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甲骨文用军事理论知识怎么解释

作者&投稿:尔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用甲骨文怎么写?~

国的甲骨文写法如下图所示:

一、国的释义
1、国家。
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
3、在一国内最好的。
二、字源解说
国字始见于商代。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后泛指国家。也指国都。
三、组词
国家、祖国、中国、国庆、英国等。
扩展资料:
一、国家 [ guó jiā ]
1、一个国家政权所领有的区域。
2、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巩固其统治,对被统治阶级施用暴力的机器。由国家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二、祖国 [ zǔ guó ]
称自己的国家。
三、中国 [ zhōng guó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1949年10月1日成立。成立后的中国,通常称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通常称旧中国。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四、国庆 [ guó qìng ]
1、指开国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是10月1日。
2、古指帝王的登基或诞辰。
五、英国 [ yīng guó ]
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

甲骨文中的“国”(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国家。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国”字多了一个四周的“囗”,表示国家有边境四周;隶书、楷书中的“国”字还多了“一”,表示“土地”。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于1898年为古董商、金石学家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2年第3期《应用文的雏形——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几片刻有图案符号的兽甲骨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甲骨卜辞中有或无国,西周初始有国字。或与国的区别仅仅在于或字无周围的半包围结构,而国字有一个半包围结构“匚”。如图;
金文·古文
卜辞
或:从戈,从口。这个口字在甲骨文中可以代表很多象形的意义,比如井,邑,口等等,在或这个字里,口表示的是宫殿或者社。宫殿和社是形影不离的两种建筑,宫殿是统治所在,社是祖宗所在的祭祀场所。战士执戈保卫宫殿或者保卫社,意味着或是一个国家的首都的意思。就是说,或的甲骨文本义是首都,国都。
到了西周初期,或的首都和国都的本义产生了国这个字。国在或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半包围结构“匚”。这个“匚”代表的是国都的城墙。西周的两京都是三面围城,剩下一面是有卫兵守护的大门。“匚”表示西周丰、镐两京的大门可能是朝向正东的,因为如果城门正门向南,其国字的半包围结构也可以向下成为“冂”。《逸周书·作雒解》记载的东周的成周“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外城郭)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北邙山)”说明东周国都似乎也是有城墙的。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考古学的证据证明:夏二里头,商殷墟,周丰镐,楚郢都早期都是没有城墙的。虽然国有城墙得到《世本》“鲧作城郭”记载的支持,但是国没有城墙也是得到了先秦的文献支持的。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诸侯守在四邻,诸侯卑,守在四竟。慎其四竟,结其四援,民狎其野,三务成功。民无内忧,而又无外惧,国焉用城?”这是《左传·昭二十三年》中楚国大夫沈尹戌为楚令解释国为什么不用城垣的说辞。而事实上,自楚文王迁都到湖北江陵纪南城以后,就一直没有建城垣。知道楚平王之世才开始建造城墙。有《水经注》为证。“江陵西北有纪南城,楚文王自丹阳徙此,平王城之。班固言:‘楚之郢都也。’”《水经注·沔水篇》
国字从甲骨文开始的演变说明了商殷墟到西周早期一般建都不用城墙。西周后期因为当时经济的繁荣和国际关系的紧张等一系列原因,国都开始建造城垣了。于是国字逐渐取代了或字成为国都的专用字。
这种三面围墙的城是鲧发明的。帝尧之时洪水泛滥,鲧奉命治水,他采取的方法是堵和防。《世本》记载“鲧作城郭”。《淮南子·原道》有“夏鲧作三仞之城”,说明那时的城郭是三面围墙,缺其一面以战士持戈把守。说明金文国字中的半包围结构“匚”正是那时城墙的象形。
这个国字在商的甲骨文中为什么就没有“匚”半包围结构呢?这就要从卜辞的产生时代考证一下。卜辞产生于晚商,就是盘庚迁殷以后。中商三期的洹北商城发掘中没有出土刻辞的甲骨。殷墟甲骨中盘庚朝的甲骨也非常少见,这就证明甲骨文成熟于盘庚朝以后的晚商时期。殷墟考古已经是硕果累累,有一点可以确证,晚商自殷墟以后国都是没有围墙的。从甲骨文或字也可以反证,殷墟作为商的晚期国都是没有围墙的。《古本竹书纪年》所说的“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说明尽管晚商时代宫殿区和商王的寝宫可能有向南向北迁邑的情况,但是作为国都的殷墟一直在不断地扩张中。到了武王伐纣时,晚商的国都朝歌已经发展到了“王畿千里”和处处离宫的状态。但是迄今为止的考古没有证据证明盘庚迁殷以后这二百七十三年中晚商的国都曾经有过城墙。
我们从造字原则、甲骨文结构、卜辞本义考证了晚商国都或,是没有城墙的。但是截止商纣灭亡时,这个或(西周以后为国)字的本义是不是国都呢?这就需要从历史文献中获得印证。
《说文》囗部“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
邑部“邦者,国也。”或、国、邦三字互训。段注:盖或国在周时为古今字。
段注固然不错,但是段玉裁忽视了这个字古今的演化是有历史事实作为依据的。殷商国都无城垣,故卜辞从或;西周国都有城垣,故金文从国。当然在殷商之前的偃师商城、郑州商城、洹北商城都是有城垣的,但是,卜辞的造字源于殷商时期的现实。在卜辞中,或可当国都解。
【例一】“乙丑卜,贞:囗以沚或伐固受祐”(粹1164)
【例二】“甲子贞:王从沚或在月”(戬45.12)
【例三】“癸酉贞:王从沚或伐[召方]”(京津4395)
郭沫若解或为国。
再看《史记·夏本纪》“令天子之国五百里甸服……”。
《史记·周本纪》“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於郊。”这里国是商之朝歌。
再看《汉书》:太原郡晋阳,“故《诗》唐国”。《左传·定四年》祝佗谓唐叔封于夏墟,启以夏政。服虔以为尧居冀州,虞夏因之。是夏之都即是唐尧旧都。这里的唐国的国本义是国都。
《汉书》颍川郡,阳翟,“夏禹国”“应劭曰:夏禹都也。”这里的国的本义也是国都。
“《汉志》於偃师曰殷商所都,於朝歌曰纣所都,於故侯国皆曰过。”(吕思勉)
这样的例子在先秦文献中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了。
从训诂学的角度看:
国,或也,域也。国,郭也。其意义均有城市、城邑和城郭的意思。
【结论】甲骨文或的本义应该是指一国的国都,而不是指一国的疆土四至,即封。西周初期在金文中或演化为国,春秋战国时代,国字逐渐演化为国家的意思,指代一个国家的整个疆域,从而成为一个行政区域。

参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58fe3a0100jgo5.html

1 从信息防间方面入手 首先是一种文字可以用于传递军事信息 并且具备一定的保密性 而在当时甲骨文只能由上层阶层所接触,哪怕如今依然可用于密码本制作
2 甲骨文里头很多像形文字都带有古代冷兵器战争的缩影,是无数岁月战争中沉淀下来的瑰宝
其他还真想不起来 最多有个信息化靠边吧 信息化和信息是2回事


帮忙回答一下,军事理论论述题复习题
商代甲骨文、商周的金文中就有大量关于军事活动的记载。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 、《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已失传,但这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趋向成熟(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8世纪初到公元前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它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

“败北”一词是怎么来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亦说:“北,乖也,二人向背。”由于古时两军作战的过程中打了败仗向后逃跑的一方总是以背对敌的,所以“北”这个词后来就逐渐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如在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的《军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佯北勿从。”在这里,...

“败北”中的“北”指的是什么意思?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亦说:“北,乖也,二人向背。”由于古时两军作战的过程中打了败仗向后逃跑的一方总是以背对敌的,所以“北”这个词后来就逐渐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如在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的《军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佯北勿从。”在这里,...

败北一词究竟是何义,是战败往北逃跑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亦说:“北,背也,二人向背。”由于古时两军作战的过程中打了败仗向后逃跑的一方总是以背对敌的,所以“北”这个词后来就逐渐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如在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的《军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佯北勿从。”在这里,...

为什么管失败叫“败北”?
败北”就是打败仗的意思。“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古时两军作战,打了败仗向后逃跑的一方,总是以背对敌的,所以“北”这个词,就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孙子·军事》:“佯北勿从。”这个“北”,也是“败”或“败逃”,意为“敌人假装败逃,不要盲目追赶”。贾谊《过秦论》“...

甘州区15715942444: 周国号的解释 -
慕包枢绮: 周(前1046年~前256年)(注1):建国者——姬发(周武王).始祖:弃(后稷). 1、本义:田野种禾,也为田间种禾. 2、释义:周的始祖弃即后稷为农神,农业的发明者,稷便成为周人的图腾.又甲骨文“周”字写法为“田”形,周人重农,则表示田畴、种植的周遂成为族名,进而由族名上升为国名. 故,周国号来源于图腾崇拜. 3、延伸义: “养口”:周从口,固有养口之义.按周从口,为金文写法,属后起义. “救、赒给”:《诗·大雅·云汉》“靡人不周”,又《礼记·月令》“周天下”.赒即周,周的繁体. “周密、周遍、周匝”:如《说文解字》释周为密,《广雅·释诂》释周为遍,《小尔雅·广言》释周为匝.

甘州区15715942444: 甲骨文的意思 -
慕包枢绮: 甲骨文百科 简介: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认为是现代汉字的初型,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成熟的一种文字,因其最早发现在动物骨头上而得名.甲骨文的形状会因甲骨分期而略有差异,大致为武丁时期的甲骨最为完整,同时武丁时期也是现存甲骨数量最多的时期.

甘州区15715942444: 甲骨文的解读说明了什么?急 -
慕包枢绮: 甲骨文的解读证明了在商代就已经有了文字,也标志着文明的出现,同时证实了史记中殷本纪对商王世系表的排列顺序是正确的.

甘州区15715942444: 中国是什么意思?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都怎么解释啊,小弟不才,敬请赐教!!! -
慕包枢绮: 抱歉我只会白话文你说的国名大部分都是外来词,哪来的甲骨文?虽然不大清楚你想知道什么,我就给你说下名字的出处吧.中国,全名的...

甘州区15715942444: 甲骨文“甲”、“骨”二字的含义? -
慕包枢绮: 甲骨文是的古代纸笔发明以前刻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的文字,所以叫甲骨文.所以你下面的解释是不对的. 甲骨是通指两种骨头.殷人用龟的腹甲和牛的肩胛骨占卜,并把过程和结果刻写在上边,就是现在的甲骨文.注意:他们用的是龟的腹甲,因为腹甲比背甲平,且花纹较少,摩擦力大,便于刻写.

甘州区15715942444: 甲骨文是什么意思 -
慕包枢绮: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顾名思义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外文名是Oracle Bone Inscriptions.甲骨文也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成熟的汉字,主要是指中国商朝晚...

甘州区15715942444: 商代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从甲骨卜辞中我们可以了解 -
慕包枢绮: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字上看,文字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显示了稳定的格局.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甲骨文的发现以及由此引发的殷墟发掘,对中国考古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甘州区15715942444: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论述及分析 -
慕包枢绮:[答案] 君主专制制度: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宗教祭祀与军事征伐是君主专制的头等大事,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中国的“王”字,有两种解释.一是董仲舒的看法,参通天地为王;二是...

甘州区15715942444: 甲骨文的“古”怎么解释? -
慕包枢绮: 上面说的都正确 甲指龟甲(背壳) 骨多是牛骨 现在被我们称为甲骨文是现存最在的汉语成熟文字,只因为甲骨上保留下这种文字,如后来的金文\石鼓文同理.

甘州区15715942444: 结合自身实际和课程内容谈谈学习《军事理论》这门课的意义有哪些? -
慕包枢绮: 军事理论这门课是军事学习的入门课,因为必须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创造者更新的理论,如此不断地向前推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前沿的军事理论,以及军事涵养素质,对提高国民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