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分类有那些?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相对应的歇后语有那些?

作者&投稿:敛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歇后语的种类有哪些?~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小葱拌豆腐 -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冷水发面 -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棋盘里的卒子 -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曹操吃鸡肋 -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
纸糊的琵琶 -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把脸装进裤裆里——见不得人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 苍蝇嘴巴狗鼻子——真灵

长丝瓜当扁担——不晓得软硬

厕所里照镜子——臭美 大街上的行人--有来有往

打开棺材喊捉贼--冤枉死人

戴着面具进棺材--死不要脸

放了血的猪--趴下了 粉刷的乌鸦--白不久

翻身的王八--四脚朝天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水仙不开花——装蒜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筷子搭桥---难过 筷子穿针眼---难进

从门逢里看大街---眼光太窄了

坐井看天---见识太少

上午栽树,下午取材---心太急了

炒虾等不得红---真性急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到水边才脱鞋---事到临头 狗等骨头---急得很

兔子上树---赶急了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

飞机尾巴---翘得高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手电筒---专照别人,不照自己

头顶上长眼睛---旁若无人

头顶生目,脚下生手---眼高手低

纸里裹火------藏不住 吃了秤砣---铁了心肠
关上门做皇帝---自尊自大

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

芝麻开花------节节高 鲤鱼跳龙门------高升

老太太吃柿子---专拣软的拿

八哥吃柿子,雷公打豆腐---捡软的欺

豆腐炒韭菜---一青(清)二白

电灯照雪---明明白白 狗捉老鼠---好管闲事

西瓜子拌豆腐---黑白分明

喝盐开水聊天---净讲咸(闲)话

木偶表演---任人摆布 砧板上的鱼---任人解剖

骑在老虎身上---身不由已

世界地图吞在肚里---胸怀全球

秃子当和尚---不费手续 蚯蚓吃土---开口就是

起重机吊鸡毛---不费吹灰之力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三人两根胡子---稀少 打鱼的网---百孔千疮

讲话没人听,说话没人信---光杆司令

吃过晚饭赶路---越走越黑

沙滩上竖屋---基础太差 冷水泡茶---慢慢来

没有导火索的手榴弹---一块废铁

豆腐店里的东西---不堪一击

豆腐渣上船---不是好货 牛奶拌墨汁---混淆黑

屁股上擦香油---不值一闻

火药碰火柴---好大的火气

老鼠掉进面缸里---瞪白眼 肥皂泡---不攻自破

水牛追兔子---有力使不上

阴沟里撑船---施展不开没骨架的伞---支撑不住

床底下放风筝--再高也有限

床底下练武---施展不开

见到胡子就是爷爷---不辨真假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分辨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

嗑瓜子瞌出个臭虫--充人(仁)来了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小葱拌豆腐 -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冷水发面 -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棋盘里的卒子 -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曹操吃鸡肋 -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
纸糊的琵琶 -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平常说话的时候,可以把前后两部分先后说出来,也可以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让听者去体会 、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四两棉花——弹(谈)不上。

按修辞方法来分,歇后语主要有比喻和双关两类。原始歇后语,说话时把一个固定词语的最末一字省去不说,所以又叫缩脚语。如:“秋胡戏妻”是有名唱本故事和剧目,于是人们就用“秋胡戏”影射“妻”;当代这种用法已较少。歇后语往往很形象,用得恰当,使听者感到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但用得太滥,也会使人讨厌。从词语感情色彩说,褒义歇后语数量很少,中性的有一部分 ,贬义的占绝大部分。有些歇后语带有严重的封建意识、迷信色彩、庸俗低级趣味。因此选用歇后语要严格、谨慎,并且要注意文体、语言环境及听话对象。具有谐音特点的歇后语,还有另外的作用,即考证创造该歇后语的时代或地域的某些语音特点。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

1、开水锅里洗澡--熟人。
2、看见岳父不搭腔--有眼不识泰山。
3、吃菠萝问酸甜--明知故问。
4、口袋里装钉子--个个想出头。
5、苍蝇叮菩萨--没人味。
6.背着娃娃推磨--添人不添劲
7、粪堆上开花--臭美。
8、聋子看戏--饱眼福。
8、马槽边上的苍蝇--混饭吃。
10、吃饱了溜大圈--撑的了。
11、长江里的石头--经过风浪。
12、刀砍大海水--难舍难分。
13、到手的肥肉换骨头--心不甘。
14、雕像匠不给神像扣头--知道老底。
15、东扯葫芦西扯瓢--故意找茬儿。

经典幽默歇后语(二)

1、擀面杖作筷,盆作杯--大吃大喝。
2、浑身贴膏药--毛病不少。
3、饭桌上的抹布--尝尽了酸甜苦辣。
4、钢丝穿豆腐--别提了。
5、鞭炮两头点--想(响)到一块了。
6、吃鱼不吐骨头--说话带刺。
7、厨房里的灯--常常受气。
8、八百年前立的杆--老光棍。
9、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10、财神爷要饭--装穷。
11、搭棚子卖绣花针--买卖不大,架子不小。
12、打发闺女,娶儿媳--两头忙。
13、抱黄连敲门--苦到家了。
14、冰块掉进醋缸里--寒酸。
15、带着存折进棺材--死要钱。

经典幽默歇后语(三)

1、冬天的大葱--皮干叶烂心不死。
2、冬天火炉夏天扇--用得上。
3、兜里的钱,锅里的肉--跑不了。
4、毒蛇钻进竹筒里--假装正直。
5、赌徒的嘴巴--尽说到点子上。
6、渡船过河--划得来。
7、断柄锄头--没把握。
8、儿媳妇大肚子装孙子。
9、赶庙的失孩子--活丢人。
10、刚出炉的铁--心地纯正。
11、寡妇打孩子--舍不得。
12、棺材铺的生意--赚死钱。
13、寒山寺的大钟--搬不动。
14、和尚挖墙洞--妙(庙)透了。
15、候车室里的挂钟--群众(众人)观点。

经典幽默歇后语(四)

1、虎口拔牙--胆子不小。
2、葫芦瓢捞饺子--滴水不漏。
3、黄豆切细丝--功夫到家了。
4、急惊疯碰着个慢郎中--干着急。
5、叫花子唱歌--假快活。
6、井底下写文章--学问不浅。
7、井里的吊桶--任人摆布。
8、九月的甘蔗--甜到心。
9、看天说话--眼光太高。
10、考上秀才盼当官--欲无止境。
11、瞌睡遇到枕头--求之不得。
12、苦瓜树上结黄连--一个更比一个苦。
13、拉屎啃鸡腿--亏他张得开口。
14、老子偷瓜儿盗果,老子杀人儿放火--
一辈更比一辈坏。
15、雷声大雨点小--有名无实。
16、梁山上的军师--无(吴)用。
17、两个羊羔打架--对头。
18、满上跑的兔子不回家--野惯了。
19、.南来的燕,北来的风--挡不住。
20、狼也跑了,羊也保了--两全其美。

经典骂人歇后语(五)

1.蝙蝠身上插鸡毛--你算什么鸟
  2.苍蝇采蜜--装疯(蜂)
  3.茶壶里的水--滚开
  4.大火烧竹林--一片光棍
  5.炊事员行军--替人背黑锅
  6.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
  7.吃饱了的牛肚子--草包
  8.裁缝不带尺--存心不量(良)
  9.《百家姓》去掉赵--开口就是钱
  10.鼻孔喝水--够呛
  11.车祸--乘人之危
  12.唱戏的腿抽筋--下不了台
  13.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14.医生卖棺材--死活都要钱
  15.肮脏他娘哭肮脏--肮脏死了
  16.布告贴在楼顶上-~天知道
  17.一个耳朵大,一个耳朵小--猪狗养的
  18.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9.五百块分两下--二百五
  20.牛屎虫搬家--滚蛋
  21.石头放在鸡窝里--混蛋
  22.老肥猪上屠--挨刀的货
  23.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24.芝麻地里撒黄豆--杂种
  25.吊死鬼打粉插花-~死不要脸
  26.茅厕里题诗--臭秀才
  27茅房里打灯笼--照屎(找死)
  28.狗咬叫花子--畜牲也欺人
  29.狗咬皮影子--没一点人味
  30.骆驼生驴子--怪种
  31.种地不出苗--坏种
  32.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33.铁匠铺的料--挨打的货
  34.强盗画影像--就你那副贼形
  35.墙头上跑马--不回头的畜牲
  36.瞎子拉琴--瞎扯
  37.上打口红--装纯(唇)
  38.春哥敲门--蠢(春)到家了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平常说话的时候,可以把前后两部分先后说出来,也可以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让听者去体会 、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四两棉花——弹(谈)不上。

按修辞方法来分,歇后语主要有比喻和双关两类。原始歇后语,说话时把一个固定词语的最末一字省去不说,所以又叫缩脚语。如:“秋胡戏妻”是有名唱本故事和剧目,于是人们就用“秋胡戏”影射“妻”;当代这种用法已较少。歇后语往往很形象,用得恰当,使听者感到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但用得太滥,也会使人讨厌。从词语感情色彩说,褒义歇后语数量很少,中性的有一部分 ,贬义的占绝大部分。有些歇后语带有严重的封建意识、迷信色彩、庸俗低级趣味。因此选用歇后语要严格、谨慎,并且要注意文体、语言环境及听话对象。具有谐音特点的歇后语,还有另外的作用,即考证创造该歇后语的时代或地域的某些语音特点。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 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 参考资料:百度 回答者: 彭大站长 | 二级 | 2011-8-19 11:33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例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例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回答者: 1009397434 | 二级 | 2011-8-19 12:11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平常说话的时候,可以把前后两部分先后说出来,也可以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让听者去体会 、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四两棉花——弹(谈)不上。

按修辞方法来分,歇后语主要有比喻和双关两类。原始歇后语,说话时把一个固定词语的最末一字省去不说,所以又叫缩脚语。如:“秋胡戏妻”是有名唱本故事和剧目,于是人们就用“秋胡戏”影射“妻”;当代这种用法已较少。歇后语往往很形象,用得恰当,使听者感到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但用得太滥,也会使人讨厌。从词语感情色彩说,褒义歇后语数量很少,中性的有一部分 ,贬义的占绝大部分。有些歇后语带有严重的封建意识、迷信色彩、庸俗低级趣味。因此选用歇后语要严格、谨慎,并且要注意文体、语言环境及听话对象。具有谐音特点的歇后语,还有另外的作用,即考证创造该歇后语的时代或地域的某些语音特点。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平常说话的时候,可以把前后两部分先后说出来,也可以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让听者去体会 、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四两棉花——弹(谈)不上。

按修辞方法来分,歇后语主要有比喻和双关两类。原始歇后语,说话时把一个固定词语的最末一字省去不说,所以又叫缩脚语。如:“秋胡戏妻”是有名唱本故事和剧目,于是人们就用“秋胡戏”影射“妻”;当代这种用法已较少。歇后语往往很形象,用得恰当,使听者感到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但用得太滥,也会使人讨厌。从词语感情色彩说,褒义歇后语数量很少,中性的有一部分 ,贬义的占绝大部分。有些歇后语带有严重的封建意识、迷信色彩、庸俗低级趣味。因此选用歇后语要严格、谨慎,并且要注意文体、语言环境及听话对象。具有谐音特点的歇后语,还有另外的作用,即考证创造该歇后语的时代或地域的某些语音特点。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平常说话的时候,可以把前后两部分先后说出来,也可以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让听者去体会 、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四两棉花——弹(谈)不上。

按修辞方法来分,歇后语主要有比喻和双关两类。原始歇后语,说话时把一个固定词语的最末一字省去不说,所以又叫缩脚语。如:“秋胡戏妻”是有名唱本故事和剧目,于是人们就用“秋胡戏”影射“妻”;当代这种用法已较少。歇后语往往很形象,用得恰当,使听者感到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但用得太滥,也会使人讨厌。从词语感情色彩说,褒义歇后语数量很少,中性的有一部分 ,贬义的占绝大部分。有些歇后语带有严重的封建意识、迷信色彩、庸俗低级趣味。因此选用歇后语要严格、谨慎,并且要注意文体、语言环境及听话对象。具有谐音特点的歇后语,还有另外的作用,即考证创造该歇后语的时代或地域的某些语音特点。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 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


什么是谒后语
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火烧旗杆——长叹(炭)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 ...

数后语都有那些?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竭后语的由来?
。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 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

徐通锵,叶蜚《语言学纲要》中对语言的分类有孤立语,还有什么
1、孤立语。它又被称为分析语,特点是多是根词、复合词,少形态变化和附加语素,很少派生词,几乎没有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词与词的关系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孤立语主要包括汉藏语系中的汉语、苗语、越南语、缅甸语等。2、黏着语。它是一种语言的语法类型,主要通过在词根的前中后粘贴不同的...

歇后语和谚语一不一样?区别在哪里?
许多优秀的谚语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指导作用.在修辞上,谚语简练明快,能增加语言的概括力,说理时恰当运用,能够增强说服力.歇后语:歇后语通常被称作"俏皮话""巧语""解后语""诙谐语"等,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日常语言中创造的一种诙谐而形象的语言形式.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象谜语的谜面...

文言文翻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

英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表语,补语,状语,定语是那些?
(2)宾语补足语:经过对以上七种语言成分的逐个分析,我相信你对英语句子的构成已经有了比较基础的了解。最后,分享一个判断主+谓+宾的顺口溜: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

句子成分划分口诀
句子成分划分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句子语病修改歌诀 检查语病要细心,先看主干主谓宾,残缺搭配是病因; 再看枝叶定状补,能否搭配语中心。下面语病常常见, 熟悉现象心有底。是否恰...

言语的种类有哪些
⑴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⑵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 ⑶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句子中的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3.粘着语:粘着语也有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本身形式的变化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土耳其语、日语、维吾尔语是这种类型的代表。

语言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语言类型学分类范本 1.分析语,孤立语(易和孤立语言混淆,建议少用),词根语 2.综合语,屈折语(不称曲折语)3.黏着语(不称胶着语)4.抱合语(多式综合语)

沧县15116074277: 歇后语的分类有那些?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相对应的歇后语有那些? -
诗邵杞菊: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平常说话的时候,可以把前后两部分...

沧县15116074277: 歇后语分那几类 -
诗邵杞菊:[答案] 歇后语的意义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

沧县15116074277: 歇后语一般可分为喻意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两种.喻意歇后语就是采用打比方来表达意思,如“白布进染缸——洗不清”、“猫哭老鼠——假慈悲”等;谐音歇... -
诗邵杞菊:[答案]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冬天不戴帽子——动动(冻冻)脑筋(比喻认真思考.) 鸡蛋里挑骨头——无中生有 /故意找茬(碴)儿(对) 上了套的猴子———由人耍 孔夫子搬家---- 尽是输(书) 肚子里头撑船——内行(航)

沧县15116074277: 歇后语的含义是什么 -
诗邵杞菊:[答案]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

沧县15116074277: 分类的歇后语寻三类歇后语:1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加以提炼成为表现一定现象的比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2引用故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利用... -
诗邵杞菊:[答案] 1弄堂里搬木头 - 冷水发面 - 秋后的蚂蚁 - 棋盘里的卒子 - 2楚霸王举鼎 - 曹操吃鸡肋 - 纸糊的琵琶 -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只有这么多了!

沧县15116074277: 歇后语的分类 -
诗邵杞菊: 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谐...

沧县15116074277: 歇后语有哪些类别 -
诗邵杞菊: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

沧县15116074277: 根据所表达的含义,把歇后语分成几类 -
诗邵杞菊: 谐音双关类 1.一个墨斗弹出两样线——思(丝)路不对 2.一串钱九百九——不成调(吊)儿 比喻类 1.一个教师一路拳——各有各的打法 2.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故事类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处 一般歇后语 1、 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2、 朝着窗外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来自三国的歇后语 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黄忠叫阵—不服老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沧县15116074277: 歇后语的种类 -
诗邵杞菊: 歇后语可分两类: 1)喻意,如:瞎子点灯--白费蜡.(喻白费功夫) 2)双关,如:四两棉花--弹不上(谐音双关) http://www.lnzikao.com/bbs/printthread.php?f=59&t=3494

沧县15116074277: 歇后语所表达含义的分类及相应的歇后语? -
诗邵杞菊: 半夜吃甘庶——不知头尾 半衣敲钟——一鸣惊人 空喜欢了一场 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 半天云里打麻雀——空对空 半天云里挂日袋——装疯(凤) 半天云里点灯——高招(照) 半天云里跑马——露马脚 半天打不出喷嚏来——难受 半天云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