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重点解词???快点,老师留的作业我急用

作者&投稿:才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唐雎不辱使命》注音、重点词语解释、句子翻译、以及相关的重点问题,越多越好,谢谢啦~

注释
  1.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标题是后人加上。《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 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又称《国策》。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2.[秦王]即秦始皇帝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3.[使]派遣   4.[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现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 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5.[易]交换。   6.[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7.[加惠]给予恩惠。   8.[虽然]即使这样。虽,即使。然,这样。   9.[弗]不。   10.[秦灭韩亡魏]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    1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错意,置意。错,通 “措”,安放,安置。   12.[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   13.[逆]违背。   14.[非若是也]不是这样的。非,不是。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   15.[直]只,仅仅。   16.[谓]对   17.[怫(fú)然]盛怒的样子。   18.[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   19.[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20.[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抢,撞。徒:光着。跣(xiǎn):赤足。   21.[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22.[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想杀王僚自立,就使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王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本文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   24.[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是韩国的相国。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请聂政去把韩傀刺杀了。   2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公子光杀死王僚以后,庆忌逃到卫国,公子光派要离去把他杀了。仓,通“苍”,灰白色。   26.[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27.[与臣而将(jiāng)四矣](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28.[若]如果。   29.[必]将要。   30.[怒]发怒,动词。   31.[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32.[是]这样,代词   33.[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挠,屈服。   34.[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谢,道歉。   35.[谕]通'喻'明白,懂得。   36.[说]通‘悦’,高兴、愉快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真是太好了,即使这样,但是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这块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安陵君于是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了韩国亡了魏国,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大于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有百万人尸体倒下,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拔出剑站起来。   秦王(立刻,马上)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何至于这样!我明白了:韩国、魏国会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一字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 (把 )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愤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动词)
而: 1.挺剑而起(表承接,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 (这样)
2.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2、内容把握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一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计三十三篇。主要记载战国时期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动态。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锐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唐雎(jū),也作唐且,是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文章写了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唐雎出使的原因。

第二部分(2—3):写唐雎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经过。

第三部分(4):写唐雎折服秦王。

3、人物形象

唐雎: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在与秦王面对面的交锋中,他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当秦王以“轻寡人”相责难时,他立即坚决予以驳斥。当秦王老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威胁时,他毫不惊慌,而是以非凡的机锋转问秦王是否听过“布衣之怒”,再就秦王的答话点出“士之怒”这个要害。然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怀怒未发,休寝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完全压倒对方。最后以“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宣告斗争结束,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秦王:

在文中,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他开始向安陵君提出“易地”要求时,用发号施令的口气。所谓“其许寡人”,就是一定要服从他,不得违抗,实际上是把一个明显的骗局强加于人,表现十分骄横。在会见唐雎时,他严厉地质问,而不容对方分说,炫耀自己“灭韩亡魏”的武功,透露出他完全可以用武力吞并安陵。待到唐雎表示了“不易地”的强硬立场后,他立即进行战争恫吓。但他错误地估计了这个小国使者的反抗决心,所以当唐雎反过来问他什么是“布衣之怒”时,他还说“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依然是一副骄态。直到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他才气焰顿减,“色挠”,“长跪而谢之”,并极力称赞唐雎的胆识。

4、问题探究

(1)《唐雎不辱使命》通过人物的对白来展示情节,表现人物。

本文几乎全是对白,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文中共写到三个人的对话,开头是安陵君答复秦王的,明知是骗局,但又不敢得罪秦王,只得故作感谢。2、3段主要是唐雎与秦王的对话,突出了斗争的激烈,将情节推向高潮。最后一段以秦王称赞唐雎,宣告了故事的结束。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

运用对话,推进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2)理解《唐雎不辱使命》中的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对比手法的运用。

首先本文中唐雎和秦王是对立而存在的,他俩之间生死不容、唇枪舌剑的斗争,为作者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因而作者紧抓这一点,对比着来写两个人物。秦王和唐雎一会面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是大国君主,盛气凌人,又是质问,又是威胁,却偏又摆出一副关心弱小之邦的虚伪面孔,力图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唐雎。唐雎虽是弱小之邦的使者,却是从容镇定,据理力争,你有强权,我有正义,处在矮檐下,偏偏不低头,丝毫不为秦王的威胁所屈。一个先倨后恭,“使人谓” ——“不说” ——“怫然怒” ——“色挠”,“长跪而谢之”,这是秦王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另一个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付——针锋相对——“挺剑而起”,这是唐雎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

处境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一个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一个是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唐雎先恭后倨,是因为他一开始就胸有成竹,但由于处境危险,不可鲁莽草率,故意含而不露,待机而发。秦王先倨后恭则根本不同。先倨,是因为自己是大国、强国,有恃无恐,误以为可以放胆作恶;后恭,是迫于眼前处境,黔驴技穷,不得已而为之,并不能改变他的本性。一倨一恭,也形成对比,但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对比,艺术上叫做相反相成,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这一复杂性格——既是凶恶的,又是虚伪的。

衬托手法的使用,也突出地表现在用安陵君来衬托唐雎。

安陵君是作品的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他是君,唐雎是臣,他的态度决定着唐雎的态度,他不失为明君,但有了唐雎才称得上是锦上添花。“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这种话只能出自安陵君之口,他比唐雎软弱,更缺乏才干,大敌当前,他有见识,会应付,却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找不到走出险地的途径。而唐雎出使秦国,面对秦王,一开口便胜安陵君一筹,“否,非若是也”,不卑不亢;接下去则一句比一句更有锋芒。他看透了秦王的危厉内荏,只要掌握时机,就能一举而战胜之。但反回头说,没有安陵君的支持信任,唐雎纵然浑身胆识,怕也难有用武之地。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互为表现,相辅相成。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

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标题是后人加上。《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山中十二策。唐雎(ju),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②[秦王]即秦始皇赢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③[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现在河南鄢(ya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④[易]交换。
⑤[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⑥[加惠]给予恩惠。
⑦[秦灭韩亡魏]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
⑧[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错意,置意。错,通“措”。
⑨[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
⑩[与]疑问语气助词。。
⑴[直]只,仅仅。
⑵[怫(fu)然]盛怒的样子。
⑶[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
⑷[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⑸[亦免冠徒跣(xian),以头抢(qia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
⑹[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⑺[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⑻[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想杀王僚自立,就使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王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本文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
⑼[聂政之刺韩傀(gui)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是韩国的相国。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请聂政去把韩傀刺杀了。
⑽[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公子光杀死王僚以后,庆忌逃到卫国,公子光派要离去把他杀了。仓,通“苍”。
⑾[怀怒未发,休祲(jin)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⑿[与臣而将四矣](专诸、聂政、要离)加上的,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⒀[缟(ga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⒁[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挠,屈服。
⒂[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谢,道歉。
⒃[谕]明白,懂得。

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给予好处,拿大块土地来换取小的,那很好;虽然这样,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再说,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因为安陵君是个年高德劭的人,所以我不想打他的主意。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上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何况(您)只拿来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一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发怒的样子。志土发怒可不是这样。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个人了。如果志士真的发了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孝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罢)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顿时)脸色沮丧,挺身跪起向唐雎道歉道:“先生请坐,哪里至于这样!我懂了,韩魏灭亡而安陵却凭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仅仅是因为有您唐雎先生啊。”
四、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五、词类活用
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
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六、写作特色
本文在写法上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采用反衬手法刻画人物。
本文篇幅虽短,却生动传神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唐雎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他不卑不亢,针锋相对地与秦王抗争。秦王的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外强中干的形象反衬出唐睢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的精神。
双方交锋两个回合。秦王盛气凌人,威逼唐睢,唐睢镇定自若,据理力辩,回绝了秦狂妄无理的要求。秦王理屈词穷,恼羞成怒,竟以“天子之怒”、武力杀伐相恫吓,企图使唐睢屈服于自己的淫威之下。然而,在生死存亡的考验下,更显出正义的力量、英雄的本色。唐睢引述古代侠士义举,指出“布衣之士”发怒的威力,暗示自己将以身效法,并“挺剑而起”,表现了为国献身、义无反顾的决心。秦王在这大义大勇之下,“色挠”而“跪谢”。这些行动、语言、胆识气概的层层对比,使古代爱国义士的形象和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秦王专横的性格将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反衬得更加高大完美。
②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的性格。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文章主要篇幅写人物对话,全篇除了五六句是直陈描写句外,其余均为人物的对话。对话双方各自的语气符合各自的身份和个性,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秦王的话充满“天子”的压人威势,如文章开头第二句“寡人……安陵君其许寡人!”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五十里之安陵,以大易小,这是显而然是欺诈:“其许寡人”一语,突出地表现秦王无可商量的横蛮态度。第二段中,秦王责备安陵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种问罪口吻,在欺诈的同时,加之以威胁。唐雎回答:“否,非若是也”。语气坚决,否定了秦王的“逆”和“轻”的说法。第三段中秦王和唐雎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秦王的仗势骄横、色厉内荏和唐雎的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在精彩的对话中,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③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文章虽短,但围绕“唐雎不辱使命”这一中心事件,形成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的故事情节,开头和结尾简略地交代故事的缘由和结果,中间两段详尽细致地写唐雎与秦王的斗争,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自然而紧凑、严谨而完整。
本文重点详写了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一笔带过,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人公——唐雎,突出文章重点。
七、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战国策》善于写辩论说辞,尤其是人物对话直接生动,个性化极浓。《唐雎不辱使命》写秦王从以大国自居、妄图欺侮弱小的安陵的野心到向唐雎长跪道歉、恭而折服的丑态;写唐雎为维护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不畏强秦,胆识过人的勇智,均是通过直接记录人物的对话表现出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野心狡诈,“安陵君不听寡人,……,轻寡人与?”狡诈恫吓,软硬兼施,“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骄横、狂妄,“先生坐!…,徒以有先生也”好话说尽,丑态毕露。这是写秦王。写唐雎呢,从第二段开始,用双重否定句和反诘句,其特点是据理力争,坚决果断,义正词严。第三段的回答则是针锋相对,咄咄逼人,激昂慷慨,陈述句与反诘句、排比句和比喻句交叉运用,气势突兀,雄心尽示。全文就是在这样主体对话并助以行动的描写中,用秦王的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的种种表现反衬出唐雎的大无畏精神。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在文章的笔法上最具特色,值得我们去学习、揣摩。

1.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0�0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0�0o 挠náo 谕yù小结“其、以”的用法和意义。
其: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句中语气,相当于:难道;还是。)
安陵君其许寡人(句中语气,表期望或命令,相当于“一定”。)
得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
以: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介词,用)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
以君为长者(介词,把)
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和“上、下、东、西”等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可译为“以”。)
以激怒其众(连词,表动作行为的目的,相当于“来”“以便”。)
固以怪之矣(作副词,通“已”,译为“已经”。)
3.古今词义:
长跪而谢之(谢:古:道歉;今:感谢)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古:即使这样;今:虽然)
2.


历史上不尊重别人的事例
韩信:胯下之耻 鲁肃,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宋朝徽钦二帝:受金人之辱 韩雎不辱使命:布衣之怒与天子之怒 楚王轻毛遂:毛遂自荐 南朝宋士族王氏轻刘裕之外戚 嗟来之食:“嗟,来食”英法德讨论捷克归属问题,将捷克总理拒之门外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怒鞭己父 等等 ...

九年级语文下册中考知识点(人教版)
九下重点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我所欲也》、《曹刿论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1-17 展开全部 我记得初三中考内会儿 我们语文老师 总抓 这几篇文言文: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出师表鱼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邹忌讽齐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的知识重点。我还剩几天就期末考试了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一、句子翻译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局限性拿它来交换。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

历史上不尊重别人的事例
从前,苏东坡去山上玩。他去山上的寺里,小和尚报告了方丈,方丈摆摆手让小和尚随便招待随口说了声“坐,茶”。后又有一客人来,方丈了解其身份,热情招待。苏东坡在方丈与客人的交谈中,表现出谈吐不凡。方丈感其身份不一般,又对小和尚说:“上茶。”对苏东坡说:“请坐。”又过了一会儿,方丈...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敬有没有例子
韩信:胯下之耻 鲁肃,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宋朝徽钦二帝:受金人之辱 韩雎不辱使命:布衣之怒与天子之怒 楚王轻毛遂:毛遂自荐 南朝宋士族王氏轻刘裕之外戚 嗟来之食:“嗟,来食”英法德讨论捷克归属问题,将捷克总理拒之门外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怒鞭己父 等等 ...

急急急!!!初中三年人教版的书.所有重点古文诗词的翻译!
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唐雎不辱使命 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中考古诗文重点篇目有哪些?
19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九上 25 20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八下 25 21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七上 15 22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八下 25 23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八下 30 ☞ 课内23首不作更动 课标...

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赦shè 旁骛wù 佝偻gōu lóu 承蜩tiáo 亵渎xiè dú 骈pián进 强聒guō不舍 2、解释下面词语。(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2)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3)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

初中重点古诗文作者简介
17、《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18、《陈涉世家》 司马迁 19、《隆中对》 陈 寿 20、《公输》 《墨子》 21、《惠子相梁》 《庄子》 2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 23、《马说》 韩 愈 24、《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25、《与朱元思书》 吴 均 26、《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27、《湖沁亭...

如何快速提高语文成绩---快中考了
5.11《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对》 5.14 《出师表》 《与朱元思书》 5.15 《送东阳马生序》 《五柳先生传》 5.16 《小石潭记》《满井游记》 5.17 《岳阳楼记》 《桃花源记》 5.18 《醉翁亭记》 《核舟记》 5.21 《短文两篇》 《大道之行也》 5.22 《三峡》《湖心亭看雪》 5.23 《短文两篇》《观潮》...

定安县13676382511: 《唐雎不辱使命》一课的重点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 -
赤娅强力:[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 1、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定安县13676382511: 谁可以告诉我些关于唐雎不辱使命的重要字词解释?就是比较重要的,普通的也行,好的又加分,19日之前! -
赤娅强力:[答案] =按顺序一点点来吧第一段使:派谓:对…说寡人:我以:用之:的易:交换(古今异义)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许:答应加惠:继续恩惠以:拿虽然:虽然这样于:从弗:不因:因此使(因使唐雎):派使(使于秦)...

定安县13676382511: 唐雎不辱使命 一字多义词 总结,全部. -
赤娅强力: 先秦刘向的《战国策·魏策四》中的《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文中一词多义有: 1、使 A、派遣.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释义: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 B、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释义: 于是安陵君就...

定安县13676382511: 唐雎不辱使命的重点字解释 -
赤娅强力:[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 1、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2、安陵君受地...

定安县13676382511: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
赤娅强力:[答案] 活用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扩充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古今异义 【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只,只是 今义:不弯曲 【休祲降于天】 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 【长跪而谢之曰】 古义:道歉 【夫专诸之刺王...

定安县13676382511: 唐雎不辱使命 词语解释(一词多义)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
赤娅强力:[选项] A. 使(1)秦王使人谓陵君曰 ( )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 ( ) B. 亦(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 ) C. 虽(1)虽然,受地于先王 ( ) (2)虽千里不敢易也 ( ) D. 怒(1)秦王怫然怒 ( ) (2)怀怒未发 ( )

定安县13676382511: 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有哪些重点字和重点句?我周一要考试啦!越快越好
赤娅强力: (2)对疑难词句的辨析. ①五百里之地:方圆五百里的地方.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副词,表示希望,命令等语气,此句意思是: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 ③虽然:这里是“虽说如此,但是……”与现代汉语里的“虽然”不一样. ④错意:错,通“措”.翻译为:打他的主意. ⑤色挠:是说秦王被唐雎所逼,气焰受挫,面色沮丧. ⑥长跪而谢之:秦王挺身跪起向唐雎道歉. 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五、词类活用 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 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定安县13676382511: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还有古今异义,现在要 -
赤娅强力:[答案] 一词多义: 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2个)出使 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大易小------用,拿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以君为长者------把 于:受地于先王------从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

定安县13676382511: 唐雎不辱使命的重点字解释 -
赤娅强力: 《唐雎不辱使命》 1、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

定安县13676382511: 谁可以告诉我些关于唐雎不辱使命的重要字词解释? -
赤娅强力: =按顺序一点点来吧 第一段 使:派 谓:对…说 寡人:我 以:用 之:的 易:交换(古今异义) 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许:答应 加惠:继续恩惠 以:拿 虽然:虽然这样 于:从 弗:不 因:因此 使(因使唐雎):派 使(使于秦)出使 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