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需马革裹尸还出处

作者&投稿:凤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和全诗。 满意采纳。~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源自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

马援
《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他年过花甲之际,仍向光武帝请求出征交趾,面对皇帝担其不能安享晚年之忧时,大义凛然地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意大丈夫战死沙场上,死得其所,不安老死于户牖之下。
不过要讲原诗,应该脱胎于清末徐锡麟,他所创作的七言绝句《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而非通常所说的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徐锡麟
毕竟这样慷慨一句与"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既不合意又不押韵。
至于最终成句者,则是毛主席。当年他作为热血青年,从韶山冲走出时,为其有牺牲多壮志,而立下的豪迈誓言。

青年毛泽东
而后当毛岸英牺牲后,对于是否要把儿子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时,毛主席忍住悲痛,以这一句诗作答∶"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充分显示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从此为国人所悉知了。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诗文如下: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白话文翻译: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
赏析: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原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出处:《出塞》【作者】徐锡麟 【朝代】清

原文

《出塞》

【作者】徐锡麟 【朝代】清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

倡战斗歌应该唱凯旋歌,只有战斗胜利了,踏着凯歌胜利回来,才是最光彩的事。

我立下誓言,决心冲出玉门关去,把入侵的敌人全部消灭干净。

爱国的热血好男儿,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

万一我在战斗中牺牲了,也不必用马皮把我的尸体包裹着回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05年,清王朝在各省扩练新军,以加强反革命的武装力量,作者决定“捐官”去日本学陆军,以便掌握军队。出发前夕,作者到奉天、吉林等地,察看形势,面对沙俄与日本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东北的角逐,无限感慨,于是创作出《出塞》。

鉴赏

“拼将热血洒疆场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

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

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出自《出塞》,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诗人徐锡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

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

作品译文: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扩展资料:

“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作于一九零六年春。作品在艺术上继承了唐代边塞诗的风格,具有豪迈雄浑的特色。描写将士的边塞生活。这首诗通过拟写出征者的豪壮心情,表达了作者坚强的战斗决心和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浙江绍兴人。1904年到上海访问蔡元培加入光复会,以后成为该会的领导人之一。1906年,他出钱向清政府捐得了道员,打进清政府内部,在安徽任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

1907年,他和秋瑾约定7月8日在安徽、浙江两地同时起义,后因风声日紧,恐怕事情泄露,准备7月6日在安庆枪杀巡抚恩铭,率众起义,不幸失败被捕,壮烈牺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塞



出处:《出塞》

作者:徐锡麟(1873年-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地主绅商家庭,幼读私塾,喜欢算术、天文,先后取得廪生、副举人等功名。因他常宣传革命思想,仇视清廷,其父恐受连累,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表示脱离父子关系。

全诗: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扩展资料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诗歌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出自清代徐锡麟的《出塞》。原诗全文如下: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此诗的意思是: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埋葬。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徐锡麟



何需马革裹尸还出自: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诗人徐锡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出塞》。

全诗为: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白话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扩展资料

诗词创作:

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出塞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下一句是什么
白话译文: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原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援年过花甲,却...

...学不成名誓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谁的诗?_百度知...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谁的诗?——答:毛泽东。【作品出处】出自《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是毛泽东于1910年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写于辛亥革命前夜,少年毛泽东目睹国力衰败、民不聊生的惨况,忧国忧民,壮怀激烈,欲走出家乡去实现更大的理想。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和全诗。 满意采纳。_百度知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源自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马援 《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他年过花甲之际,仍向光武帝请求出征交趾,面对皇帝担其不能安享晚年之忧时,大义凛然地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意大丈夫战死沙场上,死得其...

何须马革裹尸还原文及翻译 何须马革裹尸还翻译
翻译:我出使到北方的涿州,在广漠的沙丘上饮酒应酬,看着契丹人轻歌曼舞,周围的一切使人心揪。边塞的风雨是这样凄凉忧愁,燕地的百姓望着我们热泪长流,禁不住自己的愤慨伤忧,眼泪伴着细雨打湿了我的衣袖。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处《出塞》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作描写了塞外...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谁写的
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代 全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处:《已亥杂诗之一》释义:将士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培育着明年的花。相关...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处是哪?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的《乙亥杂诗》一般课本上的是:《乙亥杂诗之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诗句出处是什么?
出自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已亥杂诗》。青山处处埋忠骨是改字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历程”。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和全诗。 满意采纳。我来答 查看全部31个回答 热心网友 2018-12-09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诗句的意思是: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古代战场革命者  的遗体包裹之物:...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和全诗。满意采纳...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和全诗 答案: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意思为: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烈士的崇高敬意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详细解释:1.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和全诗。 满意采纳?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

蒲江县19622602616: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哪一位诗人写的? -
东方炕银翘: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蒲江县19622602616: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出自于()代诗人()的《》? -
东方炕银翘:[答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 诗句的意思是: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古代战场革命者的遗体包裹之物:马皮)将遗体运回国.

蒲江县19622602616: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首古诗?前两句是什么? -
东方炕银翘: “青山处处埋忠骨”好象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 马援列传》.

蒲江县19622602616: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 )的《己亥杂诗之一》 -
东方炕银翘:[答案] 龚自珍

蒲江县19622602616: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作者是谁?出自哪一首诗? -
东方炕银翘:[答案] 是龚自珍的《后汉.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毛泽东借用了了古人的名句,表明了自己...

蒲江县19622602616: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谁写的,什么代 -
东方炕银翘:[答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 诗句的意思是: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古代战场革命者的遗体包裹之物:马皮)将遗体运回国. 我们老师说过的,

蒲江县19622602616: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首诗?只知道出自马援,但不知原诗是怎么样的? -
东方炕银翘:[答案]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982.html恕我孤陋,好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上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已亥杂诗之五》? “青山处处埋忠骨”好象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

蒲江县19622602616: 何须马革裹尸还,它的前一句古诗是什么 -
东方炕银翘:[答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蒲江县19622602616: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哪里 -
东方炕银翘:[答案] 清朝著名作家龚自珍的《已亥杂诗》里. 老大,给点面子.

蒲江县19622602616: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__代____《乙亥杂诗之一》.不然不给分. -
东方炕银翘:[答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