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要处斩一少年,少年临死前不惧一笑,为何朱元璋反而封了官?

作者&投稿:龚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元璋要处斩一少年,少年临死前不惧一笑,为何朱元璋没杀他反而封了官?~

其实当初朱元璋之所以选择没有杀这个少年,最后还让这个少年做官,主要是因为这个少年的气节以及这少年的孝顺,以及他在面对危险困难的时候的临危不惧。这个主人公的名字叫做周婉,当时周婉的父亲在明朝时期为官,是安徽地界的一个知府,但是他的父亲由于一件案子被牵扯了进去,当时对于他父亲的处决是进行秋后问斩,周婉面对自己即将被斩头的父亲,可以说是十分的伤心。

而在明朝时期,朱元璋曾在京城设立了鸣冤鼓这一项规定,所以说周婉就带着这样的目的,去见到朱元璋为自己的父亲谋不平,并表示如果说没有证据的话,自己希望自己能够替父亲受刑。但是朱元璋看到自己面前的人只是一个小孩子,可以说无论这件事情究竟是真是假,即便是真的他也不可能去处决一个孩子。

但是周婉为救父亲决心一直不曾有丝毫的减少,所以说他就一再的央求的朱元璋,希望他能够放掉自己的父亲,而朱元璋对此也可以说是感到非常的烦恼,最后甚至愤怒想下令杀死周婉,但是这个时候周婉却说了一句,如果说能够以我的命来换我父亲的命的话,我愿意。

而面对周婉这样的回答,朱元璋以及当时的大臣可以说是感到十分的意外这样的一句话能够出现在一个十多岁孩子的口中,而朱元璋也在此种情况下彻底彻查了这件事情,最终得到了周婉的父亲其实是被冤枉最终朱元璋判周婉父子两人都无罪,并选择把周婉父子两人都释放,并且在后期还给周婉封了一个官当。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杀伐果断,尤其是在明朝开国以后,因为杀功臣,落下了千古骂名,其中明初四大案影响深远,直接把当年跟着他打天下的一帮兄弟,杀的基本灭门。而这样一个杀人全凭心情的朱元璋,却在一个死刑犯即将临刑之时,只因此人祖宗大大的有名,就免了这人的死罪,这还不算完,还赏赐了五道保命符。是什么人能让朱元璋如此网开一面呢?

话说有个人叫做范从文,是明初的监察御史,具体工作就是监察百官的言行风纪,并对皇上的言行有一定的监察作用。明初,数大案爆发,朱元璋杀了很大臣,并牵连了许多官员,范从文看到这种现象,心有不忍,加上他本人也是一个刚直的人,于是便上疏给朱元璋,奏疏中说道:很多大臣都是无辜的,朱元璋这样杀了他们,对后世子孙的福报不好。并劝朱元璋要刚柔并济,不要把无辜的大臣都杀掉。
这朱元璋的脾气很多人都知道,多少年的战争生涯养成了固执己见的性格,本身明初因为好几个案子,朱元璋杀的红了眼,这范从文的奏疏被朱元璋看到后,勃然大怒,好小子,还没查你有没有和那些逆臣有没有关系呢?这下可倒好,你竟然还敢上疏职责朕,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一并押入大牢,等待秋后问斩。

这一封奏疏,就为范从文带来了杀身之祸,朱元璋给他定的罪名是“忤逆”,于是范从文同志只得老老实实的去大牢里,等待杀头的那天。
到了即将临刑的时候,朱元璋翻阅处斩的犯人名单,无意间看到了范从文的名字,回想此人也算是一个直臣,杀了他未免有些可惜。于是便命人把范从文提审出来,要亲自审问他,看看此人究竟知不知道错在哪里?到时候,如果如果还是冥顽不灵,再斩首也不迟。

于是,范从文被带到朱元璋面前,在审问的过程中,朱元璋问范从文祖籍何处时,范从文回答祖籍是苏州吴县。朱元璋一听,心想这吴县可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祖籍,莫非这个范从文和他有什么关系?于是问范从文祖上历代的情况,最后范从文老老实实的回答说他是范仲淹的第十一代孙。

其实当初朱元璋之所以选择没有杀这个少年,最后还让这个少年做官,主要是因为这个少年的气节以及这少年的孝顺,以及他在面对危险困难的时候的临危不惧。这个主人公的名字叫做周婉,当时周婉的父亲在明朝时期为官,是安徽地界的一个知府,但是他的父亲由于一件案子被牵扯了进去,当时对于他父亲的处决是进行秋后问斩,周婉面对自己即将被斩头的父亲,可以说是十分的伤心。

而在明朝时期,朱元璋曾在京城设立了鸣冤鼓这一项规定,所以说周婉就带着这样的目的,去见到朱元璋为自己的父亲谋不平,并表示如果说没有证据的话,自己希望自己能够替父亲受刑。但是朱元璋看到自己面前的人只是一个小孩子,可以说无论这件事情究竟是真是假,即便是真的他也不可能去处决一个孩子。

但是周婉为救父亲决心一直不曾有丝毫的减少,所以说他就一再的央求的朱元璋,希望他能够放掉自己的父亲,而朱元璋对此也可以说是感到非常的烦恼,最后甚至愤怒想下令杀死周婉,但是这个时候周婉却说了一句,如果说能够以我的命来换我父亲的命的话,我愿意。

而面对周婉这样的回答,朱元璋以及当时的大臣可以说是感到十分的意外这样的一句话能够出现在一个十多岁孩子的口中,而朱元璋也在此种情况下彻底彻查了这件事情,最终得到了周婉的父亲其实是被冤枉最终朱元璋判周婉父子两人都无罪,并选择把周婉父子两人都释放,并且在后期还给周婉封了一个官当。



周琬,是个大孝子,要代父受刑,结果感动了朱元璋,老朱同志不仅把周琬放了,还封了他做了官。
  朱元璋此举有政治作秀之嫌。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孝,百善孝为首,然而凡事过犹不及,有些人“孝”过头了,反倒成为笑话了。
  陈献章是个大孝子,凡事不论大小都要先向母亲大人请示汇报,经母亲大人同意之后才去做。
  母亲回答:“准了”陈献章这才缓缓退出,到老婆房间睡觉去了。
  后来,陈献章四处炫耀自己的孝举,他的上司知道此事之后,就把陈献章叫到跟前,严厉地批评了他:
  “我说小陈啊,你不知道你妈是个寡妇吗搂老婆睡觉这点破事,你还要向你妈请示,你不是故意刺激她老人家没有老公吗你不是往她老人家伤口上撒盐吗”
  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一般,陈献章以后再也不干傻事了
  言归正题。
  题中这个微笑少年也是个大孝子,他叫作周琬,他爹是个地方官,后来犯了事,就被处以斩立决,朱元璋亲自监斩。
  朱元璋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感觉有些愕然,他一生最大遗憾就是父母死得早,不能尽孝,少年冒死替父求情,其孝心让朱元璋有一丝感动。
  于是,朱元璋说道:“念你一片孝心,罪减一等,改判流刑,发配新疆。”
  没想到的是,周琬不依不饶,继续说道:“皇上,发配新疆与死何异?小人愿意替父去死,请皇上成全!”
  “来人啊,把这个家伙斩了!”
  周琬被刽子手拖走了,行刑之前,周琬临危不惧,面不改色,突然笑了出来“哈哈哈……”
  朱元璋大惊失色,好一个少年,居然不怕死,俺老朱阅人无数,居然从没见过如此有胆气的,朱元璋决定放过他。
  “好好好,好一个少年,有胆气!今日饶过你了!”
  后来,朱元璋亲自给周琬提词—孝子周琬,而且还封他做了官。

因为朱元璋本身本来就没有打算要杀他。只不过打算试试他罢了。因为这个孩子身上的孝顺和勇气。打动了朱元璋。所以没有杀他反而封了官。

我觉的应该是朱元璋试探他的,看他是否有勇气,而后可不可以加以中用,所以发发现他很有勇气,所以他就不杀他了,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还让他做了管。

因为这个少年,他并没有犯多大的错,所以朱元璋看到他临危不乱的样子,就放了他


如果说文字狱,朱元璋比康熙多去了。为什么只说清朝?
因此黄培等十四人被捕入狱,被处斩。姜元衡还嫌不够,又伙同恶人上了一道《南北通逆》的禀文,指控顾炎武等“故明废臣”和对清廷怀有二心之人,南北之间的通信,不是密谋造反,就是诽谤朝廷。在这份居心叵测的禀文中,姜元衡点了约三百人的名字,企图制造一件大案。此案果然被弄到奉旨办理的地步,...

倚天屠龙记吴启华版 赵敏被处死在第几集?
无忌向赵敏取黑玉断续膏救青书,芷若知无忌救青书只为了谢逊,怒火上升,当无忌提议连手对付三僧即断言拒绝。翌日,芷若指她一人对三僧有点不敬,请无忌助阵,无忌大喜。五人交手,渡指芷若戾气太重。无忌用圣火令武功对付二僧,因心急救胜被魔性控制,赵敏等焦急如焚。无忌以一敌三,叫芷若救谢逊,...

明朝的有哪些重要人物?
严嵩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一个主意,说要解决倭寇侵犯,只有向东海祷告,求海神爷保佑。明世宗居然相信赵文华...越三年,弹劾司礼中官李彬等三人侵盗工所物料,仿帝陵建坟,使其处斩。不久加太保兼少傅,仍掌锦衣卫。

株连九族 有故事吗?
当然,秦国在当时,在许多方面总是要先行一步。尤其是商鞅当政后,过于看重刑罚的威慑功能,广泛制定了一...明祖元璋,大展宏图。积草屯粮,兵劲城固。 后发制人,东荡西除。各个击破,降龙伏虎。开基立业,

蓬江区13075683308: 关于勤奋的事例8例 不超50字 -
貂翠重酒:[答案]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

蓬江区13075683308: 植树节有那些有趣的小故事 -
貂翠重酒: 1.沙俊其庆功栽杨西周“常胜大将军”沙俊其,每次打胜仗后,他都要下令将士们在获胜的战场上广种杨树,以示胜利.后来就连抓到的俘虏也要他们种树,作为“同庆”活动.随着他的不断胜利,这种“庆功栽杨”发展到栽柳、植槐,后来...

蓬江区13075683308: 52位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 -
貂翠重酒: 我一直就有的纳闷,几乎所有的励志故事里面的实例人物都是外国人.可见这些所谓理想啊,坚持啊,梦想什么的在大中华是行不通的.

蓬江区13075683308: 关于植树节的故事 -
貂翠重酒: 朱元璋与柿树 据《燕京时餐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贫,经常挨饿.有一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走到一个村庄,看到一棵柿树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顿.后来,他当了皇帝,忘不了柿树的功劳,还念念不忘植树造林,于是下令有五亩至十亩地的人,要种柿、核、桃、枣;还下令安徽凤阳、滁县等地百姓每户种两株柿树,不种者要罚.从此,安徽等地广种柿树.

蓬江区13075683308: 有没有名人因为品德高尚而快乐的例子?拜谢! -
貂翠重酒:[答案]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

蓬江区13075683308: 关于中旬的故事50字 -
貂翠重酒: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

蓬江区13075683308: 说两三个你所知道的古代聪明能干的少年儿童故事 -
貂翠重酒: 朱元璋放牛读书、少年包拯学断案等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 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 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更多相关的故事请进入4399儿歌故事大全.

蓬江区13075683308: 人物事迹小片段100 - 200字要各种名人名事 就是能插写在作文中的片段 各种 最好是人物事迹的作文中的 不要太多字 -
貂翠重酒:[答案] 事例1: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 事例2: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

蓬江区13075683308: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什么意思?这句话谁说的? -
貂翠重酒: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说的是朱元璋,意思是我本是淮右的一介百姓,天下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呢?不过这句话出自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并非是朱元璋本人说的.不过朱元璋能从一介布衣,做到明朝开国皇帝,等他看着自己的江...

蓬江区13075683308: 在举一个例子证明《为学》作者的观点. -
貂翠重酒:[答案]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