
因式分解的概念√
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2次)进行因式分解√
分式的概念√
约分、通分√
简单分式的运算(加、减、乘、除)√
方程与不等式方程(组)的解的检验√
估计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法√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过2个)及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组)并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组)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数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的分析√
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
常量、变量的意义√
函数的概念及三种表示法√
简单函数及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函数值√
使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预测变量的变化规律√
一次函数及表达式√√
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正比例函数√
用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及表达式√√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及表达式√√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及其对称轴√
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图形的认识点、线、面√
角的大小比较、估计,角的和与差的计算√
角的单位换算√
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补角、余角、对顶角√
垂直、垂线段概念及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
线段垂直平分线及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间的距离√√
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
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运用√√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正多边形的概念√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
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其物理意义√√
平面图形的镶嵌,镶嵌的简单设计√√
图形的认识圆及其有关概念√
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的性质,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
切线的概念√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基本作图√
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
过平面上的点作圆√√
尺规作图的步骤(已知、求作、作法)√
图形与变换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视点、视角及盲区的涵义,及其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的表示√
物体阴影的形成,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利用轴对称作图,简单图形间的轴对称关系√√
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欣赏与设计√
平移的概念,平移的基本性质√√
利用平移作图√
旋转的概念,旋转的基本性质√√
平行四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
利用旋转作图√
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具 体 内 容知识技能要求过程性要求
(1)(2)(3)(4)(5)(6)(7)
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
图形的相似√
相似图形的性质√√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位似及应用√
相似的应用√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
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
使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三角函数的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图形与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变化√√
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图形与证明证明的必要性√
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互逆命题的概念√
反例的作用及反例的应用√
反证法的含义√
证明的格式及依据√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统 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统计数据√
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
扇形统计图√
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加权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表示,极差和方差的计算√√
频数、频率的概念√
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应用统计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概 率概率的意义√
用列举法求简单事件的概率√
通过实验,获取事件发生的频率,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通过实验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题学习“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一)试卷结构
(1)填空题:8-10小题,占分比例约为20%;(2)选择题:8-10小题,占分比例约为20%;(3)解答题:8-10个小题,占分比例约为60%,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性问题、实践操作题、拓展探究题等不同形式。命题时应设计结合现实情境的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杜绝人为编造的繁难计算题和证明题。
(二)试题难度 试卷整体难度控制在0.70-0.80之间,容易题约占70%,稍难题约占15%,较难题约占15%。
(三)试题比例 1. 各能力层级试题比例:了解约占10%,理解约占20%,掌握约占60%,灵活运用约占10%. 2. 各知识板块试题比例:数与代数约占50%,空间与图形约占35%,统计与概率约占15%,考试内容覆盖面要求达到《课程标准》规定内容的80%。
(四)考试形式 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各地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考试形式改革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考试形式。

若还有什么问题,再联系吧...

1. 数学学科学业考试应当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不仅要考查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更多地关注对数学思想方法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数学表达等方面的考查;应当设计有结合现实情景的问题和开放探索性问题等;不出人为编造、繁难的计算题和证明题。
中考数学学业评价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的、具有学习潜能的新生。
三、2010年江西省中考数学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怎么考)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所占分值比例约为45%、40%、15%,并将“课题学习”渗透到有关内容之中。
试题由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组成,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的分值比例为40%:60%。
客观性试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8道,每道3分,共24分;填空题8道,每道3分,共24分。主观性试题有9道,包括操作(作图)题和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开放题、探索题、应用题等),共72分。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作图题只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解答题在解答时都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三种试题分值之比为5:3.5:1.50 。
整卷试题的难度系数约为0.60。
四、2010年中考数学考试题型特点
﹙1﹚小题中设置新题,新而不难
题1 (Ⅰ)如图,1~7号零件自上面严格垂直推进匣子,下列推进的
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
A.1,3,2,7,6,5,4
B.2,1,3,7,5,6,4
C.2,7,5,6,4,1,3
D.1,5,4,7,2,6,3

(Ⅱ)两本书按如图所示方式叠放在一起,则图中相等的角是( )
A.∠1与∠2 B.∠2与∠3 C.∠1与∠3 D.三个角都相等
﹙Ⅲ﹚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的三个顶点是格点,则tanC=   .
说明:选择填空题中,除了常见的基础题目外,也常设计一些新面孔的题目,这类题目通常略有思考性,但一般不难。主动地选做一些题目,有利于培养自己的能力,应选做一些。
2.将设置与计算器有关的试题,形式不定
题2(选做题:在下两题中选做一题)
(Ⅰ)在,,,…,中无理数个数是 .
(Ⅱ)用计算器计算: +-= .(精确到0.01)
说明:今年的中考数学卷中将命制涉及计算器方面的试题,它可以是以选做题的方式呈现,也可以其它方式呈现。
3.将继续采用新形式的填空题
题3 二次函数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 …
… …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9);
与轴的交点坐标为(0,-8);
③ 与轴的交点坐标为(-2,0)和(2,0);
④ 当x= —1时,对应的函数值y为—5.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
说明:这种填空题,常以“正确的序号是”的形式出现,可能有多个正确答案,并且常安排在最后一道题位置。
4. 基础性的常规题仍是试题的主体
题4 ﹙Ⅰ﹚解方程:
﹙Ⅱ﹚如图,△ABC内接于圆,D是BC上一点,将∠B沿AD翻折,B点正好落在圆上E点处.
(1)求证:AD过圆心:
(2)若已知:∠C=38°,求∠BAC的度数.
﹙Ⅲ﹚某商场三月份销售某品牌电视机,统计了其中三种型号电视机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电视机型号 A型 B型 C型
销售量(台) 5 10 20
根据本月每种型号电视机的销售金额和每种电视机型号的单价(销售金额=销售量×单价),制作如下统计图:

(1)求该商场三月份销售这三种型号电视机的总销售金额;
(2)求出B、C两种型号电视机的销售单价,并把图(2)中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四月份,该商场在“家电下乡”销售中B、C两种型号电视机共销出60台,销售金额为150000元,求B、C两种型号电视机在四月份各销售了多少台?
说明:对于化简求值、解方程(方程组)之类的技能性的题目,重要的核心概念,基本的推理技能,统计图、概率的理解与计算等基础内容,常是考试的基本对象,应当熟练掌握。
5.对应用问题的考查力度保持历年的水平
题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型号如下(单位:mm):
型号 长 宽
1号 2880 1920
2号 2400 1600
3号 1920 1280
4号 1440 960
5号 960 640
6号 660 440
国庆60周年,大街小巷到处悬挂国旗。按国旗法规定,在一般街巷两侧的单位、商户用4号国旗.插挂国旗的不锈钢旗杆或竹竿长度可为1.5米,插挂旗杆的下端离人行道地面2米,与地面夹角呈60°角。升挂国旗要规格、高度一致,国旗旗面整洁鲜艳.﹙可用计算器计算﹚
(1)观察表中数据,写出长与宽的关系;
(2)如图1,国旗展开时,求E点离墙面AB最远的距离(结果保留四个有效数字);
(3)如图2,国旗垂下时,求F点离地面AG最近的距离(结果保留四个有效数字).

图① 图②

题6 为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某初级中学安排该校三个年级一天内完成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任务,接种安排如下表所示。已知接种组每分钟接种3人.
接种时间 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6:30
接种年级 七、八年级 九年级
(1)已知七年级学生数是八年级学生数的,若上午按时完成接种任务,求七、八两个年级的学生数;
(2)上午接种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有12名学生未能顺利接种,这12名学生就与九年级学生一道下午接种,且提前了t(t≥0)分钟完成全部的接种任务.试比较八年级人数与九年级学生人数的多少,并说明理由.
说明:应用性试题历来是中考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考查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求解的能力,对此,应高度重视。
6. 开放探索题深受关注
题7 如图,大⊙O半径OA交小⊙O于C,弦AB=OA,OA=2OC,连接BC并延长交大⊙O于D,连接OD.
(1)由观察易知:∠ACB=∠DCO,∠ACD=∠BCO,AB=OD=OA等结论,除此之外请你再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
(2)BD与小⊙O是什么位置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题8 已知A、B、C、D四个实数的平均值为k,各数分别与k的差如下表:
A B C D
a
(1)除实数A外,问哪个实数与k相差最大?
(2)表中第二行各数的和有怎样的特征,试证明你的结论;并求出a的值。
题9 如图,抛物线与轴相交于、两点(点在点的左侧),与 轴相交于点,顶点为D.
(1)直接写出关于抛物线的两条结论;
(2)设点Q是线段OB上的一点,△CDQ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设点为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若的值最大,求点的坐标.
说明:开放探索、证明推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的热点。这样的试题对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常是不可或缺的题目,不应回避。
7.大题中设计创新试题是大趋势
题10 某班课题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纸杯制作与探究活动,所要制作的纸杯(如图①所示)规格要求是杯口直径AB=6cm,杯底直径CD=4cm,杯壁母线AC=BD=6cm,并且在制作过程中纸杯的侧面展开图不允许有拼接.在这样一个活动中,请你完成如下任务:

(1)求侧面展开图(图②)中的所在的圆的半径r的长;
(2)若用一个矩形纸片,按供第﹙2﹚问用图所示的方式剪出这样一个纸杯的侧面,求这个矩形纸片的长和宽.
(3)如果给你一张直径为24cm的圆形纸片(如图中⊙Q),你最多能剪出多少个纸杯侧面?(不要求说明理由),并在图中设计出剪裁方案.(图中是正三角形网格,每个小正三角形边长均为6cm).

题11 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BCE,设点A是斜边BE上的一点,连结AC,现沿AC将纸片剪开,并将纸片ADE顺时针旋转摆放成图2、图3、或图4的样子。

如图2,当点A是中点,且DE∥BC时,求∠BAE的度数;
如图3,当点A是中点,但DE不平行于BC时,设M是DE的中点,连结AM交BC于点N,求证:∠ANB+∠BAE=180°;
﹙3﹚ 如图4,当AB<AE时,设M是DE上的一点,连结AM交BC于点N,若∠ANB+∠BAE=180°,那么点M在DE上的位置满足什么条件?
说明:呈现形式新颖、或问题构造有内涵、重在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试题,它可以框图、操作性活动等形式为载体来构造试题,也可以是课题学习的形式来设问,近年来受到较大的关注,也应当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之一。这类试题,因以考查能力为根本,因此除了适量做些适应性的题目外,更重要的敢思、肯思,在尝试思考与反思总结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2010年中考数学复习方法(时间紧,三轮复习不能少)
(一)第一轮: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1.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要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将每个知识点给学生整理出来,要求学生过“三关”,第一关“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第二关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基础知识;第三关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存在问题:
1、复习无计划,效率低,体现在重点不准,详略不当,难度偏高,对课标和教材的上下限把握不准。
2、复习不扎实,漏洞多,体现在:(1)高档题,难度太大,扔掉了大块的基础知识。(2)复习速度过快,学生心中无底。( 3)要求过松,对学生有要求无落实,大量的复习资料,只布置不批改;无作业。
3、解题不少,能力不高,表现在:(1)以题论题,不是以题论法,满足于解题后对一下答案,忽视解题规律的总结。( 2)题目无序,没有循序渐进。(3)题目重复过多,造成时间精力浪费。
建议:
1、教师必须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对中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如指掌,总复习能否取得较佳的效果,是要看教师对《课标》、《考试说明》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对于删去的内容就不要再花时间复习了,对于调整的内容按调整后的要求进行复习;
2、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拔要害;
3、选题要难度适宜,要结合教学和江西中考命题的实际情况,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不能让学生过早、过多地做综合练习题及中考模拟题;

(一)第二轮:专题复习。(如果时间紧,安排一个星期)
教学要求:以专题的形式,关注中考热点问题,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就是从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问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本阶段是对老师水平的考验,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知识的扩展运用能力非常关键,专题的选择要结合学生基础水平、重视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的提炼。这样才能提高优秀率,才能使一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力争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的思想,具体的数学方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等。
存在问题:
1、把第一轮复习机械重复
2、单纯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
3、过多搞难题
建议:
1、变第一轮复习的“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一般,成绩居中上游的学生,应以“扬长”为主,居下游的学生,应以“补弱”为主,处理好“扬长”与“补弱”的分层推进关系,是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举措。  
2、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当试题的叙述较长时,不少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强化变式,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在当今信息时代,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3、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大题小题化。大的题目及综合题都有小题目重组而成,把大题小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  
(2)隐含条件显性化。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3)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畅所欲言,敢于提出异议,共同讨论,重视情感激励,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模拟练习)。
教学要求:模拟中考真题训练,全面提高。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学生能力,通过练、评、反思,查遗补缺,提高运算答题速度,稳定考试心理,正常发挥水平。把2007年到2009年的江西省的中考试卷及2010年样卷进行综合练习,精选某几张进行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认真研究2010年江西省中考样卷,判断中考命题方向。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力争使所有学生保持“平和但适度紧张”的考前心态,提高解题、应试能力。
存在问题:(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试卷题型以《中考说明》为准,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3)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4)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蜻蜓点水式、就题论题式的讲评方法。(5)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
建议:
1、加强基础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中考采取了基础题起点低,减少运算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作用,这就需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定时定量强化训练。  
2、让学生向错误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搞点讲评,自己动手建立错题档案。对于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题目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本题有哪几种解题方法,最佳解法是什么?当自己出错时,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误。
3、深入学生,排忧解难,及时消除学生复习中暴露出来的各种不利因素,调整心态,迎接中考。让学生稳定心态,增加信心。

书学校会发下来,过一段时间你就可以看到,去年的在网上可以看到,主要就是本次中考的大纲,基本变化不大,对学生没有影响。

2012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考试说明 物理
一、考试范围
物理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标准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北京市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
二、考试目标
物理学科考试既重视考查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重视考查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和要求,上述各方面的考试目标分述如下。
(一)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基础知识的考试目标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认识、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理解:把握知识内在逻辑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计算;提供证据;整理信息等。
(二)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包括测量、读数、作图、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其考试目标用“会”表述。
会:会按照要求作图,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三)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具体含义分别如下。
观察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的条件。
实验探究能力: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能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中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找出共同特征,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能运用观察、实验手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运用有关的数学工具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三、试卷结构
物理试卷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知识内容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为:
力学、声学 约40分
光学 约10分
热学 约15分
电学 约35分
试卷的试题难易程度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为:
较易试题 约60分
中等试题 约20分
较难试题 约20分
试卷题型所占分值的分布情况为:
单项选择题 24分
多项选择题 12分
填空题 14分
实验与探究题 34分
计算题 16分
数 学

一、考试范围

数学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的规定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北京市现行不同版本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是指《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规定的学习内容。
考试要求划分为A、B、C三个层次。
A:能对所学知识有基本的认识,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辨认,或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并能指出此对象与有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B: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
C:能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运算等思维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及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实现对特定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细目表
阅读说明:
蓝色字体:2011年有,但2012年已经删掉的内容
红色字体:2012年刚刚加上的内容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A B C
数与代数 数与式 有理数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无理数 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能根据要求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了解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了解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非负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 会用平方运算的方法,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立方根 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立方根 会用立方运算的方法,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实数 了解实数的概念 会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数轴 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对应关系 会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相反数 会用有理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实数的相反数 掌握相反数的性质
绝对值 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实数的绝对值 会利用绝对值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化简问题和计算问题
有理数运算 理解乘方的意义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能运用的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有理数的运算律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 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简化有理数运算
近似数、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代数式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会列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或几何意义
代数式的值 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 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代数式的值或特征,推断这些代数式反映的一些规律 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所提供的资料,合理选用知识和方法,通过代数式的适当变形求代数式的值
整式 了解整式的有关概念
整式的加减运算 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 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能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对多项式进行变形,进一步解决有关问题
整数指数幂 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能用幂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整式的乘法 理解整式乘法的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与加法的混合运算 能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相应的代数式的变形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理解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其几何背景 能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能根据需要,运用公式进行相应的代数式的变形
因式分解 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 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能运用因式分解的知识进行代数式的变形,解决有关问题
分式的概念 了解分式的概念,能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能确定使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分式的性质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变形 能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分式的运算 理解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会选用恰当方法解决与分式有关的问题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会确定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能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代数式作简单变形;能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字母的值
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会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数与代数 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 知道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问题
方程的解 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 会用观察、画图等方法估计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的各个步骤 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会解含有字母系数(无需讨论)的一元一次方程(无需讨论) 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 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知道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的意义 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会对分式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会运用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指出各项的系数;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意义 能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确定二次项系数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会由方程的根求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值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理解配方法,会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理解各种解法的依据 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断根的情况 能利用根的判别式说明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及由方程根的情况确定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会用配方法对代数式作简单的变形;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等式(组)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性质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会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的意义,会在数轴上表示或判定其解集 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根据条件求整数解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
函数 函数及其图象 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意义;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会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函数值 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函数加以表示;结合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初步推测;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一次函数 理解正比例函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一次函数的意义,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会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其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二次函数 能结合实际问题情境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能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情境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会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其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会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能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综结合的有关问题
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证明 命题 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时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列举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推理与证明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了解反证法的含义 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会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图形与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 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了解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征 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变化;会由点的特殊位置,求点的坐标中相关字母的范围;会求点到坐标轴的距离;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会求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 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
图形的认识 立体图形、视图和展开图 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三者之间的关系;观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并能对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作简单的描述 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实物原型;能根据直棱柱、圆锥的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了解视点、视角的涵义,并能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体图中表示;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线段、射线和直线 会表示点、线段、射线、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结合图形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并能进行与线段有关的简单计算 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会用线段中点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会运用两点之间的距离解决有关问题
注:对于尺规作图题,要求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A B C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角与角平分线 会识别角并会表示;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换算;会度量角的大小及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并会表示 会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平分线;会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结合图形认识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交线与平行线 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会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 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按边或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及三边关系;会画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和重心 会用尺规作给定条件的三角形;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会按要求解决三角形的边、角的计算问题;能用三角形的内心、外心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掌握会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会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会识别这三种图形;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能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会求第三边长 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 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 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会利用三角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全等三角形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会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有关问题 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或证明经过图形变换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元素间的关系
多边形 了解多边形及正多边形的概念;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知道用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了解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会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计算问题;能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能依据条件分解与拼接简单图形
平行四边形 会识别平行四边形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会识别矩形、菱形、正方形 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会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会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梯形 会识别梯形、等腰梯形;了解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掌握梯形的概念,会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锐角三角函数 了解锐角三角函数( , , );知道 , , 角的三角函数值 由某个锐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会求这个角的其余两个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 , , 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 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问题
解直角三角形 知道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 会解直角三角形;能根据问题的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会解由两个特殊直角三角形构成的组合图形的问题 能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圆的有关概念 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 会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能利用圆的有关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圆的性质 知道圆的对称性,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能用弧、弦、圆心角的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能运用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圆周角 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知道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会求圆周角的度数,能用圆周角的知识解决与角有关的简单问题 能综合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
垂径定理 会在相应的图形中确定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能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弧长 会计算弧长 能利用弧长解决有关问题
扇形 会计算扇形面积 能利用扇形面积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会求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能解决与圆锥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理解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了解切线长的概念 能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根据切线长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利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能解决与切线有关的问题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能利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 轴对称 了解图形的轴对称,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了解物体的镜面对称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掌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掌握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平移 了解图形的平移,理解平移中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的性质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依据平移前、后的图形,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能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旋转 了解图形的旋转,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会识别中心对称图形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能依据旋转前、后的图形,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相似 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会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会利用线段的比例关系求未知线段;了解黄金分割;知道相似多边形及其性质;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了解图形的位似关系 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会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利用位似变换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统计与概率 统计 数据的收集 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知道抽样的必要性及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能根据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在具体问题中,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数据的处理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包括加权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与方差 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或离散程度 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并能比较清晰地表达
统计图表 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能利用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频数与频率 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能利用频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概率 事件 了解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含义
概率 了解概率的意义;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 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数、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知识内容分布
数与代数约60分
空间与图形约46分
统计与概率约14分
(三)试卷试题难易程度分布
较易试题约60分
中等试题约36分
较难试题约24分
(四)试卷题型分布
选择题约32分
填空题约16分
解答题约72分

觉得基本用不着,学校会把这鞋都给你考虑到,你只需要完成你老是给你的任务,没有问题


北京中考物理化学是百分制么
以下摘自: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4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 三、招生考试(测试)、评卷工作 (一)命题及考试科目 2014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题由北京教育考试院统一命制。北京教育考试院负责编制《考试说明》。考试科目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物理(...

初中考哪些科目?
语文 苏教版 数学 苏教版 英语 牛津版 物理 人教版 化学 人教版 生物 人教版(南专京 扬州 部分地区使属用 苏教版)历史 人教版(镇江 扬州 盐城 部分地区使用人民版)政治 人教版 地理 鲁教版 虽然各地区使用的版本不同 但是高考都要遵循考试说明 命题时回避各版本差异 所以您无需担心版本问题...

距离中考还有1个月的时间该怎样复习才更好?
第一,抓住中考说明。明确考试范围,熟悉考试题型,了解分数分布情况。做到有备而战,战无不胜。 第二,对中考说明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⒈要求掌握的单词、词组、习惯短语及固定搭配是否都记住了。⒉十大词类(名词、代词、动词、介词、数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冠词及感叹词)的知识点、考点是否心中有数。⒊38个...

急购2005年北京海淀中考数学考试说明
那除非找在学校的人去找个

中考前应该怎么复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是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与指导性纲要。教学的理念、情景的创设、互动的教学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同时又是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外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是中考命题方向的源泉...

中考数学!
很多考生都反映难(还包括那些奥数高手都说难)我有个同学虽然数学只剩最后一个题最后一个问没做 但只得了107分 我最后一题没写 还有个12分的大题也没写 还有个题只写了第一问 结果我考了114 所以说明我的选择 填空没怎么错 所以 选择 填空很重要 应该多多检查 我想 后面的大题只...

河北省2010年《中考考试说明》
力求体现课本的价值,因为中考数学试题包含了“源于教材”的基础题和“高于教材”的提高题,原型大都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或是例题、习题的引伸、变形和组合。所以我们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化繁为简、分步突破的能力,善于将综合题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各个击破的能力。另外还通过精心批改学生作业,...

中考用圆规吗
中考不会使用圆规。以下是详细的说明和拓展知识。中考不会使用圆规。在中考数学考试中,通常只需要使用简单的几何工具,例如直尺、角尺、三角板等等。其次,以下是有关圆规的相关解释:1、什么是圆规?圆规是一种用来画圆和弧线的工具,通常由两支带有铅芯的脚、一个调节卡口及一个转动固定螺旋的部分组成...

2013年辽宁辽阳市中考数学考试大纲及说明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和《辽阳市201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实际,制定本考试说明。 一、命题原则 1.保证基础性:严格依据《标准》所规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命题。试题应关注《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

中考考试的范围?
中考考试的范围,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是必考科目。其他科目略有不同。如:一、广州市:全市统一考试的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英语口语、思想品德、物理、化学、体育。各科单独设卷。语文、数学卷面分值分别为150分;英语和英语口语的卷面分值合计为150分;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三科卷面分值分别...

大同区19273004244: 北京2023年中考总分为多少? -
爱蔡信立: 2023年中考总分为750分,考试科目共13科具体如下.一、语数外语文、数学实行纸笔分卷考试,单科分值为120分,语文考试时长150分钟,数学考试时长120分钟.英语包括纸笔考试(80分)、听力...

大同区19273004244: 2012中考考试说明 -
爱蔡信立: 语文 写作要求“感情真挚” 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各考试科目中,语文“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要求”及“附录一至四”的内容均与2011年一致,未作调整. “附录五(词语表)”和“题型示例”有调整.其中,附录五(...

大同区19273004244: 中考数学都考什么? -
爱蔡信立: 一、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纲本意识强.今年中考题将一如既往地采用基本题型微量的几何作图题,分值的分配大致是:代数占65%,几何点35%,其中填空选择题占70分上下,初三内容为考查的重难点,试题的覆盖率约占全卷的55%.日后...

大同区19273004244: 中考总分是多少?
爱蔡信立: 从2017年起,不同城市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部分学科满分分值及计分方式将进行调整.省份地区不同,考试科目也不同,满分是不一样的.如上海2021届前总分为630分,...

大同区19273004244: 今年数学中考出题模式是什么? -
爱蔡信立: 一、考试题型统计 本次考试大约可分为选择题(32分),填空题(16分),解答题(72分),这承袭了北京中考题的一贯标准,预计2010年也会保持这一点.就考题难易程度而言,大致分布情况为:较易试题60分;中档试题约36分;较难试...

大同区19273004244: 北京中考考什么?考哪几科?
爱蔡信立: 语文120 数学120 英语120 物理100 化学80 还有体育40分是提前一个多月考试

大同区19273004244: 北京市中考考几门各门各几分 -
爱蔡信立: 考5科文化课 数学120 语文120 英语120 物理100 化学80 体育40 (其中平时成绩10)

大同区19273004244: 2021年中考总分是多少
爱蔡信立: 2021年中考总分是750分,具体地区具体分析.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英语听力30分),物理80分、化学7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各50分,文化考试总分700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