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的翻译及寓意

作者&投稿:荆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翻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谢谢~~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安其位,万物便生长繁育。
出处:《礼记》第三十一篇——战国·子思

扩展资料
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意义。
1、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2、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3、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引自月牙山人《中华心法》
中庸的把握心得:动中取恒,静中就重。不辞中道,不偏不易。 强为之名曰道,强为之形曰一。世人为劝向上,多取正义,然而道若为物,其形为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庸》第一章原文及译注

这句话的意思是: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出处:《中庸·第一章》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道是片刻不能离开的,可离开的就不是道。因此,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隐蔽时也会被人发现,细微处也会昭著,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慎重。
喜怒哀乐的情绪没有表露出来,这叫做中。表露出来但合干法度,这叫做和。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达到了中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

扩展资料:
《中庸》第一章以“天”(天命、天道)为主题,”天命之谓性“三句,是从大原头处说到当人身上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二句,是从人心一动一静上说到本原去。说来说去,是在说天。
“喜怒哀乐之未发”不是直陈句,而是指点句,“喜怒哀乐”是典型的主观性情绪,“喜怒哀乐未发”不是说人心如死灰的状态,而是指“中”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就是毫无主观性。只有这样,才能是“天下之大本”。一有主观性,就谈不上“天下”(宇宙万有),更谈不上大本。

翻译: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其要求人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自觉地遵从道德准则为人行事。

寓意:作者是在点醒体道的君子,对于这伟大的天道,即使在众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谨慎儆戒,而不可以有一时的疏忽大意。即便在众人听不见的地方,也是一样。这样,无论是在人前,还是在人后,存向善之心而努力自修的君子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德性的修养,而不可以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否则,是不会在德性的修养上有真正的进步的。

“莫见乎隐”,“见”应作”现”讲,即显现。见是显现在外的外在,隐是指内心的实质。“慎独”即谨慎独处之时,道贵在个人的刻意培养,也贵在个人的自觉省察,在那幽暗的地方,虽然别人看不到,但体道者自己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天下最容易发现的。同样,那些细微的事情也是最易于被人发现的:因为人的思想与行为无论怎样遮掩,终会被人发现,体道的君子为了这个原因,对于独知的境地,尤其谨慎小心,甚至于要超过在人前的谨慎。这便是自修的真正境界。 “慎其独”,重要的不是要学人不要“独处”,而是要学人在独处的时候,能够自我把持得住。

拓展资料:
慎独的历史和人们的见解

  • 马王堆帛书及郭店竹简《五行》中亦大讲“君子必慎其独”。

  • 刘向《说苑·敬慎》云: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

  • 宋明理学中直接讲“慎独”二字。郑玄注《中庸》,把“慎其独”解释为“慎其闲居之所为”。梁漱溟先生认为“儒家之学只是一个慎独”。朱熹则认为“独”是“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

  • 古人云:“不知荣辱无以为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知荣辱、懂行止,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取舍、识大体、合规范、守道德。明辩是非、划清善恶、美丑的界限,并不难,难的是能不能做到“慎独”。

  • 鲁迅先生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和更无情的是解剖我自己。”

  • 《礼记·中庸》中言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就是说:于最隐密的言行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于最微小的事最能显示一个人的灵魂。《礼记·礼器》说: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德产之致也精微。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 《庄子·大宗师》说: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 《后汉书·杨震传》:王密在昌邑做县令,为了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他始终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恰巧朝廷派来的新任太守杨震和王密多少有些交情。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岂能错过?王密立刻跑去拉拢关系,他不惜血本,竟拎着十斤黄金公然行贿,杨震愤愤地质问:“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毫不脸红地答道:“暮夜,无知得。”意思是并非光天化日众目睽睽,我送礼您收钱的事儿谁会知道呢?杨震既是正人君子,又是清官廉吏,他哪里受得了这番侮辱?立刻寸步不让地挖苦说:“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 “湛湛青天不可欺”,做了枉法的丑事,不但法纪难容,连上天都要报复你!杨震由此获得“四知太守”的雅号!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说,对于“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谨言慎行,追求道德规范”。
出自《中庸》,作者是在点醒体道的君子,对于这伟大的天道,即使在众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也要谨慎儆戒,而不可以有一时的疏忽大意。即便在众人听不见的地方,也是一样。这样,无论是在人前,还是在人后,存向善之心而努力自修的君子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德性的修养,而不可以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否则,是不会在德性的修养上有真正的进步的。“莫见乎隐”,“见”应作”现”讲,即显现。见是显现在外的外在,隐是指内心的实质。“慎独”即谨慎独处之时,道贵在个人的刻意培养,也贵在个人的自觉省察,在那幽暗的地方,虽然别人看不到,但体道者自己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天下最容易发现的。同样,那些细微的事情也是最易于被人发现的:因为人的思想与行为无论怎样遮掩,终会被人发现,体道的君子为了这个原因,对于独知的境地,尤其谨慎小心,甚至于要超过在人前的谨慎。这便是自修的真正境界。 “慎其独”,重要的不是要学人不要“独处”,而是要学人在独处的时候,能够自我把持得住。


君子慎独什么意思?
意思: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警惕谨慎的按照君子道德准则做人。出自《礼记·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独”指个人独处 “慎”指小心谨慎。翻译: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
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出自《礼记·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卑以自牧:指以谦卑自守。语出《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

君子慎独,高人慎众,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最开始出自《礼记・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害怕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体意思:“谦谦君子在他人看不见的情况下,在他人听不见的情况下,也要谨慎自身的一言一行。”君子慎独的意思是越发在隐敝、没人见到的地区,自身一个人独处的...

急!求朱熹 《中庸章句》翻译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

《中庸》的全文和译文!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什么?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出自《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恐惧乎其所不睹,戒慎乎其所不闻.”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正常顺序是:“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出自:《礼记·中庸》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谨慎,在别人人听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古文采取了倒装语序。对“其所不睹”要”戒慎“,对”其所不闻“要”恐惧“。通常认为这句话里的“其”是指君子以外的他人。在没有人...

《中庸》解读系列—第一篇:悟与证,感悟“中”的哲学思想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文意解释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

有"君子慎独"这句话吗?出自那里,何解?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对此,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君之所为。”即在“隐”、“微’...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是什么
最早出自《礼记·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体意思是: “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

新都区19591121168: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谁给翻译成现代文 -
幸视甲强:[答案] 所以,君子就是在别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要谨慎小心;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警惕注意.隐秘的事情,没有不被人发现的;细微的事情,没有不被显露出来的,所以,君子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警惕.

新都区19591121168: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句话的含义? -
幸视甲强:[答案]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出自:《礼记·中庸》 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谨慎,在人听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

新都区19591121168: 翻译.《中庸》事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乎其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幸视甲强:[答案] 因此,君子之人无时不在切身近处的人伦日用中"小心翼翼"(《诗经·大雅·大明》)地保有对于远方的忠诚(海子:《祖国,或以梦为马》),因此在"独自相处"--奇怪的说法,与谁相处?--的生活中戒慎恐惧于人(人,或"其"是谁?)所不...

新都区19591121168: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
幸视甲强:[答案] 对于 道,是须臾不能忘却背离的.可以背离的 “道” ,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君子处于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听见的环境中,也要怀着谨慎、畏惧的心态.

新都区19591121168: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句话如何理解?
幸视甲强: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该句典出自《中庸》中.这个句典的意思是:君子对自己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情,总是抱十分谨慎的态度.

新都区19591121168: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的翻译及寓意 -
幸视甲强: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新都区19591121168: 慎独文言文 翻译 -
幸视甲强:[答案] 慎独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 《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新都区19591121168: 天命之谓性 原文 -
幸视甲强:[答案] 《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新都区19591121168: 君子就只怕一个人独处.这句话的原文是什么? -
幸视甲强:[答案] 君子慎其独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原文】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