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拗救”

作者&投稿:箕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绝诗的拗救是什么?说详细些,谢谢~

  以下转录王力先生关于拗救的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 成了古风式的律诗(见下文)。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 "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 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 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成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a )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 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b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 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c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和(a )(b )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a )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b )或(c )。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现在试举出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宿五松山下荀媢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30].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 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31].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平平仄平仄"代替"平平平仄仄"(参看上文)。第三句"几"字仄声拗,第四句"秋"字平声救。这 是(c )类。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三句"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这是(b )类。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第三句"日"字拗,第四句"欲"字拗,"风"字既救本句"欲"字,又救出句"日"字。这是(a )(c )两类相结合。
  新城道中(第一首)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第五句"竹"字拗,每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 "自"字,又救出句的"竹"字。这是(a )(c )两类的结合。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第五句"有万"二字都拗,第六句"向"字拗,"无"字既是本 句自救,又是对句相救。这是(a )(b )两类的结合。
  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来好像不合律,其 实是用了拗救,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 以后,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 助的。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能把诗仙李白这种艺术巨匠折服,并被后世历代文人赞誉,誉为千古绝唱,就因为它是一首七律,而且是奇异破格的七律。南宋严羽曾赞之:“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沈德潜也曾说它是“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显然,这些人要比我们普通爱好者懂得什么样的诗是律诗。
说这首诗是律诗而不是古风,要点不是在意境上,而是在后四句上。古风诗,同样是好诗,但没有格律要求。在后四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那时律诗似乎还没有完全定格和流行,但崔颢对律诗的把握,还是非常到位的。
这首诗前四句,应是崔颢刻意破格为之。它的艺术成功之处,就在于破格后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三个“黄鹤”,两个“空”,第三句只有黄一个平声,第四句以三连平收尾,完全打破了犯复和平仄格式的束缚。既然是刻意为之,自然不需要进行“拗救”了。这是好诗可以不受格律限制的典型,而不是像普通附庸风雅的人那样滥竽充数。这首诗通过意境体现了创新和突破,也是赢得后人赞誉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律诗,前四句既然出格,所以崔颢在后四句中力求严格遵律。转合也很流畅自然,仍是一种大气淳厚的风格。如果后四句也不按格律要求,那么,这就不是七律,而是七古了。
我对网友说过,名人大家可以为了意境而出格离谱,而附庸风雅的达官贵人和我们,则是为了各种原因而出格离谱,但唯一牵扯不到的原因,就是意境。

在格律诗中,不论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不论是上句还是下句,凡是句子中的平仄安排不合格律的,这个句子就称为拗句,句中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拗句有时可以采取补救的办法,就是在本句或邻句中,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这种方法称为拗救。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拗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当句救

当句救是指在出现拗句的本句的适当地方,选一个字,把这个字的平仄作相应的改变,使全句读起来声调仍有高低,不会由于出现拗句

而影响声律的和谐。但必须注意这个补救的字,不能用在句末。例如

李白的五律《宿五松下荀妪家》,其颈联为“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其格律安排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出句完全合律,而对句第一字应平声,现在用了仄声“月”字,如果不救,就成了“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因此第三字必须改为平声,现在用了平声字“明”,对句变成了“仄平平仄平”,就合律了。

又如杜甫的《后至》中:“远在剑南思洛阳”本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应平而用了仄声,如果不救,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现在补救,第五字应仄,改为平声字“思”,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不拗了。

另一种在出句中自救的方法,被成为特定的平仄格式。如七言中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种格式即“仄仄平平仄平仄”。其特点是将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如张籍的七绝《凉州曲》

的第二首中后两句“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其出句本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其第六字应仄,现在用了平声字“恩”

为了补救,将应平的第五字改为仄声“主”字,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又如五言诗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种格式即“平平仄平仄”,如杜甫的《月夜》,尾联是“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出句应该是“平平平仄仄”现在第四字用了平声字“虚”,那么应平的第三字改为仄声字“倚”,成了“平平仄平仄”,但这里必须注意,七言的第三字和五言的第一字必须是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了。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是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

(二) 对句救

所谓对句救,就是当句中出现拗字,而在本句中没有条件补救时,便

在下一句的适当位置进行补救。例如唐代温庭筠的五律《商山早行》

中的颈联,“榭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此联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现在上联第三字应该平声处,却用了仄声字“落”,

成了拗句,对句第一字本来可平可仄,现在用了仄声字“枳”,如果

不救,就犯孤平。所以必须改为平声字,一个“明”字,既救了本句也救了上句。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累见不鲜的,我们不再举例了。

(三) 半拗句可救可不救

杜甫的《寄杜位》中“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其平仄

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平仄对,而上句第五字应平,却用了仄声“万”,而上下句都没有救,以至造成仄声三字尾。又如韦应物的五律《淮上喜逢故人》中的颈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按格律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出句第三字应平,却用了仄声“一”,造成三连仄,同样上下句都没有救。由此可见,凡诗句由于内容需要,而出现拗句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固然可以在本句或下句采取补救,但如果受字面限制,也不必勉强去救。


律诗平仄拗救
字自救并救出句。陆游的《夜泊水村》则结合了(a)(b)类的拗救。总的来说,律诗通常遵循平仄规则,看似不合律的诗句可能是通过拗救手法保持了律诗的和谐。唐诗中这类做法尤为常见,宋以后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也擅长运用。虽然我们无需模仿,但了解拗救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唐宋律诗的韵律结构。

诗律 怎么判断一首诗里是否出现了拗救
简说常见的格律诗三种拗救方法 平仄是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为的、机械的,而诗歌创作却是充满活力、富有生机的。在创作中很可能出现不符合平仄规定的情况,这就是所谓“拗”,即不顺畅。“拗”便破坏了平仄的协调性。为使形式与内容完美地统一起来,于是,人们又设法调整其平仄关系,以便保持其...

七律首联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用拗救的话可以最后一个字可以用仄声...
不能。“拗救”是相当于句中的平仄而言的,不能用于韵脚字。七律大多是第二句起韵的,首联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通常决定全诗的用韵,后面的韵都是按照它来押的。它是平声时,全诗为平韵;它是仄声时,全诗为仄韵。有的七律是首句入韵的,那么,首联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是韵脚字,平仄必须与用韵...

诗歌的拗救
平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尾联中的第二句,应该是”平仄仄平平“,第一个字用了仄(“自”),防止犯孤平,故而第二字变平(“觉”),以拗救。呵呵,这些都是旧常识了,老夫稍稍明知,今人何必研究之?

什么是格律诗拗句又该如何拗救?
第五、第六字拗,对句第五字“烟”字救拗。有些律诗看来好像不合律,其实是用了拗救的方法,然后就合律了。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以后,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初学当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拗句拗句拗救
以保证整体的平仄和谐。在楹联中,小拗通常不需要拗救,只要整体平仄协调即可。大拗在楹联中的格式和律诗有所不同,有律诗格式和相反律格式两种,后者只适用于楹联,并在实际应用中占有一定比例。例如“新年纳余庆”和“我本楚狂人”等对联,展示了拗句在对联中的运用和救拗策略。

五言和七言律诗的坳救规律,请简单点说。
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拗救规律是一样的,只不过七言比五言每句多两个字,可以不论。拗救的规律有三种:本句自救、对句相救、既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具体拗救规律如下:1、本句自救 七言诗的第三字拗,第五字救。如“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中,本应是“ 平平仄...

七绝诗的拗救是什么?
a )(b )两类的结合。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来好像不合律,其 实是用了拗救,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 以后,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 助的。

格律诗拗救方法大全
今天本人就以格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式归类来系统条理地讲解,让拗救方法一目了然。说明:1 诗喉,白脚,韵脚,这些地方是永远不能变动的。白脚就是每个非押韵句的最后一个字,韵脚当然就是每个押韵句的最后一个字。五言每句的第二个字叫诗喉,对应于七言的第四个字。七言每句的第二、四个字都是诗...

格律诗中,对仗、压韵、拗救等各指什么?
对仗这个概念类似对偶 但和现在所说的对偶又有些不同 古代律诗中构成对仗的方式比较多 并不仅限于词性相同 压韵就是指格律诗的韵脚用字必须是平水韵中同一个韵部的字 首联上比有的压韵有的不压 每联的尾字必压 说到拗救 首先 既然谈到“拗” 必定要先明白什么才是正常的、“不拗”的 常规的...

旺苍县17282096601: 关于“拗救” -
兀有吕黄龙: 在格律诗中,不论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不论是上句还是下句,凡是句子中的平仄安排不合格律的,这个句子就称为拗句,句中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拗句有时可以采取补救的办法,就是在本句或邻句中,改变其他...

旺苍县17282096601: 什么是拗救? -
兀有吕黄龙: 拗救就是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叫“救平”,但注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旺苍县17282096601: 什么是 拗救 -
兀有吕黄龙: 在格律诗中,不论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不论是上句还是下句,凡是句子中的平仄安排不合格律的,这个句子就称为拗句,句中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拗句有时可以采取补救的办法,就是在本句或邻句中,改变其...

旺苍县17282096601: 诗词格律中的拗救 -
兀有吕黄龙: 拗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即便是王力先生的著述也未能详尽.现在有关拗救的论述中,有一篇我最推崇的网上文章,题为《对“拗句”与“拗救”的全面总结》,由于篇幅所限,文中没有举例,但因为采用的是“穷举法”,所以内容非常清晰、...

旺苍县17282096601: 1、什么叫拗救,请举例说明? -
兀有吕黄龙: 以下转录王力先生关于拗救的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 成了古风式的律诗(见下文).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 "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

旺苍县17282096601: 诗的拗救法是绝句中的么?什么是拗救法? -
兀有吕黄龙: 【拗体】律、绝诗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不依常格而加以变换者为“拗体”.前人所谓“拗”,除有时变换第二、四、六字外,著重在五言的第三字和七言的第五字.两联都拗的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的称为“拗律”....

旺苍县17282096601: 什么是三平调,孤平,拗救? -
兀有吕黄龙:[答案] 某句诗如果最后三个字是平声为三平调,两仄声中间夹一平声为犯孤平(也有说五言句中除韵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即为孤平,但若相连则不算).拗救三言两语说不清,反正前面那两个错误出现了,就需要拗救,是格律符合规则,根据不同的诗句有不同...

旺苍县17282096601: 唐诗格律有“拗救”,有规律可循吗?格律基本式有多少种.是不是除基本式后都要拗救? -
兀有吕黄龙:[答案]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至于你说的拗救问题,我不知道你具体想知道什么就帮你找了一些资料——在格律诗中,不论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

旺苍县17282096601: 格律诗中,对仗、压韵、拗救等各指什么? -
兀有吕黄龙: 一、对仗的基本知识 1、对仗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对仗?对仗是格律诗的一大修辞技巧,通常只要求律诗中的颔联、颈联对仗.对仗源于古诗或古赋中的骈文.骈文起于汉、魏,成形于南北朝.骈文整篇以俪句为主,讲究对偶.其俪句多为四言、...

旺苍县17282096601: 请教一个有关拗救的问题 -
兀有吕黄龙: 第二字的情况似乎不存在的.关于拗救,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第二字在诗律中与”粘“有关,是不能拗的.至于第四字,比如”平平平仄仄“一句中,第四字用了平,还可以第三字用仄来救,变为”平平仄平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