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文言文:“之”和“而”字的最简单的判断方法

作者&投稿:鄣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文言文中 而 字的一般用法如何判断~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的用法辨析作者:南京市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 陈培龙 时间:2006-5-8 7:49:3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513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比较多,用法也较复杂,有作代词用的,也有作助词、动词用的;区分起来也比较费劲。若死记硬背,耗时多而效果不佳。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辨析“之”的用法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二、“之”作动词用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4中虽没直接出现人名,但很明显是承前省略了陈涉。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三、“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如: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公输》)
  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趣”、“洲”、“狱”、“意”、“地”)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
  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③④⑤⑥
  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
  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在学习中多思考、多总结,文言文的学习并不难

而 连词 1、表承接:就、才、然后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表递进: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4、表并列:又 蟹六跪而二螯
5、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表修饰:着、地,或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
助词 1、“而已”连用,罢了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代词 1、通“尔”。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这样,此 君尔妾亦然
动词 1、如,好像 军惊而坏都舍

“之”后面跟名词 意为“的”,也可是取消句子独立。 “而”常表示“顺接”、“修饰”

而 通常表示顺接或转接 之通常为 的


求教文言文字用法和意思?
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

与的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在线 你说的应该是<<;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威王之宝的翻译吧? 原文: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 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 “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 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

求初中文言文中“与”的字词解释和例句?
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4、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③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和氏壁文言文翻译和单字
文王就使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3. 求文言文 和氏壁 译文 和氏璧楚人卞和,得璞(含玉的石,玉石)于楚山中,奉(同“捧”)而献诸(之于)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看)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欺骗),而刖(古时一种刑罚,砍去受刑者的脚)其左足。 及厉王薨(古...

与的文言文解释及意思
1. 关于 “与”的文言文解释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

万军与之何加焉哪个文言文
2. 勾践灭吴的文言文全部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

文言文大全和懂得的道理
4. 文言文及道理 《为学》译文 作者:佚名《为学》翻译正文: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翻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

文言文翻译和停顿
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3. 求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翻译和停顿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

文言文中。以和之字的用法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

文言文阅读及赏析
1. 求5篇文言文阅读,含有原文、阅读题目、阅读答案和注释 【一】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

丰南区17127305255: 急求文言文:“之”和“而”字的最简单的判断方法 -
郴眉祖师: 而 连词 1、表承接:就、才、然后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表递进: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4、表并列:又 蟹六跪而二螯 5、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表修饰:着、地,或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 助词 1、“而已”连用,罢了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代词 1、通“尔”.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这样,此 君尔妾亦然 动词 1、如,好像 军惊而坏都舍

丰南区17127305255: 文言文中,“之”“而”“以”这三个字的用法. -
郴眉祖师: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比较多,用法也较复杂,有作代词用的,也有作助词、动词用的;区分起来也比较费劲.若死记硬背,耗时多而效果不佳.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辨析“之”的用法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之”作代...

丰南区17127305255: 有人能帮忙归纳文言文中之、以、而的用法吗? -
郴眉祖师: 之的用法: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

丰南区17127305255: 文言文中、“之” “而” 的用法?? -
郴眉祖师: .“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2.“之”用作...

丰南区17127305255: 《送东阳马生序》整理通假字名词作状语的词名词作动词的词之、而、诸 用法整理 -
郴眉祖师:[答案] 下面是“而”用法总结! 而 (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 2 ) 副词,译为“就,才”. 然...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⑧表比喻,译为“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之字的所有用法 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 ...

丰南区17127305255: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二中 以 和 之 字的用法~~~~急~~ -
郴眉祖师: 以:1、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 2、以乱易整 介词,用 3、越国以鄙远 介词,把 4、焉用亡郑以陪邻 相当于连词“而” 5、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 6、具告以事 介词,把 7、不然,籍何以至此 介词,凭 8、军中无以为乐 连词,用来 9、还军霸上...

丰南区17127305255: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是什么? -
郴眉祖师: 1.用作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如: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放在倒...

丰南区17127305255: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定!急求! -
郴眉祖师: 一)判断句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丰南区17127305255: 下册文言文“之”字的所有用法和例句(要全)! -
郴眉祖师:[答案] “之”的所有用法: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 文言...

丰南区17127305255: 悬赏100分!急求!!!有关古文言! -
郴眉祖师: 从字如下:1. 《师说》韩愈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跟随、遵从;2. 《烛之武退秦师》 公从之.从:听从;3. 《劝学篇》荀子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从:属于,归属;4. 《琵琶行》白居易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