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相古近系古新统池江阶 ()

作者&投稿:乐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陆相古近系始新统卢氏阶 ()~

卢氏阶,是中国陆相古近系始新统的第二个阶,位于岭茶阶之上。阶名由邱占祥、王伴月、邱铸鼎、童永生于 2000 年 11 月为编制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 (地质年代) 表》而提出,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 “卢氏组”。
经课题组 (王元青、李茜、童永生等) 研究,目前取得的主要进展是: 初步选定了卢氏阶的层型和界线层型候选剖面; 发现并积累了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初步生物群分析及与区域上的对比。
(一) 卢氏阶层型及界线层型剖面位置
卢氏阶的层型候选剖面初步确定在湖北省与河南省交界的李官桥盆地的玉皇顶-七里营西-石庙剖面; 界线层型候选剖面选定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岭附近的大凹-庞湾剖面 (图107) 。

图107 卢氏阶层型及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位置及地层分布略图

(二) 卢氏阶层型剖面和界线层型剖面描述
1. 卢氏阶层型剖面 (玉皇顶 石庙剖面) 描述
此剖面卢氏阶的地层厚达 2258 m,包括玉皇顶组的上部、大仓房组和核桃园组。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下伏地层 寒武系灰色、深灰色泥质条带结晶灰岩
2. 卢氏阶界线层型剖面 (湖北丹江口习家店镇大凹 庞湾剖面)
该剖面岭茶阶的玉皇顶组与卢氏阶下段的大仓房组呈连续沉积,但卢氏阶的上段地层 (核桃园组) 在此剖面中缺失,大仓房组之上被新近系的地层假整合覆盖。上覆地层 新近系砾岩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下伏地层 寒武系深灰色泥质条带灰岩
(三) 卢氏阶内的生物地层序列
目前,在相当于卢氏阶的地层内发现的主要化石是哺乳动物,其次是介形虫。就哺乳动物化石分布情况看,李官桥盆地内卢氏阶自下而上大致包含三个层位的哺乳动物群: ①底部为玉皇顶组上部层位所产的张沟动物群 (位于湖北丹江口黄营乡张沟村东) ,其特征是奇蹄类占优势 (占 57. 1%) ,此外一些古老类型的含量也较高 (占 42. 9%) ,主要属种有: Asiocoryphodon progressivus,Asiocoryphodonsp. ,Gobiatherium minutus,Lophialetes? primus,Yimengia sp. ,Forstercooperia? sp. ,Eomoropus? zhang-gouensis 等。②第二个动物群产自大仓房组上部层位中,化石保存不太好,共有 6 类: 祖鼠科属种未定类 Sciuravidae indet. ,似古雷兽 Cf. Paleosyops sp. ,中兽科属种未定类 Mesonychidae indet. ,冠齿兽科属种未定类 Coryphodontidae indet. ,脊齿貘科? 属种未定类? Lophialetidae indet. (王景文,1988 年厘定其为 Yimengia sp. ) ,小型新脊犀? Caenolophus? (Euryodon) minimus 等。③第三个动物群产自河南淅川核桃园村北石皮沟处核桃园组下部,其丰度和分异度均较高,达 22 科 46 种。其主要属种有:Iconapteronodon qii (齐氏类无跟鼩) ,秦岭新鼫 Neoryctes qinlingensis,? 初福科属种未定? Archaeonycteri-didae indet. ,小始细尾鼩 Eodendrogale parvum,石皮沟壮兔 Strenulagus shipigouensis,洛河卢氏兔 Lushil-agus lohoensis,丹江卢氏兔? Lushilagus? danjiangensis,沙漠兔 (未定种) Shamolagus sp. ,雅致双峰兔Dituberolagus venustus,? 壮鼠科? Ischyromyidae,李官桥东方圆柱鼠 Orientocylindrodon liguanqiaoensis,似类真鼠 (未定种) Cf. Pareumys sp. ,似迈索鼠 (未定种) Cf. Mysops sp. ,双棘似鼠 Tamquammys dispi-norum,景文强鼠 Viriosomys jingweni,杨氏秦岭鼠 Tsinlingomys youngi,淅川传夔鼠 Chuankueimys xichua-nensis,步氏塞依卡鼠相似种 Saykanomys cf. bohlini,小皇冠鼠 Stelmomys parvus,钝齿真灰鼠 Eoboromysobtusus,短枝真灰鼠 E. brachblastus,中国珍鼠 Zoyphiomys sinensis,大珍鼠 Z. grandis,隐脊猪齿鼠 Hy-dentomys crybelophus,大猪齿鼠 H. major,锥齿古亚鼠 Palasiomys conulus,梯形罕仓鼠? Raricricetodon?trapezius,豫始蹶鼠 Primisminthus yuenus,原翼齿兽未定种 Propterodon sp. ,石皮 沟 原 翼 齿 兽 Propter-odon? shipigouensis,小子鬣兽 Proleana parva,河南裂肉兽 Sarkastodon? henanensis,卢氏细齿兽 Miacislushiensis,淅川钟健兽 Chungchienius xichuanensis,原雷兽 (未定种) Protitan? sp. ,外平脊齿貘 Lophi-aletes expeditus,核桃园施氏貘 Schlosseria hetaoyuanensis,小短齿貘 Breviodon minutus,丹江全脊貘 Teleol-ophus danjiangensis,淅川戴氏貘 Deperetella xichuanensis,徐氏厚脊貘 Pachylophus xui,西安西栖犀 (未定种) Sianodon sp. ,原蹄犀 (未定种) Prohyracodon sp. ,尖利家坚兽 Jiajianictis muricatus,翟氏阿丁兽 Ardynictis zhaii,对锥齿兽亚科 Didymoconinae 等。
根据卢氏阶内哺乳动物化石的特点,阶内存在两个不同的动物群组合。下部为阿山头型哺乳动物群,其特点是奇蹄类在动物群中占较大比例,其中又以原始貘占多数,貘类中又以亚洲特有的脊齿貘类 (lophialetids) 居多,在原始貘类中除沼貘类外,还有戴氏貘类 (deperetelids) ; 开始出现始爪兽类(eomoropids) ,偶蹄类的戈壁猪兽 (Gobiohyus) 类型很少出现;组合中常见有古有蹄类中的假恐角兽(Eudinoceras) 类型的冠齿兽类、尤因他兽和戈壁恐角兽 (Gobiotherium) 类型的恐角兽类; 动物群中啮齿类中以亚洲特有的似鼠 (Tamquammys) 类型的原始梳趾鼠类居多,偶见副鼠类型。
卢氏阶上部为伊尔丁曼哈类型哺乳动物群,其特征是,在有蹄类中奇蹄类仍占优势,但两栖犀类和现生犀科 (Rhinocerotidae) 的原始类型开始出现,而且沼貘类在种类和数量上明显减少,脊齿貘类和戴氏貘类明显分化;组合中还常见雷兽类; 偶蹄类中出现了 Dichobune 类型、戈壁猪兽类型和石炭兽类型; 古有蹄类中的恐角兽类似已灭绝; 冠齿兽类已特化; 啮齿类以原始梳趾鼠类占优势,出现原始的鼠形亚目种类,兔形类已初步分化; 在此动物群中,脊齿貘类、雷兽类、中兽类、原始梳趾鼠类达到其发育的鼎盛时期。
(四) 卢氏阶底界的定义及阶的识别特征
目前,陆相卢氏阶的底界由于缺乏哺乳动物化石发现的连续性,而且难以确定阶的标志化石及其首现层位,而难以确定。有待今后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研究予以解决。
但是,根据已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卢氏阶是可以识别的。即在卢氏阶中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有相当多的属种是从卢氏阶开始出现,并为卢氏阶所特有,依据它们的存在即可判定卢氏阶的大致层位。这些特有哺乳动物有: Iconapterodus,Sinosinopa,Neoryctes,Eodendrogale,Lushius ,Lushila-gus,Strenulagus, Dituberolagus, Dawsonolagus, Asiomys, Orientocylindrodon, Tamquammys, Viriosomys,Tsinlingomys,Chuankueimys,Yuomys,Saykanomys,Stelmomys,Boromys,Zoyphiomys,Hydentomys,Pa-lasiomys, Raricricetodon, Primisminthus, Hydentomys, Mongolonyx, Mesonyx, Sarkastodon, Kuanchua-nius, Chungchienia, Pantolambdodon, Metacoryphodon, Hypercoryphodon, Uintatherium, Gobiatherium,?Harpagolestes, Lunania, Helaletes, Hyrachyus, Aktauchyus, Schlosseria, Lophialetes, Yimengia, Brevi-odon,Teleolophus,Telmatherium,Metatelmatherium,Desmatotitan,Hyotitan,Arctotitan,Acrotitan,Proti-tan,Microtitan,Dolichorhinoides,Gnathotitan,? Triplopus,Teilhardia,Forstercooperia,Litolophus,Gobio-hyus 等。
(五) 卢氏阶的区域对比
根据哺乳动物化石对比,卢氏阶的下部地层因含 Mesonyx,Uintatherium,Thinocyon,Hyrachyus 和Helatetes 等,与北美 Bridgerian 可对比。卢氏阶上部地层中出现与北美 Uintan 早期地层中所产相同的属Eomorpus 和 Foestercooperia,Triplopus 及 Harpagolestes 等,两者可对比。
在国内,与卢氏阶大致同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有: 湖北与河南两省交界的李官桥盆地内的王皇顶组上部—大仓房组—核桃园组: 内蒙古二连 浩特地区的阿山头组和伊尔丁曼哈组及四子王旗地区的乌兰希热组; 河南卢氏盆地的卢氏组和信阳地区的李庄组; 山东蒙阴地区的官庄组; 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化石沟组等。

富饶阶,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白垩系工作组,于 1999 年 12 月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提出,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 “富饶组”的命名地黑龙江省嘉荫县富饶乡 (现乌云镇) 。
富饶阶在命名时,曾将其作为我国陆相白垩系 12 个阶中最顶部的一个阶。当时指定的层型剖面,暂以黑龙江省嘉荫县富饶乡 (现乌云镇) 附近小河沿南山剖面为代表,并指出该阶以含孢粉小刺鹰粉(Aquilapollenites spinulosus) -桦粉 (Betulaepollenites)组合为标志,其代表地层为富饶组的上段。
经课题组 (陈丕基等) 多年研究发现,根据原有资料命名的白垩系最顶部的富饶阶存在较大问题。其问题在于,后来的研究证实,在嘉荫县乌云地区的富饶组,按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其上段岩性以灰黑色、黑褐色和灰黄色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夹薄层褐煤及少量流纹质晶屑沉凝灰岩,厚度大于 55 m; 其中含丰富的孢粉化石,为 Aquilapollenites-Betulaeceoipollenites组合,这一组合中,被子植物花粉平均占组合的 54. 7%,裸子植物花粉平均占 34. 7%,蕨类等孢子占 5%,这一组合是以水龙骨科水龙骨单缝孢属的多种分子和以桦科三孔类花粉为主要成分的孢粉植物群,清楚显示了北半球环太平洋区古新统以与现代植物群科属关系清楚的水龙骨科和桦科为主的植物群面貌; 在上段另一些层位分析出的杉粉-红杉粉组合,是以裸子植物无气囊的各种松柏类花粉为特征的优势种群,也都是古新世常见的属种; 另据报道,在上段中还含以下 Tiliaephyllum tsagajanicum 为代表的植物化石组合,这一组合见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上查加扬组下部,是典型的古近纪丹尼期 (Danian) 早期的分子。由此可知,根据最新研究结果,以富饶组上段地层为基础建立的 “富饶阶”不应是白垩系最顶部的一个阶,而应归属于古近系古新统最底部的一个阶。
富饶组下段的岩性,是以灰绿色和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含砾砂岩以及褐色泥岩为主,厚达54~100 m 以上。其中也含较丰富的孢粉化石,为 Aquilapollenites-Ulmoideipites组合,这一组合中被子植物花粉占组合的 52. 4%~66. 4%,裸子植物花粉占 28. 9%; 这一组合中除鹰粉类 (Aquilapollenties) 的种属和数量大增外,榆粉、脊榆粉也较为常见,还出现了沃氏粉 (Wodehouseia) 、克氏粉 (Cranwellia) 、山龙眼粉 (Proteacidites) 等特征分子,这个孢粉组合的时代属晚白垩世马斯特里赫特 (Maastrichtian)期,大致与我国陆相白垩系的明水期相当。
与黑龙江嘉荫县乌云地区的富饶组相似,松辽盆地的白垩系顶部地层明水组,其岩性也可分为二段。其下段岩性主要为灰色、灰黑色、灰绿色和棕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和砂砾岩组成两个正旋回,中部和顶部各有一层黑色泥岩,顶部一层厚 2~8 m,为与上段地层的分界线; 这两层黑色泥岩分布广泛而稳定,化石丰富,是盆地内地层对比的一个重要标志层,全段厚一般为 120~160 m,最厚达 243 m。此段含介形虫化石 Talicypridea amoena,Cypridea muriotuberculata,C. triangula; 叶肢介 Dax-ingestheria distincta; 双 壳 类 Pseudohyria gobiensis; 轮 藻 Atopochara ulanensis, Latochara longiformis,L. dongbeiensis,Aclistochara mundula var. elliptica,Raskyaechara gobica,Mesochara biacuta,Grambasticha-ra impolita,Hornichara,Sinochara,Retusochara,Maedlerisphera; 孢粉 为 Aquilapollenites-Wodehouseia组合,其中蕨类孢子占 30. 4%,裸子植物花粉占 33. 6%,被子植物花粉占 36%,与黑龙江富饶组下段的孢粉组合相比,二者均含较丰富的鹰粉类和沃氏粉,显示出马斯特里赫特期 (Maastrichtian) 的特征。明水组上段的岩性较粗、颜色较杂,以棕红色砂泥岩与灰绿色砂岩互层为主,顶部有一层砖红色块状泥岩,在盆地内分布稳定,是一较好的地层对比的标志层,上段总厚一般为 200 m 左右,最厚达 350m,本段化石较少,但含丰富的轮藻,主要有 Hornichara prolixa,Neochara taikangensis,Gobichara deser-ta,Atopochara ulanensis,Grovesichara cf. changzhouensis 等,后者在苏北盆地是古新世地层中的常见分子; 上段中含介形虫 Mongolocypris distributa 和 Metacypris kaitunensis 等,也曾报道含 Talicypridea turgida;含软体动物化石 Pseudohyria gobiensis,Sphaerium rectiglobosum,Valvata sungarina 和 Physa kuhuensis 等;上段含孢粉 Ulmoideipites-Ephedripites组合,其中蕨类孢子占组合的 45. 8%,裸子植物花粉占 32. 3%,被子植物花粉占 21. 9%,被子植物花粉中以脊榆粉 (Ulmoideipites) 数量最多,鹰粉类 (Aqailapolleni-tes) 比下段中明显减少,这一组合与富饶组上段的孢粉组合相比,二者均呈现鹰粉类含量大幅度降低,而榆科花粉和麻黄类花粉含量明显增加,显示了古新世的孢粉组合面貌特征。
在苏北盆地也有类似情况。在苏北-南黄海一带广泛分布晚白垩世晚期至古近纪早期的地层———泰州组 (但地表露头较少) 。根据岩性,可划分为下部的泰 1 段和上部的泰 2 段。泰 1 段自下而上被分为3 个亚段; 泰 2 段可分为 2 个亚段。整个泰州组自下而上划分为泰 1 亚段—泰 5 亚段。各亚段岩性和含化石情况均有差异。
泰1亚段: 上部为深棕色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下部为灰白色块状砂岩,大多有底砾岩,在钻孔中视厚度 0~100 m,不整合于赤山组红层或更老地层之上; 本亚段含孢粉 Gothanipollis-Gabonisporis亚组合,含轮藻 Grambastichara yuntaishanensis var. acuta,Nemegtichara microcylintrica,N. prima,Char- ites guanpingensis; 含介形虫 Mongolocypris distributa,Cypridea (Morinia) xindianensis,Ziziphocypris sima-kovi; 含腹足类 Hydrobia anhuiensis 和 Goniobasis jiangxiensis 等。
泰2亚段: 上部为深灰色泥岩夹粉砂岩,下部为棕灰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含砾砂岩及砂质泥岩,视厚度 38~50 m; 本亚段含孢粉 Rugubivesiculites-Jianghapollis 亚组合,含轮藻 Aclistochara sp. ,Mesochara cf. stankevtichii,含介形虫 Mongolocypris、Talicypridea、Cypridea、Quadracypris、Eucypris、Can-dona,富含腹足类 Valvata sinensis、Reesidella orientalis、Lioplacodes sp. ,Hydrobia anhuiensis、Parhydro-bia yuanshuiensis、Pseudamnicola haianensis、Amnicola xinyuensis、Truncatella sp. ,Goniobasis jiangxiensis、Pachychiloides macilenta、Gyraulus planoconcavus 等。
泰3亚段: 为浅灰色、棕灰色砂岩夹深灰色或棕红色泥岩,岩性变化较大,砂岩和棕色泥岩向深凹部减少,相变为白云质粉砂岩薄层和深灰色泥岩,视厚度为 60~70 m; 本亚段下部所含孢粉组合与泰 2 亚段的孢粉组合面貌相近,上部含孢粉 Pterisisporites-Ephedripites 亚组合,本亚段含少量轮藻 Gobi-chara subglobosa, Hornichara paralagenalis, Grovesichara changdeensis, Sphaerochara parvula, 含 介 形 虫Talicypridea spp. ,Mongolocypris,Quadracypris,Cypridea,Darwinula,Ziziphocypris 等,含腹足类口盖化石 Reesidella sp. ,Assiminea rectopercula 等。
泰4亚段: 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下部夹数层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是泰1段与泰2段分界的标志层,本亚段视厚度 50~120 m; 上部含孢粉 Ulmipollenites-Podocarpites-Jiangsupollis组合 (此组合延至泰 5 亚段下部?) ,本亚段含少量轮藻 Collichara xiaohekouensis,C. taizhouensis,Latochara cylindrica,L. yizhengica,L. curtula 和个别 Nemegtichara microcylindrica 及 Sphaerochara anfengensis,富含介形虫 Cyp-ridea spp. , 伴 有 Disopontocypris, Ilyocypris, Parailyocypris, Cyprois, Mongolocypris, Eucypris, Candona(Candona) ,Candona (Typhlocypris) ,Candona (Caspiocypris) ,Metacypris,Paracandona,Limnocythere,Homoeucypris 及 Turkmenella 等。
泰5亚段: 以深灰色砂质泥岩为主,夹暗棕色泥岩、棕灰色钙质粉砂岩,下部夹数层灰白色粉细砂岩,泥岩中含泥灰质结核,视厚度0~111 m; 本亚段继续含有前一亚段 (泰4 亚段) 延续上来的孢粉 Ul-mipollenites-Podocarpidites-Jiangsupollis组合,本亚段富含轮藻化石 Collichara xiaohekouensis,C. taizhouensis,Peckichara paomagangensis,P. varians,Grovesichara changzhouensis,Latochara cylindrica Sphaerochara anfen-gensis,Stephanochara breviovalis,Sinochara dongtaiensis,Neochara squalida 等,虽然这一轮藻组合中含有一些晚白垩世晚期的常见分子,如 Collichara taizhouensis,C. xiaohekouensis,Charites tenuis,Grambasticharayuntaishanensis var. acuta 等,但,其组合的总体面貌与上覆阜宁组一段的轮藻组合面貌很相似,具瘤饰的类型特别发育,其时代应属早古新世; 本亚带含介形虫 Cypridea 仍较丰富,但瘤刺减少,其他常见的有Disopontocpyris,Candona,Ilyocypris,Parailyocypris,Eucypris 和 Cyprois 等属的分子; 含腹足类组合 Meso-lanistes dongtaiensis-Gypsobia sinensis组合,其主要分子有 Campeloma xinyuensis,Reesidella subglobasa,Val-vata sinensis,Lioplacodes jiangsuensis,Parhydrobia rectoides,Pseudamnicola haianensis,Charydrobia lubrica,Amnicola bellatula,Pachychiloides chrysalis,Physa shandongensis 和 Physa debilula 等。
从以上泰 1 亚段—泰 5 亚段的孢粉组合看,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泰1亚段—泰3亚段的孢粉组合时代主要应是晚白垩世的坎潘期 (Campanian) 和马斯特里赫特期 (Maastrichtian) ,泰 4 亚段的孢粉组合似乎已进入古近纪古新世的丹尼期 (Danian) ,因为在这一组合中含有大量的松科和榆科花粉,而在我国许多地区 (如江西池江盆地、广东南雄盆地、我国中部地区甚至东北和吉林、辽宁抚顺地区等) 古新世的孢粉组合中都普遍含有很高的松科和榆科花粉的比值。由此可知,泰州组泰一段可与东北地区的明水组下段、富饶组下段对比; 泰州组泰二段可与明水组上段和富饶组上段对比 (表 13)
表13 中国东部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地层划分对比表


通过课题组 (陈丕基等) 研究得出结论: 原划归上白垩统顶部的富饶阶,其时代不属于晚白垩世晚期,而是属于古近纪古新世早期。因此该阶应从白垩系年代地层系统中删除,而上移至古近系古新统的最底部。同时,通过研究也确认,富饶阶的层型剖面不应选在黑龙江乌云地区的煤系地层中,这里相关地层分布局限,含化石门类稀少,仅以古植物和孢粉为主,不便于区域对比。富饶阶的层型剖面应在松辽盆地或苏北盆地内选定,这些地区相关地层分布广泛,含化石丰富,门类众多,有利于地层的划分,时代的确定和区域对比。

池江阶,是中国陆相古近系古新统上部的一个阶。阶名由邱占祥、王伴月、童永生、邱铸鼎于2000 年 11 月为编制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 (地质年代) 表》 而提出,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 “池江组”。

经过本课题组 (王元青、童永生等) 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是: 初步选定了候选层型剖面; 发现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孢粉组合资料,对识别池江阶具有重要意义; 初步判定了控制池江阶底界大致位置的生物界线证据。

(一) 池江阶候选层型剖面位置

初步选定的候选层型剖面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县城东北方向的池江镇与青龙镇交界处的王屋子 (北纬 25°25'45″,东经 114°30'05″) —新村里 (北纬 25°28'20″,东经 114°30'40″) 剖面 (图105) 。

(二) 池江阶候选层型剖面描述

上覆地层 下始新统坪湖组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下伏地层 下古新统狮子口组

1. 砖红色砂质泥岩夹灰绿色钙质泥岩和砂岩 (未见底)

图105 池江阶候选层型剖面位置及地层分布图

(三) 池江阶内的生物组合

根据本课题组 (王元青、童永生等) 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目前在池江阶内发现的化石,在陆相地层中主要是哺乳动物和孢粉; 在海相地层中主要是浮游和底栖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

1. 哺乳动物

在候选层型剖面上,哺乳动物主要产自池江组下部的滥泥坑段,目前已发现 13 种,有 兽类的Hsiuannania minor 和 Cf. Pseudictops tenuis 等; 踝节类的 Pseudanisonchus antelios,Ganolophus lanikenensis,Dissacus? sp. 和 Hyopsodontidae indet. 等; 古脊齿兽类的 Archaeolambda dayuensis,Nanlingilambda chi-jiangensis 和 Archaeolambda cf. planicanina 等; 翼齿兽类的 Harpyodus decorus; 北柱兽类的 Asiostylops span-ios,Botheriostylops noticos 和 Botheriostylops sp. 等; 对锥齿兽类的 Archaeoryctes notialis,以及食虫动物 In-sectivora indet. 等。池江组上部王屋段,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不多,其面貌有别于池江组下部滥泥坑段的哺乳动物群面貌,现已发现的有古脊齿兽类的 Archaeolambda sp. ,北柱兽类的 Allostylops peri-conotus 和中兽类的 Jiangxia chaotoensis 等。

综合以上发现和我国其他地区发现的池江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可以确认在池江阶首次出现并特有的哺乳动物有: Prionessus,Sphenopsalis,Ernanodon,Bayanulanius,Sarcodon,Hyracolestes,Petrolemur,Hsiuannania,Hartictops,Allictops,Pseudictops,Eosigale,Qipania,Heomys,Eomylus,Mimotona,Intero-gale,Jiangxia,Sinonyx,Asiostylops,Pseudanisonchus,Allostylops,Bothriostylops,Sinostylops,Nanlingil-ambda,Altilambda,Minchenella,Yuelophus,Ganolophus,Tienshanilophus,Prodinoceras,Radinskya,Ar-chaeoryctes,Obtususdon,Tribosphenomys 等。另外,还有一些在池江阶内首次出现并延续至上覆地层的哺乳动物: Lambdopsalis,Wanostylops,Archaeolambda 和 Prolimnocyon 等。

2. 孢粉

从前人研究成果可知,在池江阶 (组) 内含有两个面貌不同的孢粉组合。池江组下部滥泥坑段的组合属于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带植被类型的凤尾蕨孢-榆粉优势组合; 而上部王屋段的组合属荒漠或半荒漠的麻黄粉优势组合 (孙湘君,何月明,1980) 。据此,可与我国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的上古新统灵峰组的孢粉 Myricaceae-Tiliaepollenites-Nyssapollenites组合、Myricaceae-Cupuliferoipollen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组合和 Lingfengpollis-Momipites-Paxodiaceaepollenites组合,以及与苏北盆地阜 宁组 2~4 段 的Polypodiaceoisporites-Pinaceae组合和 Pentapollenites-Rhoip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组合对比。

3. 有孔虫

根据前人资料,与池江组大致相当的我国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上古新统灵峰组的上部含有 3 个浮游有孔虫带: Globorotalia (Gl. ) ehrenbergi-Gl. (Gl. ) pseudomenardii 局部延限带,Muricoglobigerina soldadoensis-Gl. (Turborotalia) tripartita 局部延限带和 Gl. (Morozovella) aequa micra 全延限 (?) 带;该组内还含 2 个底栖有孔虫组合带: Ammodiscus ambiguus-Silicosigmoilina californica组合带和 Haplo-phragmoides lingfenensis-Elphidium tickutoensis组合带。其中第二和第三浮游有孔虫组合带大致相当于国际有孔虫分带的浮游有孔虫 P5 带和 P6 带下部,而第一局部延限带大致相当于国际的 P4 带。

4. 钙质超微化石

在我国东海陆架盆地上古新统的灵峰组中发现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重要属种有: Fasciculithus tympaniformis,F. involutus,Heliolithus riedellii,H. kleinpellii,Discoaster multiradiatus Sphenolithus primus,Ellipsolithus distichus,Cruciplacolithus primus,C. tenuis 等。这些属种通过对比,分别可归入国际超微化石分带的 NP5、NP6、NP7、NP8 和 NP9 钙质超微带。由于在灵峰组中,尚未发现钙质超微化石 Tribra-chiatus bramlette,表明在该组 NP9 带发育不完全,缺其上部组分。

综合以上各门类化石与国际相关生物地层的对比,池江阶的时代大致属于古新世的中晚期,其层位大致相当国际地层表中的塞兰特阶 (Selandian) 至塔内特阶 (Thanetian) 。

(四) 池江阶的识别及其底界的认定

鉴于目前陆相沉积区所建的阶,其底界很难像海相阶那样,以某类化石属种的首现去定义,暂时只能依据两个具有不同时代意义的生物组合,结合二者之间岩石地层的自然分界面去认定阶的底界。具体到池江阶,根据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初步确定其底界位于含阶齿兽 (Bemalambda) 的狮子口组与首次出现古脊齿兽类 (Aachaeolambids) 和北柱兽类 (Arctostylopids) 的池江组下部滥泥坑段之间。这一界线与孢粉组合的分布也相吻合,在界线之下狮子口组上部的孢粉组合为榆粉-南岭粉组合,这一组合属以温带为主的落叶阔叶林植被,干旱草本植物发育; 而在界线之上池江组滥泥坑段的孢粉组合为凤尾蕨孢-榆粉组合,这一组合中凤尾蕨科的孢子含量大增,属种繁多,而榆科花粉含量则大幅度减少,这一组合属于亚热带常绿和落叶混交林植被,表明界线上、下气候有明显变化,由相对干凉的气候转变为温暖潮湿气候。

在陆相沉积区,目前在池江阶内已发现较为丰富的在池江阶首次出现,且在阶内消失而特有的哺乳动物化石 (见第三节中所列名单) ,这些特有哺乳动物化石也是识别池江阶的重要标志。

(五) 池江阶的区域对比

根据哺乳动物、孢粉组合、有孔虫等化石的对比,在我国与池江阶大致同时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有:江西省大余县池江盆地的池江组,广东南雄盆地的浓山组,安徽潜山盆地望虎墩组上段至痘母组,安徽宣城盆地和铜陵盆地的双塔寺组,嘉山盆地的土金山组,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的灵峰组,江苏苏北盆地的阜宁组 2~4 段,河南潭头盆地的大章组至潭头组,内蒙古二连盆地的脑木根组等。




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
柴西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中不少样品呈上述分布模式(图8-4),C35\/C34藿烷比值高于1.0,甚至大于2.0。南区狮子沟、跃进一带的渐新统样品多数呈这种模式,少数中新统样品也如此,反映这些地区沉积环境的还原性很强。北区多数样品中这种分布特征不明显,与它们Pr\/Ph值相对较高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

新生代地层区划有哪些?
本区古近系—新近系在区域分布上很不平衡,如山西、河北两省境内的古近系地表出露零星;而在山东省始新统、中新统和陕西蓝田、山西榆社等地区的中新统、上新统在区域对比上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古近系基本上以河湖相沉积为主,尤以三趾马红土分布更为广泛,个别地区有玄武岩出露。本区南部秦岭西侧的古近系—...

上湖,地理名词吧
上湖阶(Shanghuan Stage)是中国陆相古近系古新统底部的一个阶,位于上白垩统顶部富饶阶之上,古新统上部池江阶之下。阶名源自岩石地层单位“上湖组”,层型剖面位于广东南雄北东约12千米的湖口上河洞五头江附近。上湖阶以含下列在本阶首次出现并特有的哺乳类动物化石为特征 上湖组(Shanghu Fm)的...

学习任务中国新生界划分与对比
苏北盆地和南黄海盆地的古近系和新近系,与江汉盆地有相似之处。自下而上分为古新统的阜宁组,始新统的戴南组、三垛组,缺失渐新统,中新统的盐城组下段和上新统的盐城组上段。其中阜宁组和戴南组下部是较深水湖暗色泥岩沉积,为较好的生油岩系。 中国东部其他以陆相沉积为主的中、小型盆地很多,如东北抚顺盆地、...

中国陆相新近系中新统谢家阶 (4)
谢家阶的底界,即是新近系中新统的底界,是中新统与渐新统的分界线,亦即新近系与古近系的分界线。根据对比,谢家阶与国际地层表中的阿基坦阶 (Aquitanian) 相当,也与欧洲的陆相阶———阿让阶 (Agenian) 相对应。阿基坦阶的 “金钉子”(GSSP) 底界的定义是位于古地磁国际标准极性柱的C6Cn....

说说最具体的地质年代?
新生代的第一个纪(旧称老第三纪、早第三纪)。约开始于6500万年前,结束于230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除陆地生活的以外,还有空中飞的蝙蝠、水里游的鲸类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纪可分为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新近系 xī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个系...

古近系、新近系
古近系、新近系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 日报精选 日报广场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日报作者 知道团队 认证...

新生代地层区划
本区古近系—新近系在区域分布上很不平衡,如山西、河北两省境内的古近系地表出露零星;而在山东省始新统、中新统和陕西蓝田、山西榆社等地区的中新统、上新统在区域对比上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古近系基本上以河湖相沉积为主,尤以三趾马红土分布更为广泛,个别地区有玄武岩出露。本区南部秦岭西侧的古近系—...

统级单位的划分是什么?
11.新生界内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中国三个系的统级划分,传统上一直沿用国际通用的划分方案。即古近系(原老第三系)三分,自下而上为: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新近系(原新第三系)二分,自下而上为中新统、上新统;第四系二分,自下而上为更新统和全新统。但是广大第四系工作者长期习惯于将更新统进一步...

地质纪年是什么年代,那时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古近系】gǔ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个系。古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古近纪】gǔ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个纪(旧称老第三纪、早第三纪)。约开始于6 500万年前,结束于2 30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除陆地生活的以外,还有空中飞的蝙蝠、水里游的鲸类等。

港北区19332766030: 系级单位的划分是什么? -
粱孟盐酸: 系是小于界,大于统的年代地层单位,是一个纪的时期内形成的全部地层.我国对系级年代地层的划分和使用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已开始使用.但主要是涉及显生宙时期的地层,而且基本沿用了当时国际上已通用的划分方案并...

港北区19332766030: 介绍一下地球按地质划分的不同时期的概况具体介绍以下地球按地质划分
粱孟盐酸: 【地质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 【古近系】gǔ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个系. 古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古新统...

港北区19332766030: 中国建立了多少个地质历史的刻度
粱孟盐酸: 地质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方面含... 对应的地层称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新近系】xī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个系. ...

港北区19332766030: 尔雅是中国第一部字典吗? -
粱孟盐酸: 中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尔雅》是中国第一部词典.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中文字典.汉朝许慎编著.原作写於100年到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

港北区19332766030: 地层类型有哪些? -
粱孟盐酸: 1.陆相地层第四纪阶段陆相地层的主要类型如下.(1)冰碛层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层区,全为山岳冰川堆积类型.天山、阿尔泰、西昆仑、东昆仑、祁连的冰碛层大致有了测年数据控制,喜马拉雅、岷山、龙门山至滇西北的冰碛层大多缺乏测年资料...

港北区19332766030: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概述其历史地位及演变过程列举对其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思想家及其贡献 -
粱孟盐酸: 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2 地位: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3 演变过程:(...

港北区19332766030: 山东聊城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
粱孟盐酸: 聊城历史到是有的,文物,旅游到是有地方去.不过说到经济发展,就要比山东东面沿海的城市差了很多,山东,你也知道的,两极分化严重,靠海的经济发展很快,国家扶持,外商也多,但是越...

港北区19332766030: 下列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天体系统是根据天体在宇宙中的相互位置关系划分的B.天体 -
粱孟盐酸: A、天体系统是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绕转构成的,故符合题意.B、天体系统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级别,故不符合题意.、由于自身和宇宙环境的原因,天体间存在差异性,故不符合题意.D、所有天体都从属于某一天体系统,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港北区19332766030: 下列有关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B.引入多个外来物 -
粱孟盐酸: A、一个优势群落代替另一个优势群落的演变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所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A正确; B、引入多个外来物种在江苏沿海滩涂地种植后,并迅速扩散繁殖,可能致使许多生物减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B错误;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结构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稳定性强,C正确;D、作为一个群落所具有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具有镶嵌现象,D正确.故选:B.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