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当的登鹳雀楼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同的表现手法和句式是什么?

作者&投稿:象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登鹳雀楼》的全文注音是什么?~

登鹳雀楼
注音
jiǒng lín fēi niǎo shàng

迥临飞鸟上,
gāo chū shì chén jiān

高出世尘间。
tiān shì wéi píng yě ,

天势围平野,
hé liú rù duàn shān

河流入断山

《登鹳雀楼》辨析

诗因楼出,楼因诗名,唐代两位诗人王之涣和畅当分别写过一首《登鹳雀楼》,由于王诗在前,名声较大,几乎掩没了畅诗的影响,后世论诗常把两首同题诗比较而谈,囿于成见,沿袭旧说,褒王抑畅者居多,论者认为畅诗不如王诗是因为畅当的《登鹳雀楼》纯粹写景(或者说景中少人),无理无情,无势无志;而王诗则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理入景势,志由物出。果真如此吗?笔者经过反复再三的涵泳玩味,的确不敢苟同这种观点,试申述理由如下:

畅当的《登鹳雀楼》是这样写的:“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前二句写楼高以寄怀。鹳雀楼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空飞鸟似乎也只能望“高”兴叹,低栖其下。站在鹳雀楼上的诗人居高临下,纵目远眺,仿佛觉得万丈高楼,顶天立地,横空出世。这两句以飞鸟难以飞临反衬鹳雀楼高及云天,以尘世景物的低矮渺小反衬鹳雀楼的高高在上,夸张和想象相结合,静态和动感相交融,营构了一幅高远辽阔、雄浑苍茫的壮观图景。写楼,有远离飞鸟,出世超尘之想,写人有高蹈尘外,遗世独立之思,化静楼为动感,寓情势于景物。 诗人孤高傲世、独步青云的风姿,诗人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胸襟,诗人高瞻远瞩、超群脱俗的情志,全在这精心营构的雄浑图景之中展露无遗。

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如铜墙铁壁锁住平原田野,似万千雄兵围抄高楼旷野;南来东向的黄河奔腾咆哮,如惊龙腾空,似银蛇起舞,排山倒海,呼啸而来,汹涌而去,以雷霆万钧之势,凭鬼斧神工之力,把横梗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这两句概括描写,勾勒山河的形貌气势。以“围”写山,凸现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以“入”写河,彰显黄河万里奔腾,滔滔向前的强劲力量。“断”字入诗,耐人寻味。李白有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山门》),“断”字气贯长虹:长江汹涌澎湃,虎吼雷鸣,似倚天长剑把天门山一分为二。同样,畅当用“断”字也传神地表现出黄河惊天动地、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崇山峻岭,都阻挡不了黄河一泻千里,滚滚向前的潮流。如此恢宏壮阔的场面,如此壮浪奇绝的气势,如此震天动地的伟力,活脱脱地烘托出诗人开阔高远的胸襟和激越奔放的豪情,这两句与前两句一气相贯,既以显出楼高望远,更能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宋人沈括称赞这首诗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能状其景”(《梦溪笔谈》),但景以情见,物由志显,能状壮阔山河,正因诗人胸怀高尚。畅当才情卓异,自视清高,不苟流俗,不甘困顿,有一股冲决樊篱,大展宏图的激情。因而登临赋诗,抒怀励志,瞩目高远,激情迸发。这种志存高远,积极进取,挑战困难,向往自由的精神,不是通过王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句子传达出来,而是作为一种情操气度渗透在山川景物当中,不可目遇只可神会,涵咏品味,自然能够体察出来。可见畅诗写景状物,图形绘貌之中亦暗含情志理势,决非一般论者所言的“纯粹写景”。

  畅当:
  迥临飞鸟上, 高出世尘间。
  王之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
  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从艺术表现看,这里把视觉反差运用到景物描写中,以远处物体似低小的感觉来反衬近处物体的高大,饶有意趣。从思想境界看,则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志气凌云,而飘飘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谢世人间”,则高蹈的情怀更明确。

  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中条山脉西接华山。从鹳雀楼四望,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这概括的描写,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远大,志向无羁。这二句与前二句一气相贯,既以显出楼高望远,更以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宋人沈括称赞这诗和王之涣诗都“能状其景”(《梦溪笔谈》)。但景以情见,物由志显,能状壮阔山河,正因诗人胸怀高尚。这诗和王诗都是这样的情景交融的好诗。由于时代、遭遇、处境的不同,因而两诗的意境不同。王之涣是盛唐诗人,而畅当则是经历战乱的中唐诗人。他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进士擢第后,仕途淹滞,有志不骋,也曾隐游,“拙昧难容世,贫闲别有情”(《天柱隐所重答韦江州》)。他自视清高,志不苟俗,又不甘困顿,有一股冲决樊篱的激情。因而登临赋诗,抒怀励志,瞩目高远,激情迸发。从当时历史条件看,应当说,这诗的思想内容是进步的。而这种励进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 尽,
黄河入海 流。
欲穷千里 目,
更上一层 楼。


谁知道王之涣的介绍
王之涣诗集 王之涣,并州人,其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 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 味无穷。诗六首,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 著名,又尤以前两首最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

登鹳雀楼的代诗人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盛唐诗人王之涣。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望天门山》中写到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
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换写了多少诗?
王之涣的诗流传下来的甚少,今可见者只有六首,而此六首,足使王之涣诗名与宇宙共存。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写了多少不知道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凉州词二...

全面发展的诗词
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换《登鹳雀楼》释义: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大的发...

凉州词作者是谁
诗歌因史料关系,后世对王之涣身世所知甚少,但他作为一个名诗人,却几乎尽人皆知。他那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历代被人们广为传诵,被章太炎先生称为“绝句之最”。《登鹤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为...

王之涣被称为什么
楼上说与王翰的诗并称“双壁”。应该没有这个说法。他们只是在仕途和诗情上有着相似。如果我说错了,还请抱歉哈~~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可谓对王之涣一生的完美概括。他是盛唐有名的边塞诗人之一...

谁是边塞诗人代表?
,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他们的风格均大同小异。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月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青年时期,性格豪迈,多才多艺.他会写诗,又会唱歌跳舞.《唐才子传》说王翰工诗,多壮丽之词.是盛唐的边塞诗派.存诗不多,以《凉州词》最为著名.崔颢(704 ―754),汴州(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指的是哪里
但留传至今,妇孺皆知的诗冠,当属太原才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平易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姓王的名人?
2、王翦 王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少时喜欢军事,随侍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统兵六十万大败项燕,消灭楚国 。联同儿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3、王...

古塔区13730662859: 王之涣和畅当 登鹳雀楼 对比 -
局皇小儿: 《登鹳雀楼》辨析 诗因楼出,楼因诗名,唐代两位诗人王之涣和畅当分别写过一首《登鹳雀楼》,由于王诗在前,名声较大,几乎掩没了畅诗的影响,后世论诗常把两首同题诗比较而谈,囿于成见,沿袭旧说,褒王抑畅者居多,论者认为畅诗不...

古塔区13730662859: 王之涣和畅当登鹳雀楼对比对比王之涣的诗优胜之处表现在哪里? 跪求急急急!!! -
局皇小儿:[答案] 《登鹳雀楼》辨析 诗因楼出,楼因诗名,唐代两位诗人王之涣和畅当分别写过一首《登鹳雀楼》,由于王诗在前,名声较大,几乎掩没了畅诗的影响,后世论诗常把两首同题诗比较而谈,囿于成见,沿袭旧说,褒王抑畅者居多...

古塔区13730662859: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畅当的登鹳雀楼相比,优胜之处在哪?急! -
局皇小儿: 从诗的传诵范围和历史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而畅当同题诗的影响则不如王诗.这里原因较多.从诗歌诞生的年代看,王诗在前,畅诗在后,王之涣公元742年就已作古,而畅当大历七年(772)才中进士.王诗...

古塔区13730662859: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畅当的<<登鹳雀楼>>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
局皇小儿: 感到胸襟为之一开.这里,写山,气势磅礴,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其中,来的简洁,“黄河入海流”写近景,也如临其地此上我们可以看出畅当的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来的豪放;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极其浅显的语言.“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前两句写所见,写水写得景象壮观,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收入短短十个字中,如见其景

古塔区13730662859: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什么比畅当的更胜一筹 -
局皇小儿: 鹳雀楼 【唐】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解释: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从鹳雀楼四望,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

古塔区13730662859: 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和畅当的登鹳雀楼共同描写了什么景物? -
局皇小儿: 畅当·《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都写了河

古塔区13730662859: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优胜之出在哪里 -
局皇小儿: 最后的一句话非常的气阔,有着气吞山河之势而畅当的却没有哦^^

古塔区13730662859: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急死了的意思 -
局皇小儿:[答案]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

古塔区13730662859: 关于鹳雀楼的古诗有哪些?(除了《登鹳雀楼》这首诗) -
局皇小儿: 登鹳雀楼》李益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古塔区13730662859: 登鹳雀楼畅诸赏析 -
局皇小儿: 一,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的群山围住平原田野,“围”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而奔腾浩荡的黄河却把横亘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奔流而去,“断”字传神地表现出黄河一泻千里,任何崇山峻岭,都无可阻挡的巨大力量.二, 第一、二联写和朋友畅饮登楼,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流露出诗人畅快心情和清高、俊逸的情怀;第三联写四围景象,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可见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尾联点名明此番登临也在于送别朋友归去,流露出殷殷惜别之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