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苗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
出处:战国 刘向 战国策卷二十五——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原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有百万人死去,鲜血流淌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免冠徒跣

翻译: 平民的愤怒,不过是脱下脑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出自战国策卷二十五——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全文如下: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且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寝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王派使者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施加恩惠,以大换小,这非常好.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着它,不敢换掉.”秦王很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拿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秦国消灭了韩国和魏国,只有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那是因为我认为他是忠厚长者,所以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希望同安陵君交换,他却违抗我,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手里继承了封地并保有它,即使一千里也是不敢换掉的,何况只是五百里?”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可听说过天子的发怒吗?”唐雎说:“我没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伏尸一百万,流血一千里!”唐雎说:“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秦王说:“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的发怒,不是士人的发怒.当专诸刺杀王僚时,慧星遮盖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虹穿过了太阳;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在宫殿上扑击.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士人,满腔的怒气还没有发泄出来,预兆就从天而降,加上我就是四个人了.所以士人要发怒,两具尸首就要倒下,五步之内鲜血四溅,天下人穿白戴孝,今天就要这样了.”说着便拔出剑站了起来.
  秦王脸色大变,挺起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坐下!何至于这样呢?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是安陵凭着五十里土地安然无事,只是因为有先生在啊.”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x0d出自战国策卷二十五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x0d秦王曰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x0d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x0d秦王说:天子发怒,伏尸一百万,流血一千里!唐\x0d雎说: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秦王说: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x0d全文如下:秦王使人谓安陵君\x0d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x0d使唐且使于秦.秦王谓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x0d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且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曰:天子之怒,\x0d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布衣之\x0d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x0d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寝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x0d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x0d【译文】秦王派使者对安陵\x0d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施加恩惠,以大换小,这非常好.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x0d终守着它,不敢换掉.秦王很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x0d秦王对唐雎说:我拿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x0d交换,他却违抗我,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手里继承了封地并保有它,即使一千里也是不敢换掉的,何况只是五百里?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可听说过天子的发怒吗?唐雎说:我没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伏尸一百万,流血一千里!唐雎说:大王听说过平民\x0d的发怒吗?秦王说: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的发怒,不是士人的发怒.当专诸刺杀王僚时,慧星遮盖\x0d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虹穿过了太阳;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在宫殿上扑击.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士人,满腔的怒气还没有发泄出来,预兆就从天而降,\x0d加上我就是四个人了.所以士人要发怒,两具尸首就要倒下,五步之内鲜血四溅,天下人穿白戴孝,今天就要这样了.说着便拔出剑站了起来.秦王脸色大变,挺起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坐下!何至于这样呢?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是安陵凭着五十里土地安然无事,只是因为有先生在啊.\x0d【评析】唐雎的浩然正气、慷慨陈词使他流芳百世.他在论辩时的气势完全压倒了骄狂的秦王.他的这种仗义执言,就是借助道义的力量,传播勇气\x0d与正义,令一切利诱威逼相形见绌,他赋予论辩以正义凛然的人格魅力,把宣传真理与弘扬正气融为一体,使人的内在本质精神得到弘扬,使人的个性风采、精神世\x0d界得到了展示.这正是论辩决胜的法宝.唐雎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敢于与专制暴君抗争的正义之气,和他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不屈服精神,使他的人\x0d格显得无比伟大、使他的论辩显得无比有力.

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

 出自战国策卷二十五——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秦王曰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说了三个布衣之怒。是哪三个?
布衣之怒”的故事 秦王气势汹汹地对唐雎说:“你听说过什么是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没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您听说过布衣(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布衣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那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是什么意思
阿八照镜子说的对,这句话出自,《唐雎不辱使命》。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是什么意思
老百姓发火、生气,不过是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初三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
唐雎用布衣之怒反击天子之怒,并威胁秦王自己要效古人刺秦,逼得秦王不得不放弃"易安陵"的想法 使,秦王吞并安陵的阴谋没有实现,唐雎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二、附原文如下:唐雎不辱使命 西汉.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是什么意思
普通人发怒,也就是丢帽脱鞋拿头撞地而已

"天子之怒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要离之刺庆忌也,。

请你结合历史,举出“布衣之怒”的一个例子
三国时的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可说是布衣之怒,也可说是自大狂妄.

唐雎不辱使命的翻译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好得很;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继承这块封地,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

马龙县17238641727: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的意思. -
步版法地:[答案]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翻译为: 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马龙县17238641727: 步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翻译成现代语是什么? -
步版法地:[答案] 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 注:出自战国策卷二十五——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马龙县17238641727: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是什么意思 -
步版法地: 出自战国策卷二十五——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秦王曰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秦王说:“天子发怒,伏尸一百万,流血一千里!”唐雎...

马龙县17238641727: 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 2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步版法地:[答案] (1)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2 这样的大国)已经灭亡了,而安陵君只凭着五十里的地还存在着(没有灭亡),这个只是因为有了先生你啊

马龙县17238641727: 翻译: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
步版法地:[答案] 平民发怒,也不过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用头撞地罢了)

马龙县17238641727: 请翻译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
步版法地:[答案] 老百姓发怒,把帽子甩了,鞋子脱了,以头撞地.

马龙县17238641727: 翻译;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步版法地:[答案] 1、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2、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布衣]平民[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抢,撞.徒:光着.跣:赤足 [谕]...

马龙县17238641727: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的意思. -
步版法地: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翻译为: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马龙县17238641727: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
步版法地:[答案] 1、⑴同“苍”;⑵道歉;⑶屈服;⑷明白,懂得 2、D 3、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⑵这三个人都是平民出身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

马龙县17238641727: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中的亦和耳有什么表达效果 -
步版法地: 表达一种蔑视的语气,出自《唐雎不辱使命》. 这句话的意思的是“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翻译成现代文,亦和耳的意思就是“不过”,“罢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