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战后国际金融创新的原因

作者&投稿:端木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后国际金融创新的原因~

1金融创新是近年来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向,内容是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方式机构以及市场等方面均进行了明显的创新和变革。2,国际金融创新包含金融工具
市场制度机构等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最主要的内容,它是所有其他金融创新的基础核心。如,金融工具创新导致在传统金融产品和一般商品期货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期货,主要有利率期货、货币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3引起创新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首先,规避风险是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同过去相比,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金融市场变得更具风险.浮动汇率制度的实施西方各国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债务危机的爆发,是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利率信用风险日渐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和借款人既需要分散和规避风险又需要增加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扩大资金来源,这些现实需要成为推动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2其次,国际竟然市场上的政策性因素也直接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一方面,战后各国对金融活动和资本流动的管制刺激了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的规避行为,另一方面,8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纷纷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趋势拆除了各国竟然市场的藩篱,加速了金融创新的进程。3国际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竞争加剧,于是跨国银行和一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必须积极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充利润来源。4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通讯技术的 迅速发展,使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减少了传统业 务部门的收益,加剧了价格竞争,从而刺激了 金融机构的创新。·5此外新保守主义思潮和经济自由化倾向也促使了国际金融的创新。


(一)金融管制因素
  金融管制对国际金融创新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方面,金融当局越来越注重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金融机构为了规避管制、追逐利润,总是千方百计的改变金融工具和管理方式来进行盈利活动,于是就出现了金融创新。另一方面,世界各国金融机构要求放松对金融市场管制的社会压力,以及银行规避管理法规的创新活动,也迫使管理当局改变其管理法规,不断放松金融管制,从而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创新。

  1.金融管制——是70年代以前国际金融创新的逆境动因

  政府作为宏观管理者,为了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必然要通过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和制约各种经济行为。金融企业也不例外,20世纪30年代金融大危机后,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金融管制,政府对金融机构经营的种类和范围做了种种限制,这些限制约束了金融企业的经营空间,阻碍了其盈利性活动。金融机构只有通过金融工具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来回避管制,追逐利润,与此同时,当金融机构的创新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时,政府就会做出反应,进一步强化金融管制,而金融机构则会在新的管制下寻求和发动新的创新。

  美国是当代国际金融创新活动的主要发源地,60年代以前美国的金融管制主要体现在1933年的《银行法》中。为了防止1929~1931年大危机的再现,《银行法》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对其会员银行的存款利息率制定最高限,规定对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账户不付利息,银行不得经营股票和商业公司债券的包销,这就是当时以管制最严格著称的《Q条例》。1933年的《银行法》强调安全,甚至不惜以限制竞争与牺牲效率为代价,这些规定,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使银行的资金来源大幅度下降,在市场利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大量的资金流入股票和债券市场,银行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银行便要千方百计绕过存款利率最高限的限制,从而获得资金进行贷款并获得较高利润。这样,金融业为了生存而设计的金融创新应运而生,产生了诸如欧洲美元、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可转让定期存款单(CD)、货币市场存款单(MMC)、小储蓄存款单(SSC)等新型存款工具和自动转账服务(ATS),目的在于广泛吸收存款,可以说存款机构被迫绕过《Q条例》开创给付较高利息和变相给付较高利息的金融商品。

  2.金融管制政策的放松(金融自由化)——7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创新的适宜土壤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变,与此同时,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并在金融业迅速推广,加之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导致世界范围内出现放松金融管制的浪潮,即所谓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的剧烈变化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使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具备了对抗和规避金融管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迫使各国货币管理当局不得不放松金融管制。

  首先,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的“滞胀”及随之而来的高利率以及“石油危机”造成的全球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

  由于出现高通货膨胀,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对手持资产的名义收益进行保值,因此对投资的要求更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下降。在此情况下,银行原有上限的存款利率及无息支票存款便利,无法吸收更多存款,而不受利率管制或受管制较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却可以利用自身优点争取更多的存款,结果造成存款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非正常移动,与此同时,高通胀带来的高市场利率更是鼓励大量资金从受管制的金融机构流向金融市场,形成金融“脱媒”现象,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的主体的运营和生存,各国货币管理当局不得不放松金融管制。

  其次,国际金融市场的空间突破使各国金融管制难以为继。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总趋势是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一方面,各国国内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积极寻求向外发展,通过国外广设金融机构来实现银行业的国际化;另一方面,各国相继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允许外国银行来本国设立分支机构。1971年的亨特委员会和1975年的范恩委员会都向美国政府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一是取消《Q条例》利率最高限和各州高利贷最高限,取消对活期存款不付息的规定。二是除商业银行外,互助储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也可以设立活期支票账户。三是互助储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可以扩大资金运用范围,扩大消费信贷,从事商业银行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业务,放松对不动产信贷业务的限制。四是放松金融机构的管制。

  在此基础上,加之美国的金融形势在70年代末逐渐恶化,理论界逐渐意识到30年代末的危机并不是过度竞争造成的,而是联储没有尽到最后贷款人责任。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1980年《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取消了利率高限,放松了资金来源,允许各种带息支票存在,允许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进行业务交叉等等。1980年《银行法》既从法律上对70年代以前的金融创新予以承认,又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重大的金融改革。之后,日本、英国、加拿大、前联邦德国等国家纷纷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

  金融自由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各国放松金融管制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种金融制度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又为80年代空前繁荣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以及政策和法律的保障,成为国际金融创新迅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因之一。

  (二)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金融业所处的经济和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量的金融创新正是为适应这些变化而产生的。

  1.通货膨胀不断加剧与短期市场利率不断上升

  在6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的通货膨胀相对来说是比较温和的,1960~1965年间美国的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仅为1.6%。但从1965年起,由于联邦储备委员会为配合政府的赤字财政政策而不断扩大货币发行量,而导致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1965~1970年间,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上升到4.2%,到1970~1975年上升到7.3%。正如上文所提到的,《Q条例》对各种存款利率最高限的限制,此时已严重制约各类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威胁到金融体系主体的生存。所以,金融机构开始创办各种直接与市场利率挂钩的更加灵活的新的金融工具,如:“货币市场存款单”、“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同时为了避免利率波动带来的经营困难和风险,金融机构又创造出各种避免风险的工具,如金融期货、利率互换等。

  2.社会财富累计导致公众对高收益金融商品的需求增加

  由于战后世界经济不断增长,国民收入不断上升,结果一方面是少数富豪收入激增,其承担风险及分散风险的能力逐渐增强,于是大量购买高收益高风险的资产,金融机构变为其量身定做适合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众多小额储蓄者受过去过高的金融商品购买起点限制,如:国库券买卖大多以十万、百万为购买起点,为了吸引这部分资金,众多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发行额度比较小的金融商品,如:共同基金。

  3.经济周期波动频繁,金融市场震动加剧

  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外汇市场,其市场价格都出现较大波动,使投资风险普遍加大,投资者均需要新的避险工具。新的金融工具的创新便应运而生,如: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期权等。

  4.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以及金融证券化的趋势

  从1985年起,国际债券市场的融资额超过了国际信贷市场的融资额,同时国际股票市场也急剧发展,此外银行贷款也采取了证券业务的部分特点,即银行可以不再把发放的贷款保持到期满日,而是可以提前把这些贷款以证券的方式推销出去,这种金融证券化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使得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
 (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创新主体的外在压力
  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同一国家的金融系统内银行与非银行之间的竞争,二是不同国家之间金融业的竞争。

  首先,电子设备和计算机是所有金融机构均可获得的普遍技术,它的应用和新的清算系统及支付制度降低了交易的成本,提高了金融竞争的水平,使得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有条件而且必须从传统的业务中摆脱出来,通过金融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保持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

  其次,由于储蓄和投资形式的变化,引起金融市场格局重新划分。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变化产生了转嫁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股市价格风险的创新需求,信贷市场的变化产生了转移信用风险的创新要求。金融市场以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金融机构只能一手对传统业务进行重新组合,以获取传统市场上更多的市场份额,一手积极开拓表外业务和国际业务,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业务市场,增加盈利。

  (二)追逐利润——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力
  从金融创新中增加收益、获取利润是金融机构从事金融创新最普通、最直接的动力。金融机构作为微观经济实体,有其自身的目标约束,如自己制定的增长率、流动资产比例、资本比例等。只要外部环境变化改变了这些约束,而且有扣除创新成本后的利润最大化的机会,金融机构就会创新。如:70年代末开始,金融管理部门鼓励和要求银行在经营中保持较低的杠杆率,这样银行很快便推出了票据发行便利(NIFs)、远期利率协议(FRAs)、互换交易(Swap)等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构成却可以增加收益的创新业务。

  (三)规避管制——创新主体逐利本性的外在表现
  金融管制与金融创新是一对矛盾,金融管制的目的是为了金融业的稳定和安全,它通常会以牺牲金融机构的效率为代价;金融创新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它通常会对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形成冲击。因此规避管制与金融机构追逐利润的内在动机密切相关。

  (四)市场的发展与变化——创新主体的需求刺激
  经济的发展导致市场的变化和扩大,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需求,这种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后对银行提供跨国界的国际金融服务的需求;二是一国政府通过金融市场发行政府债券来筹资的需求;三是个人消费多样化后,对金融机构提供更高效、更快捷的金融服务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金融机构寻找的利润增长点,随之产生的诸如跨国银行、银团贷款、国际债券、电子银行、信用卡、ATM等金融创新刚好可以满足这些需求。

推进国际金融创新的技术条件[2]
  如果没有成熟的技术条件作为保证,当代国际金融创新也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正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使得当代国际金融创新从量和质上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此次新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电子计算机、通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一)新技术的发展是金融创新的促成因素
  首先,计算机和现代通讯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金融机构实现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使新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的边际收益都大于边际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新技术的应用导致了新的清算系统和支付制度的产生,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扩大了金融交易的范围;新技术的应用使金融交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大量创新工具的运用成为可能。

  其次,计算机和现代通讯等新技术的应用,创造了全球性金融市场。由于大型交易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金融创新的供给者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与原先在分散、单个市场的消费者联系起来,加快了金融创新供求的结合,扩大了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广范围,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

  第三,计算机和现代通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金融创新主体能够设计出技术要求相对复杂的金融工具,并且合理定价,同时连续地观察和监控经营创新工具所带来的风险,并对转移这些风险设计相应的措施。

  (二)新技术的运用决定了金融创新的进程和范围
  首先,计算机和现代通讯等新技术的应用成本决定了金融创新的成本,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成本在不断降低,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成本随之降低,加快了其创新的步伐。

  其次,计算机和现代通讯等新技术的应用增加了金融机构从事金融创新的收益。金融机构通过运用这些新技术可以开辟诸多新型业务,如:指数化货币选择权票据、自动转账服务、现金管理账户、摆动账户以及信息咨询业务、信用卡等中间业务,既增加了收益,又扩大了金融创新的范围。

  第三,计算机和现代通讯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了金融机构业务多样化的进程。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企业和个人都体会到及时掌握信息的重要性,客户在获取信息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金融机构的业务向多功能综合化方向发展。例如: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银行的功能,银行可以通过ATM、电子银行为客户提供24小时服务;而电子资金调拨系统又被广泛应用与资金调拨、证券买卖、外汇交易等。

  总之,新的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范围内金融业的传统观念和传统业务,只要有新技术的存在和应用,就伴随着业务与服务的创新。可以说,新的科技革命不单单导致金融创新的发展,更使整个金融体系发生了变革。

  综上所述,国际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微观上创新个体对潜在利润的追求,这是内因;又包括宏观上创新个体所处环境所施加的压力,这是外因;同时,新技术的发展又为内外因共同发生作用加速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证,是不可或缺的“金融创新催化剂”。

1金融创新是近年来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向,内容是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方式机构以及市场等方面均进行了明显的创新和变革。2,国际金融创新包含金融工具
市场制度机构等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最主要的内容,它是所有其他金融创新的基础核心。如,金融工具创新导致在传统金融产品和一般商品期货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期货,主要有利率期货、货币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3引起创新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首先,规避风险是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同过去相比,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金融市场变得更具风险.浮动汇率制度的实施西方各国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债务危机的爆发,是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利率信用风险日渐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和借款人既需要分散和规避风险又需要增加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扩大资金来源,这些现实需要成为推动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2其次,国际竟然市场上的政策性因素也直接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一方面,战后各国对金融活动和资本流动的管制刺激了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的规避行为,另一方面,8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纷纷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趋势拆除了各国竟然市场的藩篱,加速了金融创新的进程。3国际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竞争加剧,于是跨国银行和一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必须积极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充利润来源。4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通讯技术的 迅速发展,使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减少了传统业 务部门的收益,加剧了价格竞争,从而刺激了 金融机构的创新。·5此外新保守主义思潮和经济自由化倾向也促使了国际金融的创新。

1、金融创新是近年来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向,内容是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方式机构以及市场等方面均进行了明显的创新和变革。
2,国际金融创新包含金融工具

市场制度机构等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最主要的内容,它是所有其他金融创新的基础核心。如,金融工具创新导致在传统金融产品和一般商品期货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期货,主要有利率期货、货币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3引起创新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首先,规避风险是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同过去相比,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金融市场变得更具风险.浮动汇率制度的实施西方各国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债务危机的爆发,是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利率信用风险日渐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和借款人既需要分散和规避风险又需要增加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扩大资金来源,这些现实需要成为推动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
2、其次,国际竟然市场上的政策性因素也直接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一方面,战后各国对金融活动和资本流动的管制刺激了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的规避行为,另一方面,8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纷纷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趋势拆除了各国竟然市场的藩篱,加速了金融创新的进程。
3、国际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竞争加剧,于是跨国银行和一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必须积极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充利润来源。
4、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通讯技术的 迅速发展,使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减少了传统业 务部门的收益,加剧了价格竞争,从而刺激了 金融机构的创新。
·5、此外新保守主义思潮和经济自由化倾向也促使了国际金融的创新。


简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和《牙买加协定》
194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和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计划,即“怀特计划” 和“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 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设立一个国际稳定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使各国货币与之保持固定比价,也就是...

罗纳德·麦金农社会影响
在他的著作《国际交易中的货币:可兑换货币系统》(1979年)中,麦金农详细探讨了美元如何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的主要交易工具。而在《博弈规则:国际货币和汇率》(1996年)中,他进一步聚焦于战后全球经济稳定,如何在美元主导的世界中调整规则,以期减少经济不均衡。麦金农...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下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知识框架
宗旨:初期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转向世界性的发展援助,即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以协助成员国复兴经济和开发资源。 教学建议: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世界银行总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解读两个国际金融组织的成立情况及其宗旨。进一步两者明确之间的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那些事例(实例越多越好)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股市,商业,等...
第三、全球金融市场联网和各国货币国际化形成金融市场一体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便利了国际筹资,也加大了全球金融风险。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活动的神经中枢。战后国际金融以美元的金本位制为基准,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当时国际汇率的稳定对促进战后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起过积极作用。但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国际金融...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弊端有哪些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认为,既然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种种弊端与国别信用货币(尤其是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有关,那么最直接和最大胆的设想当然就是将货币非国家化,这种思路包括两种方案。一是私人金融机构发行的竞争性货币,使货币与国家信用完全脱钩。我们来看货币非国家化根治现行金融体制诸种难题的理由:1、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收支顺差会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1)持续性国际收支顺差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会使得对本国货币需求量的增加,本国货币升值,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2)持续性国际收支顺差会使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遭到破坏,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就意味着大量商品被用于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

中国财经峰会:深度解析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趋势
金融政策与改革 中国财经峰会也将聚焦于中国金融政策的最新动态和改革举措。参会专家将对中国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债券市场开放、汇率形势等进行深入解读,并就国际金融市场走势进行前瞻性分析。此外,金融科技创新和数字货币发展也将成为峰会的热门话题。未来趋势展望 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霸权的运行机制
然而,同为战胜国和前世界经济领导者,英国自然不甘心被排除在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制定过程之外。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凯恩斯计划”与“怀特计戈IJ”之争。虽然最终结果是以“怀特计划”为蓝本,但英国的努力也没有完全白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某些方面还是体现了“凯恩斯计划”的立场。和战前的金本位制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

从金融风暴谈我国的科技创新之路
科学技术是解决世界诸多重大挑战的关键。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危机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应对国际金融动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平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创造财富的结构,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切实形成以技术、知识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抗击风险的最有效办法是经济实力,而增加经济实力的最有效和...

你怎样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你认为应该怎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第一,这是一次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 现在有这么一种舆论,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美国的危机,或者把它叫做“华尔街金融海啸”。我认为不能这样看。虽然这次危机源于美国,而且由华尔街触发,但是这不是一次美国金融体系的危机,而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危机,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的原因。 第一,从大的体系...

盐城市18685804652: 引发金融创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
安诸佛迪: 追问: 这个是简答题哦 多写点哦 回答: 金融创新是一 个包括金融业多方面创新的总概括,它不仅包 括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方面的创新,还包括金 融业务方面的创新.就金融业务创新而言,它 又包括在金融工具、金融服务、融资方式、帐 务系...

盐城市18685804652: 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安诸佛迪: 原因:1.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日的来临,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秩序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许多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

盐城市18685804652: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
安诸佛迪:[答案]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原因: 二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

盐城市18685804652: 战后欧日的金融结构体系与经济转型滞后的根源是什么?
安诸佛迪: 以日本为例,战后在整个世界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受市场粗矿性消费 拉动与政府适时的政策刺激,当时日本平均每年的GDP增长率达到了 10%. 但是,到了 20世纪80...

盐城市18685804652: 二战后新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
安诸佛迪: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该协定对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盐城市18685804652: 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是由哪些革命性因素造成的?
安诸佛迪: 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是由一系列革命性因素造成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这些革命性变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

盐城市18685804652: 二战后的国际经济发展特点 -
安诸佛迪: 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一、科技进步与战后资本主义...

盐城市18685804652: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三大发展趋势 -
安诸佛迪: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趋势 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与卫星通讯的应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性资金调拨和资金融通可在几秒钟之内迅速完成.另外,随着跨国银行的空前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已不限于少数发...

盐城市18685804652: 一战后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从伦敦向纽约转移 -
安诸佛迪: 美国通过一战,大发军火财,掌握了世界上的大部分黄金储备,美元几乎等同于黄金,英国欠美国外债,经济决定政治,英国不得不在制定世界游戏规则上与美国达成一定的妥协,表现之一就是纽约金融地位的上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