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孝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体系中分别有什么地位

作者&投稿:绽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仁”与“孝”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体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孝
儒家的伦理范畴。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认为孝是各种道德中最根本的。孝是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在家庭关系中的表现,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孝”一直视为最高的美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始终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又《三才》:“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为最大,所谓百善孝为先。这个在论语等各部正统书论里面都有记载
仁差一点,但也是很重要的。子曰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第三·三)

仁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了孝。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孔子不仅提出了仁德的标准,更指出了养成仁德的途径和方法。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成为具有仁德的人,首先应当承认人之区别于其他的天地万物的类存在,承认人的人格,在这样的前提下,每个个体的人才能从而具备人化意识和行为,进而推己及人;

在人己关系中自觉地表现为爱护、同情、帮助等行    为,相互友爱和团结。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孔子反复论述过立志于道的重要性,要求他们行己有耻、过勿惮改、周而不比、慎重交友等等。

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实践,他总结出了一整套德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重视鼓励”、“循循善诱”等等,而其中最为行之有效的则是    受教育者本人“内省”,这也是孔子摸索出的道德教育的重要规律。

所谓“内省”,就是要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反思,严格要求,扬善改过,提高修养。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    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通过自觉的省察之后,见有贤于己者向他看齐,见不贤者也对照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具备君子人格,真正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仁”和“孝”是一对极为重要的概念范畴。“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贯穿于儒学发展的全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儒学就是仁学。在儒家思想中,孝被视为百善之首、众德之本,人伦之始。

孔子弟子有若尝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揭开了后世仁孝之辩的开端。所谓仁孝之辩,指的是仁、孝的先后、体用、本末等关系问题。《后汉书·延笃传》载经学家延笃对于仁孝关系的看法:“夫仁人之有孝,犹四体之有心腹,技叶之有本根也。

如必对其优劣,则仁以技叶扶疏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可无讼也。”延笃博通经传,对仁孝学说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孝是仁之根,孝为先,仁为大。汉唐学者大部持相似意见。

宋代学者二程、朱嘉则认为应将有若之言改为“孝弟也者,其为行仁之本与”,方能正确阐述仁孝之间的关系,孝不是仁之本,而是行仁之本。王阳明继承了程朱的思想,又在其基础上有所发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仁



孝是一切善心的基础,爱他人必先从父母开始。
而仁是善的根源,是最高的道德,是爱所有的人。
因此,儒家以孝为基,以仁为目标。普通人也要求孝,而对君子才要求仁。

仁和孝是国人的道德核心。


古代一直崇尚“孝义”为先,那在古代都有哪些孝顺的人?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孝是中国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家族长辈的心意,是一种稳定的伦常关系表现。"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关于子女孝顺的典故也有许多,以下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拾葚异器:蔡顺,...

中国的孝文化都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孝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当代,我们不能对其作简单的二元对立分析,而要从孝文化的历史与内涵中重新审视其当代价值。 孝作为一种社会意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先秦:孝道的形成与确立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之语,充分...

孝的含义是什么或者什么意思?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

哪个朝代最先提出以孝治国
在那时开始的.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维系统治(“家国同构”,混淆群己权界,公私互犯)的最根本的礼教准则,是汉民族家庭美德与传统文化罪恶糟粕极具争议和威力的混合体。需要明辨的是,理论上及现实中的儒家孝道体系是中国特色封建专制主义社会历史的产物,并非人类的“普世...

什么是孝?什么是孝道?
因此孝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

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中的孝指的是什么?
二,孝不仅仅是指孝顺父母族亲,还指的是在建立在封建社会森然的纲常等级和对君王的忠诚。汉推行孝道最终目的还是加强自己权力,使得皇权更加稳妥。于是后期孝出来的新的意义,那就是忠诚,孝由孝顺变为“效忠”,对父母的效忠,对君王的效忠,效忠之下的等级不容逾越。即所谓“君为臣纲...

无孝有三无后为大怎么解释
三、无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关系 无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两句话虽然看似无关,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在古代社会,孝顺父母和生育后代被视为人生的两大重要任务。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在社会上得到尊重和认可。因此,“无孝有三无后为大”实际上是对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一种深刻反映。无孝有三包含的三...

关于孝的重要性的诗句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扩展资料: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什么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国的王朝 并实施了一些举措
除此以外,西汉也把《孝经》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还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爵取禄联系起来,这成为孝道社会化过程中最强劲的动力。  中国古代正史中最早专门记载孝子、孝义的大概应属于《后汉书》。《后汉书》是南朝刘宋时期范晔(396~445年)所撰写。在《史记》...

云阳县18086568726: “仁”的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仁"和“孝”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体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
高奔博曼: 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爱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候争霸,礼崩乐坏统一的西周王朝已日趋没落,周天子仅是名义上“天下共主”,各地诸候相互讨伐,攻城掠地,到了战国时期各大诸候国君无不主张“霸道”.战争的结果导致民不聊...

云阳县18086568726: ...(3)“仁”与“孝”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体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奔博曼:[答案] (1)针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提出了“仁”的主张. (2)是指子女对父母,子孙对祖先的尊敬和奉养,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应尽的反哺之责. (3)“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孝”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中心. (4)孟子主张“仁”出自人的天性,...

云阳县18086568726: ...材料3:下图分别是“仁”字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 请回答: (1)“仁”的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仁”与“孝”在中国古代... -
高奔博曼:[答案] :(1)针对周朝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提出了“仁”的主张(或具体回答春秋社会背景也可). (2)“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孝”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中心. (3)孟子主张“仁”出自人的天性,把“仁”作...

云阳县18086568726: 忠孝仁义礼智信24个字是什么? -
高奔博曼: 正确顺序应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士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云阳县18086568726: “忠”、“孝”、“仁”、“义”、“礼”、“智”、“信”的意思? -
高奔博曼: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云阳县18086568726: 古代对“仁、孝”的阐释 -
高奔博曼: “仁”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

云阳县18086568726: 何为忠、何为孝、何为义、何为仁? -
高奔博曼: 忠,一心一意,首先对自己是一心一意,其次对他人也是一心一意. 孝,晚辈照顾长辈.孝,就是子托起老. 义,繁体为“义”,就是我头上的敬仰,通俗地讲,就是我敬天,天是天理,是自在人心的理. 仁,就是二人和睦相处,人与人平等亲善.

云阳县18086568726: 仁义礼三者内涵是什么 -
高奔博曼: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

云阳县18086568726: 儒家思想思想仁与孝的关系 -
高奔博曼:[答案]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原点,我认为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儒家以家庭为中心,认为个人可以通过自我修养扩展到家庭、国家和社会.从个人的情感意识上说,“孝”是人人都可以体会到的、与生俱来、无法逃避的情感,从中可以领会到人之...

云阳县18086568726: 古代对“仁孝”的阐释 -
高奔博曼: 仁爱孝顺.《史记·留侯世家》:“窃闻太子为人仁孝.” 唐·元稹《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考公之所尚,仁孝友爱.” 清·戴名世《郭烈妇传》:“一门之内,皆称烈妇仁孝人也.” 《孝经》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