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作者&投稿:当涂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时期,管仲是如何"相"齐桓公的?结果又是如何?~

鲁庄公九年(前685)齐鲁乾时之战,鲁军失败后,齐大夫鲍叔率领军队,代表齐桓公前往鲁国,表达齐国的意愿。公子纠被杀以后,其辅佐管仲随鲍叔返齐。回国以后,鲍叔对齐桓公说,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仅仅治理齐国,那么由高傒和我辅佐即可;您若要称霸天下,则非管仲不可。齐桓公不记射中带钩之仇,以亲自出城迎接之礼礼遇管仲,任命他为齐相,主持国政。管仲相齐后,一心辅佐齐桓公的霸业,对齐国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在管理上,他主张礼法并用,礼以使人知廉耻,法以使人守规矩。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管仲的这些政策为齐国称霸准备了物质条件。

我所知道的是
春秋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各国君主纷纷开始改革
齐国的管仲首先开始改革
内容::“相地而衰征”
影响: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1】对齐国来说:增加了财政收入,使齐成为中原霸主
2】对其他诸侯国来说:起了榜样作用
结果:管仲的变法,虽然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外交策略也相当成功,恩威并用,各国诸侯都尊重齐国,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但整体而言,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有触及到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旧的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原因是管仲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

管仲——辅佐齐桓公创立霸业,是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他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 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卫。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两派的力量以郑、齐、鲁为强。由于郑国发生内乱,渐渐中衰,齐国慢慢强大,逐渐成了各国的霸主。
  此时,边境的各族也都发展起来。北方的狄人开始南下,成为中原各国的严重威胁。西方的戎人也开始东进,戎国经常侵犯鲁国和曹国,北戎又侵犯郑国,山戎又进攻燕国,伊洛之戎又进攻周王室。而南方的蛮人也跃跃欲试,想要北上。边境民族内侵,与周王室的衰弱是分不开的。在春秋之初周王还有些威信,自从鲁桓公五年(前707年)周郑绪葛之战,周桓王的肩被郑祝聃射中,王师大败。此后周王室就一蹶不振。齐襄公四年(前694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庄王杀了周公黑肩。
  晋献公二年(前675年),周王室的芜国、边伯、鲁父、子禽、祝危等大夫叛乱,后经郑、虢出面调解才平息。周惠王为了报答郑、虢,将虎牢以东送给郑国,把酒泉送给虢国。于是王畿越来越小,威信也就越来越低。
  管鲍之交 各保其主
  管仲,又名夷吾,也称敬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他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到管仲时已经很贫困。为了谋生,管仲做过当时认为是微贱的商人。他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见过许多世面,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几次想当官,但都没有成功。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公元前674年,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小白。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太子诸儿虽然居长即位,但品质卑劣,齐国前途令国中老臣深为忧虑。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一双好友,给两个公子当师傅,实为美谈。不过鲍叔牙当初对齐僖公令其辅佐公子小白很不满意,常常称病不出,‘因为他认为“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国君知道小白将来没有希望继承君位,又以为他没有才能,才让他辅佐小白。而管仲却不以为然,当他了解内情后,劝导鲍叔牙说:“国内诸人因厌恶公子纠的母亲,以至于不喜欢公子纠本人,反而同情小白没有母亲。将来统治齐国的,非纠即白。:公子小白虽然没有公子纠聪明,而且还很性急,但却有远虑。不是我管仲,无人理解公子小白。公子纠即使日后废兄立君,也将一事无成。到时不是你鲍叔牙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这样,鲍叔牙听从了管仲的意见,出来接受任命,竭力尽心侍奉小白。 不久,齐襄公与其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谋私通,醉杀了鲁桓公。对此,具有政治远见的管仲和鲍叔牙都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所以他们都替自己的主子想方设法找出路。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公子小白的母亲是卫君的女儿,卫国离齐国太远,所以鲍叔牙就同公子小白跑到齐国的南邻莒国去躲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去的地方虽然一南一西,打算却都是一个,都是静观事态的发展,伺机而动。 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内乱终于爆发。齐襄公叔伯兄弟公孙无知因齐襄公即位后废除了他原来享有的特殊权利而恼怒,勾结大夫闯入宫中,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国君。公孙无知在位仅一年有余,齐国贵族又杀死公孙无知,一时齐国无君,一片混乱。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想急忙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齐国在公孙无知死后,商议拥立新君的各派势力中,正卿高溪势力最大,他和公子小白自幼相好。高溪又同另一个大夫国氏勾结,暗中派人急去莒国请公子小白回国继位。公子小白接信后又和鲍叔牙仔细分析国内形势,然后向莒国借了兵车,日夜兼程回国。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也万分焦急,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后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管仲于是决定自请先行,亲率30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人马过即墨30余里,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管仲非常沉着,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就操起箭来对准射去,只听哨啷一声,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见公子小白已射死;就率领人马回去。其实公子小白没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装死倒下。经此一惊,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飞速向齐国挺进。当他们来到临淄时,由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公子小白就进城,顺利地登上君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鲍叔牙诚恳地对齐桓公说:臣是个平庸之辈,现在国君施惠于我,使我如此享受厚育,那是国君的恩赐。若把齐国治理富强,我的能力不行,还得请管仲。齐桓公惊讶地反问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吗?鲍叔牙回答道:“客观地说,管仲,天下奇才。他英明盖世,才能超众。”齐桓公又问鲍叔牙:“管仲与你比较又如何?”鲍叔牙沉静地指出:“管仲有五点比我强。宽以从政,惠以爱民;治理江山,权术安稳;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制订礼仪,风化天下;整治军队,勇敢善战。”鲍叔牙进一步谏请齐桓公释掉旧怨,化仇为友,并指出当时管仲射国君,是因为公子纠命令他干的,现在如果赦免其罪而委以重任,他一定会象忠于公子纠一样为齐国效忠。 管仲与公子纠一伙认为公子小白已死,再没有人与他争夺君位,也就不急于赶路。六天后才到齐国。一到齐国,没想到齐国已有国君,新君正是公子小白。鲁庄公得知齐国已有新君后气急败坏,当即派兵进攻齐国,企图武装干涉来夺取君位。齐桓公也不示弱,双方在乾时会战,结果鲁军大败,公子纠和管仲随鲁庄公败归鲁国。齐军乘胜追击,进入鲁国境内。齐桓公为绝后患,遣书给鲁庄公,叫鲁国杀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则齐军将全面进攻鲁国。鲁庄公得知后与大夫施伯商量,施伯认为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报仇雪恨,而是为了任用他为政。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他为政的国家必然会富强称霸。假如管仲被齐国任用,将为鲁国的大患。因此施伯主张杀死管仲,将尸首还给齐国。鲁庄公新败,闻齐国大兵压境,早吓得心颤胆寒,没有听施伯的主张。在齐国压力下,杀死公子纠,并将管仲和召忽擒住,准备将二人送还齐桓公发落,以期退兵。召忽为了表达对公子纠的忠诚而自杀。死之前对管仲说:“我死了,公子纠可说是有以死事之的忠臣了;你活着建功立业,使齐国称霸诸侯,公子纠可说是有生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死生在我二人是各尽其份了,你好自为之吧。” 管仲抱着“定国家,霸诸侯”的远大理想,被装入囚车,随使臣回国。在回齐国的路上,管仲生怕鲁庄公改变主意,为了让役夫加快赶路,就心生一计,即兴编制了一首悠扬激昂的黄鹄之词,用唱歌给他们解除疲劳为名,教他们唱歌。他们边走边唱,越唱越起劲,越唱走的越快,本来两天的路程,结果一天半就赶到了。鲁庄公果然后悔,管仲乃天下奇才,若大用于齐,齐桓公无疑如虎添翼,不如先除掉此患。待他醒悟过来派兵追赶时,早已来不及了。 管仲一路恐慌,最后平安到了齐国,鲍叔牙正在齐国边境堂阜迎接他。老友相逢,格外亲切。鲍叔牙马上命令打开囚车,去掉刑具,又让管仲洗浴更衣,表示希望能辅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稍事休息后,管仲对鲍叔牙说:“我与召忽共同侍奉公子纠,既没有辅佐他登上君位,又没有为他死节尽忠,实在惭愧。现在又去侍奉仇人,那该让天下人多么耻笑呀!”鲍叔牙诚恳地对管仲说:“你是个明白人,怎么倒说起糊涂话来。做大事的人,常常不拘小节;立大功的人,往往不需他人谅解。你有治国的奇才,桓公有做霸主的远大志愿,如你能辅佐他,日后不难功高天下,德扬四海。” 奇策治国 尊王攘夷 作好管仲的工作后,鲍叔牙赶回临淄,向齐桓公报告。经鲍叔牙的建议,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齐桓公的贤达大度。此后,齐桓公经常同管仲商谈国家大事。一次齐桓公召见管仲,首先把想了很久的问题摆了出来。“你认为现在的国家可以安定下来吗?”管仲通过这个阶段的接触,深知齐桓公的政治抱负,但又没有互相谈论过,于是管仲就直截了当地说:“如果你决心称霸诸侯,国家就可以安定富强,你如果要安于现状,国家就不能安定富强。”齐桓公听后又问:“我现在还不敢说这样的大话,等将来见机行事吧!”管仲被齐桓公的诚恳所感动,他急忙向齐桓公表示:“君王免臣死罪,这是我的万幸。臣能苟且偷生到今天,不为公子纠而死,就是为了富国家强社稷;如果不是这样,那臣就是贪生怕死,一心为升官发财了。”说完,管仲就想告退。齐桓公被管仲的肺腑之言所感动,便极力挽留,并表示决心以霸业为己任,希望管仲为之出力。 后来,齐桓公又问管仲,“我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管仲回答说:“必须先得民心。”“怎样才能得民心呢?”齐桓公接着问。管仲回答说:“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得到治理,那是不言而喻的道理。通常讲安定的国家常富,混乱的国家常贫,就是这个道理。”这时齐桓公又问:“百姓已经富足安乐,兵甲不足又该怎么办呢?”管仲说:“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战斗力要强,士气必须旺盛。士气旺盛,这样的军队还怕训练不好吗?”齐桓公又问:“士兵训练好了,如果财力不足,又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要开发山林、开发盐业、铁业,发展渔业,以此增加财源。发展商业,取天下物产,互相交易,从中收税。这样财力自然就增多了。军队的开支难道不就可以解决吗?”经过这番讨论,齐桓公心情兴奋,就问管仲:“兵强、民足、国富,就可以争霸天下了吧?”但管仲严肃地回答说:“不要急,还不可以。争霸天下是件大事,切不可轻举妄动。当前迫切的任务是百姓休养生息,让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不然很难实现称霸目的。”由于管仲系统地论述了治国称霸之道,使齐桓公的全部问题都迎刃而解,不久就拜管仲为相,主持政事,为表示对管仲的尊崇,称管仲为仲父。 管仲为齐相后,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了一系列改革。 在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军队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于三人就是元帅。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做到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是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识。 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犯重罪,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可以用值与车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可补充军队的装备不足。 在经济方面,管仲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又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由于管仲推行改革,齐国出现了民足国富、社会安定的繁荣局面,齐桓公对管仲说:“现在咱们国富民强,可以会盟诸侯了吧?”管仲谏阻道:“当今诸侯,强于齐者甚众,南有荆楚,西有秦晋,然而他们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称霸。周王室虽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东迁以来,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海内诸侯必然望风归附。” 管仲说的“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的地位;联合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攘夷于外,必须尊王。尊王成为当时一面正义旗帜。 齐桓公二年(前684年),齐桓公借报收纳公子纠之仇,出兵伐鲁。当时鲁国刚被齐国打败不久,元气尚未恢复,齐兵压境,举国上下一片恐慌。恰巧鲁国曹刿出来为鲁庄公出谋献计,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把齐国打败。鲁国胜利后又去侵犯宋国、齐国为了报复长勺之败,又勾结宋国来攻打鲁国。由于鲁庄公采纳大夫公子偃的建议,在秉丘(今山东巨野西南)打败宋军。宋军一败,齐军自然也就撤走。次年,宋国为了昭雪秉丘之耻,又兴兵攻鲁,鲁庄公发兵抵抗,趁宋兵还没站住阵脚就发动猛攻,结果宋国被打得惨败。宋国连.吃败仗,国内又发生内乱。大夫南宫长万杀了新立的郑闵公,不久宋贵族又杀了南宫父子。宋国的内乱,鲁国的战败,使他们的力量大为削弱。 谭国(今山东济南东)是齐国西邻的小国。齐桓公出奔时曾经过这里,当时谭国君对齐桓公很不礼貌,齐桓公继位,谭国也没派遣使臣祝贺。按照春秋的礼法,象谭国这样失礼,遭到谴责是自然的。齐桓公对此极为不满,因此管仲建议出兵问罪。谭国本来很小,力量十分微弱,怎能经受齐国大兵的进攻。结果很快就被齐国消灭。齐国没费力气消灭了谭国,扩大了国土。齐桓公五年(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与宋、陈、蔡、郑等国在齐的北杏(今山东聊城东)会盟,商讨安定宋国之计。遂国(今山东肥城南)也被邀请,但没有参加。管仲为了提高齐国的威望,就出兵把遂国消灭。鲁国本来比较强大,但因接连被齐国打败,又看到诸侯国都服从齐国,不服从齐国的遂、谭两国又被消灭,所以也屈服了齐国。不久,齐国与鲁国和好,在柯(今山东东阿西南)会盟。这次会盟很隆重,会场布置庄严。修筑高坛,两边大旗招展,甲士列士,十分威武。

历史上描写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事实上,刘邦还不及齐桓公的胸襟。他因为鲍叔牙的话,提醒他的兴趣,就释免了管仲,甚至把整个政权都交给他办,委任为相,还尊称他叫仲父,等于现代人叫干爸或大爷,因为管仲比他岁数大得多。 更有意思的一段,你看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 管仲说:“斧钺之人也,幸以护生,以属其腰领,臣之禄也。若知国政,非臣之任也。”我是应该被你砍头的罪人,但非常侥幸的,你能原谅放过我,还保全了我的头和腰身连在一起活着,只要你给我一口饭吃就好了。如果要我担任国家的大政,恐怕不是我能胜任的吧! 齐桓公很干脆地说:“子大夫受政,寡人胜任。子大夫不受政,寡人恐崩。”只要你先生肯接受我的委任,担任国家政治的重任,那我一定做得好国家领导的重任。如果你不肯担任重责,我恐怕自己会搅崩了! 你看他说得多么坦白诚恳,所以管仲也很快地答应了。这叫做早已两厢情愿,彼此客气一番,当然一拍即合。好比现在京戏上唱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都是彼此心照不宣了。历史政治上,有时是很讨厌、很可怕的。但有时,真如儿戏,一场天下大事,只在三言两语,谈笑间决定了全盘的命运。犹如赌徒,挥手一掷,满盘皆赢,但也可能一败涂地。所以古人说:“虽曰人事,岂非天命哉!”但精彩的还在下文呢! 过了三天,齐桓公对管仲说:“寡人有大邪三,其犹尚可以为国乎?”老实对你讲,我这个人,有三样很大的坏毛病,据你看,我真的还可以做大事业,可以担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吗?管仲说:“臣未得闻。”我还没有听人讲过你的缺点(其实,管仲这句话是谎话,故意给齐桓公留点面子,保存他的自尊心)。 齐桓公就说,第一“寡人不幸而好田,晦夜而至禽侧田,莫不见禽而后反。诸侯使者无所致,百官有司无所复”。我真不幸,平生癖爱出去打猎,不管白天夜里,喜欢猎捕禽兽为乐。每次打猎,一定要猎获到很多动物,才肯回来。所以使各国来的大使,等了很久也见不到面。政府里的百官和担任公职的人们,没有机会向我汇报请示。因为我只管好玩。不喜欢办公做事。 管仲说,“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这种习惯,坏是很坏,但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 齐桓公又说,第二我很不幸,喜欢喝酒,白天夜里,连续地喝。那些外国使节,根本见不到我的面(省略原文)。 管仲说,这也是很坏的恶习惯,但还不是最关键的。 齐桓公再说,第三我有很不好的禀性污点,非常喜欢女色,而且乱来。因此,在长辈中的阿姑,平辈的姊妹,都有被我污染的,就不能出嫁了(这就是古代大家族社会的阴暗面)! 管仲说,这是坏透了的习惯,但还不算是最重要的关键。 齐桓公听到管仲这样答复,真的奇怪,用一副怪模怪样的眼光,很紧张地问管仲,你说我有这三样很坏的恶习惯,都还可以担当领导国家的大任,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事呢? 管仲说:“人君唯优与不敏则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做一个国家主体的领导人,最要紧的不是一个优哉游哉,如果一个君王有优柔寡断、没有智慧、拿不定主张的个性,同时,又不够聪明,碰到事情,反应不敏捷,有这两种毛病,实在不足以担当治国的重任。因为优柔寡断、马马虎虎,使部下轻视,失去崇敬信仰的重心,能干肯干的人才就别有作为了。如果碰到事情,反应不灵敏,缺乏决断,糊里糊涂,那还能做什么事呢? 其实,管仲还不好说,齐桓公,你是一个够聪明的坏蛋,正因太聪明,所以坏处不少。但你能听鲍叔牙主张,放弃了仇视我的心理,说办就办,要我来总理国事当宰相,有决断、有勇气、有气魄,敢放胆一试,可见不是一个笨蛋。尤其胸怀潇洒,豪爽而不自欺,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说自己的坏处,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了。 齐桓公一听就说,好的!请你先回官舍吧!过几天,再请你来,我们商量商量办吧! 管仲说,时间是很宝贵的,哪里可以等到明天啊! 齐桓公说,那,你说怎么办? 管仲立即推荐了公子举、公子开方、曹孙宿三位人才,派出去做鲁国、卫国、荆国的大使,先来稳定国际间的紧张局面。齐桓公都立刻照办了。然后又安排了外交、农业经济、国防军事、司法行政、监察等五位大臣,并且对齐桓公说:“此五子者,夷吾(管仲的号)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吾不为也。”我推荐的这五位大臣,每一个都比我强,如果把我换做他们,无论哪一部的事,我是决不干的。“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假如你只想把齐国一国政治搞好,国富兵强,只要有这五位大臣就行了。如果你想做到在列国之间做霸主,那就非我不可了。齐桓公就说,都照你说的去办吧! 因此,管仲就使齐桓公在当时的历史上,做到有名的大事。所谓“一匡天下”,一下子就匡正了当时周室衰败的中国王朝;“九合诸侯”,在列强的国际间,九次召集国际会议,安定当时春秋时代的中国天下,达四十多年之久。所以,迟于管仲一百三四十年以后出生的孔子,也很感叹惊佩地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唉!当时如果没有管仲出来救世救人,恐怕我们早巳沦落做没有文化文明的野蛮人,披头散发,穿光着右边臂膀的番装啰!

管仲是非常聪明智慧的人,他是齐桓公的宰相。他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尽职责,使齐国强盛起来。管仲的“相”齐桓公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和磨合,不断体察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并能够引导齐桓公做出正确的决策。在管仲担任宰相期间,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如轻徭薄赋、平抑权贵、放宽商贾限制等,改革社会制度和经济政策,使齐国发展迅速,国库充实,人民生活富足安康。同时,管仲还为齐桓公提供了许多智慧,如“攘外必先安内”、“以法治国”等等,这些思想和方法对于齐国的治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管仲的“相”齐桓公之道,是通过理性思考,了解国家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引导齐桓公做出正确决策,最终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安定。

春秋时期
齐国盛产食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管仲改革。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常备军。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发展齐国势力。
多次召集诸侯会盟,攻灭一些小国。
就知道这些 不知有没有用


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管仲乐毅介绍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登上历史舞台。历史上管仲无疑是一个具有改革精神的人物,他在齐国担任相国的时候,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迅速富强起来。 乐毅画像 管仲最让后人称赞的是他与齐桓公开创了后代读书人的理想境界――明君贤相的格局。齐桓公不...

管仲简介中国春秋时期的第一相
重要作品:《管子》成就:强齐图巴,辅佐桓公九合诸侯,谦谦世尊法家先驱,编《管子》。相关典故:陈雷的事迹职务:齐历史评价:政治家、战略家和教育家创新要点:相互衰落的标志。管仲的一生管仲晚年祖上是姬姓子弟,与周王室同宗。管仲的父亲管庄是齐国的一名医生。他死后家道中落,到了管仲时一度很穷。

管仲是如何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颇得唯物论中“物质决定意识的”精髓。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

管仲乐毅有什么事迹?
管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在齐国担任相国,他的主要事迹有:一、衡山之谋 作为齐相,管仲一直在谋划征服以出产武器而出名的衡山国。但是管仲一向擅长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他在出兵前派人在衡山国大肆以高价抢购兵器,使得衡山国的国民纷纷放弃农耕,转而从事制造兵器。之后,管仲又刻意哄抬粮价,使得...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通过鲍叔知贤、荐贤和让贤的故事,刻意探索和说明了如何对待贤才的问题。管仲其人,经商多分财利,谋事反而更糟,作官被逐,打仗逃跑。鲍叔却不认为他贪、愚、不肖、怯和无耻。反而从囚禁中把他解放出来,并推荐给桓公,使之有机会一展才能。齐襄公政治残暴,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逃到莒地(今山东莒南...

“管种相恒公”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
管仲相桓公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附管仲年表:l 公元前723年管仲生于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管谷。l 公元前708年管仲在贫穷中度过了童年。因家贫,做过马夫,做过小商贩,与同乡、少年好友鲍叔牙携手经商。十多年中,他们走遍了中原各国。l 公元前697年齐僖公拜管仲、鲍叔牙分别为二公子纠...

中国历史上的名相大臣,谁最配的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管仲,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得到志同道合的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在任期间,大兴改革、主张尊重民意,重视发展经济。管仲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管鲍之交”是哪个时期发生的?说的是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管鲍之交”是哪个时期发生的?说的是谁之间发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聊聊吧。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名叫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

管鲍之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管仲和鲍叔牙做生意,管仲出小钱而分大头;帮鲍叔牙出好几次主意都是帮倒忙;打仗的时候管仲就第一件事就是逃跑。别人问鲍叔牙,说你什么和这么一个玩意当朋友啊?鲍叔牙说,管仲家有老母,他偷钱回去是侍奉老母,他逃跑也是怕自己死了没人照顾老母。

商人管仲如何助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
从穷困潦倒的小商人到齐国宰相,管仲如何处理内政和外交?如何助力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详情请收看掌上国学院“杨鹏评点史记人物”之管仲相齐。 管仲其人:从小商人到齐国宰相 大家好,这是“掌上国学院杨鹏评点《史记》人物”,今天我们评点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在位时齐国的宰相。他是重要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也是...

唐海县17031699579: 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
木很复方:[答案] 我所知道的是 春秋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各国君主纷纷开始改革 齐国的管仲首先开始改革 内容::“相地而衰征” 影响: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1】对齐国来说:增加了财政收入,使齐成为中原霸主 2】对其他诸侯国来说...

唐海县17031699579: “管仲相桓公”是如何“相”的 -
木很复方: 管仲开始辅助桓公后,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

唐海县17031699579: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有何结果? -
木很复方:[答案] 齐桓公是春秋初年首先称霸中原的第一个霸主,在位四十多年,能信用以管仲为首的一批贤才,改革齐国的政治经济,顺应当时王室衰微、大国崛起的形势,执行一系列成功的内外政策,推动了齐国的社会发展.他组织中原各国抵御戎狄等落后部族的...

唐海县17031699579: 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
木很复方: 管仲帮助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唐海县17031699579: 管仲相桓公是怎么回事 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
木很复方: 这个短语的意思是管仲做了桓公的丞相.公子小白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而管仲则是桓公的政敌公子纠的部下,但是呢,桓公发现管仲有超人的才能,就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而管仲也不负众望,最后成为一代名相,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齐桓公贵为春秋五霸.所以说结果是一次成功的合作.

唐海县17031699579: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管仲是怎样“相桓公”的?其对当时有何影响? -
木很复方:[答案] 1.春秋时期2.经鲍叔牙推荐3.定立“安内攘外”的国策,大力发展经济,尊奉周天子,为齐国在春秋战国初期的率先称霸奠定基础

唐海县17031699579: 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
木很复方: “管仲以齐桓公国相的身份实际治理齐国” 当时周天子日渐势微,已丧失对诸侯国的控制. 恒公会盟天下,实际上成为权力的中心. 实现了,齐桓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唐海县1703169957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事件?(2)结合所学说说管仲是如... -
木很复方:[答案] (1)据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管仲改革. (2)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管仲帮助齐桓公...

唐海县17031699579: 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简单概括 -
木很复方: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在战国争霸时期,可以说齐桓公有管仲相佐,所以能霸诸侯,匡天下的. 在政治上采用尊王攘夷 在对外方面上,齐鲁之战、北战山戎、齐楚结盟、蔡丘之盟启发: 说明了很重要的一点,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唐海县17031699579: 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简洁 简洁!!! -
木很复方: 春秋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各国君主纷纷开始改革齐国的管仲首先开始改革内容::“相地而衰征”影响: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1】对齐国来说:增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