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的体别

作者&投稿:盛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别体史书有哪些?~

《国语》、《 战国策》、《三国志》。
1、《国语》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的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2、《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3、《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三国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扩展资料:
中国的史书卷帙浩繁,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正史
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
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史记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2、别史
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由著名学者创作的,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比如《汉晋春秋》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3、野史
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别体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作品介绍:
《国语》为左丘明所撰。宋代以来,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左传》为西汉刘歆的伪作。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国语》全书二十一卷,《周语》三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厉王直至东周襄王、景王、敬王时有关“邦国成败”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从西周到东周的社会政治变化的过程。
《鲁语》二卷,则着重记载鲁国上层社会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时期这个礼义之邦的社会面貌。《齐语》一卷,主要记载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采取的内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导思想。
《晋语》九卷,篇幅占全书三分之一强,它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从武公替晋为诸侯,献公之子的君权之争,文公称霸,一直到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家灭智氏的政治历史,从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时间长,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国语》称为“晋史”。
《郑语》一卷记周太史伯论西周末年天下兴衰继替的大局势。《楚语》二卷,主要记灵王、昭王时的历史事件。《吴语》一卷、《越语》二卷记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史实。

扩展资料:
其它国别体史书:
1、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2、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开始在蜀国任职,受宦官排挤不得志。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而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三国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别体

我国的史书卷帙浩繁,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五种。

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司马迁的《史记》)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别史: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

野史:有别于官撰正史的私家编写的史书。

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史书的体例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

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如《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一类。

纪事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

另外,还有记载各种专门学科历史的史书称专史,如经济史、思想史、文学史等。

古代史书的体裁

本纪,是按年月顺序编写的帝王简史,以记载帝王的言行为中心,兼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

表,是用表格的形式,谱写人物和事件。

书,是有关各种典章制度以及某些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专编。

世家,用来记载王侯封国以及历史上重要人物的活动。

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

纪传体,如《史记》;编年体,如《左传》;

1、纪传(志表)体,即史书是以记录不同人物事迹的方式记录历史的,如史记、汉书。编年体,即史书是以记录每年发生的事情记录历史,如资治通鉴、春秋等。这两种不会同时出现在一部史书中。
2、国别体,即分国记录历史。如三国志。在对史书进行描述时,只有在他为国别体时说明,若非国别体,则不用说明是非国别体史书。
3、断代史,即分朝代记录历史。如资治通鉴。(与国别体不同,国别体是同一时间段并立的国家)通史,即不分朝代记录历史,如史记。
此外,非正史的史书中还有如下体裁:纪事本末、杂史、典章制度、军政、诏令奏议、传记、史评、笔记、金石考古、资料汇编等。


史书有几种体裁?
代表作:(共两部) 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3、纪传体 纪传体其实就是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

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分别是什么意思
国别体是一种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纪传体是一种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国别体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国语》,它不但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还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纪传体当中最具...

史书体例有哪几类?各有哪些代表作?
1、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一种文体。如《国语》、《战国策》等就是国别体史书。2、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3、纪传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

史书体例有哪些?
四、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五、...

秦统一文字的秦书八体是指哪八体呢?
秦书八体的由来 在《说文解字》 的自叙中,记述了秦代有八种书体,“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短短的38年国祚的秦代,即有八种不同的书体,然《说文》里却没有仔细的描述这八种书体,后人难以理解这八种书体...

什么是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
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分别如下:国别体是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战国策》。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

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分别指什么?
(1)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2)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3) 国别体是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战国策》(4)断代史是不连续地记载朝代历史。除《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

哪位才人帮我解释区别下以下几种文体,国别体,章回体,纪传体,编年体.一般...
国别体指的是按各个国家来写的,比如《左传》。章回体指小说,分章回,每一回的标题为对偶句,比如四大名著。纪传体是介绍每个人的履历,比如《史记》、《三国志》等。编年体是按时间顺序记述的,如《资治通鉴》。其中章回体是小说,主要是虚构的。而其他三个是正史,记录史实。

编年体、纪传体和国别体各是什么体裁呢?
《史记》具有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国别体国别体是一种...

书用草书怎么写
“书”用草书写法:基本释义:1.写字;记录;书写:~法。大~特~。振笔直~。2.字体:楷~。隶~。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一部~。一套~。丛~。新~。古~。~店。4.书信:家~。~札。5.文件:证~。保证~。说明~。挑战~。白皮~。6.姓。相关组词 书写 看书 草书 念书 书...

若尔盖县13248195813: 史书体裁 -
实罚必喜: 史书体例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以上六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若尔盖县13248195813: 史书体裁应该怎么分?是否可以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和国别体?通史和断代史只是时间的划分,不能认为是体裁.那么所谓学案体典制体又该如何... -
实罚必喜:[答案] 简介 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长短的情况,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也有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历史的,称国别体. 编辑本段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

若尔盖县13248195813: 详细的古代各种体的史书名称 -
实罚必喜:[答案] 最老的史书:《尚书》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 史书集合: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纪传体.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

若尔盖县13248195813: 史书都有哪些“体”? -
实罚必喜: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三国志》是一部国别体纪传断代史.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

若尔盖县13248195813: 古代史书的体裁分为哪几种?
实罚必喜: 中国史书的体裁是丰富的.早期史书的体裁分为记事、记言二种,相传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说法.随着史学的发展,记事和记言相结合的史书逐渐多了起来, 出现了编...

若尔盖县13248195813: 历史史书的分类是什么?
实罚必喜: 一、按真实性分类:1、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

若尔盖县13248195813: 文学中的国别体史书、纪传体通史、断代史、编年体史书的区别? -
实罚必喜:[答案]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国语》 纪传体:东亚史...

若尔盖县13248195813: 史书的类型及其区别 -
实罚必喜: 编排上的区别 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例如:史记为首的二十四正史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例如:国语,战国策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例如:春秋,资治通鉴 时间上的区别:通史:即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例如:史记,范文澜的中国通史 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例如:汉书,三国志等.除了史记以外的二十三史都是属于断代史

若尔盖县13248195813: 中国传统史书主要有哪几种体例? -
实罚必喜: 主要有四种体例: 一是编年体 :如《左传》《资治通鉴》. 再是纪传体:如《史记》. 还有纪事本末体:《通鉴纪事本末》. 以及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

若尔盖县13248195813: 中国古代三大史体分别是什么? -
实罚必喜: 史书的真正成熟始于汉代.自汉以后,中国史书(不包括笔记野史)的体制大致可以分为纪传体(有通史和断代史之分)、编年体(也有通史和断代史之分)和纪史本末体三类.如究其特点,则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