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勇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有很多不同的解释:

1. 学习歪理邪说,危害很大。
2. 批评歪理邪说,它的危害就会终止。
3. 指责不同思想,是有害的。
(以下是个人见解)
4. 从偏激狭隘的思想出发去攻击别人,是非常有害的。
5. 因为别人的思想不同而攻击他,是非常有害的。
下面详细解析一下:
首先是“也已”的意思。很多人把“已”解释成“终止”。但其实《论语》《左传》等先秦经典裏面经常出现“也已”这个搭配,都是语气助词。当然也有一些人仍然坚持这里的“已”是“终止”,但我不赞同那种看法。
另外一个就是“攻乎”的“攻”。有一种解释是“学习研究”。比如韩愈说的“术业有专攻”。 结合“斯害也已”,整个句子的含义就是“学习异端,危害很大”。但字义是发展的,在孔子那个年代,“攻”有“学习研究”这个引申义麽?我是非常怀疑的。
“攻”除了进攻,还有“指责”“批评”的含义。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攻乎异端”是“指责异端”。那麽结合“斯害也已”的不同解释,会有“批评异端,它的危害就会终止”,以及“指责不同思想,是有害的”两种解释。
"乎”很怪异,因为“攻”後面可以直接跟宾语。比如“攻城”等等。那麽这个“攻乎异端”,也相当於“攻於异端”,决不是“攻异端”的意思。或者说是以异端为阵地发动攻击。就好比《孙子》的“善攻者,攻於九天之上”。那麽“攻乎异端”等同於“攻於异端”,也就是“由异端发动攻击”。或者就是所说的“剑走偏锋”,站在比较偏激狭隘的立场去攻击别人。
“异端”这个词也大有争议。孔子那时的“异端”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异端”麽?我们知道在孟子的时候,有杨朱,墨子等是被认为异端。那麽孔子的时候有什麽著名的“异端”呢?想来想去只有李耳。但孔子对李耳还是非常尊重的。所以这个“异端”不应该被解释成“歪理邪说”。孔子一向是谦虚好学的,而且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对不同的主张相当的宽容。所以我觉得上面的1,2两种解释都是站不住脚的。
另这个“端”,说明是“极端”,是一头。参照《中庸》的“各执一端,此以异己者为非,彼以异己者为非,而害成矣。”不由得联想,这个“异端”是不是“一端”呢?《中庸》的这句话是不是就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最好注释?
补充一种看法:既然是“攻乎一端”,那麽结合《论语》中上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攻乎一端,斯害也已”就很明显是说,“只学不思和只思不学都是有害的”。这个解释起来非常流畅。关键是“异端”是否为“一端”。另外,“攻乎异端”之前的“子曰”也比较突兀。如果紧接著前面的“思而不学则殆”,完全不需要另外加一个“子曰”。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敬和爱,即是外在的表现,更是内在的情愫。
孔子讲“敬事”、“爱人”、曾子讲三省吾身,都是对于人,即自己和他人的宗教。不敬天,不敬鬼神,而敬事,厚爱他人。儒家的关注点与落脚点在人世间,与西方哲学的区分由此可见。
千乘之国。乘,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古代的“人”有广狭两义。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爱人”指爱护官吏臣僚。
高高在上,浑浑噩噩,信口开河,挥霍无度,颐指气使,敬鬼神爱女色的,我们见得多了。孔夫子所言,针对性极强。

孔子说:去攻击那些和自己有不同立场及意见的人与事,是一种有害的行为。

  这句话选自《论语·为政第二》。
  本章的解法长久以来存有不少差异,其中有两种解法差异最大。宋代孙奕于《履斋示儿编》中写道:“攻,如攻人恶之攻;已,止也。谓攻其异端,使吾道明,则异端之害人者自止。”意为:攻击那些不同的言论,就可以终止它们所带来的危害。朱熹集注:“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意为:仅钻研于义理之一端,是有害的行为。
我们先从“斯害也已”开始分析。梁代皇侃根据魏时何晏之《论语集解》作《义疏》,将论语原文中的古字改为后代通行的字,又皇疏所载论语文句又比另一本 宋代邢昺所作的《正义》有时多一字,有时少一字,有时又不同一字。为政篇本章在皇疏中即为“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矣”,多了一个矣字。
论语中“已”一字一共出现于40章47次,这些“已”字或作“止”解,或不解为止。至于“也已”一共出现于14章15次,其中有7章下面还跟了个“矣”字,这些“也已”或是“也已矣”则都以“了”解为宜。
因此我们可以推论:为政篇本章的后段“斯害也已(矣)”,可能比较不能依孙奕所说的,解为“它所带来的危害就可以终止”,应该依朱注,解为“就是一种有害的行为了”比较合宜。
可是本章的前段“攻乎异端”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由于同名若以同解亦可通时,便以同解为先,是小弟学来的读论语之原则之一。如同小弟在《论语今解·为政第二》0032中所言,小弟以为在论语之中的“攻”字一共出现于3章4次,其它3次皆作攻击解,况且以攻击解时,在意义上可与论语中其它相关的章节有良好的呼应。因此小弟个人是支持以攻击来解的。
因此前半段同孙奕所说,后半段则如朱子所注的第三种解法,“去攻击那些和自己有不同立场及意见的人与事,是一种有害的行为”就产生了。前北大校长政大校长陈大齐先生及台大哲学系主任傅佩荣先生也都在其著作中支持这种解法。而这种解法便是小弟所最喜欢的。
然而这第三种解法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孔子当时尚未有杨、墨、释,则此异端何指?这个问题在钱穆先生及萧民元先生的著作中也都有提及,并以此为反对以攻击来解“攻”字的原因之一。对此,小弟窃以为与自己的人生理想不同或是与自己任何单一一点的意见不同的就可以称为异端。
因此像是他自己的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如阳货篇里,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宰我请教说:为父母守丧三年,时间未免太长了。君子三年不举行礼仪,礼仪一定会荒废;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散乱。旧谷吃完,新谷也已收成;打火的燧木轮用了一次。所以守丧一年就可以了。孔子说:守丧未满三年,就吃白米饭,穿锦缎衣,你心里安不安呢?宰我说:安。孔子说:你心安,就去做吧!君子在守丧时,吃美食不辨滋味,听音乐不感快乐,住家里不觉舒适,所以不这么做。现在你既然心安,就去做吧!宰我退出房间后,孔子说:予没有真诚的情感啊!一个孩子生下来,三年以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丧三年,天下人都是这么做的。予是不是对他过世的父母也有三年的爱心呢)?
或是有人与孔子入世的人生理想不同,如宪问篇里,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子路在石门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早入城。守城者问子路说:你是从哪里来的?子路说:我是从孔家来的。守门者说:就是那位明知道行不通,还一定要去做的人吗)?
以及同篇中,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孔子在卫国时,有一天击磬(一种乐器)。一人担着草筐由门外经过,听到孔子击磬声就说:这磬声里面含有深意啊!他听了一会儿,又说:这声音听起来硁硁的,是太过执着了。既然没人了解自己,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算了。诗经上不是说:‘水太深的话,就穿着衣服走过去;水浅的话,不妨撩起衣裳走过去。’孔子知道了以后说:有这种遗世独立之心,这世间的俗务对他而言,的确也没什么困难的了)。
微子篇,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楚国一位狂放不羁的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马车旁,他唱的是:凤啊!凤啊!你的格调怎么变得如此落魄呢?过去的事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却还来得及把握。算了吧!算了吧!现在投身政治的人都很危险啊。孔子下车想要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使得孔子没办法和他说话)。
微子篇,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长沮和桀溺在一起耕田,孔子经过那儿,吩咐子路去向他们询问渡口的位置。长沮问子路:那位手拉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再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回答说:是的。长沮就说:那他自己一定知道渡口在哪儿。子路只好再去问桀溺,桀溺问子路: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再问: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就说:就像淹大水一样,现在全天下都淹了水,谁能改变这种情形呢?我看你与其追随那些逃避坏人的人,何不跟从逃避世俗的人呢?他说完就继续不停地覆平田土。子路回来告诉孔子这结果。孔子怅然地说:我们终究是不可能和鸟兽一齐生活的,如果不和人群相处又要和什么东西相处呢?天下政治若是上轨道,我就不必带领你们去改革了)。
微子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礼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士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有次子路远远落在孔子之后,遇到一位老人用木棍挑着草的工具。子路急忙向他询问:您曾看见我的老师吗?老人说:你啊,四肢不劳动,五谷也分不清楚,我怎么知道你的老师是谁?说完就放下木棍去除草了。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当晚老人留子路到他家里过夜,杀鸡做饭招待子路,又介绍两个儿子与子路认识。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向孔子报告此事。孔子说:这是一位隐士。接着吩咐子路回去向他说明。子路到了老人家中,老人已出门了。于是子路便告诉他家人:不出来从政是不应该的,长幼间的礼节都不能废弃了,那君臣间的义又怎能废弃呢?原本想要洁身自爱,结果却败坏了更大的伦常关系。君子出来从政,只是一件合宜的行为,至于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则是早就了然于胸的事啊)。
还有如少正卯先生及其它一些怪力乱神,等等,可否称为异端?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通译】
孔子说:攻治异端邪说,那是祸害无穷的。
另解:攻驳他说异见,这危害也就止住了。
【解说】
其一,治学莫入邪。孔子所说异端,是指异端邪说。学,各种学说,有的是科学知识,有的是一家之言,有的是迷信邪说,有的是鱼目混珠的杂说,还有虎皮当旗的骗学。治学,就在于厘清是非,把握真谛,剔除糟粕。治学,切不可走火入魔,否则,误入歧途,很难自拔,甚至自履穷途。
其二,邪说不可盛。纵观古今中外,总有宗教能够壮大,总有迷信能够昌盛,总有邪说能够通行。为什么?人的观念文化受不同的文化意识熏陶和强化,总会占有一定的市场。例如,殷商的神灵观念颇为流行。又如,即便人类进入近代文明的二十世纪,在哲学先贤辈出、工业革命领先的德国,纳粹主义竟然猖獗盛行而酿成世界灾难,这正映证了戈培尔的“名言”:“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中国也有一句古老的成语:“三人成虎”。
其三,异端须省察。人类的认知和究理,无有穷尽,不会终结。真理是相对的。在真理的寻求、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必须不断接受新认识、新方法的再验证。在探求过程中,必然有各种异端之说,这正是人类不断超越历史的必需。任何时候,既不能让毒害民众的邪说泛滥,也决不能把求索真理或质疑现存的声音扼杀。
【启示】
统一意识形态,最社会治则的铁律。典型的莫过于秦始皇的焚禁书、坑术士。由于历代儒生的渲染,“焚书坑士”演变为“焚书坑儒”。秦朝于前221年一统中国,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此后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包括“分天下为36郡”(一说41县)的郡县制。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实行“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博士馆之外的私藏《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妄议《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禁止私学,学法令以官吏为师。同时,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养了很多术士为其寻仙术、炼仙丹,术士自知是忽悠,为避祸纷纷逃跑。前212年,侯生、卢生诽谤事发,秦始皇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得犯禁者460余人(其中或有毁谤秦政的儒士),全部坑杀。其实,“焚禁书”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同一个道理,都是革“文化”之命,以统一意识形态。
然而,把异端当邪说,把异己当罪孽,在家国天下,王者可以说了算。诛少正卯,应该是孔子一生中的污点。孟子攻击异端诸子,斥为“淫辞”“邪说”;荀子非十二子,亦为“邪说”“奸言”。承传下来,党同伐异,直至“文字狱”,实质是剿灭异端、强行一致的极端手段。清朝雍正就因“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要了徐骏的命。孔子深刻理解这一点,故择婿传代就选最安分守己的公冶和南容,以后代“免于刑戮”[5.1-2]。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民主意识的深化,对异端的论定也必须与时俱进。异端,究竟是否邪说,还是另类,或只是异见,这不能是强者说了算,而应该是民主和法治说了算。“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邓析子》,刘向《别录》),才是唯一正确的抉择。

另解:“攻击他说异见,是很有害的。”这是用更宽泛的心态来解读古说,有明显的现代人眼光。

攻:治理、整顿 ; 异端:这里指跟孔子不是同一立场的人、学说。
斯:那,那些人,那些学说 害:危害

这句话是说:要整理整顿那些异端,(因为)他们对天下的危害太大了!

这句话有很多争议,我看过之后,自己选了一个认为很贴切的解释。望君多思。

  1.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孔子说“要整理整顿那些异端,(因为)他们对天下的危害太大了!”

  2. 注释:

    ①攻:治理、整顿 ;  

    ②异端:这里指跟孔子不是同一立场的人、学说。
    ③斯:那,那些人,那些学说。   

    ④害:危害。

  3.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排除前人翻译的影响,静下心来多次思考,认为这样翻译也是一个思路。攻:考虑、研究。异端:不同角度或立场。害:危害或不良后果。已:停止、防止。整句话的意思是: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片面考虑问题的危害就可以防止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要怎么反驳它...说出理由
这里,异端是指非圣人之道的异端。 意思是说,近乎极端地批判某一事物(或人),这无疑是在损害它啊。 我先讲它的正确性: 首先,你怎么能说自己所持是完全正确的!你自己都不对,那攻击别人就是错的! 第二,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性质。在这里对的,在那里也许会错;在某时段对,在另外...

子曰:“攻乎异端, 一句话的意思,不要一大堆话,要简洁明了
攻:治理、整顿 ; 异端:这里指跟孔子不是同一立场的人、学说.斯:那,那些人,那些学说 害:危害 这句话是说:要整理整顿那些异端,(因为)他们对天下的危害太大了!这句话有很多争议,我看过之后,自己选了一个认为很贴切的解释.望君多思.

品论语有感: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一、解释 孔子说,一点也不能接受不同的意见,这其实是有害的。二、感悟 (1)世界正因为有不同的发声才变得多姿多彩,我想这应该是国家提倡言论自由的原因。(2)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是有限的,当我们多听来自四方不同的声音,或许能对事情有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3)就像辩论赛,刚开始...

怎样理解攻乎异端,斯害己也
个人认为应该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yi)。【参考注释】攻:追求、过份强调、打磨、攻占、钻研、攻读、攻取之义。乎:于。异端:与孝悌中信礼义廉耻仁智之德相违背的一切言论,事相,通通皆为异端。 异端,异端邪说、奇谈怪论、奇技淫艺,旁门左道,妖魔鬼怪等等诸义。斯:这、此之义。害:...

论语中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哪种解释,更近于孔子的本意呢?我看还要仔细的分析一下。 《论语集解》云:“攻,治也,善道有统,故殊途同归,异端不同归者也。”皇疏云:“攻,治也;异端,谓杂书也,言人若不学六籍正典而杂学于诸子百家,此则为害之深。”朱熹《集注》云:“范氏曰:‘攻,专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⑮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⑯ 子曰 :“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由外而来,比如读书和听视频都称为学。思:由内产生的思考。...

论语中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又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己。”(《为政》)就是专攻一端学习或行事,对自己十分有害,这就是说孔子十分注意全面的看待问题,对于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都要顾及到,不要顾此失彼。这个“叩其两端”就是要从这两个极端中找出适中的东西,做到无过无不及,这是很理想,也很实际的。儒家的中庸思想...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什么意思
另这个“端”,说明是“极端”,是一头。参照《中庸》的“各执一端,此以异己者为非,彼以异己者为非,而害成矣。”不由得联想,这个“异端”是不是“一端”呢?《中庸》的这句话是不是就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最好注释?补充一种看法:既然是“攻乎一端”,那麽结合《论语》中上...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关于这句话的看法。200-300字
中庸之道,他不让反腐败。

攻乎异端的参考解读
{崔适《论语足征记》:“《春秋?文十二年》传曰‘惟一介断断焉无他技’,《解诂》曰:‘断断,犹专一也。他技,奇巧异端也。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礼记?大学篇》郑注义同。《颜氏家训?省事篇》:‘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鼯鼠五能,不成技术。近世有两人,朗悟士也。性多营...

新田县19565568332: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敞娴孚新: 【原文】 2·16 子曰:“攻(1)乎异端(2),斯(3)害也已(4).”【注释】 (1)攻:攻击、解决. (2)异:另外、不同的(3)端:端头,极端. (4)斯:代词,这. (5)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译文】 孔子说:“研究透奇异和极端的东西,这些祸害就可以消除了.”【评析】 孔子认为奇异和极端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认识了,明白了他的道理,就不可怕了.

新田县19565568332: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意思 -
敞娴孚新: 1. 学习歪理邪说,危害很大. 2. 批评歪理邪说,它的危害就会终止. 3. 指责不同思想,是有害的. (以下是我的新见解) 4. 从偏激狭隘的思想出发去攻击别人,是非常有害的. 5. 因为别人的思想不同而攻击他,是非常有害的.

新田县19565568332: 大家好.请问:(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是什么意思, -
敞娴孚新: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敬和爱,即是外在的表现,更是内在的情愫.孔子讲“敬事”、“爱人”、曾子讲...

新田县19565568332: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怎么翻译? -
敞娴孚新: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为人处事应存仁心,依于德,而正已之言行,所思所虑也应中正,使言行举止合于礼,才能使学问有所精进.所谓异端,即不行中道,偏执极端或怪异之说,那些追求行为思想偏极之人,因内心失于中和,最终是害人害已.如世之阴谋,君子所不为,虽极工心机,但因心失偏,失于仁,而于已有害.多行不义必自毙,如赵高、李斯计谋扶苏,不得善终;立汉之陈平,虽为国定六谋,但因失于仁义,于已身终有害.

新田县19565568332: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什么意思 -
敞娴孚新: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参考注释】 攻:追求、过份强调、打磨、攻占、钻研、攻读、攻取之义. 乎:于. 异端:与孝悌中信礼义廉耻仁智之德相违背的一切言论,事相,通通皆为异端.异端,异端邪说、奇谈怪论、奇技淫艺,旁...

新田县19565568332: 论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怎么翻译(解词也要) -
敞娴孚新: 【注释】 攻:攻击、解决. 异:另外、不同的 端:端头,极端. 斯:代词,这. 也已:这里用作语气词. 【译文】 孔子说:“研究透奇异和极端的东西,这些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新田县19565568332: 《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对“攻”、“异端”详细的解释分别是什么拜托了各 -
敞娴孚新:[答案] 攻:治理、整顿 ; 异端:这里指跟孔子不是同一立场的人、学说.

新田县19565568332: 论语中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敞娴孚新: 一直很困绕我的就是历代的解释有两派:一是这个“端”是“道”,异端就是与孔子之道相违背的“道”,朱熹说如杨墨二派;一是这个“端”是事物的性能的两个方面,如刚与柔.哪种解释,更近于孔子的本意呢?我看还要仔细的分析一下. ...

新田县19565568332: 《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对“攻”、“异端”详细的解释分别是什么
敞娴孚新:攻:治理、整顿 ; 异端:这里指跟孔子不是同一立场的人、学说.

新田县19565568332: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要怎么反驳它...说出理由 -
敞娴孚新: 孔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批评别人的时候,如果太过于极端(深刻)对自己也不好啊. 你可以用哲学上的观点: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这一观点去反驳.对待问题,解决问题,就应该深刻,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才可以从根本上分析事物,解决矛盾.事例:鲁迅先生有篇很出名的文章叫《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提到的痛打落水狗可作为实例. 麻烦采纳,谢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