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间友好往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作者&投稿:大叔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都有哪些~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拜访鉴真,代表日本圣武天皇邀请他去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立即造船备粮,准备第二年春动身。由于受到干扰,这次未能成行。鉴真并不灰心。天宝二年(743年)十二月,率弟子、画师、工匠等一百多人,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腹胀。漂流14天抵海南岛南部。这次东渡,荣睿、普照一直同行。荣睿病逝,鉴真双目失明,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第五次东渡中牺牲。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以66岁高龄,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鉴真留居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由他设计和指导,在奈良建筑了唐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的最新成就。他还传播了雕塑艺术干漆法(即夹法,在泥塑上敷麻布,反复涂漆,漆干后去掉泥土,成像,这叫脱活干漆。在木型上涂漆造像,叫木心干漆)。他用鼻子嗅辨药物,为日本鉴定了许多草药。他在日本居留10年,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贡献。广德元年(763年)逝世后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相传他的弟子塑造的鉴真干漆坐像一直安放该寺,定为日本国宝,是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鉴真像的塑造和长期保存,反映了日本人民对中日友好传统的珍视。鉴真被视为日本文化大恩人。1980年,鉴真干漆塑像被日本友人送回他的故乡扬州探亲,又到北京巡展,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不断发展。

唐朝时期,日本向中国派遣大批遣唐使学习中国的政治文化制度和科学技术。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鉴真在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奉为“瑰宝”。鉴真被日本药行奉为祖师爷。“鉴真东渡”表明唐代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中古时期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各方面受到中国唐朝的深刻影响。
一、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日本颁田制度效法中国的均田制,日本也有租庸调制。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订了《大宝律令》。
二、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完全模仿长安。日本的建筑风格也是学习中国唐朝。日本的法隆寺、唐招提寺都是效法唐代建筑的典范。
三、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仿照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四、日本人的生活习尚、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唐诗广泛流传,深为日本人所欣赏。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尤为受到喜爱。日本士大夫热衷学习中国书法。日本宫廷爱用唐式菜肴。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并派留学生学习唐乐。唐朝的绘画也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唐人绘画经日本画家仿效摹绘者,称为“唐绘”。
五、社会生活方面:唐人打马毬、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亦先后传入日本。日本人学习改进唐朝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唐服传入日本为日本人所喜爱,经改进为“和服”。端午节、重阳节,都由唐朝传入日本。
总之,唐朝是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日本从博大精深的唐文化中吸收、借鉴,参考、改良,其影响深远至今。

可能有点多,您自己选一下吧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拜访鉴真,代表日本圣武天皇邀请他去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立即造船备粮,准备第二年春动身。由于受到干扰,这次未能成行。鉴真并不灰心。天宝二年(743年)十二月,率弟子、画师、工匠等一百多人,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腹胀。漂流14天抵海南岛南部。这次东渡,荣睿、普照一直同行。荣睿病逝,鉴真双目失明,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第五次东渡中牺牲。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以66岁高龄,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鉴真留居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由他设计和指导,在奈良建筑了唐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的最新成就。他还传播了雕塑艺术干漆法(即夹法,在泥塑上敷麻布,反复涂漆,漆干后去掉泥土,成像,这叫脱活干漆。在木型上涂漆造像,叫木心干漆)。他用鼻子嗅辨药物,为日本鉴定了许多草药。他在日本居留10年,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贡献。广德元年(763年)逝世后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相传他的弟子塑造的鉴真干漆坐像一直安放该寺,定为日本国宝,是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鉴真像的塑造和长期保存,反映了日本人民对中日友好传统的珍视。鉴真被视为日本文化大恩人。1980年,鉴真干漆塑像被日本友人送回他的故乡扬州探亲,又到北京巡展,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不断发展。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通过中日两国的不断交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在中国长期留学的高向玄理和僧起了很大作用。他们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还仿隋唐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

公元709年,日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8世纪后期,日本又迁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长安建都城。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日本人的生活习尚、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

新罗使节和留学生

唐初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百济和新罗与中国都有往来。675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后,直到唐末,始终和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两国互遣使节,不断从陆海两路往来。“受命辞云陛,倾城送使臣”的送出使新罗使节的诗句,表明中国人民对出使新罗的重视。新罗王不断派遣使臣带着珍贵礼物来到长安,唐朝也经常给新罗以名贵答赠。开元年间,一次就曾赠给新罗精美丝织品300段(唐制,凡赐杂彩十段,通常包括丝布二匹,绸二匹,绫二匹,缦四匹)。新罗派了大批留学生来长安学习,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以新罗人最多。837年旅唐的新罗学生多至216人。840年学成归国的新罗学生一次就有105人。从821年至唐末,新罗留学生参加唐朝科举考试考取“宾贡”(意为外籍进士)的共58人。崔致远12岁来到唐朝,18岁中进士,29岁返新罗。他用汉文写的《桂苑笔耕》20卷,保存了不少当时中国的史料,至今还是我们研究唐朝历史的宝贵资料。它被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说明在当时它已受到重视。新罗留学生回国时带回许多我国的文化典籍,在吸收传播唐文化上起了很大作用。

崔致远

崔致远(857—?),字孤云、海云。新罗学者和诗人。少年时曾到唐朝留学,并考中进士。回国后,崔致远曾任侍读兼翰林学士,晚年因对朝政不满而隐居。他致力于传播儒家文化,促进了新罗的学术和文学的发展。著有诗文集《桂苑笔耕》20卷,受到中国文学界的重视。

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

唐朝同朝鲜半岛的贸易往来很繁盛,新罗商人来唐贸易的很多,北起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山东莱州),南到楚州(今江苏淮安)、扬州,都有他们的足迹。楚州有新罗馆,莱州等地有新罗坊,是新罗人集中侨居的地方。新罗商人给唐朝带来牛、马、苎麻布、纸、折扇、人参等,从唐朝贩回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唐文化对朝鲜的影响

新罗人广泛研究中国的政治、历史、哲学和天文、历法、医学等。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新罗的影响很大。8世纪中期,新罗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改建自己的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相当于唐的尚书省,执事省下设三府三部,相当于唐的六部。8世纪晚期,新罗也采用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吏,以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新罗都城平壤是仿长安、洛阳建成的,也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新罗医学博士用《本草经》等中国医书教授学生。朝鲜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的音乐很受我国人民的欢迎,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

玄奘西游

玄奘(600—664),俗姓陈,名祎(huī),洛州缑(gōu)氏人(今河南偃师缑氏镇),13岁出家,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三藏是对佛教经典的三个部分——佛经、戒律、论述与注解的总称,通晓三藏的僧人被称为三藏法师)。唐初,他在四川、长安研究佛教理论,感到佛教宗派众多,佛经译文多误,令人无所适从,决心到天竺学习佛经,研究解决佛教教义的一些疑难问题。贞观元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杂于返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门关独自西行。经过八百里流沙(即玉门关外的莫贺延碛),由天山南路横穿新疆,越过葱岭,通过中亚,于贞观二年(628年)夏末到达天竺西北部。然后沿一条由西向东的路线,参谒访问了恒河流域著名的佛教圣地和许多高僧。贞观五年(631年)末,到达摩揭陀国,来到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该寺住持戒贤是印度的佛学权威,他已90高龄,本已不再讲学,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情谊,特收玄奘为弟子,向他讲授最难懂的佛经——《瑜珈论》。玄奘用5年时间精研佛学理论,取得优异成绩,成为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接着他外出游学,环游印度半岛,一路多次参加佛学辩论会,誉满天竺。贞观十五年(641年),他返回那烂陀寺,主持寺内讲座。一个反对那烂陀派的人写了一篇论文呈给戒日王,声称无人能驳倒其中一字。戒日王把论文转给戒贤,并决定在国都曲女城举行学术大会。玄奘和一千多僧人代表那烂陀寺参加大会。戒日王会见玄奘,问起唐太宗和中国音乐。玄奘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唐太宗的功业,戒日王极感兴趣,随即遣使至长安通好。贞观十六年(642年)十二月,曲女城的辩论大会开始,天竺18国国王和佛教徒三千多人、婆罗门等教徒两千多人参加大会。玄奘担任大会论主(主讲人),他用梵文写了一篇反驳那个人的论文,作为辩论的主题在会上宣读。同时誊写一份悬挂在会场门口,并依照惯例声明:如有人能据理驳倒一个字,就斩下论主的头以谢罪。可是五天过去了,仍无人前来辩论。大会连续举行18天,大家都为玄奘的精辟议论所折服。大会结束那天,戒日王和18国国王各以厚礼相赠,均被玄奘谢绝。最后,戒日王恳请玄奘骑上一头用精美的华幢(chuáng)装饰的大象,绕场一周,同与会的众教徒见面。

贞观十七年(643年),玄奘谢绝戒日王的一再挽留,决心回国。戒日王及当地人民将他送出几十里路,才洒泪而别。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出城迎接,长安城成千上万老百姓走出坊门欢迎他。唐太宗在洛阳行宫召见了他,他向太宗介绍了西域及天竺见闻。他随即回长安开始翻译佛经。19年间共译出佛经75部1 335卷。他由于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又精通梵文,所以译文流畅优美,有些专用名词如“印度”、表示时间的词“刹那”就是他确定下来的。这些佛经后来在印度大部分失传,中译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的重要文献。

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其实在汉代日本就通过朝鲜使译通于汉,汉光武帝曾给日本“汉倭奴国王金印”。在唐代时中日交往更加频繁,中国曾出土日本银,日本出土大量的开元通宝。还有鉴真东渡和吉备真备都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过突出贡献。

一、日本多次派遣唐和留学生使来唐学习文化制度。最终推进了日本的大化改新。
二、日本的京都的建造模仿了唐代长安城的格局。

唐太宗时期的日本遣唐使
唐玄宗时期的鉴真东渡

唐在文化艺术经济方面为日本培养了大量的遣唐史,日本为唐做了什么就不知道了


形容两国之间友好邦交的成语
1、敦 睦 邦 交 【拼音】: dūn mù bāng jiāo 【解释】: 敦:纯 厚,诚 恳;睦:和 睦。保 全 国 家 之 间 的 关 系 诚 挚 友 好。【出处】: 鲁 迅《“立 此 存 照”(七)》:“但就大体而言,是极有益于 敦 睦 邦 交 的。”【举例造句】: 这样可以 敦 睦 邦 ...

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题文 列举唐朝和日本友好往来的史实。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___答案: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有13次之多;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友谊做出了贡献。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5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

以史说明中日、中印之间有着“友好往来”的历史传统
早在402年,中国高僧法显访问印度并居住10年,之后他将许多梵文佛经译成了中文,其《佛国记》成为中印友好交往史上一部极具历史价值著作;西域高僧鸠摩罗什于401年到达中国,并将梵文佛经《修多罗》译成中文;5世纪南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成为少林寺第一位禅师;玄奘于7世纪戒日王时期访问印度.这都是中印古老...

列举日本与唐朝的友好往来有那些史实
唐朝时,中日交往密切。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余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遣唐使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等,还有留学生和学问僧多人。使团成员的素质较高,以便更好地吸收唐文化。遣唐使向唐朝赠送礼品,唐朝回礼,这实际上是两国的贸易。...

客户之间往来礼品相赠什么合适,过节送礼高端礼品分享?
在商业往来中,合适的礼品应该是体现公司价值观和品牌形象,不过具体的选择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客户的文化背景、行业、价值观和品味等。一些比较合适的礼品包括:名片夹、笔、笔记本等办公用品,符合客户的职业需求。优质红酒或茶叶等高档礼品,表现出对客户的尊重。公司专业领域的书籍或资料,表现出公司...

简述唐朝时期中日友好往来的情况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到来。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两百人,多至五六百人。是团成员的素质较高,以便更好地吸取唐朝文化。使团向唐朝赠送礼品,唐朝回礼,这时即使两国之间的贸易。那时候,...

日本跟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中日两国中,有哪些有好往来的事例
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四世纪中叶,大和朝廷大体上统一了日本列...9世纪以后,往来中日之间的唐朝和新罗商船大为增多。唐朝商船掌握季候风规律,一般七月间乘西南风赴日,三、四月或八月乘东北风返回。这些商船航程需时较短,...

请问折扇起源于哪里?
解析:中国的折扇是世界著名的工艺品之一,中日扇文化的交流有着颇为动人的故事。北宋时,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非常频繁。浙江的明州(今宁波)是我国和日本友好往来的主要商港。中日两国的无数商舶,渡过波涛万顷的东海,往来于我国的明州和日本的博多(今福冈)之间。由于当时日本尊崇佛教,浙江台州的天台...

形容“友好”的词有哪些?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的朋友,可以共同面对生死和困难。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情深潭水:形容友情深厚,如同深不见底的潭水。挚友知己:亲密的朋友,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上和下睦:指长幼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相处融洽和谐。友好往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相处友好,相互交往和谐。同舟共济...

哥伦比亚日本(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哥伦比亚和日本之间确实存在友好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经济方面,哥伦比亚和日本之间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哥伦比亚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出口大量农产品、矿产和石油等产品,而日本则是哥伦比亚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这种贸易关系不仅有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它们之间的政治...

仁和区18016734128: 中日之间友好往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唐朝的,要两个例子 -
孟汪艾唯:[答案] 其实在汉代日本就通过朝鲜使译通于汉,汉光武帝曾给日本“汉倭奴国王金印”.在唐代时中日交往更加频繁,中国曾出土日本银,日本出土大量的开元通宝.还有鉴真东渡和吉备真备都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过突出贡献.

仁和区18016734128: 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的典型时期是在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其友好往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至少举两例) -
孟汪艾唯:[答案] 唐朝 鉴真东渡 日本遣唐使

仁和区18016734128: 有谁知道中日友好交往的例子?本人试卷上的题目 紧急. -
孟汪艾唯:[答案] 入骨的敌军的孩子,还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并将她们送到敌人的阵地,这是人道主义精神最好的体现”. 劫后余生的美穗子怀着报恩之心与中国交往.由于积极从事日中友好活动,她受到日中友协全国本部的表彰,还...

仁和区18016734128: 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都有哪些 -
孟汪艾唯: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

仁和区18016734128: 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
孟汪艾唯: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主要是在唐朝 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仁和区18016734128: 求中日友好往来的事例 -
孟汪艾唯: 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入唐后改名朝晁衡,李白《哭晁卿衡》

仁和区18016734128: 中日关系在现代史上有哪些友好事件.敌对事件? -
孟汪艾唯: 1937年的中日战争.70年代田中角荣访华.

仁和区18016734128: 古代中日两国有哪些友好交往历史事件 -
孟汪艾唯: 唐朝时日本向中国派遣 遣唐使 学习中国文化 中国僧人鉴真东渡

仁和区18016734128: 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例举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列举两例) -
孟汪艾唯: 鉴真东渡,日本留学生来中国学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