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方法

作者&投稿:悟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古诗鉴赏方法!~

鉴赏方法: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解题方法:
一、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对诗歌的体载特征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常见题型解析: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三)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当然,分析技巧时我们要综合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 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答题要点】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情感赏析
【答题要点】
诗歌情感的赏析,在古诗欣赏题中也常常涉及。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探求在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而进行归类。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热情奔放、抑郁忧思、昂扬激越、静穆闲适,如果再具体一些,我们将初中所学的诗歌进行归类,大致又有以下常见的一些:离别之情、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爱国、思乡、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
请阅读以下诗歌,试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中哪两句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2、请说说诗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答2:本诗抒发了诗人静穆闲适的的情感。

现代人欣赏古代诗词常常会感到比较困难,主要的原因是时间距离较远,并且缺乏古代诗词鉴赏技巧。要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技巧”。本内容为大家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诗歌鉴赏技巧

  一、古代诗词表达技巧:

  在诗词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1、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常见古代诗词的六种描写手法介绍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侧面描写———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衬托分映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更多古代诗词鉴赏技巧可以到习古堂国学网学习。

  (2)各种修辞手法

  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使人心潮起伏,以鲜明的节奏和美妙的韵律使人吟咏回味,以高度的凝练和含蓄使人回味无穷。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下面我谈几点古代诗歌赏析的方法,供方家指点。
  一、分清诗歌类别
  不同的诗歌在表情达意、技巧运用、韵律节奏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古风、格律诗、词、元曲。诗歌的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鉴赏诗歌,首先要分清类别。在常见的诗歌中,抒情诗歌的比例比较大,尤其值得研究。抒情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以三类:一类是借景抒情,一类是借事抒情,还有一类是托物言志。下面分别说明。
  1、直接抒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直接抒情的诗歌一般是前两句写景或者写事,后两句抒情。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先言汪伦以歌赠己,后言桃花潭水即使深达千尺,也不及友人之情深,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直接传达出内心的激动。
  2、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的诗是把自己要抒发的情感寄予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斜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作者仿佛纯客观地描写昔日显赫大族王导、谢安家的燕子,如今也飞入了寻常百姓的家门,不是直接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是将怀古之悠情寓于看似琐碎之小事之上,看似平淡然引人深思。
  3、借人、事抒情
  此类诗歌多以历史人物或者重大事件为题材,作者借这些事件和人物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者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例如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认为周瑜的成功很侥幸,如果没有东风,火攻便不能成功,连二乔都将被曹操掳去,委婉地表达了孙刘联军会惨遭灭亡的严重后果。
  4、托物言志
  此类诗多借助某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虞世南《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着长长的触须,饮着清洁的甘露,远扬的蝉声从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上传向远方。它身居高处,不同反响,并不是借了秋风的威力。作者借蝉表明自己的看法:人若能身居高洁,同样能不用借助任何力量而使声名远扬。
  二、尽可能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一首诗在赏析过程中,不了解历史背景往往容易导致诗歌鉴赏肤浅化,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诗面来说,作者通过叙写项羽,宁可自刎乌江也不回去见江东父老的情节,表达了对项羽不屈辱偷生的壮举的仰慕之情。但再深入思考:李清照是婉约词派集大成者,何以对豪迈的项羽大加赞叹,其用意何在?翻开历史,我们看到李清照所处的时代: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宋王朝被迫迁都南京,致使无数人民家破人亡,作者也遭遇丧夫之痛。女诗人孤苦零丁,飘零异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原意是要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可见,要全面地赏析古代诗歌,了解其历史背景是何等的重要。
  三、尽量多地熟悉作者的人生经历
  诗人人生经历的变化,往往致使其诗歌风格、题材、思想内容的变化。其中以李煜、李商隐、李清照等人最为典型。其前期作品与后期诗作几乎判若两人。
  以李后主为例,25岁便成为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君,生活豪华奢侈,其词作范围,多描写宫廷生活,如其《玉楼春 晚春初了明肌雪》、《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或沿袭传统题材写男女之情,如《一斛珠 晓妆初过》、《菩萨蛮 花明月晴笼轻雾》;或写离愁别恨,如《采桑子 庭前春逐红英尽》、《清平乐 别来春半》等等。但29岁时南唐为宋所灭,他成了亡国之君,开始了阶下囚的生活,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情,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写亡国之恨。其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凄凉悲怆,与其前期诗作迥然不同。还有,诗人处在不同的时代,诗歌的主题、风格也迥然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物华天宝,国力强盛,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情讴歌理想的人生,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世界,其风格浪漫,想象丰富,感情丰沛。而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的杜甫,在飘零的途中,凝视着流血的大地,所咏之作则体现了一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可见,熟悉诗人的人生经历,是更深地理解诗歌不可或缺的条件。
  四、学会进入诗歌的意境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给意境下过这样的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我们的学生怎养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呢?
  其一,要靠联想
  诗歌的主题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借助想象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正如前文所说,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表现自己心中情怀,托出诗歌的主旨的。例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个美妙的仙境,联系诗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展开对比联想,我们便清楚地明白了其用意,即表达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自由光明的渴望。
  其二,要借助想象
  没有想象便没有诗歌。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如果说联想是靠记忆,那么想象便是创造。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要进入作品意境,我们可以根据作品提供的描述性语句,调动生活积累,通过想象再造形象。例如《过山村》
  山村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诗的前两句使我们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细雨绵绵,小溪流过竹林,斜桥小溪之旁,一条小路蜿蜒伸入山村,宁静的山村偶尔传出一两声鸡鸣,多么幽静,多么恬适;后两句,我们便应有这样的想象:嫂子与小姑相约相伴,一起浴蚕,多么和谐,多么温馨。而除了庭中的栀子花外,没有闲着的,山民又是多么勤劳啊,继而对整首诗理解透彻。
  五、体会诗中的修辞
  古代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等,这里着重谈谈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1、使用比喻在古代诗歌中不乏经典之作,例如唐代朱余庆临考进士之际,给水部郎中张藉的《近试上张藉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从诗面看,写的是新娘在新婚之后的第一个早晨,即将拜见公公婆婆,化妆完毕,问丈夫化妆还可以吗?而实质是作者以新娘自喻,将主考张藉比喻成丈夫,表达自己对考试的担心,向张水部讨教。张也写诗作答: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诗中也以"越女"比喻朱庆余,"一曲菱歌"比喻朱的出众才华,表达了自己对朱的赞赏和安慰。;两诗应和,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用拟人的古代诗歌中更不乏千古名句,例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清代学者王国维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闹"字仿佛使读者听到满枝红杏的喧闹,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赋予春风以人之情态,也点染出江南之盎然生机;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赋予了花以人之情态,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让后人回味无穷。
  当然,学生学会了上述的诗歌鉴赏的方法,仅仅是入门,要提高鉴赏的能力,必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谓"观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学生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多看多练,自然能突破教学和高考的这一难点。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使人心潮起伏,以鲜明的节奏和美妙的韵律使人吟咏回味,以高度的凝练和含蓄使人回味无穷。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下面我谈几点古代诗歌赏析的方法,供方家指点。
  一、分清诗歌类别
  不同的诗歌在表情达意、技巧运用、韵律节奏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古风、格律诗、词、元曲。诗歌的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鉴赏诗歌,首先要分清类别。在常见的诗歌中,抒情诗歌的比例比较大,尤其值得研究。抒情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以三类:一类是借景抒情,一类是借事抒情,还有一类是托物言志。下面分别说明。
  1、直接抒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直接抒情的诗歌一般是前两句写景或者写事,后两句抒情。如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先言汪伦以歌赠己,后言桃花潭水即使深达千尺,也不及友人之情深,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直接传达出内心的激动。
  2、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的诗是把自己要抒发的情感寄予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斜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作者仿佛纯客观地描写昔日显赫大族王导、谢安家的燕子,如今也飞入了寻常百姓的家门,不是直接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而是将怀古之悠情寓于看似琐碎之小事之上,看似平淡然引人深思。
  3、借人、事抒情
  此类诗歌多以历史人物或者重大事件为题材,作者借这些事件和人物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者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例如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认为周瑜的成功很侥幸,如果没有东风,火攻便不能成功,连二乔都将被曹操掳去,委婉地表达了孙刘联军会惨遭灭亡的严重后果。
  4、托物言志
  此类诗多借助某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虞世南《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着长长的触须,饮着清洁的甘露,远扬的蝉声从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上传向远方。它身居高处,不同反响,并不是借了秋风的威力。作者借蝉表明自己的看法:人若能身居高洁,同样能不用借助任何力量而使声名远扬。
  二、尽可能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一首诗在赏析过程中,不了解历史背景往往容易导致诗歌鉴赏肤浅化,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诗面来说,作者通过叙写项羽,宁可自刎乌江也不回去见江东父老的情节,表达了对项羽不屈辱偷生的壮举的仰慕之情。但再深入思考:李清照是婉约词派集大成者,何以对豪迈的项羽大加赞叹,其用意何在?翻开历史,我们看到李清照所处的时代: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宋王朝被迫迁都南京,致使无数人民家破人亡,作者也遭遇丧夫之痛。女诗人孤苦零丁,飘零异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原意是要借项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壮之举,抒发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谴责之情。可见,要全面地赏析古代诗歌,了解其历史背景是何等的重要。
  三、尽量多地熟悉作者的人生经历
  诗人人生经历的变化,往往致使其诗歌风格、题材、思想内容的变化。其中以李煜、李商隐、李清照等人最为典型。其前期作品与后期诗作几乎判若两人。
  以李后主为例,25岁便成为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君,生活豪华奢侈,其词作范围,多描写宫廷生活,如其《玉楼春 晚春初了明肌雪》、《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或沿袭传统题材写男女之情,如《一斛珠 晓妆初过》、《菩萨蛮 花明月晴笼轻雾》;或写离愁别恨,如《采桑子 庭前春逐红英尽》、《清平乐 别来春半》等等。但29岁时南唐为宋所灭,他成了亡国之君,开始了阶下囚的生活,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情,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写亡国之恨。其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凄凉悲怆,与其前期诗作迥然不同。还有,诗人处在不同的时代,诗歌的主题、风格也迥然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物华天宝,国力强盛,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情讴歌理想的人生,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世界,其风格浪漫,想象丰富,感情丰沛。而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的杜甫,在飘零的途中,凝视着流血的大地,所咏之作则体现了一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可见,熟悉诗人的人生经历,是更深地理解诗歌不可或缺的条件。
  四、学会进入诗歌的意境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给意境下过这样的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我们的学生怎养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呢?
  其一,要靠联想
  诗歌的主题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借助想象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正如前文所说,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表现自己心中情怀,托出诗歌的主旨的。例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个美妙的仙境,联系诗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展开对比联想,我们便清楚地明白了其用意,即表达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自由光明的渴望。
  其二,要借助想象
  没有想象便没有诗歌。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如果说联想是靠记忆,那么想象便是创造。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要进入作品意境,我们可以根据作品提供的描述性语句,调动生活积累,通过想象再造形象。例如《过山村》
  山村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诗的前两句使我们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细雨绵绵,小溪流过竹林,斜桥小溪之旁,一条小路蜿蜒伸入山村,宁静的山村偶尔传出一两声鸡鸣,多么幽静,多么恬适;后两句,我们便应有这样的想象:嫂子与小姑相约相伴,一起浴蚕,多么和谐,多么温馨。而除了庭中的栀子花外,没有闲着的,山民又是多么勤劳啊,继而对整首诗理解透彻。
  五、体会诗中的修辞
  古代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等,这里着重谈谈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1、使用比喻在古代诗歌中不乏经典之作,例如唐代朱余庆临考进士之际,给水部郎中张藉的《近试上张藉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从诗面看,写的是新娘在新婚之后的第一个早晨,即将拜见公公婆婆,化妆完毕,问丈夫化妆还可以吗?而实质是作者以新娘自喻,将主考张藉比喻成丈夫,表达自己对考试的担心,向张水部讨教。张也写诗作答: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诗中也以"越女"比喻朱庆余,"一曲菱歌"比喻朱的出众才华,表达了自己对朱的赞赏和安慰。;两诗应和,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用拟人的古代诗歌中更不乏千古名句,例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清代学者王国维说:"着一闹字,境界全出。""闹"字仿佛使读者听到满枝红杏的喧闹,烘托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赋予春风以人之情态,也点染出江南之盎然生机;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赋予了花以人之情态,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让后人回味无穷。
  当然,学生学会了上述的诗歌鉴赏的方法,仅仅是入门,要提高鉴赏的能力,必须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谓"观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学生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多看多练,自然能突破教学和高考的这一难点。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要求以高度精炼的语言,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阅读诗歌应当抓住诗歌的特点,合理补充形象,准确体会意境和语言。鉴赏古诗一定抓住诗眼和意象。
阅读古诗的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1.知人论世,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我们应该注意这些情况,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2.披文入境,体物察情。
  诗歌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投入到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把握哲思之奥,体味境界之妙。
3.结合原诗,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人,或事,或景,或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在古诗中尤其重要的是意象和意境: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形象(意象)
(一)古典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解析
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最用心塑造的就是其中复杂多变,又意蕴非凡的众多艺术形象,而这些艺术化了的形象简单来说又分为以下几类:首先便是人形象,即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其次是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含意象);再者才是景(或环境),主要是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含意象、意境)。
就人形象而言,主要的就是在抒情主人公的用意。古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具体的鉴赏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答题模式解析】其答案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组织:
(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2)这一形象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也就是说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小结一下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
其次就物形象,即被诗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在古诗中诗人塑造物形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鉴赏咏物诗中的物形象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2)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再者,最为复杂的就是众多诗人所致力的景象,其中涵盖意象、意境。而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然而这个概念也象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其他一些概念一样,既没有确定的涵义,也没有一致的用法。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术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那么我们如何辨析诗中意象,把握诗中意境,可以透过以下三种途径,(1)解释诗句内容(翻译诗句),(2)简述意象的特点,(3)揭示这些意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看画面形、色、动、静,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答题模式解析】其答案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组织: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要求以高度精炼的语言,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阅读诗歌应当抓住诗歌的特点,合理补充形象,准确体会意境和语言。鉴赏古诗一定抓住诗眼和意象。
阅读古诗的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1.知人论世,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我们应该注意这些情况,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2.披文入境,体物察情。
  诗歌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投入到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把握哲思之奥,体味境界之妙。
3.结合原诗,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人,或事,或景,或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在古诗中尤其重要的是意象和意境: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形象(意象)
(一)古典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解析
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最用心塑造的就是其中复杂多变,又意蕴非凡的众多艺术形象,而这些艺术化了的形象简单来说又分为以下几类:首先便是人形象,即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其次是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含意象);再者才是景(或环境),主要是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含意象、意境)。
就人形象而言,主要的就是在抒情主人公的用意。古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具体的鉴赏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答题模式解析】其答案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组织:
(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2)这一形象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3)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也就是说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小结一下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
其次就物形象,即被诗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在古诗中诗人塑造物形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鉴赏咏物诗中的物形象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2)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再者,最为复杂的就是众多诗人所致力的景象,其中涵盖意象、意境。而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然而这个概念也象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其他一些概念一样,既没有确定的涵义,也没有一致的用法。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术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那么我们如何辨析诗中意象,把握诗中意境,可以透过以下三种途径,(1)解释诗句内容(翻译诗句),(2)简述意象的特点,(3)揭示这些意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看画面形、色、动、静,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答题模式解析】其答案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组织: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如果要看详细的: 见参考资料

既然是古诗鉴赏 就先要读懂诗歌 知道它的字面意思 再根据所给的诗歌背景和诗人的生平来鉴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这样基本上就可以感受到诗歌的深意了

dddd做任务别理我


诗歌的鉴赏方法
古诗词鉴赏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

古诗词鉴赏方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

诗歌鉴赏方法归纳 诗歌鉴赏方法有什么
3、重视注解: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切不可轻易放过。对注释内容认真思考,寻找注释与整首诗歌之间的联系。

诗歌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

诗词鉴赏方法
7、联想和想象。在阅读和鉴赏诗歌时,可以联想自己的的文化素养和想象力,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含义和内涵。诗歌赏析列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有哪些啊?!
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表达方式: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描写(动静、乐哀、远近、上下、白描、细描) (二)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正侧、欲抑、点面、象征、联想、想像、起兴、用典 (三)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拟人...

鉴赏诗歌的方法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典故引用、修辞手法、深化理解。1、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2、修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

鉴赏诗歌的方法
鉴赏诗歌的方法如下:1、形象:(1)准确把握诗歌形象,对鉴赏诗歌很重要,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中所抒发的感情,并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2)和小说、戏剧塑造的形象有别,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多地注重形象的“神”,即内在精神的形象。叙事诗虽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也利用矛盾冲突的...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有什么
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4、诗歌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法、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等。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1、首先看到诗后先看题目和作者,因为题目往往有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认识作者就更好了。一般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感情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认识可以联系自己之前读过的诗歌来理解。2、再看注释。看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迹,做诗时的遭遇。看诗句翻译,一般的诗歌可以翻译出来,一般情况遇见不懂的词可以跳过这...

宣恩县15021914582: 古代诗词赏析方法及步骤有那些 -
袁祝川贝: 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是考虑诗歌的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3、情景交融5、用典抒情7、叙事抒情2、借景抒情4、托物抒情 答题步骤...

宣恩县15021914582: 诗歌欣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
袁祝川贝: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五、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

宣恩县15021914582: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袁祝川贝: 1、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2、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3、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

宣恩县15021914582: 古典诗词赏析方法 -
袁祝川贝: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

宣恩县15021914582: 诗歌赏析方法 -
袁祝川贝: 一、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方法1、形象:(1)准确把握诗歌形象,对鉴赏诗歌很重要,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中所抒发的感情,并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2)和小说、戏剧塑造的形象有别,诗歌塑造...

宣恩县15021914582: 古诗鉴赏方法提炼(两条) -
袁祝川贝: 您好! 诗歌鉴赏步骤1.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

宣恩县15021914582: 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
袁祝川贝:[答案] 万物静,看淡了一切便自在于心! 热闹是别人的,您 想透了也就明了了,一切事 花扇底风.就像流水给 数,用一生匆促的脚步

宣恩县15021914582: 古诗赏析方法 - 古诗文鉴赏的具体方法??
袁祝川贝: 在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古诗文的鉴赏有这样两个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

宣恩县15021914582: 古代诗词鉴赏的方法 -
袁祝川贝: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

宣恩县15021914582: 古诗词鉴赏有什么招式? -
袁祝川贝: 基本概述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诗眼题眼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