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靖难之役的最早记载

作者&投稿:直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靖难之役的电视剧~

射雕英雄传

参看台湾大学王崇武教授《明靖难史事考证搞》,也是目前唯一一部研究靖难史的整合性著作。
第一:朱棣早有夺嫡之心,《朝鲜李朝太宗实录》记载,早在洪武二十二年就和当时还是世子的李芳远拉关系,目的是向朝鲜采购兵器和马匹。曾被朱元璋发觉,而被训斥,且晋王(朱元璋的老三),之死也很蹊跷,当时人怀疑是朱棣下的手,当时的舆论对朱棣尾大不掉表示非常担忧。建文帝也想把朱棣除掉,但朱棣势力很大(北平附近的官员基本都被朱棣收买),所以建文帝也非常谨慎。
第二:往后的评价不是很好,所以才会出现多个版本的建文帝存活的传说。以致出现了朱棣轮奸建文忠臣妻子 活剐三千宫女的新闻。
第三,以后,的评价也不是很好,乾隆在自己写的《御批通鉴纲目》中,由于朱棣在靖难后株连过广,直接写朱棣是人面兽心,无复人理。但对于朱棣的文治武功评价还是很高的,如梁启超的评价: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乃思扬威德于域外,此其与汉孝武、唐太宗之时代正相类。成祖既北定鞑靼,耀兵于乌梁海以西,西辟乌斯藏,以法号羁縻其酋,南戡越南,夷为郡县。陆运之盛,几追汉唐,乃更进而树威于新国。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
还有朱棣迷信,而且非常信佛,这可能和道衍在他身边有一些关系,建文帝则崇尚儒家,另外,建文帝派到朝鲜的使者清一色全是文人,而朱棣派到朝鲜的使者清一色是宦官,这也是两个人用人上的不同。另外朱棣的素质比较低,建文帝的素质也高些,朱棣发布的讨伐建文帝的诏书中,错误连篇。这可以参看王崇武德另一部作品《奉天靖难记校注》,在《考证稿》,也有详细论述。
具体可以参看《考证稿》,阅读之后对靖难史的理解,将不同于一般的人云亦云。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 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 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

  由农民起义领袖登上皇位的朱元璋,为了确保朱明王朝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一方 面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把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加 强皇室本身的力量,其具体的办法就是分封诸王。他把自己的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 亲王,分驻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屏藩王室。朱元璋是这样说的:“天下之大, 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从全国来看,这些封藩主要有两类,一是腹里,二是边塞要地。受封诸王在自己的 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地位相当高,公侯大臣进见亲王都得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并有军事指挥权,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 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1.9万人。边塞诸王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 甲士尤多。北平的燕王朱棣拥兵10万,大宁的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练将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元 朝残余势力的军队,尤被重视,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甚至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尤其是燕王,由于功绩卓著,朱元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

  藩王势力的膨胀,势必构成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在朱元璋大封诸王的时候,有个叫叶伯巨的人指出,藩王势力过重,数代之后尾大不掉,到那时再削夺诸藩,恐怕会酿成 汉代“七国之叛”、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提醒朱元璋“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 限其疆土”。朱元璋不但听不进劝告,反而把叶氏抓进监牢,囚死狱中。 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叶伯巨的预料,中央政权与藩王之间的矛盾,未及数世而在朱元璋死后就立即强烈地爆发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洪 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在做皇太孙时,就对诸 藩王不满,曾与他的伴读黄子澄商量削藩对策。即帝位后,采纳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的 建议,决定先削几个力量较弱的亲王的爵位,然后再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开刀,并令 诸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将吏。皇族内部矛盾由此迅速激化。建文帝命令将臣监视朱棣,并 乘机逮捕之。朱棣得到这一消息,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于建文元 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朝廷。

  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 他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以此 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 意。因此,历史上称这场朱明皇室内部的争夺战争为“靖难之役”。

  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所以战争初期,朝廷拟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将燕军围歼于北平。朱棣采取内线作战,迅速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来、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 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外围,排除了后顾之忧,便于从容对付朝廷的 问罪之师。 经过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之后,朝廷也无将可用,朱允炆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 幸存老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13万伐燕。建文元年八月(真定之战),师至河北滹沱河地区。燕王 在中秋夜乘南军不备,突破雄县,尽克南军的先头部队。继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 的主力部队。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 炳文对燕军作战。

  李景隆本是绔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九月,李景隆至德州, 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计50万,进抵河涧驻扎。当朱棣侦知李景隆 军中的部署后,笑着说,兵法有五败,李氏全犯了,其兵必败无疑,这就是政令不修, 上下离心;兵将不适北平霜雪气候,粮草不足;不计险易,深入趋利;求胜心切,刚愎 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无;所部尽是乌合之众,且不团结。为了引诱南军深入,朱棣决计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并告诫朱高炽说: “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朱棣还撤去了芦沟桥的守兵。

  朱棣这一招果然灵验,李景隆听说朱棣率军赴援永平,就率师于十月直趋北平城下。 经过芦沟桥时见无守兵,禁不住欢喜,说:不守此桥,我看朱棣是无能为力了。这时朱高炽在北平城内严密部署,拼死守卫。李景隆则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南军都督瞿能曾率千余精骑,杀人张掖门,但后援不至,只好停止进攻。又因李景隆贪功,要瞿能等待大部队一起进攻,错过了时机。燕军则因此得到喘息,连夜往城 墙上泼水,天冷结冰,待到次日,南军也无法攀城进攻了。 朱棣解救永平之后,率师直趋大宁(今内蒙古宁城西)。

  大宁为宁王朱权的封藩,所属朵颜诸卫,多为蒙古骑兵,骁勇善战。朱棣攻破大宁 后,挟持宁王回北平,合并了宁王的部属及朵颜三卫的军队。朱棣带着这些精兵强将于 十一月回师至北平郊外,进逼李景隆军营。燕军内外夹攻,南军不敌,李景隆乘夜率先 逃跑,退至德州。次日,士兵听说主帅已逃,“乃弃兵粮,晨夜南奔”。

  建文帝为大臣所蒙蔽,反而奖励打了败仗的李景隆。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 景隆会同郭英、吴杰等集合兵将60万众,号称百万,进抵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北)。朱棣命令张玉、朱能、陈亨、丘福等率军十余万迎战于白沟河。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燕军一度受挫。但南军政令不一,不能乘机扩大战果。燕军利用有利时机,力挫南军主将, 南军兵败如山倒。李景隆再次退走德州。燕军跟踪追至德州。五月,李景隆又从德州逃 到济南。朱棣率燕军尾追不舍,于济南打败李景隆率领的立足未稳的十余万众。济南在都督盛庸和山东布政使铁铉的死守下得以保住。朱棣围攻济南三月未下,恐粮道被断,遂回撤北平,盛庸收复德州。

  李景隆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一败再败,建文帝撤免了他的大将军职务,建文帝采黄子澄之谋,遣使议和以求缓攻,又任命盛庸为平燕将军,代李景隆统兵代之以盛庸。盛庸屯兵德州,以遏燕军南下。 建文二年九月,盛庸率兵北伐,十月,至沧州,为燕军所败。十二月,燕军进至山 东临清、馆陶、大名、汶上、济宁一带。盛庸率南军于东昌(今山东聊城),严阵以待。

  燕军屡胜轻敌,被南军大败,朱棣亲信将领张玉死于战阵,朱棣自己也被包围,借朱能 援军的接应才得以突围。东昌战役是双方交战以来,南军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兵败后, 朱棣总结说:东昌之役,接战即退,前功尽弃,今后不能轻敌,不能退却,要奋不顾身, 不惧生死,打败敌手。

  建文三年(1401年)二月,朱棣率军出击,先后于滹沱河、夹河、真定等地打败南 军。接着,又攻下了顺德、广平、大名等地。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的时间,南北交战主要在河北、山东。燕军虽屡战屡胜,但南军兵多势盛,攻不胜攻,燕军所克城邑旋得旋失,不能巩固。能始终据守者,不过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正在朱棣为此而苦恼之际,南京宫廷里不满建文帝的太监送来了南京城空虚宜直取的情报。朱棣手下谋士也劝朱棣勿攻城邑,越过山东,以迅速行动直趋金陵,金陵势弱无备,必可成功。于是朱棣决定跃过山东,直捣金陵。朱棣据此决定举兵南下,直指京城。

  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燕军进入山东,绕过守卫严密的济南,破东阿、汶上、 邹县,直至沛县、徐州,向南直进。而燕军已过徐州,山东之军才南下追截。四月,燕军进抵宿州,与跟踪袭击的南军大战于齐眉山(今安徽灵璧县境),燕军大败。双方相持于淝河。在这次决战的关键时刻,建文帝受一些臣僚建议的影响,把徐辉祖所率领的军队调回南京,削弱了前线的军事力量,南军粮运又为燕军所阻截,燕军抓住时机,大败南军于灵璧,仅俘获南军将领即几百人。自此,燕军士气大振,南军益弱。朱棣率军突破淮河防线,渡过淮水,攻下扬州、高邮、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等要地,准备强渡长江。这时,朱棣之子朱高煦引番骑赶到,燕军军势大振。

  建文帝曾想以割地分南北朝为条件同燕王议和,被拒绝。六月初三,燕军自瓜洲渡 江,镇江守将降城,朱棣率军直趋金陵。十三日进抵金陵金川门,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为朱棣开门迎降。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历时四年的 “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靖难之役”历时三年,前期作战南军连连败藉。但自济南保卫战后,南军主力屯驻德州,相机出击,以遏燕军。德州处在运河线上,南北交通便利,燕军自河北南下,始终处在德州的监控之下。燕军南攻时,南军或自德州横出断其归路,或袭扰其补给线,或乘虚北攻。所以,虽以朱棣之善用兵,南军再未出现过战争初期的那种大的挫败,燕军势力基本上被阻在山东以北。朱棣未克山东,故虽屡战屡胜,激战两年半,却始终未能打开局面。等到他越过山东,直趋金陵,半年时间便夺取了政权。
  不过,朱棣撇下山东,径直南下,实属铤而走险。南北朝时,以北魏的国力和太武帝之雄才大略,在击破刘宋黄河一线之军后,长驱江淮,兵临瓜步,饮马长江,也未敢渡江以争江南。朱棣的这种战术也只能在那时特殊的形势下才有可能成功。自明初朱元璋杀功臣后,明廷已无堪与朱棣相匹敌的将才,所以朱棣南下才有恃无恐。其次,“靖难之役”在那个时代的观念中,纯属一家一姓内部之争,所以建文帝虽一再下诏“勤王”,但真正勤王者少,而归顺燕军者多。不然,朱棣孤军南下,建文帝只需坚守金陵,坐待四方勤王之师会合,山东方面则截断燕军的补给线和退路,那样的话,朱棣处境势必极其危险。因此,换上另一人,换上另一种背景,则断不敢冒险采取这种战术,置山东于不顾。

  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 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云建 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建文帝 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当上皇帝的朱棣,大肆杀戮曾为建文帝出谋划策及不肯迎附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景清等被整族整族地杀掉: “命赤其族,籍其乡,转相扳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有“读书种子”之谓 的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撰写即位诏书,九族全诛,这还没完,又将其朋友门生作为一 族全部杀掉,十族共诛873人。这次清洗极为残酷,共有数万人惨死于朱棣的屠刀之下。

  四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而直接遭到 战争践踏的地区,破坏可为严重,史书上称“淮以北鞠为茂草”,当为真言。


古代太监真的只会干预内政吗 事实证明他们打仗也是一把手
著名的三保太监郑和,也是在靖难之役中有战功,更曾在下西洋中用兵马六甲、斯里兰卡,可见明初的太监有不少都是知军事的。郑和 到了明中期,太监领兵作战更加普遍,明英宗时的权宦曹吉祥便是一例。曹吉祥最早为王振门下,参加过麓川之役、征兀良哈、讨邓茂七之变,屡有军功,后来当上监军。除了会打仗...

静海玩闹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

关于建文帝的传说,越详细越好
* 面对各地留下的众多有关建文帝的遗迹,我们实在是难辨真伪。说起建文帝的下落,还不得不提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明成祖朱棣。当年身为燕王的他发动了靖难之役,攻入皇宫,使得建文帝生死不明,他对于建文帝的下落岂能袖手旁观?那么建文帝究竟是生是死?明成祖朱棣是不是最为清楚呢? 建文帝的下落说法之五 ...

谁知道古代火箭的资料
明初,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夺取政权的“靖难之役”中,于河北的白沟河同建文帝的部队作战时,遭到“一窝蜂”火箭的射击,这是中国最早将“喷气火箭”用于战争的记载。此后各种单级喷气火箭日益增多,有单发和多发两大类。 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创制了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等三种喷气火箭,统称“三飞箭...

方孝孺为何被灭十族?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杀人,有“株连九族”之说。“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姊妹、儿子;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指:外祖父、外祖母的全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指:岳父、岳母的全家。而有一个人是...

100分悬赏,明成祖朱棣夷方孝儒十族,活剐三千宫女,这事儿是真的吗?举 ...
是真的,方孝孺被称为天下人的“读书种子”,朱棣从朱允炆手中得到皇位,想让方孝孺给他拟昭告天下的诏书,宣布他是继承皇位的正统,方孝孺不可,朱棣就诛方孝孺十族。朱允炆是个仁慈的皇帝,又是嫡长孙,方孝孺认为朱允炆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胡濙是什么人?他的谥号有何讲究?
我们细看明朝史料就会发现,虽然“靖难之役”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是朱棣确实比朱允炆更适合当大明帝国的掌舵人:当时北方不稳,而朱允炆又过于柔弱,是绝不敢以天子的身份去镇守国门的。朱允炆的下落,直到今天也是一团迷雾,永乐二十一年的午夜密谈,只是揭开了秘密的一角,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

最早的航海图集是哪一个
郑和人物信息:(1371年?-1433年),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

成吉思汗的真正葬地在哪里
这是因为朱元津死后,燕王来校就发动了’‘精难之投”,扳倒了建文帝的政权,自己做了皇帝,并把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靖难之役”是怎么引起的呢?这要从朱元津生前封王说起。朱元田共有二十三个儿子,除长于未标被立为太子,留居京城,其余二十二个儿子,都先后封了王,分派全国各地。他们可以建王府,设官届,还...

十三陵指的分别是什么?相对应的皇帝是哪位?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明孝陵”;继位的朱元璋长孙建文帝朱允炆,在其叔父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发起“靖难之役”攻破南京之后下落不明,因此没有帝陵;第七帝朱祁钰,在其兄明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瓦剌所俘之后登上帝位。后来英宗复辟,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捣毁其在...

海口市17637615663: 明朝靖难之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永索羟丙: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因建文帝因削藩引起燕王朱棣的不满,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联合各个藩王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

海口市17637615663: 山东移民的资料 -
永索羟丙:洪武初年,山东的中东部是北方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可以与山西东南部相比.所以胶东没有大量移民移入,相反还向本省西部乃至其他地区输出移民,这就是为什么胶东山西移民少的原因,因为本身是个人口...

海口市17637615663: 朱棣的政变为什么叫靖难之役? -
永索羟丙: 是读过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朱棣是众多藩王中不仅实力最强而且威望最高的一个藩王,当时朱元璋在位期间就封了朱棣为燕王,燕王朱棣负责北平的安全和蒙古人的入侵,燕王朱棣并没有让朱元璋失望,手下的军队很是骁勇善战,军队虽然人少...

海口市17637615663: 明朝靖难之役路线是怎么样的 -
永索羟丙: 靖难之役路线主要是燕王的军队从北京南下最终打到南京城的,其中经过了多起战争,可以说靖难之役路线出现了反反复复的调整.起初,燕王朱棣的军队主要是集中在北方的,当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行谋反叛逆的时候,有很多的响应...

海口市17637615663: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
永索羟丙: 第1课:1、581年,北周外戚 杨坚 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2、 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的目的...

海口市17637615663: 朱棣夺位起兵攻打侄儿建文帝是在什么时候呢?
永索羟丙: 靖难之役据记载,公元1402年,朱棣夺位起兵攻打侄儿建文帝,而后登基为帝,改元永乐

海口市17637615663: 关于建庶人的故事 -
永索羟丙: 朱文圭(1401年-1457年),为明惠帝次子,母皇后马氏,兄朱文奎,史称建庶人. 朱文圭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儿子,朱允炆被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篡了位.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理所当然地当上皇上,而他的叔叔们很不服.因为在叔叔眼中,...

海口市17637615663: 明代朱棣是怎样篡位的
永索羟丙: 他篡位的过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次子朱允炆(长子早亡)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

海口市17637615663: 史料中是怎样记载油烹刑罚的? -
永索羟丙: 历史上有用油炸人之刑,这也叫烹,或者叫做油烹.南朝梁时,侯景作乱失败,亡命东魏,后来又南奔,高澄命令部下抓到他的妻子,先剥下面皮,然后又用大镬盛油把她烹死.明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占领南京,大肆杀戮建文朝臣,其中将兵部尚书铁铉割鼻之后处死,仍未解恨,又命令把铁铉放进大油锅中,让武士用铁叉翻转铁铉尸体使他面朝朱棣,以示谢罪之意,但怎么也不能把他翻转过来,正在折腾时,突然铁铉尸体爆裂,油锅里的油炸得四处飞溅,武士们惊慌散开,这才作罢.铁铉的尸体也在顷刻之间变得焦黑如炭了.朱棣也和他的父亲朱元璋一样,都是残忍如桀纣的暴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