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为什么是在中世纪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作者&投稿:坚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方乐理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我们目前所使用的乐理体系源于欧洲,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音乐基础理论的结晶。中国传统的音乐基础理论主要是“律学”和“乐学”。20世纪20年代,我国音乐家萧友梅先生编写了《普通乐学》;30年代,应尚能先生编写了《乐学纲要》,都是作者本人所接触到的一些西方音乐理论。不仅不系统,而且其中一些内容也不属于乐哩。直到40年代,英国音乐理论家柏顿绍先生才将当时欧洲的乐理进行了初步的归纳与总结,编写了《乐理初步》;我国音乐家缪天瑞先生编译了此书;50年代,前苏联音乐理论家斯波索宾先生结合俄罗斯音乐编写了《音乐基本理论》;60年代,我国音乐理论家、中央音乐学院李重光先生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理论基础》,近40年来被国内很多专业学校,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和高师音乐系(科)广泛使用。尽管后来我国又出版了一些乐理方面的专著,如1985年出版的天津音乐学院缪天瑞先生的《基本乐理》(修订本),1990年出版的西南师范大学贾方爵先生的《基本乐理》,1996年出版的天津音乐学院孙从音先生和曲阜师范大学马东风先生合编的《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2001年出版的武汉音乐学院童忠良先生的《基本乐理教程》等等,但截止目前,李重光先生的《音乐理论基础》还是有较大影响的一部乐理教材。

在中世纪开始后的相当长时期,由于“蛮族”对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极大破坏,使得从大约5世纪-11世纪之间的西方音乐文化长期处于自发的原始状态,在没有审美目的和艺术观念的基督教教会音乐之外,民间艺人重新成为世俗音乐文化的主要载体。

而从中世纪晚期(14世纪)开始,职业化的加深则成为西方音乐家生存方式演进道路上的主流。在中国历史上同时具有音乐家和文学家身份、长期存在的并对音乐史发生了重大影响的文人群体在西方文学史和音乐史上则显得踪迹渺茫。

但是,如果细心考察中世纪音乐史的发展脉络,尤其是中世纪晚期音乐家的生存状态,则可以发现,在以法国为中心的“新艺术”音乐家中仍然存在和我国文人音乐家极为相似的群体,即所谓的“诗人-音乐家”(poet-musician),尤其以“新艺术”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纪尧姆·德·马肖为代表。和中国古代长期存在、但对音乐艺术的演进并未居于绝对支配地位的文人音乐家相比,中世纪晚期的文人音乐家具有如下的特征:虽然就整个西方音乐的漫长发展历程观之只是昙花一现,但却在某一特定时期占有主流地位,并对西方音乐史的某些重要文化特征发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直接造成了西方音乐中“作品”观念的生成,即:将原来存在于文学观念中的艺术品概念引入到诗乐一体的音乐/文学作品中,进而通过文人音乐家的创作延伸至没有文学(诗歌)形式的完全的音乐作品中。

这一过程伴随着“新艺术”时期西方音乐语言的高度复杂化和作曲技术理论突发式的演进,并以西欧封建社会的逐渐衰落和近代社会的开始形成为广阔背景,对中世纪以后直至今日的西方音乐创作观念和文化特性意义重大。  

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向以对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作曲家和作品的研究作为核心内涵,这一点和文学史、艺术史领域的情况并无二致(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但却和以乐律、谱式、音乐文化和相关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存在很大区别。在汉语学界,这一中西音乐史学科核心内容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西音乐史学观念上的差异,即:中国古代音乐史多着眼于音乐本体以外的社会文化因素,而我国学者对于西方音乐的研究仍然遵循西方学界既有的框架,围绕时代-风格-作家-作品这一基本线索展开。  

然而,就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而言,这一似乎在西方音乐史学中特有的基本内核以及已经成为圭臬的将音乐文本视作具有特定艺术风格、符合某种形式发展规律并由特定艺术家(即“作曲家”)所创造的“作品”的观念并非古而有之,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包含特定的经济、社会、文化因素的历史条件下脱颖而出的;这一“音乐作品”观念的形成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又和“音乐家”或“作曲家”作为具有审美效能的艺术品的创作者及特定艺术风格的承载者的自我认知的进程互为表里。从音乐史学的角度视之,中世纪时期是这种西方音乐特有的作品和作家观念从无到有、逐渐形成的主要历史阶段,中世纪晚期(主要是14世纪)又是其最终确立的关键性枢纽,而中世纪晚期的文人音乐家则是直接将这种观念赋予其自身创造的作品的作曲家群体。因而,通过对相关历史事实的梳理及理论思考,对中世纪晚期文人音乐家的生存方式及自我认同、以及由此而造成的西方文化意义上的“音乐作品”观念的生成进行辩证,并试图进一步探索其历史成因,对于汉语文化圈内的音乐史学者和西方音乐研究者是极有意义的。

西方音乐主要是在中世纪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中世纪音乐又以基督教音乐为代表,其中就有格里果圣歌,欧洲音乐史上有名的无伴奏齐唱乐。基督教音乐在近代西方音乐界的地位和影响仍然非常大。重要的音乐家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部创作过为数不少的基督教音乐。如海顿就创作过《纳尔逊弥撒曲》等十四首弥撒曲。



是不是看了一堆资料还是说不出要点?林林总总的知识点如何记住?视频中都帮你归纳清楚




东方神起的在中在出道以来发生的大事件
三辑showcase上面,当主持人问到有哪八个国家的饭来到了现场,在中依旧是第一想到也毫不犹豫的说出---中国... 点滴10. “使我心中充满激动的地方...中国...台湾...只因为我们东方神起的歌曲而相遇的他们,飞散了原存于我脑海中的所有偏见,用那亲密的气氛牵引着我,只凭着一个温暖...让我在陌生人的面前也...

古典时期的音乐在西方音乐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演变完全一样,那是不恰当的,但在音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浓墨重彩让位于优 美、纤细的精雕细琢,尤其在键盘乐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多一流的作曲家写 了极尽装饰能事的乐曲,著名的格可可风格的作曲家当数法国的库普兰,在德 国采用这种风格的是巴赫的同时代人泰勒曼和马特松,意大利作曲家有D·斯卡 拉...

在西方音乐中,一般来说最重视音乐中的哪一基本要素?
和声。“在西方音乐中,一般来说最重视音乐中的哪一基本要素?”题目出自大学音乐专业知识,是一道选择题,根据所学音乐知识得知,答案为和声。

为什么中国的民歌有结尾落在la音上,但不像西方古典音乐那样色彩暗淡悲 ...
感觉各个地方的民族音乐是各有特点的,东西方不一样,东方很多国家也不一样。西方古典音乐“暗淡悲伤”也是相对的,我听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小星星变奏曲之类的就没有这种感觉...或许很多西方古典音乐是为当时教会和宫廷服务,难免流露出了一种神圣性。民歌就入世多了~喜怒哀乐都可以肆无忌惮的表现在音乐...

简述20世纪后西方音乐发展总体特征
如理夏德·施特劳斯的乐队织体、德彪西印象主义作品中的模糊调性、斯克里亚 宾的“神秘和弦”,特别是瓦格纳的半音化和声等,都使音响更丰富了,也更复杂了,有了更多的不协和因素,调性趋于瓦解。这些,都预示了新的语言和风格的产 生。也就是说,20世纪出现的某些新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是19世纪音乐...

请阐述在西方音乐创作中对民族化元素的运用?
请阐述在西方音乐创作中对民族化元素的运用如下:由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常直接采用较完整的民间旋律进行创编,为了与质朴、平和、清淡、空灵的民间旋律相符合,和声的使用也融入了民族的因素,以淡化西洋和声的功能性,增加和声的民族性和旋律的色彩性。黄自与青主同处于我国抗日救亡时期的二三十年代,...

中国的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有什么不同?
表面的高雅其实只是长期以来西洋音乐发展中形成的定式与惯例,虽然我们可以将之看作一种“浮华”,但却又很难想象,一群衣冠不整、装束各异、甚至蓬头垢面的演奏家、指挥家出现在观众面前,能够演绎出好的效果。因为表面的堂皇正好可以烘托出西洋古典音乐中那独特的严谨、庄重气质。其实当今的欧美古典乐坛也在力图改变...

'中国民歌和外国民歌有什么区别
中国民歌:往往具有叙事风格,多以叙事写抒情。外国民歌:普遍具有状物风格,多以状物写抒情。2、表达方式不同 中国民歌:表达是直接直白的,在抒情方面也是直抒胸臆,民歌中的好恶、褒贬、情感都直接无疑的表现出来。外国民歌:稍显含蓄,往往旁敲侧击或采用一定的手法追求一种间接的表达。3、音乐形态不同...

为什么《诗经》中《风》最重要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的诗经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在风、雅、颂三类中占的比重最大,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

为什么《大地之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在音乐领域留下的不朽结晶...
如果说第一乐章是悲,那么第二乐章《寒秋孤影》就是怨了。此曲虽然具有普通交响曲的慢乐章性格,但是却并非形式音乐,而是一种内容很深的诗。悲凉的木管和凄苦的女中音演绎着辛酸、忧伤的情绪,催人泪下,但是马勒还是希望爱情的阳光能晒干痛苦的泪水!乐曲结束在疲惫、怅惘的气氛中。最近国内学者确定歌词...

桑日县18226495942: 西方音乐文化为什么要追溯到古希腊? -
公娟金归: 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荷马史诗了解古希腊的文学,也可以从雕刻作品和古瓶画欣赏到古希腊的美术.但是在历史上的一个漫长的时期里,人们并不知道古希腊的音乐究竟是什么样的,直至今天,人们陆续发据出的约40件古希腊乐谱中,大多还都是...

桑日县18226495942: 西方音乐为什么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
公娟金归: 因为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不仅音乐而已.

桑日县18226495942: 西方音乐起源于什么?
公娟金归: 西方音乐是有很长的历史的.我简单说一下吧. 最早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然后再在古罗马帝国发展兴盛.接着经历了中世纪的宗教音乐,新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音乐,20世纪音乐电子音乐序列音...

桑日县18226495942: 西方音乐的历史背景 -
公娟金归: 巴洛克时期音乐 概述: 时间:大约1600到1750年,也叫通奏低音时期. 分三阶段:早期 1600-1640是巴洛克风格的形成期; 中期 1640-1690是巴洛克风格的定型期 晚期 1690-1750是巴罗的风格的盛期,也是完善期 背景:(兴起的...

桑日县18226495942: 西方音乐史分为哪几个时期 -
公娟金归: 1、古罗马 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 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

桑日县18226495942: 西方音乐史的发展有哪些规律 -
公娟金归: 西方音乐历史及音乐体裁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西方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起源时期的音乐,主要用于神庙祭祀、节日庆典,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苏美尔人、埃及人、希伯来人和古希腊人推动了音乐...

桑日县18226495942: 西方音乐史一般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
公娟金归: 西方音乐分为以下8个阶段: 古罗马 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

桑日县18226495942: 求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
公娟金归: 在中世纪开始后的相当长时期,由于“蛮族”对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极大破坏,使得从大约5世纪-11世纪之间的西方音乐文化长期处于自发的原始状态,在没有审美目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