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三国演义谁争霸,

作者&投稿:少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早还是楚汉争霸早啊~

楚汉争霸早于三国演义。
解析:
一、三国之前的朝代是东汉,东汉之前是西汉。
二、楚汉之争时是秦朝末年西汉初年。
三、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称是西汉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从楚汉到三国时期过了四百年左右的时间。

扩展资料:
楚汉之争的影响
楚汉之争是由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来的,但性质却截然不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农民战争虽然胜利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但曾经是农民战争领袖的刘邦和项羽,却不得不走封建统治的老路,遂转变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
在这场角逐中,项羽具有强烈的旧贵族意识,不善于用人,不能重建统一王朝。刘邦知人善任,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建立了汉朝。
《三国演义》题材来源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
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晚唐李商隐的《骄儿涛》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并且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
金元时代三国故事被大量地搬上舞台,院本和杂剧中有许多三国故事剧。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记载,仅元杂剧中就有近三十种演述三国故事的作品。《辍耕录》中记载的金院本有《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和《赤壁鏖兵》等。
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出现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一部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汉争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应该指的是辽东割据的军阀—公孙渊
公孙渊(?—238年),字文懿。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太和二年(228年),夺其叔公孙恭位,被魏明帝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遣使南通孙权,孙权立其为燕王,并遣甲士万人携珍宝前往辽东,公孙渊害怕魏国讨伐,于是斩送吴使首至洛阳,明帝拜其大司马,封乐浪公。景初元年(237年),在击败前来讨伐的毌丘俭等后叛魏,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置百官有司。景初二年(238年),明帝遣太尉司马懿率军四万讨之。公孙渊大败,并其子为魏军所斩。
还有一个是长期割据南越的士燮。他虽然名义上归附孙权,但是在南越统治了四十年,也可以视作事实上的一个独立王国。

《三国演义其实是四国在争霸》

东汉末年,天下分崩,各地军阀混战不休,到公元220年前后,逐渐形成了魏、蜀、吴、燕四分天下的格局。然而,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没有给予燕国应有的地位,仿佛这个国家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发现,在辽东大地,有一个与魏、蜀、吴三国性质相同的国家——燕国,该国从公元190年初成规模,到公元238年被司马懿所灭,立国48年,比刘备创立的蜀汉还要长6年。燕国鲜为人知的开国之主公孙度,也是一个堪比曹操、刘备和孙权的乱世枭雄。

“我王辽东,何永宁也!”

公元189年,董卓进京,废少帝立陈留王,天下自此大乱。很多公卿大臣在董卓当政时期倒了大霉,偏偏有个名叫公孙度的人走了狗屎运。公孙度是辽东襄平人,和董卓部将徐荣是同乡,在徐荣的力荐下,公孙度得以出任辽东太守。董卓的意图是让公孙度在东北对刘虞和袁绍的势力形成威胁。

说起公孙度,此人和董相国的义子吕布倒有几分相似,两人皆有背弃恩主的经历,但公孙度的志向却远在吕布之上。公孙度,字升济,生于公元150年,他的父亲公孙延是一个躲藏于玄菟郡(今朝鲜咸镜南道、咸镜北道以及中国辽宁、吉林省西部一带)的亡命之徒,从父亲身上,公孙度从小就学会了隐忍。公孙度初仕时只为玄菟郡小吏,但深受太守喜爱。这件事说来甚为蹊跷,当时玄菟郡太守公孙琙的儿子公孙豹在18岁时病故,而公孙度小名为公孙豹,又与公孙琙的儿子同岁,因而这位玄菟郡太守把公孙度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为他找老师就学,还为他娶妻。等公孙度学有所成后,公孙琙保举他为玄菟郡有道,使他有机会进入洛阳中央政府供职。不久他升为尚书郎。公元170年,年仅20岁的公孙度升任冀州刺史。也许是仕途太顺的缘故,公孙度开始骄傲起来,慢慢地不怎么理会恩主公孙琙了。他放言说:“我本名叫公孙度,公孙豹是何人!”就大张旗鼓地将名字改了回来。不过,没过多久,公孙琙就把公孙度拉下了马—公孙琙在民间散布谣言,说大汉400年后,有人在冀州叛乱,谣言传到汉灵帝耳朵里,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公孙度撤职了事。

公孙度又苦苦等待了10多年,才等来董相国的委任状。不过,由于公孙度出身玄菟小吏,辽东的大姓和地方官吏都不把他放在眼里。襄平令(治今辽宁辽阳)公孙昭想给新太守一个下马威,就征召公孙度之子公孙康以伍长身份服役,没料到,公孙度一上任就下令逮捕公孙昭,将其活活打死在襄平市井中。接着,公孙度又杀死了辽东名豪大姓田韶,以及与田韶地位相同的名豪大姓100余家。他的目的无非是立威,使辽东上下心怀恐惧。对外,公孙度则率军东伐高句丽,西击乌丸,辽东边境得以大安。

公元190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此时中原混乱不堪,而辽东郡偏居东北,所受影响较小,得以借机振兴。此时襄平城的规模宏大,很多中原文人志士避难于此,城内外居住人口达到30余万人。公孙度知道天下势必大乱,就对手下亲信吐露心声道:“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其时,有人见襄平土地庙前有一块奇特的大石头,长一丈有余,下面还有三块小石头顶着它,就报告公孙度,说这是极大的祥瑞,“社主土地,明当有土地,而三公为辅也”。公孙度听后很高兴。

不久,公孙度把辽东郡分为辽西、中辽两郡,各置太守,又封自己为辽东侯、平州牧。接着,公孙度按照皇家规制设坛于襄平城郊,行郊祀天地之礼,无论车驾、仪仗、服饰都同大汉天子一般无二。不仅如此,他还立宗庙、登记田亩户口、征募兵丁,燕国开始初成规模。公孙度本意是先养兵数载,等天下有变,各路军阀厮杀得差不多之后,再一举南下统一全国,所以他在表面上只自称辽东侯和平州牧,以麻痹曹操、袁绍等人。

公元191年,北海郡(今山东寿光东南)三大名士管宁、邴原和王烈来到辽东避难,公孙度虚馆以待,可这三人并不领情。管宁住在最北面的荒塞,以示自己没有从政的意愿,公孙度有时骑马好几天去看他,管宁只跟他谈论些枯燥的学术问题。邴原则一天到晚批评辽东各项政务,并不安心于此,公孙度只好放他走了。剩下一个王烈,在公孙度无数次请求之下,终于答应出任长史。有了王烈的辅佐,辽东一片太平,没有人恃强凌弱,没有人恃众凌寡,商人也不抬高价格谋取暴利。公元197年,公孙度利用高句丽山上王伊夷模与其兄不和的时机,命其子公孙康带兵攻毁高句丽都城国内城,使山上王改建尉那岩城为新都城。一时间,公孙度“威行海内”。但他审时度势,仍没有出兵中原,公孙度深深明白,要想夺取天下,必先富国强兵。

在保境安民的政策指引下,燕国民众大力耕种,开辟田地,使辽东成为乱世中难得的“世外桃源”。官渡大战之时,曹操为拉拢公孙度,以天子名义封他为武威将军,爵永宁乡侯。对此,公孙度笑曰:“我王辽东,何永宁也!”他把曹操送来的将军印扔到武库中,拒绝派兵协助曹操。而暗地里,他则整顿军备,打算在曹袁两败俱伤后进军许昌。不料,天不假年,公元204年,一代雄主公孙度去世,终年54岁。如果他能活到曹操赤壁大败之时,率精锐辽东铁骑一举南下,那么曹操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袁绍!

诛杀两袁,力保辽东

公孙度死后,长子公孙康继位,这个公孙康很有意思,他把父亲所不要的“永宁乡侯”印绶,送给了弟弟公孙恭。公元207年,袁熙、袁尚两兄弟联合乌桓蹋顿单于进攻白狼山,被曹操手下大将张辽击败,蹋顿单于被杀,袁氏兄弟带数千骑兵逃往辽东,投奔公孙康。两袁此举是有目的的。尚未到达时,袁尚自恃手中还有数千骑兵,就与哥哥袁熙密谋说:“我们此去辽东,公孙康必定要来相见,我们就趁机杀掉他,然后占据辽东,渐图大业。”

袁氏兄弟想除掉公孙康,而公孙康也做着同样的打算,还先下手为强。

得知袁氏兄弟要来,公孙康提前布置众多士兵埋伏于马厩中——他要趁机杀掉他们,以此向曹操示好邀功。三人见面后,公孙康佯称请两袁参观马厩,袁氏兄弟毫无防备,高高兴兴地去了。谁知刚到地方,埋伏多时的士兵就一拥而上,将两人五花大绑,扔在冻地上。两袁这才知道上当,但为时已晚。

地上很冷,袁尚冻得受不了了,向公孙康乞求说:“君侯,我们还没有死,冷得实在受不了,能不能给我们拿张席子垫在地上啊?”公孙康万分鄙视,冷笑道:“你辈简直连猪狗都不如!你们的脑袋都要被割下来送到远处去了,还要席子有什么用?”于是,令甲士将两袁踢倒在地,砍下了两颗血淋淋的人头。

与此同时,乌桓单于苏仆延也被曹操击败,来投奔公孙康,公孙康一不做二不休,卖二送一,将活该倒霉的苏仆延斩首,把他的脑袋连同两袁首级一块儿装在笼子里,用极快的驿递方式,送到曹操处。

曹操收到三人首级后,遣使前往辽东,以汉献帝名义拜公孙康为左将军,封襄平侯。襄平侯属于县侯一级,比永宁乡侯高。不过,曹操一直到死,都没能吞并辽东,未能擒获蜀中刘备、江东孙权和辽东公孙氏,成了曹操死前最大的遗憾。

公孙康在取了两袁与苏仆延单于的人头后,不幸患上了重病,没多久便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见自己的两个儿子尚幼,就下诏令弟弟公孙恭统领辽东。公孙康在位期间,虽无胸怀天下之志,但对力保辽东做出了重大贡献,正所谓“力争天下,不及其父公孙度;然力保辽东,其子公孙渊远不如他”。

联吴还是联曹,是个问题!

燕国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但由于偏安东北,地盘狭小,实力仍然很弱,无法与魏、蜀、吴三国抗衡。而继位的公孙恭身体很不好,加之其以“黄老无为”思想治国,整个燕国军备松懈,实力开始下滑。公元220年,曹丕篡汉,拜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这其实同曹魏封孙权为吴王一样,燕国和吴国都不归曹丕管辖,用现代的话来说,公孙恭和孙权都是“独立的法人代表”。但与孙权拒绝儿子到洛阳为质不同的是,懦弱的公孙恭答应曹魏,让先君公孙康的长子公孙晃去洛阳“当官”, 公孙晃一家从此“名为王侯,实则囚徒”。后来,公孙恭大病一场,又错服草药,丧失了性功能,搞得如同阉人一般,实在不堪为君。于是,公元228年,其侄公孙渊(公孙康第二子,公孙晃之弟)发动政变,夺取了君位。魏明帝曹叡很快承认既成事实,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任命他为所谓的“辽东太守”。

为求燕国生存,公孙渊周旋于吴、魏两国之间,他曾向孙权上表称臣,并派使臣宿舒、孙综前往建业(今江苏南京)。礼尚往来,吴国也于公元233年,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领兵万人,带着大批金银财宝和九锡备物,乘船由海路来到辽东,准备封公孙渊为燕王,封地幽、青二州17郡共70县。

可是,公孙渊此时却犹豫起来,觉得东吴太远,一旦有事,怕也借不上力。权衡之下,公孙渊决定背吴投曹。于是,他毫不犹豫斩杀了张弥、许晏等人,把首级送往洛阳,呈给魏明帝。张许二人带来的10000多名东吴兵士,也全部被公孙渊收编。魏明帝接到首级后很高兴,封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持节自治辽东。

孙权得知公孙渊叛吴联曹后,“气涌如山”,大骂道:“不自截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就令颠沛,不以为恨!”他随即准备点兵出征燕国。东吴臣僚薛综等人认为不妥,赶紧进言说:“大军一旦陷入辽东,曹魏来攻,建业势不能守,不守建业而取辽东,实在不可取。”过了一阵子,孙权这口气渐渐消了,也就不再提征燕国之事。这就是孙权比刘备高明之处,如果吴军大部投入辽东,唯一得利的就是曹魏。

首个灭亡的国家

曹魏自曹操时代起,就制定了一统中国的方略,魏明帝曹叡首先将目光瞄准了吴、蜀、燕三国中最弱小的燕国。公元237年,曹叡派幽州刺史毌丘俭进攻燕国,公孙渊派兵迎战,燕军将毌丘俭打得大败而归。公孙渊遂改237年为大燕绍汉元年,派出多路使者持节分封鲜卑单于为王,约定共同进攻曹魏北方之地。

魏明帝曹叡在逝世前,派太尉司马懿北征燕国,司马懿遂带兵四万,和夏侯霸等将领出征。燕将贾范和纶直见状,直谏公孙渊去年号,奉曹魏为正朔,以退司马懿之兵,公孙渊不同意,反而将两将押出斩首。公元238年六月,司马懿大军进入辽东,公孙渊派将军卑衍和杨祚领数万步骑兵防守辽隧,没想到,司马懿对辽隧只是进行佯攻,而转军袭击燕国都城襄平城才是目的。卑衍和杨祚等燕将被迫撤军营救,在首山被司马懿击溃。也是老天助曹,这期间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辽河暴涨,魏军海船很快便从辽河口直抵燕都襄平城下。燕王公孙渊和全城军民被围困城中,八月弹尽粮绝,将军杨祚开城投降。公孙渊不服输,亲率数百骑兵和他的儿子公孙脩一道突围逃往城东南方向,但不久便被魏军追上斩杀。

魏军入城后,将燕国相国及以下官员1000余人全部斩首,并把公孙渊的首级传至洛阳,燕国诸郡全部归降。至此,公元190年形成,经过公孙氏三代48年统治的燕国,最终败亡,成为四国中首个灭亡的国家。在洛阳为人质的公孙晃及其儿子,同样被曹魏下令斩首。燕国灭亡了,其余三国还能长久吗?蜀汉于公元263年被魏所灭;公元265年,曹魏江山被司马氏篡夺;又过15年,东吴败亡。四国归晋,这一历史进程其实始于公元238年。

历来史书都刻意回避燕国的存在,主要原因是中原王朝承袭于曹魏,曹魏遗留下来的史书不认可燕国的存在,讲究正统的后代史官自然也不承认燕国。同理,罗贯中以蜀汉为主角写就了《三国演义》,蜀汉同燕国远隔万水千山,八竿子打不着,罗贯中也就不会费力气去描写燕国。燕国,这个比蜀汉还长命的乱世国度,经过时间的摧残,被掩盖在了历史的迷雾之下,但迷雾终有散去的那一天!

文章来源:《百家讲坛》(蓝版)2010年第九期

魏蜀吴三国争霸。

刘备 孙权 曹操




群雄混战的三国名将云集,最后到底是谁赢了?
晋国赢,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280年灭吴统一三国。注:蜀国是司马懿之子司马昭与263年所灭,此时还是魏朝。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公元265-290年在位。公元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220年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正式...

《三国演义》读后感 群雄争霸
以下是由我J.L为您整理推荐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参考阅读。 篇一 :《三国演义》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彻底地动摇了东汉王朝,中国进入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 刘关张桃园结义后,王司徒巧定连环计让吕布来刺杀董卓,曹操大战吕布,曹孟德...

《三国演义》这部书你喜欢吗?你觉得这部书写的如何?
整部小说,大致可以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混战、三国鼎立、西晋建立这几个章节,这些章节也完全对应了相应的历史社会发展阶段。整体上,我印象比较深的三国故事,大多发生在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混战等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共同特点就是英雄辈出、群雄争霸。同样,《三国演义》向观众阐述了...

三国演义早还是楚汉争霸早啊
1. 楚汉争霸的发生时间是在秦朝末年至西汉初年,这是历史事实,比后来的三国演义所述的历史事件要早。2. 楚汉争霸是秦朝灭亡后,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最终导致了汉朝的建立,而刘邦成为了汉高祖。3. 三国演义的题材虽然也来源于汉朝末年的历史,但其文学创作和流传要晚于...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和割据的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从汉代四百年太平时期到四百年混乱的过渡时代,也可说是魏晋南北朝大纷乱的开端。三国形成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魏文帝始,后历明帝、魏齐王、高贵乡公、元帝;蜀则历蜀汉昭烈帝刘备及后主刘禅;吴则历孙权 ...

《三国演义》全书回目
《三国演义》读后感 “刘关张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火烧赤壁”……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全都出自一本精彩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各据一方,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成为魏国、蜀国和吴国的争霸,最终晋国统一天下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有不少鲜明的人物形象。如“...

三国谁赢了???
最后确切的说是司马家族赢了,由司马懿装病夺去了大将军曹~的军权后,江山就归司马家族了,之后的结果是司马炎即位,就是、晋武帝,建立了晋朝。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是司马懿的孙子!其实曹操220年死后,加上后代由司马家族为主力征战以后,势力在最后已经达到马上统一三国的地步了,可以说是近在咫尺...

三国演义中人物都有谁
次年三月大破汉军。252年病逝。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其他重要人物:《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谁能告诉我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书版本很多,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全书24卷,240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它...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
群雄争霸,谁与谁分天下 ——《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临江仙》遥看长江滚滚,浊浪排空,战火纷飞,乱世枭雄争天下。自古风流人物,群雄争霸,血流成河,千军万马,剑指谁家,谁与谁争天下。回首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汝城县19479077766: 三国演义是哪三国争霸??? -
枝天林可: 魏:曹操 蜀:刘备 吴:孙权

汝城县19479077766: 三国时期谁称霸 -
枝天林可: 三国志应该就是曹家.因为曹操死后,曹丕才称帝!所以该说曹家最雄厚.诸葛亮一介政客.蜀国法正才是第一军师,其次马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汝城县19479077766: 三国演义实则四国争霸,还有哪一国 -
枝天林可: 三国演义实则魏蜀吴燕四国争霸,燕比蜀长6年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称魏、蜀、吴三分天下.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发现,在辽东大地,有一个与魏、蜀、吴三国性质相同的国家──燕国,该国从公元190年初成规模,到公元238年被司马懿所灭,立国48年,比刘备创立的蜀汉还要长6年.燕国鲜为人知的开国之主公孙度,也是一个堪比曹操、刘备和孙权的乱世枭雄.

汝城县19479077766: 三国演义七雄争霸指的是谁
枝天林可: 魏蜀吴,齐楚韩赵魏燕秦.

汝城县19479077766: 三国演义中最后谁称霸天下?
枝天林可: 司马家族先灭蜀汉,吞并曹魏,后占东吴.建立晋朝.

汝城县19479077766: 三国演义谁为首?
枝天林可: 三国君主为首,曹操,刘备,孙权;加上其中的他势力,最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汝城县19479077766: 谁称霸了三国 -
枝天林可: 曹操的重孙曹芳称帝,后被司马昭安排其儿子司马炎篡位(也就是司马懿的孙子),名为晋朝.

汝城县19479077766: 三国演义这小说写的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哪三国争雄的故事? -
枝天林可: 《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和吴国.介绍一下背景吧,由曹操这个大奸雄建立的魏国占据着当时长江北部一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一些朝中忠臣暗骂为“曹贼”.而自从魏国打败袁绍之后,收编了大批军马,已成为三国中国力最强盛的一国.而蜀国,则是刘备建立的,由于刘备是汉献帝的叔叔,所以被叫做“刘皇叔”.其实刘备在初起的时候还是挺惨的,从徐州一直跑到成都,走了大半个中国.最后是吴国,吴国是由东汉末年反董卓联军中的孙坚创建的,孙坚带兵走到江南一带,于是就在这里创下了基业.

汝城县19479077766: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谁胜利了?北魏曹操东吴孙权西蜀刘备<br/>b
枝天林可: 楼主历史底子薄弱啊... 东吴和西蜀我们可以喊,但魏是不能喊北魏的,以后还有个北魏的.. 司马炎是晋王到晋帝推翻了魏 姜维是比较出名的人物,但也没掌大权,也不是皇帝,说是诸葛亮继承者可以,但不算是蜀的继承者 三国演义是以蜀汉为中心思想的历史小说,不是YY小说. ..作者以蜀和蜀的人物为主角,他也喜欢蜀,也想蜀赢,但历史不是这样,他也不能乱写.... 三国谁都没赢,因为最后统一的是晋 非要说嘛,魏占的便宜大点,因为毕竟从正史和名义上来说,确实是魏灭了蜀 三国演义嘛. .只说蜀的话那就是一国演义了.. 主角嘛.刘关张和诸葛亮...但其实历史小说没有绝对的主角...你觉得哪是主角就是...小说嘛..自己喜欢谁就是了.

汝城县19479077766: 三国演义里谁最能打 -
枝天林可: 论武功而言,应该是吕布.当时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个人和吕布打平手.而蜀国的五虎上将就有关于和张飞.可见吕布多厉害.要是政治军事才能的话,我感觉曹操最厉害,文才武略都是三国第一,写了很多诗,智利国家也是很厉害,管理下属和打仗也不含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