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作者&投稿:丑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1.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向前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性的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了锻炼,从中吸取了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坚持中共领导和科学社会主义。
3.坚持强有力的集体领导,反对个人独断专行。
4.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国情,独立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政策上要适时调整和完善。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结构要合理均衡。
6.关注百姓生活,改革政策必须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
7.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8.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争霸活动,坚持和平崛起。
9.注意处理好民族关系。
10.抵制西方腐朽思想和和平演变。

  (一)必须对体制进行不断的改革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剧变,根本原因或者说深层次原因是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丧失了动力机制,它的弊端日趋严重,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阻力。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讲的:“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5]之所以发展到这种严重地步,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带有制度性与根本性的特点;二是斯大林逝世后的历次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种制度模式,其问题与矛盾日积月累,最后积重难返,使危机总爆发,苏联东欧各国人民对其失去了信任,力求寻觅另一种社会发展道路。也正是这个原因,苏联东欧各国在发生剧变后,无一例外地都宣布彻底与斯大林时期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决裂,朝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方向转轨。所以,中国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摆脱斯大林—苏联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避免出现苏联东欧各国悲剧的一项最重要的政策。
  (二)要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把经济建设搞好
  如何正确评价苏联经济建设的成效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是剖析苏联剧变、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与广大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人民是否拥护与信任党和政府,取决于它能否使他们在经济上得到实惠,使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是体现一个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不可否认,经过70多年的努力,苏联经济取得了不小的发展,在1987年,它的工业产值已占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只是一个量的概念,更重要的应从综合的质的方面去分析。如果从这一角度来评价,完全有理由认为,苏联的经济建设没有搞好,是不成功的,这是后来广大苏联人民不信任苏共、抛弃苏共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经济功效日益衰退。
  由于长期以来苏联在发展经济方面实行片面追求高速度的赶超战略,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是高的。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苏联模式,随社会的发展,其功效日益衰退,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经济增长率的递减,并没有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也没有避免经济危机的出现。从20世纪60年代起经济增长速度递减趋势已十分明显
  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出现危机,导致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据有关材料计算,1990年按GNP计算的苏联经济总量已下降到仅为美国的40%左右。
  第二,落后的增长方式长期不能改变。
  苏联经济难以保证持续增长,并最后出现经济危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落后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不能改变。就是说,经济的增长是靠大量投入新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达到的,是一种拼消耗、浪费型的经济。
  苏联自20世纪30年代消灭失业后到80年代末,每年平均增加劳动力为200万人。基建投资不仅增长幅度大,而且增长速度快。它一般要占国民收入的30%左右,约占国家预算支出的50%。基建投资增长速度快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如1961到1987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为5.4%,而基建投资为5.6%。苏联生产每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很大,如在20世纪70年代末,生产每单位国民收入用钢量比美国多90%,耗电量多20%,耗石油量多100%,水泥用量多80%,投资多50%。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扭转已开始出现的速度下降趋势与提高经济效益。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经济发展由粗放转向集约。
  苏联直到1991年底解体,基本上仍是粗放经济,经济效益没有提高,如基金产值率继续下降,每卢布生产性固定基金生产的国民收入从1970年的55戈比下降到1990年的28戈比。80年代中期生产的切削机床的金属耗用量比美、日、德和法国同类新产品高1—1.5倍。苏联集约化方针之所以未能取得进展,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问题。因为一定的经济运行机制决定着相应的经济增长方式,而经济运行机制基本上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从微观经济层面讲,在苏联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经营机制不是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的,它对市场的敏感性与适应性很差,投入多产出少的情况比比皆是;从资源配置层面讲,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由指令性计划决定的,这必然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并且长期难以调整,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再从宏观层面讲,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方法是直接的行政命令,而不是间接的经济方法。这样也就排斥了市场的作用,使官僚主义的唯意志论盛行,往往造成重大的政策失误和经济损失。由于受体制的制约,不能适应科技革命发展的要求,企业缺乏采用新技术的内在动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落后,决定了经济素质低,它的大多数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能力。
  中国经过25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这说明:一、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框架基本形成,整个国民经济开始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运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二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还有待完善。这也说明,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虽然不像在苏联时期因排斥市场经济而产生严重阻力,但也决不是说,在这方面不存在问题了。现在中国强调,党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总之,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就是说,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视角来考虑,党执政能力的提高,表现在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能否解决以下主要问题: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微观基础的企业管理;促进科技进步;调整经济结构;摈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最终是要达到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保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比例严重失调,抑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苏联实质上推行的是经济军事化政策。其推行的经济赶超战略,核心是军事力量的赶超。国民经济的军事化给苏联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苏联“在一些年份里,用于军备的开支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25%—30%,也就是说,比美国和欧洲北约国家的同类指标高出了4—5倍”。[7]“没有任何敌人能像军国主义化那样吞没一切,给经济造成如此严重的破坏。这是在人民面前犯下的罪行。”[8]
  国民经济军事化,是以牺牲人民消费品生产为代价的。因为,按苏联的经济实力,它做不到“既要大炮又要黄油”。长期以来,苏联市场紧张,社会主义经济一直被称为“短缺经济”。到苏联发生剧变的1991年,市场上真是“空空如也”。事实证明,苏联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更多的是为满足实行扩张政策的扩军备战的需要,广大人民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一直不是放在发展生产的首要目的上。这种经济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也就更谈不上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外,不论是农、轻、重的比例还是工业内部的比例,都是不协调不平衡的。这就决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如不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它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而出现由停滞、全面停滞到衰退一直到垮台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方面,中国应吸取的教训有:一是作为大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考虑到国际局势的复杂性,天下还不太平,加上还没有完成国家统一的大业,适当提高国防力量是必要的,但决不参与军备竞赛;二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第四,经济理论的僵化与教条化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苏联的经济建设理论,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不能与不断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因而往往不能体现苏联经济前进的方向,不能使苏联经济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服从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的要求。苏联在改革与发展方面的理论都日益僵化,这也是导致其经济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因素。

1.苏联的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没有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使苏联解体。说明苏联改革具有艰巨性、复杂性、曲折性的特点,这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社会主义发展还需要长期历程。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和遏制给我们带来了严重影响 2.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搞社会主义建设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宗旨;必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防止个人崇拜;改革是否成功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力量对此,改革者的策略打针是否得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教训意义:1)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2)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和僵化的经济体制阻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必须不断的进行改革。3)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声誉,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如下:一、要注重民生 苏联不够注重民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过分追求霸权;经济发展不均衡;穷兵黩武。苏联后期,由于轻工业和农业落后,导致苏联人的生活必需品紧缺,人民生活困苦,苏联高层领导也非常迷茫,希望实行一次变革来改变一切。最后,苏联为忽视民生付出了惨痛的代...

从苏联发展和解体过程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回答: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改造,筑牢思想防线。越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越是要提高警惕,防止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和策反;越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正确分析世情、国情...

从苏联解体到俄国发展的大事记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5]之所以发展到这种严重地步,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带有制度性与根本性的特点;二是斯大林逝世后的历次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种制度模式,其问题与矛盾日积月累,最后积重难返,使危机总爆发,苏联东欧各国人民对其失去了信任,力求寻觅另一种社会发展道路。也正是...

《背叛》由巍子 许晴主演的同名电视剧,求原作的作者详细的资料,谢谢
作者于1995年6月动笔创作长篇小说《背叛》,1997年8月完稿。《背叛》一书在杂志《啄木鸟》2000年1—4期连载。2000年作者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个可以长相厮守的丈夫。以上资料来源于杂志《啄木鸟》2000年第6期第132页。(以上内容可能是豆豆本人低调的托词)。

苏联解体的时候,中国从中获得了什么好处
苏联解体后,美,英,法,德纷纷在独联体国家挖人才,就连韩国和新加坡这种小国都急了眼!中国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由国家总理直接指挥这个行动,取名双引工程!中国从独联体挖走了几百名顶级专家和上万名各种人才,在全球挖前苏联墙角大赛中荣获冠军!其他国家挖人才只有一招:钱,中国是人性化挖...

苏联解体留给我们什么教训啊?
但在改革中没有引入市场机制,是一个教训。这主要因为在理论上一直把市场看成是资本主义专利。不引入市场机制,无论怎么改革,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分配平均主义等原有体制的弊端。苏联改革不成功的教训表明,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搞社会主义,必须在经济上要一个市场经济充分...

苏联解体后,我国得到了多少领土?
而然,前苏联的瓦解之是一个开始。大家都知道前苏联的农田是世界最大的,就算瓦解后,瓦解出十五个我国,承继前苏联行为主体的乌克兰仍然是如今的领土面积首位强国。但是这里边,却存有了很多有异议的农田。从苏联阶段,俄皇就对地域广阔的我国垂涎三尺,数次派兵攻打清代的东北三省,但是没占据哪些划算。

《天幕红尘》电视剧叫什么?
截止到2021年4月11号,《天幕红尘》没有电视剧版本,只有小说。《天幕红尘》保存了豆豆小说特有的世界背景,商战风云和人生思考之外,政治元素的介入,显得非常突出,从苏联解体,石油大亨罗家明一夜之间破产自杀写起,始终不离“政治”;而叶子农作为一个“西马”的信奉者,独处海外,企图挽狂澜于既倒,...

中国共产党从苏联共产党瓦解中所得到的基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_百度...
苏共的自行瓦解最后导致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终结、苏联的解体。这一事件证明加强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是何等的重要,党的自身建设是何等的重要。2.中共应吸取的教训和应采取的措施。首先,维护国家统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要始终坚持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船营区18811555303: 苏联解体 我们得到哪些教训 从哪些方面回答 -
掌祝利倍:[答案] 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船营区18811555303: 中国拿到了多少苏联遗产
掌祝利倍: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的武器体系中,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很多武器装备,其实都有苏系或者俄制产品的血统,例如歼-11、歼-15、歼-16等主力战机,都有苏系或者俄系战机...

船营区18811555303: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什么会最终解体?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中我们可以吸取怎样的教训?如何看待苏联的解体? -
掌祝利倍:[答案] 答案:(1)根本原因在于斯大林模式长期积累了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现实原因是苏联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使国家陷入混乱状态;直接原因是苏联国内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迅速发展;外部原因是帝国主义的...

船营区18811555303: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从苏联解体中汲取什么经验教训 -
掌祝利倍: 1: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不能片面发展重工业;2、必须注意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改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4、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5: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等.

船营区18811555303: 苏联解体对中国有哪些意义?1.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2.苏联解体后,中国是否争夺过苏联的科学家?苏联的科学家最多的去向是那些国家? -
掌祝利倍:[答案] 1,我认为弊大于利 原本苏联存在的时候,中国可以利用美苏矛盾,而获得两方面任意一方面的支持.而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美国现存最大的意识形态潜在敌人,使得咱不得不在国际事务中低调行事,以免引起注意,从而获得和平发展的机会.就如...

船营区18811555303: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启示 -
掌祝利倍: 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苏联的剧变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具有决定性和根本性的意义.内因是指苏联国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外因是指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但和平演变之所以奏...

船营区18811555303: 当代大学生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得到哪些经验? -
掌祝利倍: 比如在大学低年级进行军训,进行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对当局的绝对服从.利用辅导员和学生特务对学生进行监视.

船营区1881155530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加强的因素有哪些 -
掌祝利倍: 1、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美国在冷战过程中,世界地位有所下降 3、欧盟的成立,欧洲一体化加强 4、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对美国称霸世界起到了牵制作用 5、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的发展绝非一个国家能够掌控,只要世界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就不断增强. 6、资本进一步地在全球范围的流通,世界联系加强 7、东南亚联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的成立使得区域集团化团化加强,也使得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8、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加强合作,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全球化

船营区18811555303: ...前苏联参加了什么国际组织?说明了什么?(4分)(3)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有何历史影响?(3分)(4)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中,有哪... -
掌祝利倍:[答案] (1)列宁;(1分)新经济政策.(2分)(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说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时是可以进行合作的.(4分)(3)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2分)历史影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