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淝水之战的北府兵到底用啥武器?

作者&投稿:凭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淝水之战到底怎么赢的~

东晋主战派谢安等人临危不乱,坚决抗战,态度意志坚决。军队战斗力强,主将有能,将兵上下齐心协力。有淝水天险,占尽地利,准备充分,发挥己军之长。战术得当,利用前秦内部不稳,分化离间前秦内部关系,涣乱其军心。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

扩展资料:
淝水之战的背景: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益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
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淝水之战

军事史上,有不少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就是典型的一场。在这场战争中,东晋用8万兵力,大破前秦112万外族入侵入大军。战争的具体情况,是要费一番笔墨来梳理的。

这场战役发生于公元383年。若说背景,早在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后,当时中国呈现南北方对峙的局面。在南方是司马睿重建的东晋。在北方,则各少数民族纷纷起兵建立政权,朝代更迭太频繁,史称十六国。各国为争权夺利而混战,直到357年前秦苻坚称大秦,先后灭各国,最终统一北方,史称前秦。
秦王苻坚积极准备进兵南方,想消灭东晋王朝。当时,东晋有8万北府兵,面对的是前秦112万军队。公元383年,前秦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淝水之战爆发了。当时的苻坚,是很骄傲的姿态,他很狂放地说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的话语。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的生死存亡关头,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就是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后来,谢安之弟谢石,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谢家军率领"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派大将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苻坚一到寿阳,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朱序到晋营不但没有劝降,反向谢石提供了秦军内情。这个情报很重要,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若兵力集中晋军将难以抵御。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时,迅速发动进攻,只要击败先锋,锐气可挫,就可能取胜。谢石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作战方针,决定主动出击。
于是,东晋方先以精兵五千强渡洛涧,夜袭秦军大营歼敌一万五千余人。大捷之后极大鼓舞了晋军士气。晋军乘胜一举推至淝水东岸,与秦兵隔河对峙。当时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东晋军队布阵严整,心里很吃惊。他又看见淝水东边的八公山上草木摇动,以为都是伏兵,后世的成语"草木皆兵"就来源于此。

谢玄为速战速决,派人对苻坚说隔水作战不方便,请秦军稍后退,让晋军渡过河后再与秦军决一胜负。苻坚企图乘晋军渡河至一半时突袭,便同意前秦军队后撤。可是前秦军队摆得太太长,士兵不明白后撤的意图,以为前锋被打败,顿时大乱,而且一溃千里。
最后秦兵人马相踏,满山遍野尽是尸体。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洛阳,后来仅剩10余万人。淝水之战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以稳定,而且有效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的社会经济的恢复提供有利条件。

两晋时军队主用兵器,通行说法是步骑五兵,即枪、刀、剑、弓矢和盾牌。这与汉末三国大体相同,但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比如由于冶铁技术和士兵防护能力的发展,晋军的枪(也被称作矟),更考虑穿甲能力。

当时的刀比较流行的还是环首刀。该种刀的刀身窄而直,刀尖下斜,刀柄一般是在铁芯外包裹木把,缠绕丝绳。这种刀属于短刀的范畴,既适合劈砍,也可用来击刺,使用非常灵活,是一种非常适合步兵的兵器。同时也有长柄大刀,如《宋书?武帝本纪》载,刘裕在镇压孙恩叛军作战时,“会遇贼至,众数千人,高祖便进与战。所将人多死,而战意方厉,手奋长刀,所杀伤甚众。”所谓长刀,即柄特长而刀身宽的刀,这种刀不是主流,只有少数军官或勇力非凡的人使用。


剑,由于剑身细窄,实战中用以劈砍,其强度不如刀,因而不再大范围装配到部队,只是作为将领防身使用或名士装饰用品。

远射武器上主要是弩。东晋时期的弩机与汉代的制式弩机相比没有多大演化。之所以没有太大改进,不是时人创新程度不够,而是汉弩机已达到冷兵器时代单兵弩机的技术巅峰。李约瑟博士赞誉汉代的弩机:“中国人很早就使弩臻于高度的完善,他们用青铜制作的弩机,在任何古代文明中,都可以立于冶金和机械实践的最高成就之林。”两晋军队用弩很普遍,例如《晋书?舆服志》中记载,中朝大驾卤薄,以神弩二十张夹道,其五张神弩置一将;陇西羌人发生叛乱后,将军马隆请募勇士从军,其中的一条标准是,应募士兵能够以腰力拉开三十六钧(1钧等于30斤,晋代一斤大约220克左右)的弩,或以臂力拉开四钧。


古弩结构图

当时单兵用弩主要用于战阵中的防御,特别是立营以后的固定防御,或是步兵阵中的防御。这与北府军以步为主的编制特点是相伴相生的。但北府军时代弩的使用处于一个转折期。北方少数民族军队惯于马上骑射,远射武器主要是弓,弓完全靠人力发射,相较依靠弩机发射的单兵弩,力量较小,稳定性和精确度也差,然而弓使用灵活,机动性强,单位时间射击数量多。在与少数民族对抗中,弓的便利性也渐渐得到北府军的重视,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这也使得单兵弩的使用渐渐弱化,仅仅到了南北朝后期,主流远射武器便成为轻便的弓了。

大型弩具方面,北府军还装备了万钧神弩等大型弩。这类弩多是安装在战车或固定机架上,弩力可达到1500斤,弩弓长度可达5米,需要多人合力、依靠绞机才能张弦。大型弩所用弩矢也相当惊人,其尺寸两晋南北朝没有确切的数字记录,但唐时车弩弩矢可供参考。该车弩所用最大的弩矢,矢长90厘米,镞长21厘米,矢身周长15厘米。其所用小矢的最大射程可达1000米!可以想见,东晋时即使弩矢还没有这么夸张,其威力也相当惊人。例如刘裕北伐南燕后与卢循义军在石头城对垒,“(卢循)遣十余舰来拔石头栅。公(刘裕)命神弩射之,发辄摧陷,循乃止,不复攻栅。”可见其威力足以击毁木质的楼船。


铠甲方面,晋军仍然沿用三国时期的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等甲具。两当铠形制最为简单,由一片胸甲和一片背甲在肩上用革带前后扣联而构成,主要的功能就是保护前胸和后背。明光铠形制较为复杂,一种说法,该甲在前后心都安装了一大片明亮的金属片,能够像镜子一样反射日光,俗称“护心镜”;另一说法,该甲其实是铁制扎甲,因其在阳光下甲片耀眼而得名。总之这种铠甲防护力较好,除了护胸和背甲,还有护颈的盆领,更有保护肩臂的披膊和保护大腿的膝裙。这种铠甲在南北朝后期东西魏争霸时仍在使用,而且能够配属使用到低级军官身上,可知在北府军时代,这种铠甲当有广泛使用。此外,还曾出现过一种据说诸葛亮所制的筒袖铠和铁帽,但是这种装具在刘宋时期已经沦为仪仗之用。这类能够抵御二十五石弩的超级硬甲,必然十分笨重,即使北府兵曾经装备过,估计也不会大规模推广。


明光铠持盾武士俑

除了人穿铠甲,战马同样装备有马铠。三国时代,曹植就曾经自述有“马铠一领”。马铠有的简陋,比如只配有防护马头、马胸的;有的完备,由一系列的面帘(护马头)、鸡颈(护颈)、当胸(护胸)、马身甲(护躯干)、搭后(护臀)和竖在马臀上的“寄生”(遮挡来自后面的流矢)组成。战马装上完备的马铠,马上的骑士再穿上明光铠之类的重甲,配备弓矢和马矟,这便是名震一时的“甲骑具装”。这种重型骑兵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中较为常见,战场防护能力强,冲击步兵战阵的能力也比较强,宛如一座小型的移动堡垒,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名副其实的骑兵之王。东晋虽然地处南方缺少战马,骑兵部队较少,但由于北方政权重装骑兵的兴盛,以北府军为代表的东晋军队也逐渐装备马铠。比如,东晋霍承嗣墓中便出现了甲骑具装的壁画。


甲骑具装俑

其他装备方面,马镫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划时代的装具。西晋之前骑兵没有马镫,只有一种类似马镫的帮助上马的器具,这种器具也具有双马镫的一些基本形态,可以供人上马时蹬踏助力,但不能用于骑行过程中的踩踏。成熟的双马镫,最早的考古证据见于南京象山东晋墓(约公元322年)出土的陶马俑。双马镫供骑兵前进时使用,使得骑士能够借助腿力保持身体稳定,即使高速冲锋时也不必再手抓缰身,同时还可以在马镫上站力,使骑士得以发挥全身力量进行格斗。这件装具的出现,极大提高了骑兵的作战效能。

北府军除了步骑之外,还有强大的水军,这与大型楼船的出现密不可分。西晋时水军便已有发展,西晋灭吴前,王濬在蜀地大造楼船,木屑顺流而下,直到下游还能看到。东晋南渡后,造船和使船的技术更加完善。孙恩卢循叛乱时,晋军为了对抗叛军的大型楼船,在刘裕一力推动下,北府军也大规模建造能容纳多达2000人的大型楼船。这种大型船只多在内河航运,一则体积巨大,防护能力强;二则运输能力强,不论运送兵力还是输送后勤补给物资,都是陆地交通效率的数倍。

东晋时期还出现了车船。车船使用了轮桨,轮桨与旧式直桨相比有很多优点。一是动力连续。直桨划水时,在桨出水时没有动力,而轮桨可以连续产生动力。二是协作容易。直桨船要增加动力,必须尽量多地配置人力,但是直桨越多,多人同时划桨,很难做到步调一致,造成人力浪费,而轮桨连续转动,不存在协同和人力浪费问题,极大提高了动力输出效率。北府军北伐后秦时,王镇恶所率先锋部队沿渭河进军,“镇恶所乘皆蒙冲小舰,行船者悉在舰内,羌见舰溯渭而进,舰外不见有乘行船人,北土素无舟楫,莫不惊惋,咸谓为神。”不知王镇恶部所乘蒙冲仍用老式直桨还是轮桨,但从其舰外不见有人的特点来看,或许就是车船。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北府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其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到任后,在这些人中选拔骁勇士卒如刘牢之等,建立了一支军队,太元四年,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军得名北府兵。淝水大胜太元八年,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

北府军有哪些著名将领(越多越好)
其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到任后,在这些人中选拔骁勇士卒如刘牢之等,建立了一支军队,太元四年(379年),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军得名北府兵。太元八年(383年),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军,乘势追击,刘牢之一度追到邺。太元十二年(...

东晋战神谢玄创建的北府兵,堪称为古代特种兵,最后怎么死的?_百度知 ...
谢玄出身于陈郡谢氏家族,也就是刘禹锡所说的“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谢家,家族有“诗酒风流”的美誉。谢玄还有一个叔叔叫谢石,也是谢安的弟弟。谢石当时名气不大,但他后来在淝水之战中成了谢玄的领导,两人并肩作战,才暴得大名。北府兵主要是从北方过来的游民,西晋末年,中原被北方胡人强占,他们...

得北府兵者得天下,帮刘裕夺得天下的这支军队是怎么来的?
提起淝水之战,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却很少有人提及在这场战争中作为弱势一方的东晋,所倚仗的这支在后期足以决定政权归属的军队——北府兵。一、流民成军:公元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晋朝宗室和南北大族的拥戴下即位晋王,年号建武,次年晋愍帝被俘,西晋彻底灭亡,司马睿即帝位,在...

淝水之战的胜利者是哪一方?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

中华文化保卫战淝水之战,东晋是如何利用8万北府兵大破前秦112万外族入 ...
秦王苻坚积极准备进兵南方,想消灭东晋王朝。当时,东晋有8万北府兵,面对的是前秦112万军队。公元383年,前秦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决意攻取东晋,淝水之战爆发了。当时的苻坚,是很骄傲的姿态,他很狂放地说过“投鞭可以断流,何愁东晋不灭?"的话语。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的生死存亡关头,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

北府兵晋建北府兵
由于晋朝百姓习惯称京口为北京,因此这支崭新的军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北府兵”。在太元四年(379)五月,前秦的俱难、彭超部入侵淮南,并包围了三阿。北府兵迅速行动,援救三阿并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敌军北撤。在太元八年的淝水之战中,北府兵更是展现出英勇无畏的战斗力,成为了击败前秦的中坚力量。...

淝水之战为什么是北府兵获胜
当时前秦刚刚统一北方,人还不稳心,被征服的各个民族还只是表面上臣服。而其建立前秦的氐族人口不是很多又分散在全国各地维持统治,因此在肥水之战时前秦军队大部分是其他民族的士兵,士气并不高,不想为前秦征服卖命。所以当秦军后撤东晋的降将大喊“秦兵败矣!秦兵败矣!”时秦军会崩溃。

被冠以东晋“精兵之首”的北府兵,曾经创造过哪些辉煌的战绩?
这支并非出生正统的军队,却交出了令人咋舌的答卷,甚至在后期还创下了淝水之战这个战事上的奇迹之战。但也正因为这支军队太过强悍,而因此引起了君王的侧目,开始忌惮起这支军队的领导人物。谢玄为了避免和司马家争权,也为了打消君王的顾忌,而主动交出了领导权,退出了朝廷的中枢。自此,北府兵也渐渐...

百万前秦大军在“淝水之战”为何会败给八万北府兵?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王苻坚先后征调步骑112万南下攻打东晋,东晋则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统率八万北府兵前往迎战。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如此悬殊的兵力配置,此战竟然最终以前秦的战败而结束。那么,前秦到底为何会遭受惨败呢?北府兵的战斗力真的如此强悍吗? 苻坚一统北方后挥兵南下,谢玄统率北府兵...

龙泉市17819818477: 史上最强军队之一东晋北府兵,战斗力究竟有多么恐怖? -
謇殷克咳: 强到可以以八万军敌八十万.朝廷受到来自前秦的巨大压力因此组建了北府兵,这些士兵多是从北方动乱中逃出来的流民,对北方的异族有着仇恨.

龙泉市17819818477: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战役 -
謇殷克咳: 淝水之战 草木皆兵出自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风声...

龙泉市17819818477: 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东晋用什么计谋以少胜多 -
謇殷克咳: 苻坚惨败淝水,原因众多.其中主要有:骄傲自大,主观武断,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地轻率开战;内部不稳,意见不一,降将思乱,人心浮动;战线太长,分散兵力,舍长就短,缺乏协同;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加上不知军情,随意后撤,自乱阵脚,给敌人提供可乘之机;对朱序等人的间谍活动没有察觉,让对手掌握己方情况,使己陷入被动地位.东晋军队的胜利,主要的因素归结起来,就是:临危不乱,从容 一意孤行的苻坚应敌;君臣和睦,将士用命;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得敌情之实,知彼知己;士卒精练,北府兵以一当十;了解天时地利,发挥己军之长;初战破敌,挫其兵锋,励己士气;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

龙泉市17819818477: 淝水之战中东晋获胜的原因
謇殷克咳: 1、苻坚之 统 一北方,是 武 力 扩 张的必然结果.其内部各种势力间政 治、军 事的... 3、东晋组织了一支非常强悍、有实力的军队——北府兵; 4、将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

龙泉市17819818477: 谢安是淝水之战的谋划者,谢石是淝水之战总指挥,为何后来朝廷论功行?
謇殷克咳: 打赢淝水之战的主力是北府兵,谢安在筹建北府兵的时候,就让谢玄来经办此事.谢玄也不负众望的完美完成了任务,不仅把北府兵打造成一支精兵,而且招募了刘牢之等日后名噪一时的大将.谢安是坐镇后方的大佬,谢玄就是冲锋在前的勇将.他是淝水之战的前敌指挥,亲率大军击败了前秦的百万大军.论起自然是“战”功第一啦.

龙泉市17819818477: 资治通鉴 淝水之战赏析 -
謇殷克咳:[答案] “淝水大战”是东晋击败前奏大将苻坚的著名 战役.公元383年,前秦荷坚强征各族人民,组成九十万军队,大举南下.自称投鞭可以断流,企图一举灭晋.东晋宰相谢安 命谢玄率北府兵八万迎战,在洛涧(今安徽淮南东)大破秦军 前哨,苻坚登寿阳城...

龙泉市17819818477: 淝水之战东晋胜利前秦失败原因分析? -
謇殷克咳:你们说的不对~~符坚是个英雄,不能这么说他,其实你们应该好好去看看当时,当时的东晋内部在是混乱,朝中上下都沉迷于歌舞升平的和平日子里,人民疾苦到了极点,还有东晋的丞...

龙泉市17819818477: 淝水之战是谁指挥的? -
謇殷克咳: 谢安建议孝武帝命他的弟弟谢石从尚书仆射转任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谢琰(谢安之子)为辅国将军,统兵8万,马上北上御敌.其主力就是谢玄指挥操练的北府兵.

龙泉市17819818477: 淝水之战,秦军大败的主要原因的? -
謇殷克咳: 前秦投入淝水之战的兵力虽多,但兵力分散,真正到达前线的并不很多,加之前秦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很尖锐,并在不断发展.而东晋在大敌压境之际,君臣上下,精诚团结,民众支持,将士用命.特别是北府兵大都由北方侨人组成,有较强的战斗力.故双方的实力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前秦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骄傲轻敌,临阵退兵,指挥失误.

龙泉市17819818477: 谢安是怎样大败符坚的? -
謇殷克咳: 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