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时,大清朝的12名铁帽子王都是什么态度?

作者&投稿:贯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溥仪退位时,大清朝的12名铁帽子王是什么态度呢?~

溥仪让位以前,段祺瑞叫嚣要领兵进京,名义上是讲道理,事实上便是逼宫。那时候清朝八旗名流权贵之中有的人收了贿赂,劝溥仪让位;有的人怕麻烦,一言不发,不表明态度。可是抵制的人也极其的多,因为溥仪让位就代表着清朝八旗名流权贵的权利没了,面临这般现实的局势,只要没有iq值欠费,必定是有人要抵制的。

比如知名的宗社党便是清朝末年八旗权贵抱团抵抗民国政府的产物。只不过,清朝灭亡是势在必行,这群清朝八旗名流权贵再如何上窜下跳,终究也只是螳臂当车,不太可能有什么作为。
清代在历史上总共册封过12位“铁帽子王”,在其中八位清代开国时封的皇家宗室,分别是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豪格、硕塞、岳托、勒克德浑;此外四位是在清朝后半期因为功勋卓著而被册封的,分别是胤祥、奕欣、奕譞、奕劻。

依照清王朝的规矩,铁帽子王的王爵可以世袭罔替,一直传承下去。即便是他们的后代中出了作奸犯科的子孙,也可以将爵位移交给旁支保持爵位永存。到了后来辛亥革命时,清代的铁帽子王们依然很有地位,那时候执政的醇亲王载沣(宣统帝溥仪的生父)便是12位铁帽子王其一。但是清王朝对南方地区各省市的控制能力早已彻底分裂,局势摇摇欲坠。

此时,手握重兵袁世凯另一方面恐吓革命党,另一方面迫使溥仪让位。那时候袁世凯所操纵的新军基本上占据了清王朝直接控制队伍的绝大多数,因此清王朝最终被迫屈从,同意了皇上让位、建立共和。

在慈禧去世之后的第3年,懦弱无能腐败的清朝政府走向了覆灭。在溥仪退位前,革命党在南方不断的取得胜利。清朝派遣袁世凯奉命镇压革命党,不过袁世凯早已和革命党的领导人士沟通好,并且达成了协议,若是他能够逼迫清朝皇帝退位的话,革命党就推举袁世凯做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自然想要自己当一次老大,于是就答应了这样的一个请求。后来袁世凯巧妙的利用手中的权力逼迫了溥仪皇帝退位。那么在溥仪皇帝退位的时候,清朝12名铁帽子王的态度又是什么样呢?清朝的铁帽子王更像是明朝时期的藩王,就是他们的位置也可以像皇帝一样一代一代往向下传,只不过他们没有皇帝那么有权力罢了,但是他们也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清朝时期一般都是做出突出贡献的皇族才有机会坐上王爷。只有做出极其特殊贡献的人才,有机会被册封为铁帽子王,毕竟铁帽子王可是一个世代传承的铁饭碗。所以在溥仪退位的时候,铁帽子王的后人自然就不乐意了,毕竟谁想将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给丢掉啊?但是无奈这些铁帽子根本没有能力反抗袁世凯,所以即便他们内心不答应也是没办法。清朝末年的时候满清皇族一直致力于个人的享受,所以八旗子弟一个个都是“酒囊饭袋”每日纵情于声乐或鸟虫。清朝政府所直属的八旗军由于自上而下的体制特别的腐败战斗力更是弱的不值一提。当时在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的时候,即便这些铁帽子王爷还有八旗子弟内心有1万个不愿意,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反抗。在袁世凯刚开始提出想法的时候,满清皇室有一些之人想提出反对意见,但是后来都遭到了暗杀。这些满清子弟又都是一些贪生怕死之人,他们何必要跟自己的生命过不去呢?袁世凯在逼迫溥仪退位的时候,明确表示现在镇压在前线的清朝军队已经承受不住压力了,若是在持续打仗下去,可能会让军队发生变动,其实就是在变相的恐吓这些满清皇族们。关于皇帝退位好几个提出反对意见的人都遭到杀害,所以大家自然也就没有了过多的想法。而袁世凯当时是一个聪明人,对于这些铁帽子王爷也都许下了一定的承诺。比如说可以让他们在新政府中担任一定的官职,并且享受一定的俸禄。而这些前清王爷在权衡之下也就自然接受了袁世凯的和平改变,其实也是迫于无奈之举。这些铁帽子王爷自小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一个个的能耐和他们的祖先相比确实差了点。因此在清朝灭亡之后,大多都是靠变卖家当维持之前的奢侈生活。不过再多的家当也撑不了多久,于是有些王爷慢慢的饿死街头。有的也另则出路,比如清朝有个铁帽子王爷“克勤郡王”就曾到街头拉人力车。

12位铁帽子王中主要分为四种态度,一种是坚持支持溥仪退位,一种是坚决反对溥仪退位,一种是认为要以大局为重,既然已经无力回天了,还是退位比较好,还有一种是没有明确的态度。

“铁帽子王”不是官衔,是一种世袭制的特殊爵位,它的正式称谓叫做“大清世袭罔替君王”。寓意是永远都不会降级,一直世袭罔替。其中庆亲王就是坚持要溥仪退位的,而溥伟和善耆两人就是属于坚决反对溥仪退位的那一派,载沣就是觉得应该以大局为重的那一派,而其他几位亲王就是没有明确态度的那一派。

其实,不管是在后来坚决反对还是支持溥仪退位的亲王,他们在最开始都是一致对外坚决反对溥仪退位的,因为满清一旦灭亡,或者是换一个统治者,那么这些亲王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所以,在当时不管是这些亲王还是其他的满清王族和满人都是持反对态度的。

但是后来因为满清在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所以就逐渐发生了很多的分歧,大家的态度也没有最开始那么坚决,这其中主要以庆亲王为主要求退位,因为当时袁世凯拿了很多的钱财和利益诱惑于他,所以他就投身于袁世凯的阵队,坚持要求溥仪退位,甚至于在后来袁世凯有几次遇到危险,都是他出面保护袁世凯,所以在他死了以后,任凭其家人再三请求,溥仪都始终没有给他谥号。



溥仪让位以前,段祺瑞叫嚣要领兵进京,名义上是讲道理,事实上便是逼宫。那时候清朝八旗名流权贵之中有的人收了贿赂,劝溥仪让位;有的人怕麻烦,一言不发,不表明态度。可是抵制的人也极其的多,因为溥仪让位就代表着清朝八旗名流权贵的权利没了,面临这般现实的局势,只要没有iq值欠费,必定是有人要抵制的。

比如知名的宗社党便是清朝末年八旗权贵抱团抵抗民国政府的产物。只不过,清朝灭亡是势在必行,这群清朝八旗名流权贵再如何上窜下跳,终究也只是螳臂当车,不太可能有什么作为。

清代在历史上总共册封过12位“铁帽子王”,在其中八位清代开国时封的皇家宗室,分别是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豪格、硕塞、岳托、勒克德浑;此外四位是在清朝后半期因为功勋卓著而被册封的,分别是胤祥、奕欣、奕譞、奕劻。

依照清王朝的规矩,铁帽子王的王爵可以世袭罔替,一直传承下去。即便是他们的后代中出了作奸犯科的子孙,也可以将爵位移交给旁支保持爵位永存。到了后来辛亥革命时,清代的铁帽子王们依然很有地位,那时候执政的醇亲王载沣(宣统帝溥仪的生父)便是12位铁帽子王其一。但是清王朝对南方地区各省市的控制能力早已彻底分裂,局势摇摇欲坠。

此时,手握重兵袁世凯另一方面恐吓革命党,另一方面迫使溥仪让位。那时候袁世凯所操纵的新军基本上占据了清王朝直接控制队伍的绝大多数,因此清王朝最终被迫屈从,同意了皇上让位、建立共和。



因为不管溥仪退位与否,铁帽子王的利益都能被保障,所以他们都不反对。清朝一共有12位铁帽子王,八位是立下军功的皇族宗世,另外的四位是因稳固江山而被皇帝亲封的亲王。他们的权利和清朝息息相关,清朝灭亡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局面。铁帽子王们为了能够巩固清朝皇族的权利,想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制度的办法。于是他们组成了首个皇族内阁。他们最希望的是能够掌握军队,可是北洋军队属于袁世凯,只听袁世凯的号令,根本不听他们的吩咐。袁世凯当时也早已经脱离皇室管辖,更不会听从这些亲王的吩咐。但这些立下战功的铁帽子王深知军队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掌握军队的领导权,他们又把袁世凯请了回来。

后来双方谈判决定签订《清室优待条件》。铁帽子王要求不能只优待溥仪,也要平等地对待他们。他们不仅拥有和其他普通民众同样的公民权利,还可以保留财产不被抄家,并且免去了亲王们的税。当时他们如果不签订协议同意溥仪退位就会被杀掉。权衡利弊,大部分亲王都签订了此协议。

主要是因为这些铁帽子王非常富裕,现如今只能靠以前的财富生活,当国民政府提出保障自己权益的时候,他们立马松口答应同意溥仪退位。

对于他们来说溥仪退位他们根本不在乎,铁帽子王只想保障自己的利益。



他们都是持着坚决抵制的态度

12铁帽子分别是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豪格、硕塞、岳托、勒克德浑、胤祥、奕欣、奕譞、奕劻。



有反对的,有支持的,但最最后都迫于形势为了保存自己放弃抗争。


清帝退位,隆裕太后为何竟在朝堂上嚎啕大哭?
最后不得不接受袁世凯的意见,即南北和谈,清帝退位。隆裕太后为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愧为“女中尧舜”,值得为其举行隆重的国葬,为其降半旗致哀。隆裕是末代太后,从此,我国再无太后,她为太后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大清王朝268年的基业,断送在隆裕太后的手里,她自然会嚎啕大哭了。

1912年2月12日,6岁皇帝谁宣布退位,清朝统治结束。它标志中国历时 多年...
1912年2月12日,6岁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宣布退位,清朝统治结束。它标志中国历时2000 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大清灭亡之后,10多万皇族子孙去了哪里?
1.大清灭亡,皇族子孙依旧受到了优待。晚清时期,随着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很多人都开始对清朝有了反抗心理。随着清朝逐渐走向了衰败,最终大清朝彻底灭亡了。一开始满清皇室都不答应民间势力的要求,但是眼见着武昌起义,袁世凯投向了孙中山的阵营,清朝不得不答应共和制,溥仪退位。而在与满清皇室协调的...

大清朝统治多少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0] 1636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11-12] 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入关后20年时间里,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 [13] 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 [14-15] 康雍乾...

清朝的末代皇后到底是隆裕还是婉容啊!?
与婉容同时入选的还有另外一个少女-文绣,但是由于文绣家族势力没有婉容家大,所以文绣退而居其次,成为皇妃。然而现在看来,婉容的幸运当选却正是她不幸命运的开始。住在紫禁城的那段日子里,由于母仪天下的荣耀和新婚燕尔的欢愉,婉容过得还算惬意,她的柔情与活泼也给溥仪带来了很多快乐,而她的饱学多...

溥仪退位后仍长居故宫,为何13后突然搬出?
话说这革命党兵不血刃的让大清朝交了权,退了位,袁世凯可算是大功一件,他成功的忽悠隆裕皇太后主动的带着小皇帝溥仪签订了《退位诏书》,让几百年的大清朝大厦顷刻间灰飞烟灭,但是在签订诏书之时,当时革命党成立的民国政府也和隆裕就几点退位待遇达成了几点协议,大致的内容如下:第一点就是溥仪皇帝...

婉容嫁给溥仪的时候大清气数都尽了,为什么婉容的家人还要把她嫁给溥仪呢...
为什么婉容家人还要婉容嫁给溥仪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虽然婉容嫁给溥仪时,大清朝不止是气数已尽,而是已经灭亡了,但是满清作为前一个朝代,存在了二百多年不是闹着玩的,在哪些有头有脸的贵族家庭心理,能够嫁给皇帝也可以光宗耀祖了。再说自己家里出了个娘娘,也觉得无比的荣耀。

清朝的历史(用文言文写)
大清,满州之国也。姓爱新觉罗氏所建,天命元年立国,国号金,史称后金,天聪十年易号清,顺治元年入主中原,屠戮甚重,又强令剃发易服,永历三十七年,台湾郑氏降清,汉人尽失其地。迨宣统三年,末帝溥仪退位,清亡。清自入主中原后,历十帝,纪统二百六十又八年。帝系 太祖努尔哈齐 太宗皇太极 世祖...

清朝被西方列强打了几十年,为何能坚持这么久?
因为大清朝不是大明朝,他们是有跪族基因 大明朝面对外敌时,一刚到底打不过创造条件也要打,大清朝则完全不同,打不过我们还不会下跪吗?我们就不会用自己的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吗?在对外战争失败之时,大清朝政府的外交举措,可比大明朝灵活机动的多。他们知道中国是一个体量特别大的国家,西方列强...

古文《清史稿》全文翻译
《清史稿》是记叙了清太祖建国到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所有清朝的历史,乍一听这个名字就不像正正经经正史应该有的名字。其实,清史稿并不是清朝政府组织编撰的历史,而是根据修史的传统,是由清朝的下一个政权北洋政府组织编撰的,所以它又不算是清朝的正史。清朝灭亡之后,北洋政府为它修史。北洋政府按照...

北宁市13270966157: 清朝的铁帽子王有哪些
於寒舒麦: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其身份高贵且封爵像铁般牢固,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

北宁市13270966157: 铁帽子王是谁 -
於寒舒麦: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四位恩封的,即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北宁市13270966157: 清朝共有几个铁帽子王?
於寒舒麦: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礼亲王代善:太祖次子.郑亲王济尔哈朗:显祖三子舒尔哈齐之子.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十四子.豫亲王多铎:太祖十五子.肃武亲王豪格:太宗第一子.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太宗皇帝皇太极五子.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孙.怡贤亲王允祥:康熙十三子.恭忠亲王奕欣:宣宗成皇帝旻宁六子.醇亲王奕譞:道光七子.庆僖亲王永璘:乾隆幼子.

北宁市13270966157: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 -
於寒舒麦: 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以及庆亲王.在十二家铁帽...

北宁市13270966157: 什么是清朝的铁帽子王? -
於寒舒麦: 清建立后,建立一整套封爵制度:当时确铁帽子王定的皇族爵位共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清朝封爵一般有两种,一为功封,二为恩封;袭爵方式也有两种:一是降等承袭,二是原等承袭,即世袭罔替.清史仅有十二位王爷被皇帝赏赐为铁帽子王.因此,“铁帽子王”作为一种特定称谓指的就是世袭罔替的王爵,形容身份高贵、封爵如铁样牢固.

北宁市13270966157: 有哪几个铁帽子王 -
於寒舒麦: 清朝除了清初封的8大铁帽子王,后来又封了允祥为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清代对“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王爵的称谓. 干隆皇帝诏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后又添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祥 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 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 一共12个亲王.

北宁市13270966157: 铁帽子王是啥? -
於寒舒麦: 什么是“铁帽子王” 中国青年报:什么是“铁帽子王”? 李典蓉:所谓的“铁帽子王”,是清代民间俗称,这个称谓也只出现在清代,指世袭罔替的王爵.王爵的后代可以承袭爵位,无需降等.事实上,...

北宁市13270966157: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谁?是什么时候封的? -
於寒舒麦: 铁帽子王是清代对「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王爵的称谓. 乾隆皇帝诏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礼亲王:...

北宁市13270966157: 清八大铁帽子亲王都是谁? -
於寒舒麦: 世袭罔替——清朝的铁帽子王 在清代众多的亲王、郡王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八大铁帽子王”.这八大铁帽子均为开国元勋,战功卓著,为清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 1、礼亲王:代善 2、郑亲王:济尔哈朗 3、睿亲王:多尔衮 4...

北宁市13270966157: 介绍一下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 -
於寒舒麦: 礼亲王: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图鲁”.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