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对电影《小时代》的看法?

作者&投稿:轩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说说对郭敬明电影小时代的看法,从社会影响和电影艺术的角度,随意说。~

小时代》:倒错性幼稚病与奶嘴电影

肖熹、李洋/文

肖熹,法国戴高乐大学法国文学硕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李洋,电影学者,中文电影百科创建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欧洲电影史、电影理论和影像美学。著有《迷影文化史》、译有《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


1、《小时代》的两种“小”


《小时代》的问题不是时代的“小”,而是心理年龄的“小”。这不是说它拍摄了低龄人群的故事,而是说它是用低龄的心态拍摄而成。影片不仅展现一个由青少年群体构成的“低龄化世界”(全片只有一位父辈人物),更表现出建构这个世界的世界观也是低龄的。比如影片把宫洺塑造为成功人物,但通过他,把商业成功人士的重要品质理解为总是有备用方案(Plan B),更像是少年对商业成功人士的想象。再如影片的高潮,四个女生手捧时装在高架桥上奔跑,齐心协力挽救一场时装秀,这是影片最高的矛盾冲突。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如此简单的高潮,哪怕在“小妞电影”(Chick Flicks)中也算是心理年龄比较低的。

另一种“小”是空间的“小”,就是交际空间的微缩化。《小时代》里人物虽多,但都生活在一个圈子里。在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是发散的、开放的、线性的,而《小时代》中人与人之间是围拢的、闭合的、环形的关系。影片最后那场戏,几乎所有人都出现了,他们不但彼此认识,而且相互影响。那场“电话误会”很典型地表达了这种“微缩空间”的情节特点:林萧打简溪的手机,被留宿在顾源家的袁艺接听,第二天简溪打林萧的电话,却要把顾源的事情告诉给南湘,南湘跑出去与简溪会合,林萧紧追其后,最后他们遇到了顾里。这就是典型的“小时代式”的人物关系和叙事方法:所有人物围拢在一起,形成封闭的小世界,他们的故事就只能在他们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展开。这是一种“舞池叙事”,所有人都像在舞池中,全部的故事就在于他们不断交换舞伴。这种模式在言情小说、韩剧里比较常见,并不新鲜,其作用是架空现实,形成抽离效果,创造浪漫的爱情故事。

为了克服这种“小”,郭敬明需要补充某种“大”,这个“大”首先是大上海。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认为,优秀的电影可以把“广袤空间”(古希腊戏剧中的城邦)和“密闭空间”(萨特戏剧中的地窖)综合起来,美国西部片正是在西部大自然与国家疆土(广袤空间)的映衬下,小镇恩怨或流浪牛仔传奇(微缩空间)才更具有普遍价值2。在小说里,上海成为“广袤空间”的代表,郭敬明不断描绘上海,缓解表现小世界的狭隘,稀释人物之间过多的巧合。小说中的句子,也无意识地呼应了“广袤空间”与“微缩空间”的对比。比如“他此刻窗户的孤灯,像是寂静宇宙里一颗遥远而又孤独的星球”,或者“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等等。那么在电影中呢?上海的存在不但没有发挥“广袤空间”的作用,反而破坏了“微缩空间”的童话效果。观众不能把这个过于浪漫奢华纯净的童话世界,与我们熟悉的上海现实联系在一起。如果像《流星花园》那样淡化现实背景(制片人也是柴智屏),让故事可以随便发生在什么地方,效果可能更好,而不像有些影评人建议的那样,继续强化上海的质感。上海不仅是真实的现实空间,更是繁华大都市,它不像小镇可以给这种“微缩空间”提供合理性。

《小时代》的核心人物是少女,影片把少女生活的主要空间想象成一个排外的封闭结构,她们只关心友谊、爱情和工作,其他现实问题一概被忽视。更有意思的是,电影把少女出类拔萃的气质,塑造成各种类型的“个人化的浪漫主义”:女王范儿的富二代(顾里)、单纯的乖乖女(林萧)、文艺范儿极品美女(南湘)、凸槌的花痴女孩(唐宛如)。她们的男朋友也代表着少女们幻想的各种男友类型:痴情的富家公子(顾源)、温柔体贴的阳光男孩(简溪)、才华横溢的花美男(周崇光)、冷酷的型男老板(宫洺)、劣根坏男人(席城)和运动型健康男孩(卫海)。这种“逐类列举”的方法是郭敬明为了克服“小”而建构的另一种“大”,这种创作特点,我们可称之为“搜集癖式写作”。

2、搜集癖式写作
宫洺喜欢搜集各种水晶杯子。这表达了两点,第一是他有搜集癖,这区别于普通的搜集行为,对于他里说,搜集行为比搜集的东西更重要;第二是他搜集闪闪发亮的东西,这与心理学上所说的强迫性搜集即“病态性囤积症”(Compulsive Hoarding)也不一样,他搜集的是闪光的、漂亮的、昂贵的东西,而囤积症可以搜集垃圾和废品。

郭敬明的小说写作就是这种“搜集癖式写作”。最明显的是搜集名牌奢侈品,字里行间充满名牌时装、化妆品、首饰、名车和豪宅。很多人因此批评他宣扬拜金主义,在我看来,这固然表达了对金钱和物质的崇拜,但还要看到,他更把这种搜集、罗列变成吸引读者的创作方法。郭敬明的写作特色,甚至就是搜集、罗列各种漂亮、闪光、名贵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他不仅搜集奢侈品,还搜集题材,比如校园言情、豪门恩怨、职场商战等各沾一点,在言情小说中搜集桥段,比如抢闺蜜男友、患绝症、稀有血型、隐秘血缘关系等,更搜集张爱玲、安妮宝贝、裘德·洛、李清照、Lady Gaga等古今中外的文化符号,电影中还提到了莫言、特朗斯特罗姆和莎士比亚。
作家创作时需要搜集素材,但是这种“搜集癖式写作”却又不同。我们可以用两种相似行为来深入分析这种“搜集癖”的动机,一种是鸟类在“求偶炫耀”(Courtship Display)中的竞争性搜集,一种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炫财冬宴”(Potlatch)。
澳大利亚的园丁鸟(Bowerbird)在求偶时,会收集鲜花、蜗牛壳、石头等鲜艳、闪亮的物品吸引雌鸟。乌鸦也会搜集硬币、玻璃等闪光的东西吸引雌鸟。这是动物竞争交配权的行为,雌鸟会选择能够搜集到好看物品的雄鸟交配3。这种搜集就是把鲜艳、闪光的东西聚在一起,目的是为了吸引注意力。郭敬明在作品中搜集品牌、桥段、题材和文化符号,这些东西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而是堆积在一起。对于他的创作来说,这种搜集行为是重要的,他依靠搜集这些鲜艳、好看的东西来吸引读者,这也是他拥有众多粉丝的原因。
再说“炫财冬宴”,这是一种炫富仪式。印第安部落的有钱人也搜集各种珍贵好看的物品,他们会在冬季举行的节庆宴会上,把这些好东西作为礼物与穷人交换,以获得地位和尊严。有钱人还会在仪式上炫富比阔,方法是在宴会上大量销毁自己的好东西。有甚者会杀死自己的奴隶,北欧人杀掉自己拥有的珍贵犬类4。这种搜集不是为了表达占有,而是讨好穷人,以交换地位和尊严。像郭敬明这样富有的作家,应该不会肤浅地炫耀自己的收藏,而是把名贵的符号当做礼物送给读者和观众,就像鲍德里亚说的那样,符号也有交换价值,郭敬明把搜集来的品牌符号编织进故事,作为礼物送给读者,让他们分享占有符号的快感,以换取他们的尊重和认同。
所以《小时代》中搜集的各种品牌、符号和桥段,主要发挥着勾引、炫耀和讨好的作用。



但是,这种“搜集癖式写作”在电影里遇到了问题。郭敬明喜欢搜集闪光的东西,水晶杯、玻璃房子、璀璨的圣诞树和绚烂的烟火,把上海描绘的“像撒了金粉一样”。此外,他还在电影中搜集各种光,但这种搜集在电影中制造了矛盾,简单来说,饱和的光与各种反光材料,产生了光污染,柔化而失真的日光,刺眼的背景灯光,与要展现的人物发生了冲突。这种典型的婚纱影楼式的布光,使原本想创造的童话氛围和梦幻般的人物,因曝光过度反而遭到了破坏。电影是不纯的艺术,它不需要搜集、罗列这种加法,而是需要把不纯的东西从影像和声音中减除。《小时代》中对光的过度使用,让画面不时呈现出漫射带来的放射性模糊,也会让观众产生不适。林萧与宫洺上电梯那场戏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3、倒错性幼稚病



《小时代》中的人物穿着名贵的时装,合体,但并不合适。他们单薄的身体与这些完全成人化的品牌服装并不十分协调。尤其是顾源和周崇光稚嫩的身体和面孔,包裹在过于成人化的时装里,形成某种隐蔽的、不易察觉的、说不清的分裂感。《小时代》开始于一个舞台(中学毕业演出),结束于一个舞台(时装秀),这两个舞台描绘了主人公从少年到成年的变化,这是《小时代》的核心内容:告别少年,步入成年。所以影片描述的是一个少年与成年之间模糊的时期,本文想讨论的不是少年穿成人衣服的问题,这只是表象,而是少年与成人之间的倒错感,这也是许多成年观众觉得影片看起来很假、不真实的原因。
整部影片都在不断释放这种倒错感:孩子扮演成人的生活,就像“过家家”,或者成人扮演孩子,都会形成这种倒错,这在心理学上叫倒错性幼稚病(Paraphilic Infantilism),又叫成人婴儿幼稚症(Adult Baby Syndrome),我觉得《小时代》的电影文本就表达了这种倒错性幼稚病。这种心理疾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成年婴儿幼稚症(Adult Baby),指成人扮演婴儿,另一种是娘娘腔婴儿幼稚症(Sissy Baby)指成人扮演相反性别的婴儿。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性心理发展时,也提到过这种现象,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性心理幼稚病”(Psychosexual Infantilism)。这种病的主要特征是撒娇,任性,自恋,盲目自信。

让我们用影片中的两个行为进一步分析这种倒错。第一是花美男吐舌头,第二是女孩间的亲嘴。周崇光是典型的花美男,当他在杂志社拍写真时,对着摄影机做各种表情,其中一个重要的表情是吐舌头。从微表情来看,吐舌头这个动作可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其一是孩子在撒娇、调皮、卖乖时,会伸舌头讨好对方,它来自于婴儿在探索外部世界时吐舌头的行为。其二是成年人因做了错事而表示道歉,消除尴尬,缓解焦虑。如果说前者倾向于孩子的身体语言,后者则是成人的下意识动作。再说女孩间的亲嘴。在圣诞夜,四个女孩在顾里家的露台上借酒浇愁,顾里亲吻了林萧。我想强调的是她们亲吻的是彼此的嘴唇。你可能会说,这完全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不必大惊小怪。但我认为这个动作与周崇光吐舌头一样,绝不是可有可无、毫无意义的下意识动作。顾里亲吻林萧的画面,被放在了影片的巨幅宣传海报上。同性之间的亲嘴是一种特殊的亲吻,它也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一种是儿童间表达友好的行为,另一种是成年人的性活动,直接嘴唇对嘴唇的亲吻只在“有些时代和有些地方,密友用这样的亲吻并没有性的含义。不过,即使是对于密友而言,这种嘴对嘴的亲吻似乎还是太亲密了。”5
尽管这两个动作对情节毫无影响,但对整部影片的倒错感具有极高的解读意义。周崇光是成年人,但他吐舌头明显符合第一层儿童调皮的含义,而顾里与林萧的亲嘴并不是性的活动,而是表达儿童时代对玩伴的友好。很明显,这两个行为与他们的年龄构成了“倒错”。但是,我觉得影片在有意强化这两个动作,让这两个明显而又突兀的动作释放出暧昧的信息,而没有提供清晰的解释。因此,通过“倒错性幼稚症”,《小时代》表达了某种故意的暧昧,这种暧昧不仅模糊了少年与成人界限,而且也模糊了性别的界限,却不表明任何立场。这两个界限的模糊也是现代娱乐工业正在带来的结果。
《小时代》的这种倒错性幼稚病,表达了少年面对成年时,精神世界潜在的分裂与矛盾:成人世界是华丽的、梦幻的舞台,也是美丽的陷阱,主人公既希望成人世界接受和认同自己,又掩饰不住出对现实、对成人世界的恐惧和怀疑,他们不断地给成人生活下定义,声称“在大大的失望中小小的努力着”,用这些堆砌的无病呻吟的辞藻释放出一种貌似深奥的毁灭意识和虚无主义,以期安抚成长的焦虑。
4、奶嘴电影
在这个意义上看,《小时代》是某种“奶嘴电影”,或者说“心理断乳期电影”,人类学研究发现,奶嘴带给婴儿的更多是一种安慰6,当婴儿啼哭时,奶嘴可以马上让婴儿平静下来。《小时代》就是这样一部能够给青少年提供心理抚慰的电影。这些青少年的身体已经成人,但心理上还处于青春期,他们必须面对成人的现实和生活,但心理上对成人世界有着惧怕和拒绝。就像小说里说的,“真想时间永远停在这里”,不再成长。一方面他们希望世界认同自己已经成年,可以独立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又因幼稚而不断犯错。如果说少女间的友谊和团结是少年时代的代表,那么排他的、浪漫的爱情则是进入成人世界的标志,《小时代》似乎在讲述友谊与爱情,但更讲述了友谊(少年状态)与爱情(成年状态)之间的相互考验、矛盾甚至冲突。影片不仅表达了这种“成长的烦恼”,更像奶嘴一样安抚这些“过渡人”因不得不告别少年时代、进入成人世界而产生的慌张、不安,甚至是痛苦。
现代人愿意陶醉在含着奶嘴入梦的天真“小时代”,电影成为奶嘴,发挥了类似于“安慰婴儿”入眠的功能。但是,很多人认为现代人对“奶嘴文化”的痴迷,是人退化为动物的表现,把人类几千年的理性能力下降为纯粹的动物性感知,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奶嘴”不会因社会偏见而消失,它不是以电影的方式出现,就是以另一种别的方式出现。随着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增大,社会竞争加剧,青年人在不自觉中追求“奶嘴文化”的娱乐消费,排遣或逃避现实压力,无需思考即可轻松获得快乐的阅读和观影,甚至可能在这些不完美中寻找到更多的平等和安慰。
《小时代》不是独立的电影,它是衍生产品,其特别之处在于制造了明显的“分众效果”和两极分化的评价。《小时代》这种观众响应模式,把“粉丝”作为一种特殊的观众突显出来。《小时代》的粉丝与普通观众有两个区别。其一,他们熟悉《小时代》整个文化产品,通读小说,看过电视剧,熟悉故事和人物。其二,他们对导演有着无条件的崇拜和信任,进而对人物洋溢着幻想。这两种普通观众不具备的品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阐释现象:粉丝性缝合。

5、粉丝性缝合




从叙事角度看,《小时代》出现了许多情节的断裂。比如林萧的面试,影片从开始就不断渲染这个重要的情节:接到录取通知、赶电梯、排队等候、不断看到有人挫败、买咖啡等,观众经历了这些铺垫,对这场面试充满悬念和期待,但影片对此却毫无交代,只是给了个直接的结果。林萧与周崇光的相识,也有些匪夷所思。林萧在开学第一天就可以接到面试通知,那时南湘手里就已经拿着有周崇光封面的杂志,街边还有周崇光铺天盖地的宣传,后来林萧甚至还在杂志酒会上把周崇光拉倒在水池中,难道这样她都不知道这个人就是周崇光,非要等到Kitty向她介绍吗?《小时代》不但有“倒错性幼稚症”,它的文本肌理也因混乱的逻辑和破碎的情节而显现出某种“表意的精神分裂”。
但是这些缺陷、断裂和做作,粉丝可以视而不见,粉丝具有的“粉丝狂想症”会对错乱的人物、破碎的剪辑和断裂的剧情进行某种创造性的缝合。面对普通电影,观众只能依靠电影来建立剧情,而面对《小时代》,它的粉丝们则通过电影之外的情节(小说、电视剧),对电影进行填补、解释和修复。
好莱坞历经多年总结的电影语法,就是通过严谨的镜头和无缝的剪辑把情节和动作紧密地缝合在一起,观众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沉浸于故事。观众是上帝,不能让他们面对仓促完成或漏洞百出的故事和人物。但《小时代》则让我们看到一种完全来自于观众的努力,就是粉丝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弥补作品的失误和错误,并竭力在想象中完成整部作品。这种“粉丝性缝合”是《小时代》带给我们的意想不到的观影现象。当然,这不局限于《小时代》,随着越来越多流行文化衍生的电影的出现,作为粉丝的观众会越来越多,他们的创造性缝合会不断出现。
粉丝的幻想不仅有缝合作用。在众口一词的批评声中,《小时代》的粉丝们在网络上展开了壮观的反攻,他们对持批评态度的影评人们展开了非理性的攻击。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攻击不是针对某个个体的行为,而是对保守价值观展开的一场“脆弱的革命”。粉丝这种失控、狂热的形象经常被描述为病态、反常的“他者”。知识分子群体之所以经常扮演“粉丝妖魔化”的角色,在于他们需要粉丝作为他者,来减轻流行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内在焦虑。
但朱莉·詹森(Juli Jensen)认为,粉丝现象其实隐含着底层群体对现代生活的批判意义,“一个碎片化的、不完整的现代社会产生出碎片化的、不完整的现代自我,粉都(fandom),尤其是‘过渡的’粉都,被界定为心理补偿的一种形式,弥补现代生活之缺失的一种企图”所谓“粉都”(fandom)指粉丝群体,以及这个群体创造的文化空间。7,粉丝身份让普通人在孤立、单向、原子化的现代生活中获得自我安抚。因此,粉丝既是一个抹杀个性的称谓,也是青年个体展开对抗的认同舞台,它可能酝酿着危险和无序,也可能成为用爱好和个性去抵消社会焦虑的牺牲品。粉丝生来就是捍卫明星的,就像牺牲品,但这种牺牲往往会被商业和政治所利用。
所以,没必要对《小时代》的粉丝们恶语相向,这也不意味着粉丝们会对影片的内容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他们可能仅仅是在寻找一种认同,用影片来完成自我安抚。温尼科特(D. W. Winnicott)认为,粉丝喜爱某个明星或电影,只是把它们视为成长中的过渡性客体(transitional objet),他们对明星的喜爱近似于玩耍时的专注和幻觉,不会真的认为他们喜爱的明星是伟大的,也不会在心理对他们不离不弃。“粉丝所喜好的对象也是一个过渡性客体,它充当了粉丝的自我和外部客体世界之间沟通的桥梁。”8作品为粉丝们提供了一个小憩之地,帮助他们放松,保持精神和心灵的健康,并振作起来,自己动手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但是,像《小时代》这样患有“倒错性幼稚病”的“奶嘴电影”,不能说是艺术意义上的作品,只能称其为“精神商品”,它的安慰功能和社会效果不能掩饰它作为“烂作品”的本质。《小时代》在艺术上是失败的,就像中国许许多多失败的电影,但我们不能对失败的电影完全弃之不理。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在创作时就期待着失败,“烂作品”也含有创造完美作品的努力和理性,只不过,这种理性失败了。国产“烂片”的出现有很多原因,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分析那些理性是如何失败的,为什么失败了,对有代表性的“问题电影”展开“症候式分析”,剖析那些低级的笑话、华美的空洞、失调的视听语言、矫揉造作的煽情……“烂电影”也有价值,至少为我们提供了“文本病理学”的案例,我们则把这些病例作为时代的文化证据保留下来。

编者介绍

李洋,电影学者,中文电影百科创建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欧洲电影史、电影理论和影像美学。著有《迷影文化史》、译有《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

电影一般只是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单纯的为了讨观众老爷的喜欢,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不需要剧情,不需要任何演绎效果的。而另一种,就是需要通过这部电影的演绎,来表达导演或者编剧的一个思想,这类电影画面精彩,对演员也是十分严格的。恰好,《小时代》系列的电影属于第一种。

《小时代》作为著名作家郭敬明的作品,整部小说里都是他的影子,甚至,在电影的各个细节,都是郭敬明自己的品味,比如,男主的杯子、再或者男主的房子,在或者女主的穿着打扮,甚至于男主的发型都是郭敬明自己的样子。但这些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这电影的最大问题,是情节的推展上缺乏说服力。如果按照正规的电影来说,整部电影大概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至少要有十四个左右的高潮处,把电影一点一点拆开来分析的话,观众一定会很容易地发现,《小时代》里这些所谓的高潮,也只能说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一颗小石头溅起的水花。举例来说,激情的音乐扬起,扇耳光,大吼大叫等等,这些都不是高潮,因为观众看不出来情绪出来。观众看不出来的原因,不是郭敬明没有把镜头、场面等拍好,

看不出来的原因在于整个故事的无理头,比如:前一天晚上,顾源他妈为什麽硬要把朋友的女儿,弄到儿子的床上。而后,这个陌生的女人,竟然把顾源的手机拿来听了,讲了一句话,然后,就被女主角听见了。几个女主角莫名其妙撞在校园,一下子把事情全堆上,于是有了后面这段高潮戏。问题是,高潮不起来。所谓高潮,其实不只是那个极端的点,而在于之前的营造过程,观影情绪,你得往上加推。

这就是小时代为什么只能是取悦观众的一部电影。而不能够让人用心体会到郭敬明拍这部电影的含义是什么。

我不是郭敬明的读者,是带着学习的态度去看电影的,权当了解年轻人的市场调查。

1.
很显然,郭敬明很聪明,他知道他的读者需要什么——我冒昧猜,他甚至先列好了关键词,然后去把它们一块块填进小说里。

他同时满足着中学生以下的幻梦:

读大学、进入社会、找到体面的工作、工作中取得成就赢得尊严、实现梦想、有痛感的爱情、牢不可破的友情、活在大城市、住大 house、穿名牌...

相比很多小说作者关注于某一个点,郭敬明要贪心一些。但这是必要的,因为,他不是在纯粹的自我表达(这件事我们放在后面说),他更像一个礼数到位的餐厅老板,给自己的客人端上色香味俱全的拼盘,一样都不能少。

从商业的角度讲,郭满足的需求很精准、全面。

2.
因为这部电影让我们不可避免地想起另一部著名电影——Devil wears Prada——我开始胡思乱想。

郭敬明的前两部作品都曾被指责为抄袭,《小时代》(2008 年)虽然未被指责抄袭,但显然,它「借鉴」了《时尚女魔头》(2006 年)。

我倒无意在此强加道德指摘,但连续三部作品有此共性,我不由得想到,郭敬明本人不是一个很擅长编故事的人,但他有自己擅长的东西:他懂自己的读者在幻想什么,也能用一种很多人不喜欢但年轻人惊艳的文字展开叙述。所以,他不止一次把别人的故事骨架借过来,填上自己的肉,取得更大的成功。

很多人以为,文字好=会写故事,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在起点中文网上,你能看到大量会编故事但文字苍白如水的人,在很多论坛里,你能看到大量文字精致但完全不会写故事的人。这是两种技巧,兼具的人并不太多。

郭敬明比我们多数人都更聪明,他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然后他早早去走了一条捷径「补上」了自己的短板,而我们更多人还在泡论坛... 从补足自身缺点这件事上,郭的方法简单粗暴。

它究竟是对是错,就看你的主观判断了。但它的确有效。

3.
对于郭敬明这种有巨大影响力、且写了许多本书的作者,无论你有多不喜欢他的书,你都不能否定他是有自我表达在里面的。

以一名作者去衡量他,郭敬明并不令人佩服。他有很多表达,其中属于自我表达的部分,却太软弱无力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最强烈的感受,也是让我一直拧着眉毛的感受是:郭敬明表达的生活怎么这么不真实?

在他的叙述里,大学生宿舍堪比豪宅;在他的叙述里,杂志主编、专栏作家处在社会价值链的顶端;在他的叙述里,成功人士是那样的肤浅;在他的叙述里,大富之家的母亲会像叫小姐一样给自己的儿子安排女朋友;在他的叙述里,上海是一个只有宏观景象却无任何微观生机的城市;在他的叙述里,爱情是如此的苍白,悲欢离合是如此无力;甚至,这部关于上海的电影里,就没有人在说上海话....

所有这些,都让我这种年过三十的人有强烈的不真实感。

细想之下,也难怪。郭敬明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特殊的一个小世界。

他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局外人,大学没读完就成为全职作家,即使日后取得巨大成功,他的生活空间并没有被放大太多。很长时间里,他是个争议的、不受欢迎的人。因此,就像媒体写的,他很宅,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和奢华的房子里。我不负责任的猜测,即使在上海生活了很久,他并没有真的融入上海的日常生活。更不负责的猜测是,我怀疑他没有正经谈过恋爱...

郭自己这方面的体验有限,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只能卖给没有经历过这些事的人。但愿打愿挨,供需平衡。

那么,小时代里还有郭敬明的自我表达吗?

有。就是每个人都在去试图证明什么。小白领要证明自己配得上那份工作(杨幂站在一排比自己高一头的模特中间,是多么让人产生联想的一幕)。会画画的穷学生要证明自己的创作才干。富二代要对更有钱的人证明自己有实力。

即使郭敬明已经功成名就身家过亿,可他念兹在兹的东西,仍然是有一些东西需要去证明。

这是个好母题,但他的表达很微弱。作为电影导演,他的上帝之手只是草草的让主人公们经受委屈,最终取得成功。简单粗暴,皆大欢喜。

所以,与其说他在创作、表达,不如说他的小说和电影就像史玉柱的脑白金,是准确定位一批用户后制作的品质合格的产品。

4.
无论是书还是电影,《小时代》都成功了。

这教给我什么?

凡事都要抓紧主要矛盾,放掉次要矛盾。这方面,郭敬明是高手。

对他而言,主要矛盾是要能满足年轻人的幻梦。就像我前面列的关键词,这作品要满足初中生对未来生活的畅想,要让他们爽到。具体到电影,演员要好,要有足够多笑点,场景服装要漂亮...

次要矛盾,则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在乎的,是否抄袭了别人,细节是否有真实感。

他不在乎非目标读者的感受,因为他紧紧抓住了目标读者的心。相比郭敬明而言,太多创作者想要的太多,却也丧失焦点的太厉害了。

5.
我是抱着理解下一代年轻人的心态去电影院的,落幕之后我意识到,其实中国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对于大学和社会的幻想,对于爱情和成功的畅想,对于华服美食的渴望,是每一代中学生的必由之路。

真正重要的其实仍是郭敬明本人。他或许是中国这二十年来唯一一个认真去满足上述需求的作者。也许他通过仔细盘查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欲望与幻想放大成了一代人的欲望和幻想。也许他不擅长写故事,但他找到了让自己完成小说的捷径。也许他描绘的世界是虚假不堪的,但他知道,他的读者并不在乎幻想的真实性,只在乎这梦幻泡沫有多华丽。

吃到一口甜头,并不难。难得的是,郭敬明一锄头下去,小有所成,然后竟然反复耕作十年,打出一片市场来。他对自己所面向的市场的理解和相应的执行力,值得大多数创业者学习。

得承认,作为创业者,郭敬明是顶级的。作为创作者?将他划入这个圈子,那就是你的错了。





暂别了,小时代们!

 

之所以将标题起的这么伤感,不是因为我们在四部《小时代》中获得了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而是当我们听说郭敬明宣布将开启《爵迹》的电影拍摄项目,我们知道,在这个时代中,我们终究躲不过“泛小时代”式的时代烂片。

 

这是我们公众平台“烂片吐槽”栏目中的第一篇吐槽影评,不是因为针对《小时代》有多烂,比它还要烂的电影比比皆是,《富春山居图》烂出了境界,《冰封侠》烂出了姿态,而以“北景甜南奕欢”为代表的一些列烂片更是烂出了个人特色。我们之所以要将以《小时代》为代表的国产烂片口诛笔伐,是因为这个系列电影的高票房收入带动了一票国产青春电影的无休止的泛滥,虽然国产青春片的效仿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那些年》,但是其后的影片,诸如《同桌的你》、《匆匆那年》,怀旧式狗血结构,以及成为洪水猛兽的伤感桥段将80后逝去的青春已然日狗,也将90后进行的青春导向日狗的方向,单凭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对其讨伐,但是与这些“样板戏”相比,《小时代》系列并没有让我们感到青春时代和中年之时的翻天差别,在小时代的世界里,外景到处都是诡异的雪天上海,内景泛滥着光鲜亮丽的奢侈家具,这可能是一个真正符合电影社会功能的片子——造梦,而且造出了一场少女般四月怀春的梦。

 

撕逼这个词,百度百科上的解释为:“网络热词,原意指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斗争。现在也可用来形容双方互相攻击揭短。”其实这样的一个词应该是来自于像《小时代》一般的电影,故事的开端都是时代姐妹花的逗比融洽,林萧继续四平八稳,顾里继续毒舌女王,南湘继续高雅女生,唐宛如继续出糗逗趣。故事的发展则是四人互相猜忌,故事的高潮则是四人的互相撕逼,而故事的结尾则是四人又能在观众面前死皮赖脸的重归于好,这是一出你既可以不用看开头也不用看结尾的时装装逼指南片,整个系列的四重奏仿佛一首烂大街的流行歌曲,高潮部分总会来个四次才会罢休,不过这次的休止符郭大导演貌似不准备在《小时代4》里打上,估计在《爵迹》也不会打上,这样一个迟迟不能做出的决定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中国电影市场长达数年的“泛小时代”的纸迷金醉,导演在用编织的天生公主梦骚动着女孩们的心,而低幼化的中国电影市场或许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心甘情愿的接受这场春梦带来的脑中意淫。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其中带来的“腹痛腹泻”的“小时代”综合征的确无可避免,这样一个在电影市场化还没20年,好莱坞电影市场汹涌来袭的情况下,我们的确会看到这般与那般的电影大环境下的诡异现象,在当下中国的影片质量与电影票房成反向运动的态势貌似已经司空见惯,不过不正常的市场化与不理智的接受群体不能代表电影发展的一般轨迹,诸如今年七月份《大圣归来》的强势逆袭,已经向市场证明,好电影的票房潜力,随着国内电影消费群体的进一步成熟和理智,诸如《小时代4》、《栀子花开》之类的打着IP的名义来进入大市场捞钱的企图也在七月份三大国产电影的并驾齐驱下,呈现出疲软的态势,尽管《小时代4》之后还出了160分钟的加长福利版,可是这种所谓的“福利”也只是企图吞噬影迷口袋中的毒蛇而已。





暂别了,小时代们!

 

之所以将标题起的这么伤感,不是因为我们在四部《小时代》中获得了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而是当我们听说郭敬明宣布将开启《爵迹》的电影拍摄项目,我们知道,在这个时代中,我们终究躲不过“泛小时代”式的时代烂片。

 

这是我们公众平台“烂片吐槽”栏目中的第一篇吐槽影评,不是因为针对《小时代》有多烂,比它还要烂的电影比比皆是,《富春山居图》烂出了境界,《冰封侠》烂出了姿态,而以“北景甜南奕欢”为代表的一些列烂片更是烂出了个人特色。我们之所以要将以《小时代》为代表的国产烂片口诛笔伐,是因为这个系列电影的高票房收入带动了一票国产青春电影的无休止的泛滥,虽然国产青春片的效仿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那些年》,但是其后的影片,诸如《同桌的你》、《匆匆那年》,怀旧式狗血结构,以及成为洪水猛兽的伤感桥段将80后逝去的青春已然日狗,也将90后进行的青春导向日狗的方向,单凭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对其讨伐,但是与这些“样板戏”相比,《小时代》系列并没有让我们感到青春时代和中年之时的翻天差别,在小时代的世界里,外景到处都是诡异的雪天上海,内景泛滥着光鲜亮丽的奢侈家具,这可能是一个真正符合电影社会功能的片子——造梦,而且造出了一场少女般四月怀春的梦。

 

撕逼这个词,百度百科上的解释为:“网络热词,原意指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斗争。现在也可用来形容双方互相攻击揭短。”其实这样的一个词应该是来自于像《小时代》一般的电影,故事的开端都是时代姐妹花的逗比融洽,林萧继续四平八稳,顾里继续毒舌女王,南湘继续高雅女生,唐宛如继续出糗逗趣。故事的发展则是四人互相猜忌,故事的高潮则是四人的互相撕逼,而故事的结尾则是四人又能在观众面前死皮赖脸的重归于好,这是一出你既可以不用看开头也不用看结尾的时装装逼指南片,整个系列的四重奏仿佛一首烂大街的流行歌曲,高潮部分总会来个四次才会罢休,不过这次的休止符郭大导演貌似不准备在《小时代4》里打上,估计在《爵迹》也不会打上,这样一个迟迟不能做出的决定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中国电影市场长达数年的“泛小时代”的纸迷金醉,导演在用编织的天生公主梦骚动着女孩们的心,而低幼化的中国电影市场或许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心甘情愿的接受这场春梦带来的脑中意淫。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其中带来的“腹痛腹泻”的“小时代”综合征的确无可避免,这样一个在电影市场化还没20年,好莱坞电影市场汹涌来袭的情况下,我们的确会看到这般与那般的电影大环境下的诡异现象,在当下中国的影片质量与电影票房成反向运动的态势貌似已经司空见惯,不过不正常的市场化与不理智的接受群体不能代表电影发展的一般轨迹,诸如今年七月份《大圣归来》的强势逆袭,已经向市场证明,好电影的票房潜力,随着国内电影消费群体的进一步成熟和理智,诸如《小时代4》、《栀子花开》之类的打着IP的名义来进入大市场捞钱的企图也在七月份三大国产电影的并驾齐驱下,呈现出疲软的态势,尽管《小时代4》之后还出了160分钟的加长福利版,可是这种所谓的“福利”也只是企图吞噬影迷口袋中的毒蛇而已。



我不是郭敬明的读者,是带着学习的态度去看电影的,权当了解年轻人的市场调查。

1.
很显然,郭敬明很聪明,他知道他的读者需要什么——我冒昧猜,他甚至先列好了关键词,然后去把它们一块块填进小说里。

他同时满足着中学生以下的幻梦:

读大学、进入社会、找到体面的工作、工作中取得成就赢得尊严、实现梦想、有痛感的爱情、牢不可破的友情、活在大城市、住大 house、穿名牌...

相比很多小说作者关注于某一个点,郭敬明要贪心一些。但这是必要的,因为,他不是在纯粹的自我表达(这件事我们放在后面说),他更像一个礼数到位的餐厅老板,给自己的客人端上色香味俱全的拼盘,一样都不能少。

从商业的角度讲,郭满足的需求很精准、全面。

2.
因为这部电影让我们不可避免地想起另一部著名电影——Devil wears Prada——我开始胡思乱想。

郭敬明的前两部作品都曾被指责为抄袭,《小时代》(2008 年)虽然未被指责抄袭,但显然,它「借鉴」了《时尚女魔头》(2006 年)。

我倒无意在此强加道德指摘,但连续三部作品有此共性,我不由得想到,郭敬明本人不是一个很擅长编故事的人,但他有自己擅长的东西:他懂自己的读者在幻想什么,也能用一种很多人不喜欢但年轻人惊艳的文字展开叙述。所以,他不止一次把别人的故事骨架借过来,填上自己的肉,取得更大的成功。

很多人以为,文字好=会写故事,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在起点中文网上,你能看到大量会编故事但文字苍白如水的人,在很多论坛里,你能看到大量文字精致但完全不会写故事的人。这是两种技巧,兼具的人并不太多。

郭敬明比我们多数人都更聪明,他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然后他早早去走了一条捷径「补上」了自己的短板,而我们更多人还在泡论坛... 从补足自身缺点这件事上,郭的方法简单粗暴。

它究竟是对是错,就看你的主观判断了。但它的确有效。

3.
对于郭敬明这种有巨大影响力、且写了许多本书的作者,无论你有多不喜欢他的书,你都不能否定他是有自我表达在里面的。

以一名作者去衡量他,郭敬明并不令人佩服。他有很多表达,其中属于自我表达的部分,却太软弱无力了。

看电影的时候,我最强烈的感受,也是让我一直拧着眉毛的感受是:郭敬明表达的生活怎么这么不真实?

在他的叙述里,大学生宿舍堪比豪宅;在他的叙述里,杂志主编、专栏作家处在社会价值链的顶端;在他的叙述里,成功人士是那样的肤浅;在他的叙述里,大富之家的母亲会像叫小姐一样给自己的儿子安排女朋友;在他的叙述里,上海是一个只有宏观景象却无任何微观生机的城市;在他的叙述里,爱情是如此的苍白,悲欢离合是如此无力;甚至,这部关于上海的电影里,就没有人在说上海话....

所有这些,都让我这种年过三十的人有强烈的不真实感。

细想之下,也难怪。郭敬明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特殊的一个小世界。

他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局外人,大学没读完就成为全职作家,即使日后取得巨大成功,他的生活空间并没有被放大太多。很长时间里,他是个争议的、不受欢迎的人。因此,就像媒体写的,他很宅,活在自己的小圈子和奢华的房子里。我不负责任的猜测,即使在上海生活了很久,他并没有真的融入上海的日常生活。更不负责的猜测是,我怀疑他没有正经谈过恋爱...

郭自己这方面的体验有限,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只能卖给没有经历过这些事的人。但愿打愿挨,供需平衡。

那么,小时代里还有郭敬明的自我表达吗?

有。就是每个人都在去试图证明什么。小白领要证明自己配得上那份工作(杨幂站在一排比自己高一头的模特中间,是多么让人产生联想的一幕)。会画画的穷学生要证明自己的创作才干。富二代要对更有钱的人证明自己有实力。

即使郭敬明已经功成名就身家过亿,可他念兹在兹的东西,仍然是有一些东西需要去证明。

这是个好母题,但他的表达很微弱。作为电影导演,他的上帝之手只是草草的让主人公们经受委屈,最终取得成功。简单粗暴,皆大欢喜。

所以,与其说他在创作、表达,不如说他的小说和电影就像史玉柱的脑白金,是准确定位一批用户后制作的品质合格的产品。

4.
无论是书还是电影,《小时代》都成功了。

这教给我什么?

凡事都要抓紧主要矛盾,放掉次要矛盾。这方面,郭敬明是高手。

对他而言,主要矛盾是要能满足年轻人的幻梦。就像我前面列的关键词,这作品要满足初中生对未来生活的畅想,要让他们爽到。具体到电影,演员要好,要有足够多笑点,场景服装要漂亮...

次要矛盾,则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在乎的,是否抄袭了别人,细节是否有真实感。

他不在乎非目标读者的感受,因为他紧紧抓住了目标读者的心。相比郭敬明而言,太多创作者想要的太多,却也丧失焦点的太厉害了。

5.
我是抱着理解下一代年轻人的心态去电影院的,落幕之后我意识到,其实中国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对于大学和社会的幻想,对于爱情和成功的畅想,对于华服美食的渴望,是每一代中学生的必由之路。

真正重要的其实仍是郭敬明本人。他或许是中国这二十年来唯一一个认真去满足上述需求的作者。也许他通过仔细盘查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欲望与幻想放大成了一代人的欲望和幻想。也许他不擅长写故事,但他找到了让自己完成小说的捷径。也许他描绘的世界是虚假不堪的,但他知道,他的读者并不在乎幻想的真实性,只在乎这梦幻泡沫有多华丽。

吃到一口甜头,并不难。难得的是,郭敬明一锄头下去,小有所成,然后竟然反复耕作十年,打出一片市场来。他对自己所面向的市场的理解和相应的执行力,值得大多数创业者学习。

得承认,作为创业者,郭敬明是顶级的。作为创作者?将他划入这个圈子,那就是你的错了。




为什么说《小时代》是烂片
因为不现实,太浮夸

怎么看待《小时代》系列一直备受争议褒贬不一?
三、《小时代》让人有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对我而言,《小时代》整部电影营造出了一个富贵圈层人士的生活,是离我们是遥不可及的。即便你再努力,如果你的出生不在那个圈层的话,可能一辈子你都无法过上那样的生活,所以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我们能够看透,但是对那些还未成年人心智未成熟,心里面满怀...

如何评价电影《小时代4》?
老子的青春在谈恋爱,在好好学习,特么哪有空看什么脑残小时代。小时代是你的青春?你看出什么地方有共鸣了?你开奔驰?你住别墅?你穿礼服?真有共鸣的会看这本书?最后,请不要对号入座,我只说有些人,并且开头用了“也许”。小时代这种电影让部分少女变得更加脑残,降低了她们对于电影的审美标准...

为什么说《小时代》系列电影三观不正?
小时代电影真的让人很难以接受,因为当中有太多的撕逼桥段,而且这些桥段非常毁人三观,在你小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些桥段很正常就是简单地撕逼,但是现在你再去看的话你就会觉得,这四个姐妹撕逼的理由真的非常莫名其妙。首先这四个姐妹几乎每天都在吵架,吵架的内容永远都是因为男人,今天可能是这个姐妹...

为何说《小时代》是一部失败的题材电影?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爱情真的是非常的混乱的,而且友情也是经常是莫明其妙的生气,互相谩骂互相冷战,后来又和好,所以整部电视剧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什么营养,而且又非常的浮夸与奢华,还给一些孩子传递的一种不好的价值观。综上,我们可以发现说《小时代》是一部失败的题材的电影也是没有错的。对此,你...

《小时代》观后感
但是抛开这一切不谈,我个人认为《小时代》虽然是一部大众意义上的烂片,但确是一部拍的还不错的粉丝电影,至少对于小时代的粉丝们来说,有总比没有强,我个人作为小四的书迷,虽然觉得片子很烂,至少也满足了自己对于IP电影的渴求。你可以说这是部烂片,但你不能说看这电影的都是脑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尊重每个人...

郭敬明的小时代 讲的是什么
《小时代》是郭敬明创作的第五部长篇小说,目前已在《最小说》上开始连载。“这是一个以光速往前发展...“边写边连载,读者见证了写作的进程,尤其需要保证充足时间和精力把每期的文字打磨好,更是对作者写作...你就算告诉她“郭敬明是唐朝的一位诗人”,她也依然是这样淡定地说一声,“哦,是吗。” 晚饭结束之后...

小时代读后感
说实话,我不想提及你的,你的虚伪,你的优柔寡断,你对林萧的不信任实在是让我让我感到面目可憎,我讨厌,我讨厌作为一个男人却背负着虚伪包袱的你,我为你感到可悲,你早已成为时代的虏隶,在你的身上我察觉到社会折射出的黑暗,是你的心里充满了虚伪还是这个时代的阴霾早已笼罩在你的心里形成深不可测的黑云,是的,你...

我为什么喜欢小时代
所以有时候看人家说《小时代》是90后的脑残电影,我也挺纳闷的,我身边不乏喜欢小时代或者郭敬明的人。看它的80后也不在少数啊。 有人说郭敬明的书都是写给花痴小学生的,我不禁笑了,有些人就是没有看过小四的书却要来喷小四的书,简直无稽之谈啊。有些人喜欢苹果,有些人喜欢梨子,你能说苹...

观《小时代三》有感600字
说起《小时代》,“争议”二字是必定逃不掉的,去年暑期的“盛况”历历在目,用句学者的话来形容就是:《小时代》可以称之为断代史了。电影基本代表了70、80后与90后之间的代沟问题,无论是电影中强调的物质享受精神还是俊男靓女的天下这些表述,都被放大到了超出电影的层面,上升到世界观和价值观博弈...

博乐市13878846514: 你对小时代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
唐厕荷叶: 小时代,本人认为很好,是 以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这座风光而时尚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四个从小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女生,先后所经历的友情、爱情,乃至亲情的巨大转变,是一部当下时尚年轻人...

博乐市13878846514: 小时代这个电影好看吗 -
唐厕荷叶: 不太好看,剧情相当一般,人物设定很勉强,性格不突出,说这部电影讲故事,讲来讲去连想表达的主题都不知道,情节也不完整,该高潮不高潮,废话连篇,演员演技垃圾,整部电影从导演到制片到演员,全是年轻人,全是新手,没有一个有分量的演员,郭四娘拍电影前学了不到十天导演,你认为这片子能好到拿去...劝别费钱买电影票,真是小时代的粉丝还是看看枪版就行了

博乐市13878846514: 小时代电影你怎么看?
唐厕荷叶: 因为看过原著对郭敬明的期待很高,看了电影之后有点失望,细节上处理的可以,总体就不怎么样了,没有重点,起码我是这样认为你,就看个人喜好了.影片中除了精致奢华的人物服装以及场景外,还有一系列的裸男出浴图外能有点看点,剩下的没有什么了,帅哥美女是这部影片的亮点,唐宛如这个人物处理的不错,很符合,有笑点.故事情节脱离现实,现代大学不可能有那么好的生活配置,有点浮.

博乐市13878846514: 评价一下《小时代》吧. -
唐厕荷叶: 关于电影《小时代》我觉得很不错的,但有许多网友评论说很烂,不管怎么样,至少我看了这么多电影这是第一次让我在电影院感到热泪盈眶的,有喜有泪真的被感动到,被剧中主演的演出震撼到.我觉得郭敬明也是很用心在制作,不管别人怎样评价,反正我支持《小时代》 看电影之前应该把书先看懂,这样在看电影时才会有不同感受

博乐市13878846514: 如何评价电影郭敬明小说改编的《小时代》?
唐厕荷叶: 如何评价是从那个层面来看,本人是郭敬明的粉,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对这部电影是很喜欢的,别人说他奢华,不切实际.郭敬明当年在报纸上说过一句话,这个时代本生就是崇尚物欲的时代,我只不过是捅破了那层玻璃纸,他不去写,难道就没有LV ,没有爱马仕了吗???但是从电影的剧情来看,很垃圾,牵强附会,剧情丝毫没有整体的连贯性,不过他毕竟是第一次拍.怎么看,有人说好,有人说坏.

博乐市13878846514: 小时代影评600字 -
唐厕荷叶: 电影《小时代》自诞生以来始终伴随着争议,相比而言,《小时代2》比《小时代1》更多了某些内容.在《小时代2》里,除了光怪陆离的物质秀,我们看到了顾里大三就拿到了双学位,至于她付出了怎样的努力,电影没有表现.毕业后,她仍然接济着家境困窘的闺蜜,即使是依靠着家族的力量.而顾源则在经历了女朋友身体出轨的痛苦后,最终能够选择宽容,放弃财富来重拾爱情…… 《小时代》不是绝对差,更不是绝对好,它所营造的争议造就了它的票房,或许这争议也才是带给观众的真正收获.

博乐市13878846514: 《小时代》你怎么看?
唐厕荷叶: 个人觉得不错

博乐市13878846514: 相信大家看了《小时代》这部电影(四部)一定都会说里面的剧情太假,情节过于虚幻.但我想说的是我看到的 -
唐厕荷叶: 你说的很对,也是我看小时代的感受之一.虽然最后结局没有完美收场,不过这就是人生,有些人只会乍然离场,珍惜自己拥有的才是真实的.

博乐市13878846514: 对电影,小时代的看法 -
唐厕荷叶: 就是靠帅哥美女吸引眼球内容毫无意义

博乐市13878846514: 详细谈谈你喜欢《小时代》的原因,它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在哪?人物传神?内心形成共鸣?建造美梦?语言生动 -
唐厕荷叶: 小时代吧 炫富题材 屌丝意淫的内容 给你现实生活中 到处都能遇到有钱男主角吗?然后你被人欺负时 男主角就说多少钱才肯不缠着她之类的巴拉巴拉的 这种幻想的内容 还能怎么评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