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人品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鞠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白与孟浩然的人品~

  李白
  一、好任侠,喜纵横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ruí]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李白一生娶过四个老婆,第一个是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第二个,刘氏;第三个,东鲁女子,姓名不详;第四个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他有两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许氏所生,子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女名:平阳 ;另一子为东鲁女子所生,名:颇黎。李白之所以为子女取名如此,是与他家曾居碎叶有关。西亚、中亚当时盛行拜火教和明教,祀天地日月水火。
  第一个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陆经过两个朋友胡紫阳和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郁闷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双方的婚姻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许氏于公元738年去世。
  第二个老婆,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年、距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不久,因为刘氏有些看不起李白,李白愤而离开。
  第三个老婆,公元745年,李白在山东任城,与一当地妇人结婚。这时候的李白刚从首都长安出来,背着一大布袋金银财宝和杜甫、高适一路取道河南商丘,并在此逗留很久。与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过任城,他结识了这位妇人,两人情投意合。李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兖州置下了大批田产,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这些田产就交给了妻子。可见,李白对该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这个妻子在他们结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四个老婆,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要说起两人的结识还颇有点浪漫的味道,说是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写完了可能还找个墙角撒过尿,然后提起长衫歪歪倒倒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正好梁园的人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并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在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描述这个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可以说和李白是志同道合。在李白因李璘案下狱,发配夜郎时,宗氏还多次施救,从此两人没再见面。
  二、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承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的司马承祯。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她学道。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三、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四、赐金放还的详情: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五、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这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3.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这时国家混乱,情况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己很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策发,李白避居庐山。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李白入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完全出乎意料。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孟浩然
  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素中家乡的历史地理背景,或许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一个乱世,例如庞德公(东汉名士)的时代,对于某种特别性格的人,入山采药,一去不返,本是唯一的出路。但生在“开元全盛日”的孟浩然,有那必要吗?然则为什么三番两次朋友伸过援引的手来,都被拒绝,甚至最后和本州采访使韩朝宗约好了一同入京,到头还是喝得酩酊大醉,让韩公等烦了,一赌气独自走路呢?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在他这回,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孟浩然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鹿山不许他,他自己家园所在,也就是“庞公栖隐处”的鹿门山,决不许他那样做。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寞,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幽人究竟是谁?庞公的精灵,还是诗人自己?恐怕那时他自己也分辨不出,因为心理上他早与那位先贤同体化了。历史的庞德公给了他启示,地理的鹿门山给了他方便,这两项重要条件具备了,隐居的事实便容易完成得多了。实在,鹿门山的家园早已使隐居成为既成事实,只要念头一转,承认自己是庞公的继承人,此身便俨然是《高士传》中的人物了。总之,是襄阳的历史地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一生老于布衣的。孟浩然毕竟是襄阳的孟浩然。

  李白和孟浩然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1、孟浩然家境不错,不必为谋生而奔忙,有闲钱结交朋友和旅游;2、孟的性格清高,属于浪漫主义者;3、孟作为当时的名士,名声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是他清高的原因,据说他曾拒绝了某位刺史的推荐,拒绝入京做官,这点有点像陶渊明;4、孟因为性格原因多少有点不适应当时 的官场(或社会),所以借酒浇愁,50来岁就死了。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皮日休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 《早寒江上有怀》、 《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清代王士碌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作俑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 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 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 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 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 不减王维。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 舟"等句,真可谓"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附录:

孟浩然诗全集之108

--------------------------------------------------------------------------------

卷一百五十九

卷159_1 「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孟浩然
从禽非吾乐,不好云梦田。岁暮登城望,偏令乡思悬。
公卿有几几,车骑何翩翩。世禄金张贵,官曹幕府贤。
顺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十里届宾馆,征声匝妓筵。
高标回落日,平楚散芳烟。何意狂歌客,从公亦在旃。

卷159_2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卷159_3 「晚春卧病寄张八」孟浩然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卷159_4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卷159_5 「入峡寄弟」孟浩然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卷159_6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孟浩然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卷159_7 「大堤行寄万七」孟浩然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卷159_8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孟浩然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卷159_9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孟浩然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卷159_10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孟浩然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不见少微星,星霜劳夜吟。

卷159_11 「书怀贻京邑同好」孟浩然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卷159_12 「还山贻湛法师」孟浩然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卷159_13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卷159_14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卷159_15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孟浩然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卷159_16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孟浩然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卷159_17 「送吴悦游韶阳」孟浩然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
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安能与斥鷃,决起但枪榆。

卷159_18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孟浩然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卷159_19 「送陈七赴西军」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卷159_20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孟浩然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卷159_21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孟浩然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卷159_22 「江上别流人」孟浩然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卷159_23 「宴包二融宅」孟浩然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

卷159_24 「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孟浩然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卷159_25 「襄阳公宅饮」孟浩然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

卷159_26 「寻香山湛上人」孟浩然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卷159_27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孟浩然
谓予独迷方,逢子亦在野。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上人亦何闻,尘念都已舍。
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
依止托山门,谁能效丘也。

卷159_28 「宿天台桐柏观」孟浩然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卷159_29 「岘潭作」孟浩然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卷159_30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卷159_31 「初春汉中漾舟」孟浩然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卷159_32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卷159_33 「耶溪泛舟」孟浩然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卷159_34 「彭蠡湖中望庐山」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卷159_35 「登鹿门山」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卷159_36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孟浩然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
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结庐就嵌窟,剪苕通往行。
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卷159_37 「登望楚山最高顶」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卷159_38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孟浩然
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
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
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卷159_39 「万山潭作」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卷159_40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孟浩然
津无蛟龙患,日夕常安流。本欲避骢马,何如同鹢舟。
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
堤缘九里郭,山面百城楼。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

卷159_41 「洗然弟竹亭」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卷159_42 「山中逢道士云公」孟浩然
春馀草木繁,耕种满田园。酌酒聊自劝,农夫安与言。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采樵过北谷,卖药来西村。
村烟日云夕,榛路有归客。杖策前相逢,依然是畴昔。
邂逅欢觏止,殷勤叙离隔。谓予搏扶桑,轻举振六翮。
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物情趋势利,吾道贵闲寂。偃息西山下,门庭罕人迹。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

卷159_43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孟浩然
仙穴逢羽人,停舻向前拜。问余涉风水,何处远行迈。
登陆寻天台,顺流下吴会。兹山夙所尚,安得问灵怪。
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
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
福庭长自然,华顶旧称最。永此从之游,何当济所届。

卷159_44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孟浩然
伏枕旧游旷,笙簧劳梦思。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
冰室无暖气,炎云空赫曦。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
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夫子自南楚,缅怀嵩汝期。
顾予衡茅下,兼致禀物资。脱分趋庭礼,殷勤伐木诗。
脱君车前鞅,设我园中葵。斗酒须寒兴,明朝难重持。

卷159_45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孟浩然
闲归日无事,云卧昼不起。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
居闲好芝术,采药来城市。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
手持白羽扇,脚步青芒履。闻道鹤书征,临流还洗耳。

卷159_46 「田园作」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卷159_47 「采樵作」孟浩然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卷159_48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孟浩然
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卷159_49 「早发渔浦潭」孟浩然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卷159_50 「经七里滩」孟浩然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卷159_51 「岁暮海上作」孟浩然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卷159_52 「南归阻雪」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卷159_53 「听郑五愔弹琴」孟浩然
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卷159_54 「同张明府清镜叹」孟浩然
妾有盘龙镜,清光常昼发。自从生尘埃,有若雾中月。
愁来试取照,坐叹生白发。寄语边塞人,如何久离别。

卷159_55 「庭橘」孟浩然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卷159_56 「早梅」孟浩然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少妇曾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卷159_57 「清明即事」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卷159_58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孟浩然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醉坐自倾彭泽酒,
思归长望白云天。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卷159_59 「高阳池送朱二」孟浩然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池边钓女日相随,
妆成照影竞来窥。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径稀。意气豪华何处在,
空馀草露湿罗衣。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殷勤为访桃源路,
予亦归来松子家。

卷159_60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孟浩然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
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
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卷159_61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孟浩然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沓翠晓氛氲。
婵娟流入楚王梦,倏忽还随零雨分。空中飞去复飞来,
朝朝暮暮下阳台。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

卷159_62 「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卷159_63 「长乐宫」孟浩然
秦城旧来称窈窕,汉家更衣应不少。红粉邀君在何处,
青楼苦夜长难晓。长乐宫中钟暗来,可怜歌舞惯相催。
欢娱此事今寂寞,惟有年年陵树哀。

卷159_64 「示孟郊」孟浩然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卷一百六十

卷160_1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孟浩然
迎气当春至,承恩喜雪来。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
不睹丰年瑞,焉知燮理才。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卷160_2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孟浩然
忽示登高作,能宽旅寓情。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
草得风光动,虹因雨气成。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

卷160_3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孟浩然
风吹沙海雪,渐作柳园春。宛转随香骑,轻盈伴玉人。
歌疑郢中客,态比洛川神。今日南归楚,双飞似入秦。

卷160_4 「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孟浩然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卷160_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作临洞庭)」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卷160_6 「赠道士参寥」孟浩然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
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卷160_7 「京还赠张(一作王)维」孟浩然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卷160_8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孟浩然
闻君息阴地,东郭柳林间。左右瀍涧水,门庭缑氏山。
抱琴来取醉,垂钓坐乘闲。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卷160_9 「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昚虚」孟浩然
龙沙豫章北,九日挂帆过。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兴多。
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

卷160_10 「寄赵正字」孟浩然
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经过宛如昨,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

卷160_11 「洞庭湖寄阎九」孟浩然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潮连。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卷160_12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一作崔国辅诗)」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卷160_13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孟浩然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

卷160_14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一作王迥十九)」孟浩然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卷160_15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孟浩然
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移职自樊衍,芳声闻帝畿。
昔余卧林巷,载酒过柴扉。松菊无时赏,乡园欲懒归。

卷160_16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卷160_17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孟浩然
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闻君寻寂乐,清夜宿招提。
石镜山精怯,禅枝怖鸽栖。一灯如悟道,为照客心迷。

卷160_18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谢□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 《早寒江上有怀》、 《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清代王士□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分甘馀话》)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联,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列,成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清代潘德舆曾指出:"襄阳诗如'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养一斋诗话》)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作俑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 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 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 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 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 不减王维。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 舟"等句,真可谓"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人品十分好!一个田园派诗人,安贫乐道,才华横溢,热爱自然

http://bk.baidu.com/view/7496.htm
自己看看吧!很全面的!




孟子认为人如何能养成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什么意思?
研究孟子思想的主要资料是《孟子》一书。在政治上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在教育上他非常热爱教书,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孟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境界。对于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孟子提出大丈夫要有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可以理解为受信念指导...

李白和孟浩然的关系
李白与孟浩然是知己朋友关系。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是李白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到了襄阳,他听...

描写人品品质的词语
比喻人品高尚,超凡脱俗。 【冰壶玉尺】:玉尺:玉制的尺。比喻高尚纯洁的人品。 【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冰壸秋月】: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达人雅志】:达人:通达事理的人;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方正不阿】:方正...

以人品为话题作文 600字
以人品为话题作文600字, 以人格为话题作文 “人格”一词在生活中有多种含义。有道德上的人格,它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人;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在心理学上,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我们认为,人格是构成一...

高中高三作文1500字:读《陋室铭》有感
养浩然之正气,做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者。社会和谐,首先是人的和谐,只有人人都能常养浩然之正气,具备了良好的人品,达到了一定的修养水准,社会才会达到真正和谐。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领导者是理所当然的带头人和实践者,这就要求我们养浩然之正气,以自身的正气带动人,以公正的理念处理事、解难题,...

浩然正气诗情广阔的苏东坡
可以说,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在书中,作者是这样介绍苏东坡的: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

描写好人品的词语
不愧屋漏 大义凛然 大事不糊涂 风骨峭峻 刚肠嫉恶 光风霁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气 襟怀坦白 明镜高悬 事无不可对人言 守正不阿 守经达权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径 严气正性 正大光明 仗义执言 慷慨高义薄云 慷慨解囊 乐善好施 勇为见义勇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不...

关于人品的四字成语
2. 形容人品好的四字词语 暗室不欺、高情远致、高山景行、功德无量、厚德载物、死而后已、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后人乘凉、青天白日、山高水长、拾金不昧、德厚流光、怀瑾握瑜 蕙心纨质、见危授命、良金美玉、明德惟馨、年高德劭、前人栽树、鞠躬尽瘁 玉洁松贞、沅茝沣兰、云中白鹤、志士仁...

描写人品词语
后天下之乐而乐 修身洁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义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义凛然 大事不糊涂 风骨峭峻 刚肠嫉恶 光风霁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气 襟怀坦白 明镜高悬 事无不可对人言 守正不阿 守经达权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径 严气正性 正大光明 仗义执言 慷慨 高义...

职场里有哪些人品是被人认可的?
1.正直,有明确的是非判断标准。正直是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正直的人自带光环,在群体里受到尊敬。因为有了这种尊敬,人们多数愿意和他交往,并希望他能在某些时刻“主持公道”。而那些唯唯诺诺、没有立场的“老好人”,表面看上去不得罪人,但其实他们并不受欢迎。2.专业,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业务上的高手...

柳州市15970394867: 请说出你对孟浩然的评价 【不是对他的诗歌评价,而是人物,你对他的评价】 -
都邰疤痕:[答案]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

柳州市15970394867: 孟浩然有什么好的品质 -
都邰疤痕: 孟浩然为唐代第一个倾力写山水诗的著名诗人,他年轻时在家乡襄阳闭门苦读,闲暇为乡里人解决处理民间纠纷,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人,这是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之一; 25岁-35岁,开始了他的壮游生活,他活动的地方是长江流域.俗话...

柳州市15970394867: 你认为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对你有什么启示? -
都邰疤痕: 他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柳州市15970394867: 说说孟浩然是一个有怎样性格的人? -
都邰疤痕: 唐朝为数不多的一个终身布衣的诗人,与王维齐名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孟浩然生于盛唐时代,早年隐居,曾有出仕之望,如其过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表达了其渴求援引的心情,然孟浩然天性疏放,最终没能走上政坛,于是最终寂寞柴扉.孟浩然与王维同属山水田园派,但其诗风与王维有很大不同,王维的诗追求禅意,以禅定的观点观察山水,常见一种静谧空灵,而孟浩然的诗则更具田园生活气息,多用白描手法,即兴而发,不事雕琢,更见天然情趣,因仕途之失意,少数篇章中不免透露出一种落寞心绪与不平之忿

柳州市15970394867: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 -
都邰疤痕:[答案]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就这一句话,也看不出他仕途坎坷的原因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

柳州市15970394867: 孟浩然有什么精神令李白敬仰 -
都邰疤痕:[答案] 孟浩然的人品和诗令李白敬仰.孟浩然人品出众,诗名已斐然于唐.

柳州市15970394867: 孟浩然是个什么样的人 -
都邰疤痕: 孟浩然 (公元689--公元740),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柳州市15970394867: 从过故人庄可以看出孟浩然是什么样的人 -
都邰疤痕: 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孟浩然平易近人,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写出作者想归隐的思想感情,并写出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柳州市15970394867: 我眼中的孟浩然200字? -
都邰疤痕: 他,青年时期,苦读诗书,他壮年时期,远游求官; 他,中年时期科举失败;他,老年时期毒发身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她对花的珍惜之情;“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达了他对科举考试的伤心之情;“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表达了他对月亮的感谢之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我喜欢孟浩然,因为他一生都喜欢大自然.我对孟浩然的评价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柳州市15970394867: 为什么李白把孟浩然当作自己的老师 -
都邰疤痕: 原因:一,孟浩然人品出众,诗名已斐然于唐;二,孟浩然此时年纪比李白大的多,两人相交契合,足矣是李白长辈与老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