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描写景物的句子

作者&投稿:赖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欧阳修《秋声赋》和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写秋天的句子,还有赏析,作业急啊,再线等。求知识帝~

《秋声赋》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赏析:秋声,是秋天的声音,作者从秋之色,容,气,意四个方面把秋天的到来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风貌和秋之内在“气质”描绘得具体可感,其色颜容貌似乎呈现眼前,其栗冽之气似乎穿透衣服直刺肌肤,其萧条之意似已围裹全身。这种秋气,是一种肃杀之气,是让人速生冷颤之气。它只要施展它的一点余威,就会使繁茂蓊郁的绿色变色,葱茏的佳木凋零。这样,通过秋声的描绘和感受把“秋”之威力作了形象化的描绘。

《故都的秋》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赏析:作者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第三幅故都秋景图:秋蝉的残声。在南国,蝉远离人类,而在北国,蝉与人竟这样地紧密关联,难怪自古以来蝉就是文人墨客的咏叹之物,他们或者借以抒情,或者用以明志。“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被武则天迫害,落魄沉沦之后,以蝉自喻,高风亮节尽现其中。“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隐居辋川的王维用来抒发清闲悠然的心境。郁达夫的人生与王维、骆宾王有着相似之处,听到故都的蝉鸣,恐怕也难免有同类的悲凉伤感吧。

《长亭送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赏析:这支曲词是历来公认的写景名句。相传王实甫写完此句后,思虑殚尽,扑地而死(晕厥)。曲子写的是秋景,传统观点一般认为是通过萧瑟的景物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这值得商榷。我认为这幅秋景的基调不是悲凉萧瑟的,此曲所本的范仲淹的《苏幕遮》词为“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的美丽画面。最能代表秋之萧瑟的“黄叶”在范仲淹的笔下尚且不悲,何况是色彩更加绚丽的“黄花”呢?因此,“碧云天,黄花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再加上漫山的红叶,真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一幅由蓝、黄、红构成的立体感极强的绚烂秋光图。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清”、“静”、“悲凉”,选择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渲染.描绘了“我”所感受到的北京的秋昧、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文章起笔,开门见山即切入正题。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赶到青岛,又从青岛赶到北平,竟为一饱故都的秋,故都的秋味。其情之痴、之深、之真、之切,溢于言表。这个开头让我们看到了本文主要抒写的是北京秋天的浓色、浓味。然而,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情感的抒发,主要是通过和江南之秋的对比反衬,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描绘故都的秋和别处秋的不同。的确,江南之秋,只能使人“感到一点点清凉”,使人“赏玩不到十足”,相形之下,北国之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是故都的秋给人的总印象,是开篇的文眼。作者在描写秋天景象时为什么两次写到南国之秋?写江南秋天的浅色、淡味是为了对比北国秋天的浓色、深味。那很高很高碧绿的天空,那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那五彩滨纷的牵牛花(小院静观),还有那北国槐树的落蕊(槐蕊铺地),那秋蝉衰弱的残声(残蝉闲听)……无不凝具北国之秋的特色,就连秋雨过后斜桥影里北方人的缓慢悠闲的声调,也都染上了一层浓郁的秋意(凉风秋雨),北方八九月份正是果树成熟的大好时节,枣子红了,柿子黄了,葡萄紫了,让人垂涎欲滴(枣红佳日),看起来、听起来别有一番秋味呢。这里,虽然作者择取的仅仅是点缀北国之秋的几处平凡秋景,但却把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姿、秋态、秋风、秋雨描绘得自然贴切,引人入醉,真是秋意十足,秋韵毕现,寥寥数笔,给人以“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之感,也令人领略到北国之秋的深沉,幽远,严厉和萧条。因此,才有作者的“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之比喻和赞叹,才有作者对故都之秋更深一层的恋情。作者进而又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在比较和议论中进一步感叹出:“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可见,作者把自己对秋之情无疑又渲染到一个更新的高度。文章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希望可以帮到楼主~

实在太多了,主要描写的景物如下
1) 秋晨小院图。从色彩(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声音(驯鸽的
飞声)、形态(破、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写出了清、静、悲凉。
2) 秋槐落蕊图。从视觉(铺得满地、一条条的丝纹)、听觉(声音也没
有)、嗅觉(气味也没有)、触觉(极细微极柔软)写出了清、静、悲凉。
3) 秋蝉残声图。从听觉(衰弱的残声、嘶叫)写出了清、静、悲凉,
4) 秋雨话凉图。从听觉(息列索落、缓慢悠闲的声调)写出了清、静、悲凉。
5) 秋日佳果图。从形态(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色彩(淡绿微黄)写
出了内心的赞美。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用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里面的秋景仿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_百度...
新天净沙*秋思 枯草蓝朵残垣 歌声漏光碧天 破屋枣树鸣蝉 槐蕊翩翩 落寞人在故都。

高中语文课文《故都的秋》教学教案
在他们的笔下,秋天不仅有色:霜叶黄花,秋草碧水, 而且有声:秋风萧瑟,残荷听雨;不仅有形:天高云淡,北雁南飞,而且有情:哀怨悲喜,委婉含蓄。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一起去感受、看看郁达夫笔下的秋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色、怎样的声、怎样的形、怎样的情。 解题 “故都”二字表明描写的...

郁达夫简介以及作品故都的秋所表达的情感及形成的年代
故都的秋表达的情感如下: 读罢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文章里那种浓浓的秋意深深地吸引着我,那里的秋雨,那里的秋蝉,那里的秋果,那里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富有韵味,令人遐想无限。 “文章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老舍的<<想北平>>的异同
其次,为了在欣赏风景时有多方面美的感受,郁达夫积极调动各种感官捕捉故都的秋味,然后又将这种种感觉细腻地描绘出来,使读者也跟着他欣赏这一幅幅古都的秋的美丽画卷。这些画卷中他着上了碧绿、蓝、灰、青、淡绿、微黄等清新淡雅的冷色调,尽管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鲜艳夺目,没有“吹落黄花...

《故都的秋》的教案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文章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

达夫游记内容简介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中独树一帜,诸如《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钓台的春昼》、《北平的四季》等名篇,更是成为了中学课本的常客,代代相传,成为经典之作。《达夫游记》的插图由著名画家傅抱石绘制,他以实地写生的技法,捕捉大自然的诗意,将山水之美融入画中。傅抱石擅长运用...

《故都的秋》高中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故都的秋》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感情浓厚,文辞优美。作者郁达夫通过对故都秋天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都秋的深深眷恋之情。文中的秋景融入了作家深厚的情感,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本文可...

故都的秋的作者是谁文眼是
《故都的秋》作者是郁达夫,文章中的 “秋”是文眼;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等;《故都的秋》是中国作家郁达夫于1934年创作,作者用饱蘸情愫的柔毫,描画出一幅神韵清绝、典雅质朴、极具个性...

郁达夫的小故事
2、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文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命”三个大字,台下的听众都觉得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命题。演讲和作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

郁达夫作品
郁达夫作品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时,...

红桥区15376563899: 故都的秋写景句子赏析 -
希的默迪: 故都的秋写景句子赏析“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写“北国的槐树”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

红桥区15376563899: 详列《故都的秋》描写景色的句子 -
希的默迪: 实在太多了,主要描写的景物如下 1) 秋晨小院图.从色彩(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朵)、声音(驯鸽的 飞声)、形态(破、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写出了清、静、悲凉. 2) 秋槐落蕊图.从视觉(铺得满地、一条条的丝纹)、听觉(声音也没 有)、嗅觉(气味也没有)、触觉(极细微极柔软)写出了清、静、悲凉. 3) 秋蝉残声图.从听觉(衰弱的残声、嘶叫)写出了清、静、悲凉, 4) 秋雨话凉图.从听觉(息列索落、缓慢悠闲的声调)写出了清、静、悲凉. 5) 秋日佳果图.从形态(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色彩(淡绿微黄)写 出了内心的赞美.

红桥区15376563899: 《故都的秋》描写了那些事物和景物?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陆蠡的《囚绿记》描写了那些事物和景物 -
希的默迪:[答案] 《故都的秋》描写了五幅画面:小院清晨 落蕊 秋蝉嘶叫 闲话秋凉 秋果奇景

红桥区15376563899: 故都的秋具体写了哪些风景 -
希的默迪: 解读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红桥区15376563899: 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秋蝉的衰弱的残... -
希的默迪:[答案] 示例:作者从听觉角度通过对比写蝉鸣,用“残声”“嘶叫”寥寥数词便写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 (意对即可)

红桥区15376563899: 故都的秋 文中有哪几处景物描写 -
希的默迪: 本文直接描写景物的语句不多,但都是极其精彩的,而且饱含作者的深情.试举几例: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红桥区15376563899: 《故都的秋》描写了那些事物和景物? -
希的默迪: 《故都的秋》描写了五幅画面:小院清晨 落蕊 秋蝉嘶叫 闲话秋凉 秋果奇景

红桥区15376563899: 下面是郁达夫的散 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
希的默迪:[答案] (示例)作者从听觉角度通过对比写蝉鸣,用“残声”“嘶叫”寥寥数词便写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意对即可)

红桥区15376563899: 故都的秋 有哪些景物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另外,从哪些句段中,感觉、体察到了作者所谓的、悲凉、?如何看待这种、悲凉? -
希的默迪:[答案] 那牵牛花,那槐树的落蕊,那秋蝉的残声,那秋风秋雨,还有那枣树,多么逼真,多么清晰!作者用寥寥略作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的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红桥区15376563899: 故都的秋 文章3至9段一次描写了故都秋天的哪些景物 -
希的默迪:[答案] 描写了五幅画面:小院清晨 落蕊 秋蝉嘶叫 闲话秋凉 秋果奇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