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有什么样的精神

作者&投稿:剧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肖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弗列得利克·肖邦
弗利得利克·肖邦(1810一1849)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里亚佐瓦·沃利亚。他的父亲尼古拉·肖邦原是法国人,后迁波兰,曾参加过1794年波兰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1746—1817)领导的反抗侵略者的起义。起义失败后流落华沙,靠教学等工作度日。后来,他又在家中开设了一所寄宿学校。从此,他就不再参与政事,只求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是,他和华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有较密切的来往,这对小肖邦的思想成长是有影响的。

肖邦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不仅能弹钢琴,并能作曲。七岁时,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小调波兰舞曲。八岁时,他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从此,肖邦就以钢琴演奏"神童"的身分,经常被华沙的贵族邀请去演奏,一时成为贵族沙龙中的宠儿。1825年,前来华沙参加波兰议会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出席了肖邦的一次演奏会,还赐给了肖邦一枚钻石戒指。肖邦童年、少年时代的这些经历,和他此后的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肖邦在少年时代,还接触到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这些年里,肖郑经常去乡间度假。他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音乐,就像种子一样,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也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民族。1772、1793、1795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个强国对弱小的波兰进行了三次瓜分。他们瓜分波兰的领土,奴役波兰的人民,还想扼杀波兰人民的民族意识,以 使他们能长久地统治下去。可是,正如一首波兰爱国歌曲所唱的:"波兰不会灭亡!"波兰人民始终坚持着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十九世纪上半叶波兰进步的、民族的浪漫主义文艺,对这个斗争 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时,波兰涌现出一批爱国的思想家和文艺家。他们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热爱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内容,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这些思想对肖邦有着深远的影响。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特维茨基在给肖邦的信中写道:"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正象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虽然并不是每一颗心都能听到它的声音。"他一再嘱咐肖邦,要"为了人民,通过人民!" 肖邦的老师埃尔斯纳也对肖邦说:"你是天才,为人民而写作吧, 要写得有通俗性、民族性。"这一切,给肖邦以后的思想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它不仅打击了欧洲反动"神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也对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这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来。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逮捕、镇压,酝酿着新的起义。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写道:“我还在这里,我不能决定启程的日子。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我深信,我要和故乡永别。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 离别的痛苦、永别的预感折磨着他,但是,亲友们的勉励、嘱咐和期望又鼓舞着他,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国外用艺术来歌颂祖国和自己的民族,为此他又感到激动。他写道:"我愿意唱出一切为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发的声音,使我的作品(至少一部分)能作为约翰(指十七世纪的波兰围王约翰三世索比埃斯基。他曾击败了土耳其侵略者,收复了祖国的疆土,并将土耳其人逐出维也纳和匈牙利,名震欧洲。)的部队所唱的战歌。战歌已绝响,但它们的回声仍将荡漾在多瑙河两岸。

1830年11月2日,萧瑟的寒风增添了华沙的秋意,更增添了离别时的痛苦。送别的友人以这样的话语叮咛着即将离去的肖邦: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流浪,愿你永不将祖国遗忘,绝不停止对祖国的热爱,以一颗温暖、忠诚的心脏。"

肖邦接受了友人们赠送的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它象征着祖国将永远在异邦伴随着他。更使肖邦感动的是,当亲友送行到华沙郊外——肖邦的出生地沃利亚时,他的老师埃尔斯纳和华沙音乐学院的一些同学们,竟已等候在那里,并演唱了埃尔斯纳特地为送别肖邦写的一首合唱曲:

“你的才能从我们的国土中生长,愿它到处充分发扬,...... 通过你乐艺的音响,通过我们的玛祖别克、克拉可维亚克(波兰民间舞曲)显示你祖国的荣光。”

这样的送别场面,这样激动人心的词句,使肖邦百感交集,在登上旅途时不禁失声痛哭。

肖邦离国几周以后,华沙就爆发了起义,并获得了成功。据说肖邦听到华沙起义的消息时,心情无比激动,曾拟回国,是他的挚友梯图士苦功他不要回去。当梯图士出发回国参加起义后,肖曾雇了一辆驿车追赶,准备和他一起回国,结果因未能赶上而返回维也纳。这时,肖郑在给华沙的友人马图申斯基的信中写道:"为什么我不能相你们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当一名鼓手!!!"

1830年11月的华沙起义,一度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赶跑了俄国侵略军,建立了波兰自己的政权。波兰人民的这一英雄业绩,震撼了整个欧洲,是欧洲革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可是,在取得胜利后不到一年,就由于波兰大贵族的背叛,使起义的成果被断送。俄国侵略军又重新攻陷了华沙,华沙起义被镇压下去了。又是在一个寒风萧瑟的日子,肖邦在去巴黎的旅途中,听到了华沙重新陷落的消息。这时,他义愤填膺、悲痛欲绝。在写给梯图士 的信中,他表示了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啊,上帝啊,你是存在的!存在而不给他们报应!你不管莫斯科佬的罪行,或者,或者你自己就是莫斯科佬!我可怜的父亲!我高尚的父亲,可能他在挨饿,他也没有钱给母亲买面包!妹妹也许遭受放肆的莫斯科败类的狂暴蹂躏!帕斯凯维奇(帕斯凯维奇是攻陷华沙的俄国统帅。),这条莫墓列夫的母狗,占领了欧洲那些头等君主国的驻节地!?莫斯科佬将成为世界的统洽者?......啊!为什么我连一个莫斯科佬都不能杀啊!"尽管肖邦 的父亲一再劝告他不要抛弃俄国"国籍"(当时俄国统治下的波兰居民均属"俄国籍"),可是肖邦在维也纳始终不去把他的俄国护照延期,而甘愿放弃"俄国籍",当一名"无国籍"的波兰流亡者。 同时,肖邦在维也纳也没有动用俄国占领华沙的反动头子康斯坦丁大公写给俄国驻维也纳大使的介绍信,从此和俄国统治者彻底划清了界限。以华沙起义为标志的波兰民族独立运动,好比是一所爱国主义的大学校,造就了无数波兰的民族战士,也哺育了一批波 兰的民族艾艺家。刚离开华沙时,二十岁的肖邦还相当幼稚,可是,华沙起义以后的.二十一岁的肖邦,已被祖国的灾难磨练得坚强起来了。他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也变得更强烈了。

1831年肖邦到达巴黎的时候,法国正处于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时期,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金钱统治着社会的一切。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黎,尽管在文化艺术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成为全欧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可是,正如肖邦在巴黎时所说的:"这里有最辉煌的奢侈。有最下等的卑污,有最伟大的慈悲、有最大的罪恶;每一个行动和言语都和花柳有关;喊声、叫嚣、隆隆声和污秽多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使你在这个天堂里成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说谁也不过问一个人是怎样生活的......。"为了在巴黎站稳脚跟,肖邦和上层社会的人士交往。环境决定了他"非生活在这个圈子里不可。"1833年初,肖邦在给多·泽瓦诺夫斯基的信中写道:"我已经进入最上层的社会,与大使、公爵、部长交往,......因为据说高尚的趣味是从这里出发的;假如有人在英国或奥地利大使馆听过你,你马上就有更大的才能了;假使沃德蒙公爵夫人庇沪你,你马上就弹奏得更好。" 由此可见,肖邦在巴黎尽管假快打开了局面、获得了成功,但他是不满意的。上层社会的奢华和虚假,无法安慰一位满怀亡国之 恨的流亡者那痛苦的心灵。1832年底,他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的优美艺术部长:"一个不能再忍受祖国的悲惨命运而来到巴黎已将近一年的波兰人——这是我向阁下作自我介绍所能使用的全部头衔——恭顺地向您请求把音乐学院大厅供他一月二十日举行音乐会用......"。这封信清楚地表明了肖邦在巴黎的身分和他的心情。和上层人物交往,日益使他感受到"假发所掩盖的是巨大的空虚。" 唯有和波兰侨胞在一起,他才感到亲切。他热情无私地帮助流亡的波兰同胞,经常和他们在一起交谈、回忆,并为他们不知疲倦地演奏。1836年,被称为"波兰的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是当时意大利最杰出的小提琴家,名扬全欧。)的小提琴家里平斯基要来巴黎演出时,肖邦积极地为他进行筹备,唯一的要求是要他为波兰侨民开一场音乐会。最初里平斯基表示同意,后来却又拒绝了,因为他不久要去俄国演出,如果他在巴黎为波兰侨民演奏,会引起俄国人的反感。这佯的"理由"激怒了肖邦,他愤然断绝了与里平斯基的友谊。1837年,俄国驻法大使以沙皇宫庭的名义拉拢肖邦,要他接受"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并表示这是由于肖邦并未参加1830年的华沙起义。肖邦断然加以拒绝,并义正词产地答复道:"虽然我没有参加1830年的革命, 因为当时我还太年轻,但是我的心是同那些革命者在一起的。" 这坚定的回答、傲岸的蔑视,给了北方的暴君一记响亮的耳光。 从这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肖邦没有辜负亲友和老师的期望和嘱咐,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忠于祖国的心。

肖邦很快在巴黎成名了。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演奏和钢琴教学,赢得了人们高度的尊重。在巴黎,"娱乐变成了放荡,这里金子.龌龊和血腥是混在一起的"。尽管肖邦对巴黎的上层社会有所反感,但他的活动大多局限于上层的沙龙,加上他自己也逐渐地过上了优越的生活,这对他的思想意识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局制,使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改革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这和他历来与不少波兰贵族及其子弟关系较密切也有联系。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的波兰人有几千名,其中三分之二在法国,大多是出身贵族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从政治上 说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保守派和民主派。保守派倾向于君主立宪制,而并不热心于社会改革;民主派则主张立即解放农民,反对专制制度。对于在巴黎的波兰民主派人士,肖邦一个也不认识。从思想观点上看,肖邦更多地倾同于保守派。所以,对于1830年 和1848年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肖邦表现得相当冷淡。 这些都不能不说是阶级局限性在肖邦身上的反映。

肖邦从此一直定居在巴黎,只偶尔去外地旅行。1835年,他曾去德国的卡尔士巴德与父母短暂地相会过一次。同年在德累斯顿认识了波兰贵族沃德津斯基的女儿玛丽亚,和她发生了恋爱。 次年,肖邦向她求婚,但由于肖邦不是贵族,只是"一个音乐家", 不门当户对,而遭到玛利亚父亲的拒绝。1836年底,肖邦认识了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约一年后,他们就同居了,一直到1847年才决裂分手。肖邦经常和聚集在巴黎的各国著名的文艺家交往, 如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法国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德国诗人海涅,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等。这些文艺家们尽管各人的风格、个性往往不一致,但他们彼此的交往,使互相间在思想和创作上有所启发,这对肖邦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慰藉。可是,肖邦后半生在巴黎度过的岁月,仍然充满难以排遣的孤寂感。他乡作客、举目无亲的感受,始终使他悲郁不已。从三十年代中起,肖邦经常患病,身体相当衰弱。举行公开的音乐会,尽管可以带来金钱和荣誉,肖邦却并不喜欢。他最大的愉快还是和波兰同胞在一起。他说:"就象不能拒绝给病人服药一样,我从不拒绝给密茨凯维文和诺尔维德弹琴,无论他们当中哪一个人来, 我都会坐下来弹琴,有时始终连一句话也不说。我的音乐不止一次引起他们流泪,这眼泪难道不是民族艺术家最高的十字架(意即报酬)吗?"1841年,肖邦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我们是否仍然会回祖国呢?!或者是完全疯狂了?!我并不替密茨凯维文和索邦斯基担心——这是一些坚强的脑袋,这些脑袋再经过几次流亡侨居的生活也不会失去理智和力量。"从这些话中间可以看出肖邦作为一个"自愿的政治流亡者"在异国的苦楚。但是,他宁愿蒙受这苦楚,也不情愿回波兰去当异族统治下的"顺民"。

1848年,他应邀去英国和苏格兰访问演出,尽管受到热烈欢迎,但他非常反感"英国人评价什么都用英磅,他们喜欢艺术只是因为它是奢多品。"他在英国时这样写道:"在我心里,已经什么也不想做了,......我的心里觉得忧愁,可是我麻醉自己,......我感得到一种沉闷的苦痛,......我早已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快乐了。 我根本什么也感觉不到,我简直只象植物一祥地活着,耐性地等待着自己的完结。"肖邦的最后几年就这样完成了他个人悲剧的终结。可是,对于祖国,对于未来的祖国复兴,肖邦始终念念不忘。1846年波兰爆发了克拉科夫起义,失败后,加里西亚又发生了农民起义。这些事件曾激起肖邦的热情,他在信中欢呼道:"克拉科夫的事情进行得极好";"加里西亚的农民给沃伦和波多尔农民做出了榜样;可怕的事情是不能避免的,但到最后,波兰将是一个强盛、美好的波兰,总之,波兰。"1848年3月,波兹南公国起义,4月即遭到普鲁士的镇压。肖邦对此也表示了极大的惋惜: "我......知道了关于波兹南公国全部可怕的消息。除了不幸,就是不幸。我已经万念俱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对祖国未 来的热情憧憬,体现了肖邦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热爱。正是这热爱使肖邦说出了他的遗愿:"我知道,帕斯凯维奇决不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那么,至少把我的心脏运回去吧。"1849年,肖邦逝世后,他的遗体按他的嘱咐埋在巴黎的彼尔·拉什兹墓地,紧靠着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见利尼的墓旁。那只从华沙带来的银杯中的祖国泥土,被撒在他的墓地上。肖邦的心脏则运回到了他一心向往的祖国,埋葬在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肖邦的创作】

肖邦的创作和他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人思想、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肖邦的创作生涯延续了三十余年(1817—1849),可分为两大时期:①华沙时期(1830年前);②巴黎时期(1831 —1849)。

肖邦在华沙度过的二十个年头,总的说来,是愉快、开朗的。 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情绪的基调是乐观的,但思想深度却是有限的。尽管在这一时期内,肖邦已写下了两首钢琴协奏曲、一些练习曲以及一些玛祖卡舞曲等优秀的作品,但是,华沙时期的作品毕竟不可能超越一个尚未经历生活风霜的考验、不满二十岁的青年人的思想局限。清新、明快固然是肖邦华沙时期大多数作品的基调,但从有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过于华丽,甚至纤弱 矫饰的特点,看出受当时欧洲沙龙乐风以及波兰贵族气息影响的痕迹。1829年,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就曾写信说:"大家说这里的贵族喜欢我。"但是,肖邦的早期创作中极其可贵的一点是:很早已显示出波兰的民族特色。各种民间舞蹈的体裁、节奏,以及风俗生活的意境、情致,使他的作品非常生动、感人。如d小调波兰舞曲(Op.71 Nrl)以及a小调玛祖卡舞曲(Op.17 Nr4,《小犹太》)等。肖邦一生中写的第一首作品是波兰舞曲(1817), 写的最后一首作品是富有波兰民间色彩的玛祖卡舞曲(1849年)。 这象征着肖邦的一生是一个波兰民族作曲家的一生,是和波兰人民、波兰土壤息息相连的一生。肖邦很少直接采用民歌旋律作曲,而是按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性格、音调,自己去进行创造。他的音乐既具有强烈的波兰风格,也富有个人独创的特性;既 与民间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是经过精心加工和艺术提高的。

1830年至1831年华沙起义的成功、失败,不仅决定了肖邦一生中的重大转变,促使肖邦的思想走同成熟,并且也是他创作前期与后期的分水岭,这前后的区别显得如此巨大,甚至仿佛判若二人。从此,肖邦的作品的思想性更高了,情感更深刻了,气势更宏大了。他的作品从具有抒情音诗的特点演变为具有民族史诗式的特点。在华沙起义直接影响下产生的c小调练习曲、a小调及 d小调前奏曲标志着这一骤变的发生。在巴黎陆续写成的第一谐谑曲、第一叙事曲等宏伟的史诗性乐曲,也充分显示整个风格的变化。

肖邦在巴黎的创作很快进入了成熟期。此后的创作可以分为两个范畴,一个与祖国兴亡或个人对祖国的缅怀、思念、憧憬有联系,一个则更多反映肖邦在巴黎的生活感受和情致。从乐曲的风格来说,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宏伟的、富有戏剧性;一类是充满诗意的、抒情的。不少资产阶级的评论家只看到或只强调肖邦抒情、细腻的一面,甚至把肖邦称作"沙龙作曲家"、"病室作曲家",这是一种歪曲。肖邦尽管身体虚弱,钢琴演奏以细腻、含蓄著称,但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感天地之广阔、宏大,确实只有一位民族战士才能具有的。正是时代的激流、民族的悲剧和生活的冲突,使肖邦的作品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气势。但这宏大并不 妨碍肖邦音乐的细腻,强烈的戏剧性和优美的抒情性,在他的作品中是对立而统一的。例如升c小调夜曲(Op.27 Nrl)强烈的中段和宁静的首尾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叙事曲中反复交替出现音乐形象截然不同的两段。而这些对比完全受内容表现所决定 的,是有机整体发展,演奏的结果,而绝不是纯形式地为对比而对比。

肖邦最后几年的创作中,虽然也还有个别作品具有昂扬的情绪,如《幻想波兰舞曲》(0p.61),但更多的却具有一种仿佛与世无争的情绪。这在他以往的创作中是少有的,不能不说这是生活意志衰退、悲观情绪有所滋长的结果。从数量上说,最后几年的作品写得很少,这和肖邦当时的体力衰弱、心情忧郁有关。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曲。尽管他的老师埃尔斯纳等曾一再鼓励他从事民族歌剧的创作,但是肖邦很清楚自己的所长和所短,始终局限于钢琴创作。创作范围的局限丝毫不影响尚邦作为作曲家的伟大。他在钢琴音乐的领域内,不仅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并且对钢琴音乐、乃至整个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作品继承、发扬了欧洲十八、十九世纪初古典音乐的传统,大大地丰富了欧洲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天地,并对十九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继续发展、各民族乐派的兴起,以及此后整个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象主义音乐等),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他的充满独创性的作品中常富有宽广如歌、感人至深的旋律,和声色彩丰富而极有表现力,节奏生动,并常与波兰民间音乐、舞蹈有密切的联系,在形式体裁上也是多样的,同样具有高度创造性。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枣六岁就写诗枣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九岁时,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散场后,他更关心的好像是他的衣领,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对母亲说:“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领,妈妈。”

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1837年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的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足见他拳拳爱国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从1846年起,肖邦的创作开始出现衰退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另一方面同文学家乔治·桑的爱情破裂以及身体衰弱,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热情,身体健康每况愈下。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他临终时嘱咐亲人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枣波兰。

肖邦的创作生涯,以183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华沙时期与巴黎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他完成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后半生的巴黎时期,他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第一叙事诗》、《降A大调波兰舞曲》,有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英雄性作品《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有哀痛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降b小调奏鸣曲》,还有不少的幻想曲与小夜曲。

当他1831年9月初赴巴黎时得知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强烈震动。《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1831)、《d小调前奏曲》(1831),即是这时完成的。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巴黎时期是肖邦思想艺术高度成熟、创作全盛的时期。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音乐风格,使其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肖邦在全部生涯中只开了三十次音乐会就建立了一种传奇式的荣誉,这在钢琴演奏史上别无他例。肖邦尊重并继承古典音乐传统,但他的琴艺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别是在他的玛祖卡和波罗奈兹舞曲中,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民间调式、和声和特性节奏,显示出一个道地的“玛祖尔人”对民族性格、风格、情趣及对艺术语言的熟悉和理解。

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他那些诗意浓郁、充满着震撼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着“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同时,他的创作又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和情感内容,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方面以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著称,另一方面以欧洲十九世纪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载入史册。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正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李斯特谈萧邦】


肖邦 [匈]李斯特

我们要谈的一位大音乐家,远在他死以前,痛苦就把他折磨坏了;无论他的一部分作品怎样受欢迎我可以预言:二十五年或三十年以后,他的作品一定可以获得比现在更加深刻的评价。将来的音乐史家们一定会给这位在音乐中表现出稀有的旋律天才的人,给在节奏领域里作了奇迹般发明的人,给非常巧妙地和非常卓绝地扩大了和声织体的人以一定的地位;将来的音乐史家一定会公平地对待他的成绩:把他的成就看得比那些为管弦乐队所演奏的、为歌剧首席女演员所演唱的许多大型作品要重要得多。

肖邦的天才是相当深刻的、崇高的,然而主要的是——他的天才的丰富程度足以使他马上在管弦乐的广大领域内占据一个应有的地位。他的乐思的伟大、完美、丰富的程度足以填满豪华的管弦乐法的一切环节。有些书呆子责备肖邦的音乐中缺乏复调音乐的因素,但是我认为肖邦完全可以付之一笑。

证明一个艺术家是否天才,当然不是看他是否是否使用了某些艺术效果。艺术家的天才表现在使他不自禁地歌唱的感情里;崇高是天才的尺度。天才最后用情感和形式的完全统一来表现自己,情感和形式的统一程度要彼此不能分开,互为表里,这一个就是另一个发出来的光。肖邦的最美妙的、卓绝的作品都很容易改编为管弦乐,这就充分证明了:他可以不费力地把自己的最美妙的充满灵感的的构思用管弦乐队表现出来。如果他从来不用交响乐音乐来表现自己的构思,那只是因为他不愿意而已。他对自己所采用的形式具有明确的用意,他所用的形式是最符合他的感情的;他对于自己所采用的形式所具有的意识——是一切艺术中天才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演绎肖邦我说不上是权威,我不过是他一个忠诚的追随者。“熟读后主词”,就基本上是肖邦的精神。肖邦的音乐最主要的就是“故国之情”,还深一些的,是一种无限的惋惜,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一种无穷尽的怀念!这种无穷尽的怀念不光是对故土的怀念,那种感情深入在他的音乐里,到处都是一个“情”字啊!这是讲肖邦音乐的那种境界,他其实是一个根植得很深的音乐家。我要是能够再活一次的话,也要象黄宾虹画画一直追求到唐宋以前一样,从那个根子里打基础,再慢慢地“画”出去。黄宾虹活到90岁才到那个境界。我这辈子弹钢琴本就是半路出家,基础很差,要我现在重新从巴赫再到巴赫以前是不可能了!我平常喜欢听的音乐中钢琴的最少,基本上是跟钢琴没关系的。我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是戴留斯,他就从来不写一个钢琴作品(这个说法好象有误?至少戴留斯还有一首钢琴协奏曲——作者注)。因为我喜欢的是音乐,音乐是一个很巨大的无边无限的世界。肖邦古典的根是很深的。他的音乐和声非常丰富,同时对位复调的程度非常高,不象巴赫的,一听就是对位,他的不是,可是又无处不在。可以说,他的音乐里面包含着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里线条的艺术,尤其是黄宾虹山水画里的艺术,有那种化境、自由自在的线条···一般人弹肖邦,只晓得听旋律。肖邦的旋律是很美,可是在旋律美之外人们往往忽略掉了它其它声部的旋律。他的音乐是上头有个美丽线条在那儿,下头还有几个美丽线条无孔不入,有很多的表现。除此之外,肖邦音乐还有和声的美。不象一般的弹钢琴,右手是旋律的话,左手就是伴奏,肖邦的音乐里没有伴奏,里头都是音乐,都有丰富的内容。为什么人们都说肖邦是“钢琴诗人”?他的音乐真是最接近于诗!人们都说肖邦一定要歌唱,其实在歌唱之前,肖邦他一定要舞蹈,他的音乐全是从民间舞蹈出来的,每一句都是这样!即使是他的叙事曲,里面都有玛祖卡和华尔兹的影子。他的协奏曲也是这样,比如说第一协奏曲,第一乐章后面有波兰舞曲的影子,不仅如此,开始那个乐队的部分还是玛祖卡呢!很多人包括西方的音乐家都不知道!我说透之后,他们觉得很惊讶,但是仔细一分析,又觉得有道理!除此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肖邦要说话!肖邦的音乐跟诗那么接近,好象他在跟你说话。有一首他的E大调夜曲作品62,第一次接触它时,最后那一段我就感觉真是“泪眼望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曲”(此处引用有误,应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原句出自欧阳修词《蝶恋花》——作者注)!“乱红”颜色的感觉真实极了!每次我弹这个曲子就真是那个感觉——泪眼望花花不语!肖邦的音乐那个感人啊!每个人都会感觉到他在对你说话!肖邦真的跟诗是最接近的!
我一说起来就好象每一个作曲家都跟中国的诗有关系,比如说陶渊明就很象舒伯特,贝多芬和巴赫就少一些,但是贝多芬在“苦”这个程度上跟杜甫有点相象。肖邦的音乐真是跟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很接近很接近,所以这次波兰肖邦钢琴比赛,最让波兰人震撼的并不是某个人得奖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代表团给他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们认为这些中国人基本上都有那种肖邦的感觉。对肖邦有感觉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全世界都很少,因为肖邦那种诗一般的语言和他那种深情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越来越缺少,那种置生死于度外的执着真是很少很少!
(以上为傅聪说法,我很欣赏他的看法)

  肖邦的音乐精神

  在19世纪的编年史中,肖邦(1810--1849)被称为“钢琴诗人”
  ,这是一个恰当
  的称号。他那孕育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构成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黄
  金时代。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
  是他自己的,人
  们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
  是唯一把他的创
  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就把想象力献给了键盘,
  他在这个狭窄的
  范围中创造出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为美的
  源泉。不能演奏
  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
  这些局限。对于
  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亚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
  踏板把低音部相
  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
  “必须让每个音
  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
  盈的过渡句---
  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自然,音乐几乎
  象是自己歌唱出
  来的。
  肖邦有很多作品至今仍是钢琴家的演奏曲目,这是值得注意的。
  他的夜曲----正
  象这名字所含有的意思一样,是夜晚的歌曲----带有各种不同的忧郁
  色彩,这些曲子
  通常是三部曲式。他的前奏曲都是幻想的片段,有些有一页长,有几
  首只有两三行。
  他的练习曲是教学用的最好文献,在这些乐曲中,钢琴技术也变得具
  有了诗意。他的
  即兴曲奇异而有变化莫测,但它们却都圆满无缺。他的圆舞曲反映了
  沙龙里的鲜艳色
  彩和娇媚姿态,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心灵舞曲。他的玛祖卡舞曲取自波
  兰的农民舞曲,
  显现了他青年时代所见到的理想景色。

  在大型作品中,肖邦写了四首叙事曲。这些乐曲是有宏大结构的
  史诗,象是游吟诗
  人讲述的传奇。他写的波兰舞曲再现了一种庄严的情感,这是波兰贵
  族向国王欢呼时跳
  的列队舞蹈。这些舞曲具有英雄性的曲调,回荡着战斗中的铿锵声,
  颂扬了英雄的功绩。
  这位民族的诗人使同胞们记起祖先的光荣,加强了他们渴望自由的愿
  望。《摇篮曲》、
  《船歌》、《F小调幻想曲》的谐谑曲都显示出肖邦在他的艺术中在
  他的艺术中达到了顶
  峰。《B小调奏鸣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E小调钢琴协奏曲》
  、《F小调钢琴协奏
  曲》都完全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
  肖邦在20岁时就完全形成了他所显现出的风格,他不象一些大师
  如贝多芬或是瓦格
  纳那样长期的思想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肖邦与同时代的舒曼
  和门德尔松一样,
  在风格上是真正的抒情诗人。这三个人去世都很早,他们都用青年时
  代自发的抒情性达
  到自己事业上的顶峰,他们是浪漫主义第一阶段最杰出的代表。可以
  说肖邦在他的成熟
  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件是凭借传统技巧和曲式写成的。肖邦没有象舒
  伯特那样忍受过贫
  困和轻慢,也没有想舒曼那样忍受过精神病的折磨。虽然他一生享有
  盛名,与那个时代
  最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友善,但致命的疾病使他过早地逝世。当他在3
  9岁去世时,他留下
  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钢琴文献。
  肖邦的大量作品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包括技术性的练习曲两
  集,每集12首,分
  别于1833和1837年出版,以及无作品编号的三首。每首练习曲提出一
  个技术性的难题,
  常用单一的动机加以发展。它们在多方面概括了肖邦对钢琴技术的可
  能性的想法。但它
  们不仅仅是练习曲,也是一系列已具雏形的抽象音诗。
  第二类包括用小型、亲切的曲式写成的作品,其中有24首前奏曲
  、19首夜曲、4首即
  兴曲、14首圆舞曲、10首波兰舞曲和55首玛祖卡舞曲。波兰的旋律和节
  奏对肖邦风格的影
  响在波兰舞曲和玛祖卡舞曲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们是波兰的民族舞曲
  ,用三拍子的斯拉
  夫节奏音型和民歌式的旋律写成。这种简单的舞曲结构常被扩展成幻想
  曲和音诗。肖邦最
  出自内心的乐曲是夜曲和圆舞曲。夜曲是伤感情绪的无言歌,它用分解
  和弦伴奏上方的抒
  情旋律写成。
  第三类包括用较大型的自由曲式写成的作品,其中有4首谐谑曲、
  4首叙事曲和6首幻
  想曲。叙事曲和谐谑曲揭示了肖邦使用大型曲式进行创作的能力。显而
  易见,他是把叙事
  曲这一名称用于器乐曲的第一人。他的全部叙事曲都用四分之六或八分
  之六拍子写成。其
  中,他任意地借用了现成的奏鸣曲、回旋曲和歌曲等曲式结构去创造这
  一新的、史诗性的
  体裁。
  在这三大类作品之外,肖邦创作了三首奏鸣曲,其中的一首B小调
  (Op.58)最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与当时的流行习俗相左,肖邦没有一首乐曲被标上一个
  奇异的、浪漫色彩
  的标题。作为一位创造富有表情气氛和情绪的大师,他拒绝把音画用在
  他的作品之中。
  肖邦还有两首乐曲属于另一类型:F小调幻想曲(Op.49,1840-18
  41)和波兰舞曲幻想
  曲(Op.61,1845-1846)。这两首乐曲也是肖邦的不朽之作。
  肖邦几乎全凭个人的努力学习钢琴。他是一位卓越的钢琴家。他的
  演奏以精致细腻、
  美妙动人的音色和富有魅力的表现力著称,但是缺乏力量。人们常批评
  他弹奏的声音在音
  乐会大厅中显得过于柔弱。他特别喜欢在友人之间演奏。他清楚地意识
  到自己没有象李斯
  特那样对广大听众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在这方面他很羡慕他的对手。

  肖邦的作品没有真正的先例可援。他的风格是个人的、浪漫主义的
  ,与古典世界完
  全背道而驰。它们不依靠正规的大型曲式,也很少表现出结构感和均
  衡感。他的作品是
  随意的、幻想的、雅致而迷人的。美妙的旋律和闪耀的和声交织成适
  合与它们本身的曲
  式。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反复,有时只用少量的装饰就给反复增添了
  兴味。肖邦的作品
  给人以来自即兴创作的错觉(这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所渴望能做
  到的事),但事实
  上,肖邦是仔细而有 意识地把它们创作出来的。
  虽然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革新力量,但他从来都不是稀奇古怪
  的或炫耀自己的作
  曲家。他的音乐表现出的情感幅度很大:从伤感到洋洋得意的全有,
  但他反对空洞的炫
  技性作品。
  肖邦的作品从来不是复调音乐,而是带“伴奏的旋律”。肖邦的
  旋律来自他从波兰
  带来的对祖国民间歌舞的回忆,但是,对他来说,纯属个人触发灵感
  比这些现成的素材
  要多得多可。他那装饰音很多的长乐句往往具有声乐的特点,缠绵悱
  恻、回荡翱翔,最
  后似乎只得无可奈何地结束,但音虽消失,意犹未尽。
  肖邦旋律中装饰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属于一种完全新颖
  的类型,与那种音
  域狭窄、紧紧围绕着主要音乐的古典装饰音迥然不同。它们快速灵活
  、激动奔放的音流
  往往一直冲到钢琴的尽头,又重返到它的起点。它们以大量极为丰富
  多彩的经过音群的
  形式出现,却似乎从来不打断旋律的进行,而是与之融为一体。它们
  灿烂辉煌,变化多
  端,非常悦耳动听,但却并不冲淡那些始终是最基本的东西----旋律
  线和表情。
  肖邦的经过音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在这方面,他在钢琴音
  乐中引进了大量的
  新颖手法:不同音程的双音经过音群、八度经过音群,以及随意变幻
  的各种经过音群,
  其间引进了最不符合调性的经过音。这与那种古典风格的经过音大不
  相同,后者多限于
  表现用不同方式分隔的音阶。
  肖邦作品中“伴奏部分”的特点在于既有精心选择的和声,又
  有用来表现这些和声
  的精雕细刻的音型安排。这已不再是那种纯属调性的和声了。我们
  可看到当半音进行不
  在旋律的本身出现时,往往会出现在低声部或中间的声部。倚音、
  经过音和不谐和音层
  出不穷,而一个别具风味的和弦可以在这种音乐中产生表现力极强
  的效果,这在肖邦之
  前没有一个人能够相信和声本身会具有这样的能力。
  肖邦的和声有时引用密集的和弦来表现,但用得很少。这种和
  弦的音程通常要比过
  去的宽大很多。这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密集的和弦了,手指跨度很大
  ,它们很自然地包含
  “十度”音程。肖邦最喜欢用琶音,远甚于用和弦,并运用各种不
  同的音型。这些音型
  包含了曲调,利用各中手法来表现和声,这种手法比传统的“分解
  和弦”和古典派单纯
  使用的那些伴奏效果极为单调的几种刻板音型要丰富得多。这就产
  生立刻一种前所未有
  的融洽、柔和、优美的效果。
  肖邦作品的节奏是非常鲜明的,也是很有力的,但又极其灵活
  自由。这已不再是古
  典主义的严格节奏。在他的音乐中,自由节奏是个很重要的特色。

  肖邦是个浪漫主义者,但不是一个革命者。他象舒伯特和舒曼
  一样,也尊重传统。
  即使在他的创造革新中,也从未有过与过去决裂的大胆想法。他没
  有李斯特的那种大胆
  的魄力。
  肖邦有着一种浪漫主义者的狂热性,他在自己的灵感中自我陶
  醉、留连忘返,以至
  陷于不能自拔的境地可。他重复这种灵感,甚至超越了原来自然达
  到的限度。他似乎不
  愿看到这种奇迹或者令人心醉的幻境消失。他希望永远不要回到现
  实的尘世中来。
  在肖邦的艺术中,浪漫主义的风格丰富多彩,使得他的后继者
  们看来似乎一切都已
  为他们做下了准备。肖邦的模仿者们和追随者们充斥于19世纪下半叶
  ,直至20世纪仍未
  绝迹。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仍然未能摆脱肖邦的魔力,尽管他
  们继承肖邦,而写
  出的都不过是一些昙花一现的作品;同样是在肖邦创作思想的影响下
  ,在李斯特、瓦格
  纳,并于一定范围内在勃拉姆斯等人的身上却产生了创造性的反应。
  没有肖邦,19世纪
  下半叶的音乐是难以想象的。他的独创性是那样的强大,每个乐思、
  每一乐句都有其独
  特的魅力,或许没有任何其他作曲家能象肖邦那样容易从其作品中辨
  认出作者的。这样
  的独创性是不可能模仿的。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复制出来的只是肖邦
  前奏曲的某些外貌,
  而不是其本质,它们的本质是在人的最隐秘的心弦上引起共鸣。肖邦
  感情的幅度广阔得
  惊人,从轻淡的、太空般的愁绪到炽热的光芒和赞歌般的意气风发应
  有尽有。他的音乐
  思想内容丰富独具特色,使人猜想在它们的背后有隐藏着的标题,但
  它们的性格刻画从
  来不是描绘性的,甚至也不是史诗性的,它们只是一些纯粹的抒情性
  的自白。
  肖邦的钢琴艺术风格显然是受到胡梅尔和费尔德的重大影响,但
  它却是完全新颖的,
  肖邦是使现代钢琴变成他的唯一可能的表现手段的第一位大作曲家。
  李斯特的技巧是建
  立在肖邦的技巧之上的,不过肖邦一直紧紧依靠着纯粹的钢琴艺术,
  而李斯特则开拓立
  式钢琴的色彩和管弦乐的功能。
  肖邦是一个只有当外界触动他的神经和情绪时才去认识外界的作
  曲家,他讲的是自
  己,写的是自白。他的忧郁和感伤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气息,因为这一
  切都是在生活中体
  验过和真实感受到的。在他的音乐里,“世纪病”和“世界痛苦”无
  论如何强烈,却从
  来没有造成支离破碎的印象,因为这位艺术家一直对此保持警惕。肖
  邦之所以偏爱舞曲
  的形式,不仅是因为它们具有鼓舞情绪的作用和青春的新鲜与生动,
  而且是因为它们还
  有着深刻的象征性的意义。在社会的嘈杂混乱之中度过了他的一生的
  这位寂寞的艺术家,
  靠着这些舞曲活跃了他那孤寂的创作想象。
  他的舞曲完全不象古典舞曲那样总是多少有点刻板和拘谨,而是
  以感情在乐曲中
  统驭着一切。这是些热情奔放的舞曲,不仅仅是生动活泼、形式优雅
  、姿态高贵而已。
  这是些属于浪漫派的舞曲,它们表达了人类所有的情感:欢乐、痛苦
  、顺从、温柔、
  忧郁、爱情、自豪、愤怒、直至受屈辱的爱国者的那种英勇慷慨之气
  。
  在肖邦的身上,母亲的血统占着优势,他是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
  地突出斯拉夫民
  族气质的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从此以后,斯拉夫民族的因素归入了
  欧洲音乐的主流。
  在肖邦充满战争气氛的波兰舞曲中,波兰民族的血液沸腾得格外有力
  ,那矫健勇猛而
  拱起的旋律犹如折弯的钢刀;骑士般的玛祖卡舞曲闪烁着火热而辉煌
  的姿态;甜蜜的
  柔情和风趣的卖俏贯穿在圆舞曲中。他抒发感情有时象魔鬼般地神秘
  莫测,有时又象
  水妖般地令人销魂,但却永远是温暖而慈祥的。通过他的抒情而成为
  一种普遍语言的
  灵性在他那些光辉灿烂的练习曲中获得了最大的胜利,而夜曲则是他
  在孤独中的梦幻,
  他向静夜倾诉着一个人最恳切的渴望。他虽在表面上是幸运的宠儿,
  实际上却和他那
  浪漫主义的许多同时代人一样,也是一个饱经生活苦难的人。
  肖邦的浪漫主义虽然明显不是德国的浪漫主义,但是我们必须把
  它与舒曼和门德
  尔松摆在一起,因为在精神上他是他们的兄弟,并为他们所爱戴,所
  理解,而他和他
  的巴黎环境(除了李斯特和海涅是例外)的关系是从来不甚亲密的。
  肖邦比门德尔松
  更加忧郁而多情,也更加富于幻想、敏感和激昂。在创作手法上,他
  比舒曼更加稳健。
  肖邦是最纯真的浪漫主义钢琴抒情诗人。

爱国精神啊!!!!


邦的含义有哪些引申义?
成语中的邦,更是智慧的结晶,如"安邦定国"揭示了治国的智慧,"礼仪之邦"赞美了文明的传承。"经邦纬国"、"济世经邦"则体现了治国理政的重要职责。<\/在这些成语中,邦不仅是地理的界限,更是精神的寄托和责任的象征。从"一言兴邦"到"一言丧邦",这短短的词语中,蕴含着深远的警示和启示。邦,不...

实干兴邦是什么意思?
实干兴邦的精神是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动力,是勇敢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力量。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日益发达。但是,许多挑战依然存在。例如,新冠疫情、气候变化以及经济萎缩等问题依旧存在。只有通过实干兴邦的精神,才能够克服这些挑战,推动国家迅速发展。实干兴邦不仅仅是个口号,更是一种行动。实际上,实干者是国...

狼邦是什么意思?
除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狼邦在现代也有着新的含义。狼邦代表了一种忠诚、勇气和拼搏的精神。许多团队、公司都将狼邦作为标志,希望员工可以发扬狼邦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勇毅、忠诚和拼搏的品质。因此,在当今社会中,狼邦也成为了一种象征和标志。狼邦不仅仅是一种传说或象征,更是一...

北宋大臣杨邦简介,杨邦剖心处指的是什么?
杨邦为国捐躯、从容就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一直为后人敬仰。杨邦被誉为“庐陵五忠一节 ”。后人在其受难处聚宝山(雨花台)下土门冈。建杨忠襄公墓和祠。祠后毁于战争,民国年间曾重修墓道和立“杨忠襄公剖心处”碑,后牵至雨花台烈士陵园内,从陵园北大门进入后沿左侧道路步行,位于梅花簇拥的梅岗,...

邦是什么意思
邦这个汉字的含义非常丰富,既有地理、行政、政治等方面的意义,也有文化、精神、道德等方面的含义,其具体意义还需根据语境来确定。在古代文献中,邦的使用十分广泛,具有多种不同的意义,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变迁,它的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邦的来源 “邦”这个汉字最早出现在《诗经》中,作为“...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爱国主义精神吗
是。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表达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民邦文化理念
民邦公司秉持着团队精神,强调共享与快乐的文化核心,致力于构建一个公平的舞台,让所有员工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这里不仅是工作的地方,更是学习和自我提升的乐园,旨在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在这里安心工作,快乐生活,实现财富和快乐的共享。历经十二年的风雨洗礼,湖北民邦集团通过不懈...

邦宁办公企业文化
邦宁办公的企业精神包括诚信、专业、热情和创新,这不仅是员工的行为准则,也是推动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上,邦宁办公始终坚持一样的标准,不一样的追求,以质量为本,以价格竞争,以服务取胜,展现了公司的专业精神和对客户的尊重。最后,邦宁办公的宗旨是提升企业的效率,营造...

炕邦爷们是什么意思?
炕邦爷们具有执着坚韧的个性和强烈的责任感,常常被称作“北方男孩子的养成之道”。他们生性豁达,崇尚自由和简单无华的生活,常年坚持从事重体力劳动,历经磨难却从未失去坚定的信念。他们对家庭和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也有着追求自我提升的潜力。炕邦爷们是北方人最重要、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他们...

有关邦的成语有哪些
同邦共道:指的是拥有共同理念、信仰的人们团结一心,共同追求同一个目标或理想。该成语强调了同一国家或地区内人们的共同价值观和团结精神。邦无道则隐:意味着当国家政治混乱、道德沦丧时,有识之士会选择隐退,不再参与朝政。这是对那些混乱时期的政治环境的一种批评和反思。通过这种隐退的方式,表达对...

北市区15740578126: 肖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勇裕维酶: 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他有这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虽然在在巴黎病死,埋葬于巴黎,但是他要求把自己的心脏挖出,带回波兰,葬在自己的故土.

北市区15740578126: 怎样的肖邦(精神)
勇裕维酶: 在19世纪的编年史中,肖邦(1810--1849)被称为“钢琴诗人” ,这是一个恰当 的称号.他那孕育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构成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黄 金时代.

北市区15740578126: 肖邦的性格特点 -
勇裕维酶: 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他那些诗意浓郁、充满着震憾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着“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同时,他的创作又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和情感内容,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方面以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著称,另一方面以欧洲十九世纪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载入史册.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正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北市区15740578126: 肖邦身上有哪些性格特征 -
勇裕维酶: 坚持 顽固

北市区15740578126: 请问肖邦的品质有哪些 (最好全是四肢词语)偶喷很急 -
勇裕维酶: 坚韧不拔,一腔诚挚,豪迈雄壮(他的曲子)

北市区15740578126: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主要体现了肖邦的什么精神 -
勇裕维酶:[答案] 爱国精神

北市区15740578126: 肖邦拒绝沙皇俄国的职位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
勇裕维酶: 他知道自己更适合于音乐艺术.在自己最喜爱和最有能力的领域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大部分的艺术家都有这样的独立精神.不要牵扯政治.那是政治家的附会.

北市区15740578126: 肖邦为什么拒绝沙皇俄国授予的职位?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
勇裕维酶: 额,因为波兰在近代经常受到沙俄的侵略,而肖邦是出了名的爱他的祖国波兰爱国[有点狂热],有骨气[代表波兰拒绝了仇人沙俄 望采纳!^_^

北市区15740578126: 肖邦有什么特点 -
勇裕维酶: 他被成为钢琴诗人 肖邦不爱好管弦乐队的轰鸣巨响,他满足于把自己的构思完全体现在钢琴的象牙键盘上.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丝毫没有丧失表现力.任何认真研究和分析肖邦创作的人,都不能不在其中发现最高度的美、完全新颖的感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