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臣子参拜皇帝为什么要拍衣袖呢?

作者&投稿:芮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代臣子参拜皇帝为什么要拍衣袖呢?~

在拍土吧,不是古代有沐浴更衣以示虔诚一说嘛。

古装电视剧,清朝官员拜见皇上时,把两个袖口拍下,意是愿效犬马之劳。
马蹄袖
清初衣袍式样有几大特点:无领、箭袖、左衽、四开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袖口上加一块半圆形袖头,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
马蹄袖平日绾起,出猎作战时则放下,覆盖手背,冬季可御寒。四开衩,即袍下摆前后左右,开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紧身保暖,腰带一束,行猎时,可将干粮、用具装进前襟。

清朝官员穿的朝服,其实是由旗装演变过来的:圆领、捻襟、左衽,四面开楔,束腰,有扣绊,窄袖(有的带有箭袖),保暖、便于坐骑。清初开始的制度规定,官员入朝必须穿披肩领袍,谓之朝服。朝服带有箭袖,就是在本来就比较窄的袖口前边再接一个半圆形的袖口。一般最长为半尺,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袖和肩是清服区别身份的标志。带箭袖的旗袍是满族贵族平时穿着和旗人百姓的节日礼服,一般旗人只许穿披肩领便袍,而到了普通百姓那里就只许穿无披肩的领袍,谓之便服。
旗袍有单、棉、皮之分。清初,其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 “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清代的冠服中保留的民族特色与狩猎民族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内涵。如帝后朝袍上的马蹄袖、披肩领和皇后两肩所饰被成为“缘”的半月形装饰,分别象征着马蹄、弓和马鞍的形象,将满族骑射征战“马上得天下”的辉煌历史充分表现了出来。尤其是满族传统服装的箭袖,入关后虽然失去实际作用,但箭袖却作为满族的行礼动作(即满语中的“放哇哈”)得以保留。箭袖又称马蹄袖,平时挽起成马蹄形,一遇到行礼之时,敏捷地将“袖头”翻下来,然后或行半礼或行全礼。这种礼节在清朝定都北京以后,已不限于满族,汉族也以此为礼,以示注重守礼。因此马蹄袖以遮手可御寒,挽起放下可行礼,既具有实用功能,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而被人们誉为“反映清代历史的象形文字”。


古代臣子进皇宫见皇帝这种行为叫叫什么?觐见?怎么感觉怪怪的?到底叫...
古代臣子进皇宫见皇帝的行为通常被称为“朝见”或者“觐见”。其中,“朝见”是指臣子在早晨前往皇宫拜见皇帝,一般是在皇帝上朝时进行;“觐见”则是指外来的使者或者诸侯前来拜见皇帝,通常是在皇帝的宴会上或者宫殿中进行。在古代,朝见或觐见是一种重要的仪式和规矩,臣子或使者必须遵守一系列的礼仪和...

古代臣子拜朝时,皇帝称什么众轻平身
3. 皇帝使用“众卿平身”这样的措辞,反映了其在朝会中对臣子的态度,既有权威又不失亲和。

臣子向皇帝辞行称什么
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的统称。包括《文心雕龙》中的"章表"、"奏启"、"议对"这三类。据刘勰的说法,"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可见在较古的时候,章、表、奏、议四者还是有区别的,后来这种区别就逐渐消失了。章体文字久已失传,表体文字大量可见,其内容比较...

古代臣子对帝王的称呼有哪些
2. 皇上:这个称呼源于皇帝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意味着国家的方方面面都由皇帝直接决断。臣子们用“皇上”来表达对皇帝的敬仰和服从。3. 陛下:古代宫殿的台阶称为“陛”,臣子们向皇帝进言时,需要通过这些台阶下的侍卫或宦官,因此称皇帝为“陛下”。这个称呼同时也体现了皇帝的威严和距离感。4...

在过去,为什么臣子都尊称其帝王、君主为陛下或皇上?
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蔡邕《独断》卷上: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大臣比皇上年龄大为什么还要给皇上下跪?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中国的旧时封建有两个思想,第一个就是忠道,第二个就是孝道,所以臣子服从皇帝是忠的表现,儿女服从父母是孝的表现,而下跪就是服从的意思,臣子不给皇帝下跪就是不忠,不忠就是反贼,放到古代是要砍头的 ...

臣子对皇上行什么礼
每个朝代不一样,基本是下跪礼。周代有九拜之礼,“稽首礼”就是臣见君磕头。宋代时候臣子在向皇帝报告的时候不用一直跪着,先叩拜以后可以起来,然后再站着和皇帝讨论问题。自从元代耶律楚材改革后,要求臣子上朝时下跪。

为什么古代不管是大臣还是百姓见了皇帝都要行跪拜之礼?
而且这种君臣之礼在宋朝的时候更是淡化成除非特殊情况臣子见到皇帝是根本不需要跪拜的,尤其是在明朝那种更为开化的文化理念下,君臣在朝堂上都可以争个面红耳赤的。君臣间的关系基本是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状态,起码是在形式上,臣子是更有主人翁的存在感的。那么问题来了,大臣见了皇帝不下跪,甚至在一定...

旧时考生对皇帝自称什么?
皇帝们偏爱“圣人”这一称呼,是因为他们希望与诸如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圣贤“平起平坐”,获得人们最高的尊敬和崇拜,进一步巩固皇帝作为“天下第一”的权威地位。5、在五代十国时期,“官家”这一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称呼皇帝的场合。例如,后晋的赵武帝石虎就被称作“官家”。“官家”这个词汇...

古代为什么称皇上为陛下
皇帝至高无上,臣子不敢直接同他交谈,只好让皇帝的近臣代为转告,所以一声“陛下”叫的不是皇上,而是叫站在陛下的人转告皇上。臣子也不是绝对不能直接与皇上说话,但是礼节不能省略,所以,与皇上说话前叫一声“陛下”,就是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

金家庄区17091246140: 清朝官员叩拜皇帝时为什么掸掸衣袖
宜殷谷丙: 因为清朝是在马背上打下的天下,所以他们的衣服的袖子又叫马蹄袖,在叩拜皇上的时候掸袖既是他们的规矩,又是他们显示身份尊卑的地方,表示对皇上的尊敬.

金家庄区17091246140: 清朝跪拜时,为什么要先拍两下袖子?
宜殷谷丙: 这一动作是卸箭袖,“箭袖”是满族的传统服饰组成之一,平时挽起来,射箭时放下... 有人会好奇:跪拜就跪拜吧,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拍袖子呢?这其中有什么含义?接下...

金家庄区17091246140: 清朝官员叩拜皇帝为什么要拍打几下衣服袖子 -
宜殷谷丙: 这是满族人的一种礼节. 面见辈分大的人或长官要施大礼.这是叩头礼. 表示恭敬、侍奉、恳求之意.行礼时,先脱帽,跪左膝,后跪右膝,马蹄袖一弹,双手着地,连叩三下头.女真时期这礼节就有了.

金家庄区17091246140: 为什么清朝官员叩拜皇上时,要先拍打几下衣服袖子
宜殷谷丙: 清朝官员拜见皇上的时候,叩拜前经常会先拍打几下衣袖.那么为何清朝官员行礼前要先拍打袖子?满清入关前,这种袖子非常流行.这种袖子平时的时候绾起来,出猎或打仗的时候放下来.拍袖子,其实是为了把袖口放下来,甩袖利于袖口自然下坠,同时手又自然藏于袖中.此外,官员跪拜俯首听命的时候袖子还能起保护手掌作用.不过它的真实意义其实就是一种礼仪,一种满人特有的礼仪.

金家庄区17091246140: 清朝大臣跪拜之前为什么要先拍打袖子
宜殷谷丙: 事实上,清朝大臣们下跪前并不只是拍拍袖子,而是要把自己衣服上的袖口翻下来.袖是满族服饰特有的一种袖子,就是在本来就比较狭窄的袖口的前边,再接一个半圆形的袖头,因为形状似马蹄,所以称做马蹄袖.因为清朝满族人是个狩猎的...

金家庄区17091246140: 清朝拜见皇上为吗要摆袖子~~?
宜殷谷丙: 臣子面圣时“啪啪”两声拍打双袖原意是要将袖口翻下来(但并不打膝盖),此为清朝特有的一种程序礼节. 在现代影视剧中也可看到,清朝礼服、祭服等宫廷服饰袖口上均缝有袖头,称箭袖,因形似马蹄,故又名马蹄袖. 它在正式官服上——包括皇帝、皇后等朝服上都有(可参考清帝王朝服像). 马蹄袖平时是翻上去的,在朝见皇帝时再将两个袖头放下来,下跪的同时将前肢搭在地上,行磕头礼. 这种马蹄袖当时只用于正式的官服或宫廷服饰,平民百姓是不能穿带有马蹄袖的服饰的.

金家庄区17091246140: 清朝官员上朝跪拜皇帝时为何要甩袖?
宜殷谷丙: 古装电视剧,清朝官员拜见皇上时,把两个袖口拍下,意是愿效犬马之劳.马蹄袖清初衣袍式样有几大特点:无领、箭袖、左衽、四开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袖口上加一块半圆形袖头,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马蹄袖平日绾起,出猎作战时则放下,覆盖手背,冬季可御寒.四开衩,即袍下摆前后左右,开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紧身保暖,腰带一束,行猎时,可将干粮、用具装进前襟.

金家庄区17091246140: 清朝大臣跪拜之前为什么要先拍打袖子 -
宜殷谷丙: 清朝的朝服是有旗服设计而来的,旗服的设计又得满足满人骑兵射箭的要求,故在衣服的袖口上又加上了一样类似半圆形的“装饰”.其实这个装饰叫“哇哈”.这个哇哈平时是可以收起来的,冬天射箭是可以放下来,达到保暖手的作用.说到...

金家庄区17091246140: 清朝的官员上朝时拜见皇上为什么要拍打袖子?
宜殷谷丙: 古代君臣尊卑礼仪制度的衍生物,其意相当于"拂袖"挥去袖子上的"灰尘"再向皇帝禀告,有点这样的意思

金家庄区17091246140: 清朝大臣面见皇帝跪拜时为什么要“叭叭”甩两下袖子
宜殷谷丙: 袖是满族服饰特有的一种袖子,就是在本来就比较狭窄的袖口的前边,再接一个半圆形的“袖头”,因为形状像“马蹄”,所以人们都习惯地叫它“马蹄袖”,满族人则称它为“哇哈”.箭袖尤其适合冬季骑射.将它覆盖在手背上,无论是弯弓射箭,还是抖缰驰骋,都可以保护手不被冻坏. 清兵入关后,为了让满族子孙不忘骑射本领,清太宗皇太极特别强调文武官员的官服一律都要带有箭袖.清朝的各级官员们平时把箭袖挽起来,在朝见皇上或者王公大臣时,敏捷地把袖子掸下来,然后两手伏地跪拜行礼,这一动作成为清朝礼节中规定的动作,叫作“放哇哈”.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甩两下胳膊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