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实行的科举制内容?

作者&投稿:门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书五经
八股文(英译:Stereotyped Writing;Eight-Legged Essay),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

元朝灭亡后,明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以前,学院只是为科举培养人才的方法之一。到了明代,进学院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院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京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元朝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 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主要来源于朱熹注解)演变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八股取士

  简介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 ,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才废除。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破题,开首用二句设破题意。承题,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接破题的意义加以说明。起讲,用数句或十数作为议论的开始,只写题大意,宜虚不宜实。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全篇总字数, 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最后改作700字。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因而具很大的局限性,弊病尤大。然而明清取士,却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八股取士 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   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   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   为贡士;贡士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中举的知识分子,都能享受一些特权,可以免除差役和税粮,进士都有官做。但是,这些人很多是没有真才实学的编辑本段目的
  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强化君权编辑本段内容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须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编辑本段影响
  是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八股文,很复杂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八股取士
四书五经

明实行八股取士


隋唐宋三代科举制的发展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3、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4...

解密:古代的科举制度到底是怎么个选拔制度
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诞生朝代: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

什么是科举制?主要科目有哪些?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西汉:改革管制,组成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实行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僚的控制。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将宰相的权利一分为三从而消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了科举...

两宋时期科举制是如何发展的?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两宋时期科举考试制度中的殿试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在宋朝通过科举考试所有考取的进士都成为了天子的门生,也避免了官员结党乱政的现象,皇权在科举考试中具有最高决定权。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刚开始宋太祖也是严格选士,但到了宋太宗的时候为了巩固统治开始扩大科举取士,后来的宋朝历代君主不断地扩大科举取士的名额...

科举制度常设的科目是什么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变。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宋代的科考分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元代的科举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明清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八股文以...

古代朝鲜也有科举考试,且实施上千年,和中国科举制度有何异同
二、朝鲜科举制和中国科举制的异同 1.考试内容 总的来说,朝鲜半岛和明朝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都主要为儒家经典。两国考生必须熟读四书五经,才能真正在考场上一展身手。如果两国考生一路过关斩将,来到了最后的殿试策问,两朝的统治者也免不了拿四书五经的内容来问考生。是成功还是失败,就看考生平时的...

科举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

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
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变,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宋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

西平县18547111447: 明朝的科举制度 -
箕券复达: 明朝的科举分为院试(州县范围)、乡试(省级)、会试(京城)、殿试(皇帝“策问”,考生回答),最终: 第一是【进士及第】(只有3个,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第二是【赐进士出身】(若干人) 第三是【赐同进士出身】(若干人) 【另:“连中三元”的意思:简单来说,乡试普通过关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普通过关的叫贡生,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普通过关的叫进士,第一名叫状元;此三个第一名就叫“连中三元”】 【另:院试就是考秀才,过关叫秀才,没过关叫“童生”,第一名叫“录科”】 希望能帮到你.

西平县18547111447: 明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箕券复达:[答案] 明经科考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进士科考查考生的命题写作能力初中历史书上就有

西平县18547111447: 明代科举制度考试等级有哪些内容 -
箕券复达: 明代科举考试,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为每三年各府、州、县考选其俊秀诸生,认为有应乡试资格的,送之于省,称为“郡试”,又称“小考”;第二步在各省会举行,叫做“乡试”,中式者为“举人”;第三步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称为“会试”;第四步会试中试者,天子亲自在朝廷策试,称“廷试”,亦称“殿试”.殿试取中者叫做“进士”.殿试分一、二、三甲发榜以为名第之次:第一甲仅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西平县18547111447: 明朝实行的科举制内容?
箕券复达: 八股取士 简介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 ,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 考中做官的, 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

西平县18547111447: 明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箕券复达: 明经科考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进士科考查考生的命题写作能力初中历史书上就有

西平县18547111447: 明代科举制度?
箕券复达: 明代把科举制度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专制制度.明代的科举制度规定,科考的考题要从四书、五经的文句中摘取;文章的结构要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俗称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把知识分子束缚在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之中,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八股取士的科考制度影响了有清一代,并且日趋腐朽.

西平县18547111447: 明朝有什么考试制度 -
箕券复达: 明朝以后,科举制度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以 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 校则成为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 参加...

西平县18547111447: 明朝规定科举考试实行什么 -
箕券复达: 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西平县18547111447: 简述明代科举制的主要阶段及相应内容 -
箕券复达: 元朝灭亡后,明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以前,学院只是为科举培养人才的方法之一.到了明代,进学院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院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京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西平县18547111447: 明朝科举考试的内容是怎么规定的?
箕券复达: 形式上是“八股文”,考试内容大致从四书五经中挑选,其中《论语》和《孟子》是典型常考内容.不仅形式约束,文章首尾对仗严格、平仄讲究,还得模仿先人之语调陈说,议论文往往带有说教意味.由是,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文学艺术的进步.补充:当然,当今像英文作文惯用的“培根体”也是八股的另一种“回光返照”,并未随封建教育的瓦解而彻底消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