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投稿:方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林海》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由“初入森林”到“深入林中”到“看到林场”,顺序是由外到内,由表及里,而作者三次亲切舒服之感正好与之相应。在写景部分中,作者先写“岭”再写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观察是从整体到部分,由大处到小处的。为什么作者连林中的花,花丛中的小红豆都看得那么仔细呢?原来,作者深深地爱大兴安岭,用心地感受了林海的美,因而一草一木、一花一豆,都写得那么传神,就全篇的表达而言,文章情景交融,景中见情。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篇散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写的。首先,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用“亲切与舒服”明确了自己刚刚进入大兴安岭的感受。接着,作者用4个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具体讲了自己看到的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最后,作者讲的是在这美丽景色中所产生的联想。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展开联想,记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情感浓烈,文笔优美,句句是景,步步有情。具体而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刚进入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介绍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参观林场时的见闻和感受。

老舍的《林海》这篇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

1、第1自然段总写:讲刚进入这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2、第2~6自然段分写: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先介绍岭、林、花,再讲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

3、第7自然段总写:讲参观林场时的见闻感受。

原文选段: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境。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有些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啊!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的酒厂所酿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此文出自现代·老舍《林海》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林海》是老舍写作的一篇散文作品,这篇课文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之情。

大兴安岭的景物,先讲“岭”。“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这一特点是通过同秦岭的对比突出的。“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云横秦岭”,都描写了秦岭的高大、突兀、险峻;

而大兴安岭的岭,却“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岭”的另一个特点是连绵不断,形态各异:“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再讲“林”。

林的显著特点就是像大海,因此称之为林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突出了林海的一望无际和苍翠碧绿。“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又“像海边的浪花”,进一步突出了林海的特点。

然后讲“野花”。野花的特点是种类多。“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可见野花的种类非常之多。最后,作者把大兴安岭比作一个温柔、美丽的姑娘,说它“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显然是对大兴安岭景物的综合,渗透着作者无限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1948年唱过黄梅戏,受到严凤英的表扬。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享年67岁。



老舍的《林海》
这篇文章是按照:
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


老城区18283296067: 《林海》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务眨川芎: 作者由“初入森林”到“深入林中”到“看到林场”,顺2113序是由外到内,由表及里,而作者三次亲切舒服之感正好与之相应.在写景部分中,作5261者先写“岭”再写岭上的“林”4102林中的“花”,观察是从整体到部分,由大处到小处的.为什么作者连林中的花,花丛中的小红豆都看得那么仔细呢?原来,作者深深地爱大兴安岭,用1653心地感受了林海专的美,因而一草一木、一花一豆,都写得那么传神,就全篇的表达而言,文章情景交融属,景中见情.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老城区18283296067: 《林海》 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
务眨川芎: 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老城区18283296067: 长春版五年级上学期的第一课林海第五自然段是什么写作顺序? -
务眨川芎:[答案] 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可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老城区18283296067: 林海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
务眨川芎:[答案] 老舍先生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可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刚进入这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2~6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

老城区18283296067: 老舍的 《林海》 文章采用什么的段式来写? -
务眨川芎: 这篇散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写的.首先,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用“亲切与舒服”明确了自己刚刚进入大兴安岭的感受.接着,作者用4个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具体讲了自己看到的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最后,作者讲的是在这美丽景色中所产生的联想.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展开联想,记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情感浓烈,文笔优美,句句是景,步步有情.具体而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刚进入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介绍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参观林场时的见闻和感受.

老城区18283296067: 《林海》这篇课文作者是谁? -
务眨川芎:[答案] 老舍先生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可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刚进入这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2~6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

老城区18283296067: 《林海》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
务眨川芎: 《林海》这篇课文的结构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先总后分 课文共六个自然段,作者采用总起(第一自然段)分述(后五个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先写对大兴安岭的总的印象,接着从“岭、林、花联想到木材,具体地分述,条理分明地...

老城区18283296067: 老舍的<<林海>>原文和片段赏析 -
务眨川芎: 分为3段,第一段分在第一段后,第二段分在第六段后,第三段分在最后一段. 第一段的段意是写作者刚走进原始森林似的感受. 第二段写作者从岭、林、花来介绍了大兴安岭的美. 第三段写大兴安岭在社会的地位. 林的颜色绿象海,林的树...

老城区18283296067: 《林海》这篇课文里的一些问题 -
务眨川芎: 作者感到"亲切,舒服"的原因是他一方面选取了兴安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细致观察,细致的描写,另一方面又将感受的感受倾注与笔端,做到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老城区18283296067: 《林海》主要内容 -
务眨川芎: 这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可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刚进入这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2~6自然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