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旱和梅雨发生的原因?

作者&投稿:浑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梅雨和伏旱的原因是什么?~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有无利于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的环流形势有关。每年6月初,当大气环流的形势产生比较大的调整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跳到北纬20°以北,就开始人梅。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进一步北跳,越过北纬25°时,梅雨期结束,这时长江流域进入伏旱期。
伏旱是因为在副热带反气旋长期控制下造成的。
在伏天出现的旱,称为伏(夏)旱。
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
我国长江流域等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晴热少雨,
伏旱的发生比较频繁,高达50%。
其他地区有些年份也出现伏(夏)旱。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有无利于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的环流形势有关。每年6月初,当大气环流的形势产生比较大的调整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跳到北纬20°以北,就开始人梅。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进一步北跳,越过北纬25°时,梅雨期结束,这时长江流域进入伏旱期。

伏旱是因为在副热带反气旋长期控制下造成的。
在伏天出现的旱,称为伏(夏)旱。 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 我国长江流域等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晴热少雨, 伏旱的发生比较频繁,高达50%。 其他地区有些年份也出现伏(夏)旱。

春旱是因为华北地区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因为华北的降水主要依靠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季风带来的水汽形成降水,但东季风在春季主要影响的是华南地区,东季风还没有影响到华北地区,所以华北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并且华北地区工业发达尤其是重工业,工业发展需水量大,自然用水量也就多,华北的人口多,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这三个用水大户加起来,华北地区的原本就不多的水资源就更少了,这就是华北春旱形成的原因。

伏旱
我国旧历最热的仲夏季节叫“伏天”。
伏旱属于季风区灾害性气候。

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梅雨静止锋已于7月上旬推移到横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故叫“伏旱”。这一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午后气温一般达33~35℃,个别地方有高达43~45℃的高温记录。一般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少台风活动时,容易出现严重干旱。
梅雨
初夏时期从中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因时值梅子黄熟,故名。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有无利于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的环流形势有关。每年6月初,当大气环流的形势产生比较大的调整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跳到北纬20°以北,就开始人梅。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进一步北跳,越过北纬25°时,梅雨期结束,这时长江流域进入伏旱期。
梅雨时节话梅雨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这一时期,由于大气环流的季风调整,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江淮流域持续交绥,形成一条东西向准静止锋,一般称为梅雨锋,使得阴雨连绵和暴雨集中。由于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期,故称“梅雨”或“黄梅天气”。又因这时高温高湿,衣物容易霉烂,又称“霉雨”。
在梅雨时期,从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维持一条稳定持久的雨带。雨带中的暴雨分布不均匀,常有数个暴雨中心。梅雨锋的暴雨强度一般比台风暴雨要小得多,但由于梅雨锋持续时间长,暴雨范围广,造成的洪涝灾害的区域一般比台风要大。如1991年和1999年江淮流域梅雨期持续均达2个月,长江下游、太湖、淮河等地区出现了暴雨天气和严重的洪涝灾害,受灾害面积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受灾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太湖、里下河、滁河、秦淮河地区均出现历史最高水位。
形成梅雨锋暴雨的大气环流条件一般包括:
(1)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
(2)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
在这种环流条件下,使得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则中尺度系统如锋面气旋非常活跃。这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而梅雨锋暴雨则是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定地区的特殊天气。
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异性,导致每年梅雨的“入梅”和“出梅”日期不同,早晚可相差40多天。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时梅雨锋不明显,则会出现“少梅”或“空梅”现象。如1954年、1991年和1999年,都是由于梅雨期特别长,降水特别多,从而造成江淮流域的洪涝灾害。而1994年出现少梅,使江淮地区显得异常干旱。还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如1980年8月的“倒黄梅”对浙江各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种梅雨期的异常情况,往往与全球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在正常情况下,7月上旬后,江淮流域梅雨自南而北陆续结束,锋面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的伏旱天气。

南北方热空气和冷空气相互交叉引起。

季风


什么是梅雨,什么是伏旱
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使得有的年份梅雨明显,有的年份不明显,甚至产生空梅现象。如1954年梅雨季节异常持久,长达两个多月,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涝年;而1958年梅雨期只有两三天,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旱年。 (1)正常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

锋面雨带是怎样产生的?梅雨又是怎样形成的?伏旱又是因为什么?
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暖气团迎锋面爬升,遇冷凝结成雨.梅雨:属于锋面雨带的一种,由于冷气团与暖气团实力相当,两个气团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势均力敌,锋面长期停滞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阴雨连绵的梅雨 伏旱: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热少雨天气 ...

梅雨、冰雹、雷雨、伏旱……它们都是哪来的?
,因为只能影响部分地区,且多以灾害身份出现,所以不作为晴雨状况分析重点。讲完“雨”了,能理解“晴”吗?晴或旱 的话,就得反过来:①空气受冷下沉;(在冬季冷高压控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晴朗干燥。华北“春旱”即如此)②地形的背风坡空气沿坡面下沉;(背风坡有“焚风效应”,晴朗干燥)③风...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梅雨形成原因
梅雨连绵,一般都是表现在南方,每年的梅雨季节来临的时候,就会有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会出现连绵的阴雨天,那么梅雨的形成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呢,持续的是多久,形成的原因以及所覆盖的范围又有哪些地区和城市呢。梅雨期间的特有现象.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但由于现在的语言使用习惯语言...

什么是梅雨,伏旱现象
这种梅雨期的异常情况,往往与全球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在正常情况下,7月上旬后,江淮流域梅雨自南而北陆续结束,锋面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的伏旱天气。 什么是伏旱,它是怎样形成的? 在伏天时期出现的干旱,称为伏(夏)旱。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我国...

梅雨的形成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梅雨期间,山区的降水量较大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梅雨的形成是由地理位置、季风气候、水汽输送和地形因素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使得亚洲东南部地区在夏季旱季结束后,进入雨季之前的时期,出现大量降水,形成梅雨。梅雨的形成对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补给具有重要意义。

梅雨的成因特点的防止措施
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梅雨的防止措施:往年的梅雨季节,不少家庭主妇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几天不看,家里的干货就悄悄长出了一层“绿毛”,连刚开封不久的米面、花生...

请回答:春旱,伏旱,梅雨,时间和关系。还有什么类似的气象灾害
伏旱(夏旱)伏旱是指在三伏天时候的旱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此三者的时间关系:春旱 → 梅雨 → 伏旱。其他主要气象灾害:旱灾:除了春旱、伏旱(夏旱),还有秋旱——每年8月至10月,无透雨(一次连续下雨的过程...

梅雨天气形成的原因 梅雨天的成因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梅雨这种情况呢?这就和我们上学时候学的地理有一定的关系了,影响梅雨季节形成主要有暖湿气流影响。天气湿度过高,太潮湿了,空气里水分大,人的身上都是黏糊糊的,再下一些小雨,人更不舒服,东西还容易发霉,梅雨季节多在南方发生,每年都是雨季的时候,湿度到达最高的时候。 就叫梅雨...

地理问题,急! 梅雨出现在什么季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伏旱形成的原因是...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

团风县17240961258: 梅雨和伏旱的原因是什么? -
度旭枇杷:[答案] 梅雨是因为副高和北方冷空气在江淮地区形成的静止锋 伏旱是随着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副高控制江淮地区,天天晴天高温引起

团风县17240961258: 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和伏旱是怎么形成的? -
度旭枇杷: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中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与同纬...

团风县17240961258: 梅雨、春旱和伏旱天气是怎样形成的? -
度旭枇杷: 梅雨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锋区(可称梅雨锋),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还与西风带有无利于冷空气南下到...

团风县17240961258: 伏旱和梅雨发生的原因? -
度旭枇杷: 伏旱 我国旧历最热的仲夏季节叫“伏天”. 伏旱属于季风区灾害性气候. 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梅雨静止锋已于7月上旬推移到横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

团风县17240961258: 长江中下游伏旱形成的原因 -
度旭枇杷:[答案] 梅雨季节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降水较少,如果台风等活动较少的话,蒸发量会大于降水量,形成伏旱.

团风县17240961258: 中国典型的气候现象(如:北方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等.)有哪些,及其成因! -
度旭枇杷:[答案] 1、华北春旱:每年4、5月份,华北地区雨带未至,降水少,但气温回升,蒸发量大,再加上春季,农作物生长需大量水分,故形成春旱. 2、江淮梅雨: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上旬,由于准静止锋的原因(即雨带长期停留徘徊在江淮一带),江淮地区...

团风县17240961258: 锋面雨带是怎样产生的?梅雨又是怎样形成的?伏旱又是因为什么? -
度旭枇杷:[答案] 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暖气团迎锋面爬升,遇冷凝结成雨.梅雨:属于锋面雨带的一种,由于冷气团与暖气团实力相当,两个气团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势均力敌,锋面长期停滞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阴雨连绵的梅雨 伏旱:受副热带高压...

团风县17240961258: 伏旱是怎么形成的?伏旱发生的时间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 -
度旭枇杷:[答案] 长江中下游地区,于8、9月间,有些年份因副热带高压强盛,长期盘踞于此,以下沉气流为主,造成长期高温少雨,称"伏旱"

团风县17240961258: 中国发生伏旱原因 -
度旭枇杷: 伏旱是随着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副高控制江淮地区,天天晴天高温引起

团风县17240961258: 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的灾害(梅雨 伏旱 台风 春旱 夏涝 倒春寒 寒潮 风沙 暴雨洪涝 干旱) 的 多发区 多发季节 成因 特点 措施 -
度旭枇杷:[答案] 梅雨:一般所说的梅雨指的是江淮梅雨,这是由于初夏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北抬至华南时,其西北边缘的西南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弱冷空气交汇,由于势均力敌,从而形成静止锋徘徊在该地区,形成该地区出现一个降水集中的现象.其特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