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与妈妈处好关系,让冲突降到最低

作者&投稿:邗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处好和妈妈的关系~

很理解你的痛苦,什么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吧,看开点吧。下面的内容主要不是我写的,希望能帮助你。
(一)面对逆境的心理
一、要生欢喜心、感谢心。
二、要找到因果、找平衡。
三、保持平静的心态,静观其变。
四、顺其自然,既来之则安之,净心忏悔真消灾。
事情越乱越要平静,动中练静才是真静。别人打骂你,你能平静,才是真静。
(二)怎样待人
一、对每一个人都要尊敬、慈悲、宽容、善待等。
二、把人当作是自己的镜子,别人有什么缺点拿来反省自己。有个学员学的比较好,别人不守信用,答应他的事结果没办,他一下子反省了:“原来我也总说完了不办。”
三、把每个人都当作自然力的安排,如果对你好你要感恩;如果对你不好,你也要包容别人并坦然接受,这样你就可以练出不为是非人我而动的平静心。同时别人对你不好甚至伤害你,记住要坦然接受,因为这也是给自己消业障,积福德。
(三)什么叫幸福
什么叫幸福?幸福的福字就是一件衣服一口田,告诉你够吃够穿就得,知足常乐。幸福是感觉不是物质,有些人通过买衣服、考学、结婚、生孩子、要房子、买车……换来幸福,那个幸福换来的特别短暂,而那短暂的幸福又化成亢奋,接着换来悲伤,何苦啊?而我直接拥抱幸福,时时刻刻微笑,拥有这颗安祥的心,这样我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何必要用物质来达到自己幸福的心态呢?”
(四)意业、心业、口业
1有的人特别爱摔东西,要知道万物都有灵性。
2只求行善不求获得,那是戒你的贪心。
3好坏都是因果,自作自受,要坦然接受,要忏悔,并改正。
4真正有智慧的人,骂他打他不生气。
(五)怎样获得平静
要想获得平静有几个方法:
一、安慰法。人的苦就是欲望太大,总跟好的比,不知足。我现在下岗了,还有吃不上饭的;我家房子小,还有没房子的,看看那些比自己苦的,发大慈大悲的心,尽力帮助他们,你就坦然了,平静了。你如果总跟强的比,并生起嫉妒心,那你就会非常痛苦,要记住别人现在过的好是他今生或前世或多世行善修来的。
知道了变命的方法,知道了解脱的方法,就要认真去做,精进修行,要身体力行,不要学了不当回事。
二、甩包袱法。今天的一切是我过去种的因而结的果,所以我认。我不能让未来变坏,所以从今我要种善因。
三、平衡法。为什么这个人骂我?原来我骂过别人;为什么这个人偷我的钱?原来我怨恨过小偷;为什么这个人总是找你麻烦,因为前世你可能欠他什么,所以今生找你还,那你就好好的对他,等还清了,他自然就不会找你麻烦了;或为什么这个人不讲理?原来我最烦不讲理的人,因为有时候烦什么来什么……找平衡等于理解世界,找到因果也是觉悟的法门,定能生慧,善也能生慧。咱们讲自然力平衡法则也就是研究因果,这是好的方法,简捷,能让人明心。
(六)容量与事业
人有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样的事业,事业是看一个人的容量的。
有位女士说:“我感谢丈夫跟我离婚了,导致我现在信佛了,生意也顺了,烦恼也少了,同时疾病也没那么多了。”确实她能看到一些好处,好坏都是平衡的。
工作特别累就参“我以前不应该懒”,这叫补课。有的人小时侯在家特别享福,什么活都不干,结果成家后傻眼了,什么都得干。
看不上别人干你就干吧。“我不应该看不上别人干活”。一般越看不上别人干活的人越劳累。
(七)财运、福报、爱情婚姻、舍与得
舍方能得,不舍不得。舍即布施。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财运跟舍有关,小时侯就比较大方的孩子长大后多有钱。参“我不应该不舍得”。
太抠门儿了发不了财。有的人特别省,可是还不富有。实际上节省是美德,但是要平静地省,揪着心的省不行(仍是贪心)。为什么有的人挣了钱会丢,借出去的钱不还?你对别人吝啬不行,不能有舍不得的心。不过要有无欲无求的朴素。舍一舍、支援贫困地区,支援贫苦人民。
爱人多看别人一眼都生气,看重什么为什么所伤:看重感情为感情所伤,看重孩子为孩子所伤,你最看重的世俗之事,往往是你最需要修炼的,需要放下的。人要活的轻松自在,看破、放下,以布施心对待别人,要善待万物。
若挣钱就高兴,那么进财就窄了;若出钱舍不得,进得也窄了。
真正觉悟的人把一切都看淡。
(八)贪心
我曾讲过贪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你要贪了小便宜,等到明年吃亏可能就比今年大,若是后年吃亏可能就更大,越滞后可能吃亏越大。
什么叫贪小便宜?单位分东西时先挑好的,为讲价跟做小买卖的争吵(古人曾训诫“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还是贪心过重。你让天下所有做生意的人赚不到什么钱,那他们怎么活?怎么非巴不得人家一分钱不赚你的才高兴?买了点儿便宜东西就高兴,也是贪小便宜的心。有人喜欢买减价东西,一说某商品减价就买一大堆,甚至有时买的是用不着的东西。
人应该戒除贪心。要做到无心的舍,不要怀有功德心去舍,不要为了自己舍,要为他人好去舍,哪里缺钱舍到哪里。
她每年都要亲自去贫困地区捐款,送一些衣物。她当初没钱,从一个拾破烂的到今天有了自己的生意及两处房子,是舍来的。大家要学她,她是个真舍的人,无私地去舍,没有任何求功德的心,无私的舍才是功德。
(九)借钱不还
有人问:“有人借我钱不还到底什么因果,怎么平衡?”“你心上要是总栓着,越栓着越不还,越放下越容易还,”要无所谓结果,把心放下,把结果看淡,还也别高兴,不还也不烦恼,练的是心。有果必有因,或前世债今生还,因果报应。如果你以前经常说谎,不守信用,就要忏悔改正。”
记住,没有吃亏、占便宜一说,“吃他半斤,还他八两”。拿人钱财,替人背灾。从古到今,就没有好占的便宜。
(十一)微笑是大舍
你只要对一切报以一笑,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非冷漠、麻木不仁,而是宽容)。常微笑的人魔自退。能在灾难面前微笑是大舍。好事不必乐,坏事要笑,锻炼我们的心志。
记住,微笑是大舍!今后为了自己的幸福,可千万不要愁眉苦脸。我曾见过一位老人,鹤发童颜,一脸微笑,而且能看到整个一股光团在头上。估计他起码有八九十岁,身板硬朗,一直微笑,连严肃起来也是带着笑意,我一看,这个老人的福报不可限量啊!
(附南怀瑾老先生《药师经的济世观》中一段:“布施不一定是金钱。……一个当公务员的,多花一分钟,多说两句好话,将来子孙公侯万代,蛮好嘛!人家来办公事,你多花点时间告诉他带身份证、带图章、带什么……免得人家三番两次跑,要不然就是承办人今天请假,明天不上班,害人家徒劳往返,那不是造业吗?什么是布施?处处给人家方便,嘴巴上、手边上顺便帮人家一点忙,就是布施,也是供养啊!)
(十二)孩子的命
今后有好吃的大人要优先吃,老人是树根,孩子是树叶,有水一定要浇向树根。树叶浇水树根无水,树还是会死。只有舍得给老人花钱才能让整个家族昌盛。(不管教育孩子哪一项,都要以孝敬为第一。孝敬老人的家庭,孩子往往不用家长操心,学习、工作等等方面均很顺利。)
世间人都在找心外的原因,以为我们吃什么打农药的才得的病,现在营养越多,医学越发达,病种越多,这就是残酷的平衡啊!只有真正的修心,为万物所不染,就得一个不染之身,不染之心。
病是由心生的,什么心带来什么样的命运。我们学了一点道理,目的就是应用道理,能救你一辈子。我如果给你点钱,你用完了就花光了,但是一个道理可以支撑一生。
希望能成为你这一生的扭转点。让你这一生都从此能发生转变。愿大家修心、好运!

还有好好孝顺父母,
父母的恩情是伟大的。
今天你的一切是谁的给与,当你来到这个世界上,
是谁用伟大的身躯替你遮风挡雨,
是谁用滴滴血汗喂养弱小的你,
是谁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给你一个家,让你穿的暖,吃的健康,玩的高兴。
是谁为了你而整夜都不能入睡,整夜担心着你有没有饿了,有没有尿了,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甚至累到小睡一会儿,在梦中也在为你洗换尿布。
是谁用几个小时辛苦做出细腻的饮食喂养还没有长出牙的你。
是谁为你洗换的尿布多如山积。
是谁抱着还不会走路的你去玩,而累的他们腰臂酸痛。
是谁抱着生病的你不顾自己的疲劳一刻不停地奔跑去看医生,哪怕摔倒都是把他们最软的身躯倒地,双手还紧紧的抱着你,不让你有丝毫的畏惧。
是谁教不会走路的你走出第一步,却没让你摔过一次。
是谁耐心的教你说出第一句话。
是谁无时无刻地都在惦记牵挂着你。
是谁因为你的一场病,而憔悴哀伤。
是谁为了你的一句话,而痛彻心扉。
是谁这样无私,不求回报,是谁这样奉献,无怨无悔。
那时我们不懂事,我们可能不记得,但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并不代表应该忘记,并不代表不该回报。我们还没有做父母,体会不到父母的心情,但并不代表仗着父母对自己的爱,就觉得理所当然。
为什么别人给我们一块糖,我们都觉得别人好都很感谢。
为什么父母给了我们他们的一生,为我们掏心挖肺,为我们呕尽心血,而我们怎能不感恩,不回报。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做一个孝子,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尊敬父母,回报父母。

妈妈是一个很概括的词,只有两个字,但是重于千金。
和你说说我和我妈妈的相处吧!我大学以前觉得我妈妈很没心的一个人,天天打麻将,到吃饭的时候给我弄吃的,然后就是继续出去打麻将,因为学业繁重我也无所谓了,因为我妈妈是个性格很火爆的女人,像个炮仗一样一点就着的类型,但是火取得很快,很豪爽的一个人,没什么烦恼,天天嘻嘻哈哈的不是和邻居说笑就是打麻将,甚至彻夜不归,有一段时间我是很埋怨我妈妈的,经常吵架。我爸爸是一名警察,当了13年的兵后来考上公务员为警察,可能因为职业关系,爸爸总是很少和我说话,有多少呢?一个月和我爸爸说不到10句话,夸张么?而且都是“你回来啦”、“恩”、“哦”之类的,觉得可悲么?从我懂事起爸爸就再没有碰过我,从我记事起就没有和我爸爸有肢体接触的记忆,可悲么?和我妈妈吵架爸爸也总是凶我不懂事,不该和妈妈顶嘴。可是因为那个时候正值高中时期,不知道为什么,进了高中以后每隔几天肯定会头疼,疼得我死的心都有了,检查各项正常,所以脾气也上来了,还是经常顶嘴。
我一度怀疑我爸爸妈妈不爱我,嫌弃我是一个女孩。伤心了好久,和家人的交往更少了,也越来越沉默,爸爸妈妈很少有在家里见面的机会,就这样经常吵架,也让我难过,无措过。
直到有一次爸爸在我高考前一个月的时候喝高了,离我们家有一整条街的距离,车子多行人少,所以就和爸爸一起回家了,路上说了很多,挽着爸爸的手臂,走着走着爸爸哭了,他说是第一次和我逛街......
后来发生了很多事,让我了解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和自以为是。
我不想再说再多,这个不是我多少个“怪不得”和无数个“对不起”所能换得清的,就算我的智力到十几岁才恢复,就算永远留下头痛的后遗症,但我至少明白了,爸爸妈妈是爱我的,没有嫌弃我,我真的是被捧在手心里面的宝贝,我何其幸运,我根本没有资格去埋怨......
我不会违逆他们的意愿,我会表达我的意思,心平气和的方式,在他们不高兴时,适当的哄哄,在他们吵架之前就把行驶扭转成另一个局面,因为我不对他们好,他们会伤心的......
所以,说了这么多,总结下来就是: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是不一样的,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更有不同,但是初衷是一样的。爱他们吧,他们值得你这么做,非常的......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关键是主动地搭建起沟通的纽带,先让他们说,了解他们的意愿,再向他们说说自己的心中所想,没有父母真的蛮不讲理不听孩子的话的,试试看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言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家教类原创作品,也是我社自《哈佛女孩刘亦婷》重点推出的素质教育图书,有着极好的市场潜力。
作者是任教十余年、读了北师大教育硕士、又培养了一个优秀女儿的尹建莉女士。她女儿跳过两次级,16岁参加高考,高于清华录取线22分,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她的女儿不仅仅成绩好,能力强,在个性品格上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如在“不管是最好的管”一文中,作者提出:要尊重儿童,对孩子管制、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在“像牛顿一样”一文中,作者提出家长要“一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的道理都印象深刻”;在很多家长陪孩子写作业问题上,作者提出:“不陪才能养成好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陪孩子写作业常常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结果适得其反;在我们惩罚不认真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作者给出了“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的新理念……很多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观念,经过作者的对比分析,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很多时候都做错了。
可以说,这本书可以引起一场家庭教育的革命,改变很多家庭教育的错误观念。有着极强的实用性,能很好地借鉴,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工具书。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各种理论类家教类图书充斥市场的,本书作者以叙述的笔法、以充满爱心的语言改变了家教类书不好读、看不进去的印象,很多读者都反映看这本书的时候都是一口气读完的。当然,不仅仅是语言在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对作者传达的教育理念的接受和佩服。
至于本书的实用性,这里引用两个读者感言最能说明问题:
作者的一位老同学看了作者的文章后也说: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了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一位最先看完全书的读者:以前我也读了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经常是失望。读的时候觉得说得句句有理,放下书时却觉得什么也不会;有的书甚至只是在炫耀“成功”,让人越读越自卑,越读越不知该如何做家长了。读了你的这些文章,我才真正知道面对孩子时应该如何想,如何做;我的孩子现在已上初中了,只恨没有早一些读到这些文章,你为什么不早些写出来呢?!
2009-2-2010:36:00
第2楼
打针有些疼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医院走廊里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拒绝打针,他的父亲,一个人高马大的大男人真就弄不住他。父亲看来也是用了力,几次想抓住小男孩子,最后都被挣脱。那个小男孩的反抗真可以用“拼了命”来形容,小小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凄厉的哭喊声让人感到震惊,整条走廊都被惊动了。
一个人的情绪如果没走到极端,能有“拼了命”的能量吗?可以想象小男孩的恐惧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针这件“小事”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心理折磨。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说打针这件事,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对打针,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况由此而来的一些心理,还可以迁移到其它事情上。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认为这很简单,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我记得圆圆第一次因生病打针是在一岁八个月,刚刚懂点事,会说一些话。她得的是急性肺炎,我先带她到门诊看,大夫给开了针剂。取上药后,我告诉她要带她去打针。她可能对几个月前打预防接种针还有印象,流露出害怕的表情。
她打预防接种针时还不太会说话,懵懵懂懂中屁股被扎了一下,有些痛,哭了几声,针头一拔出去,我赶快说“咦,你看这个杯子上还有个小猫咪呢”。她的注意力被杯子上印的猫咪吸引了,就忘记屁股被扎这回事。现在我说要打针,可能唤起她的那个印象了,我抱着她走到处置室门口时,她突然说:“我不打针。”
我停下来对她说:“宝宝现在生病了,咳嗽,还发烧。你觉得生病了舒服不舒服啊?”圆圆说不舒服。“那宝宝想不想让病赶快好了?”圆圆回答“想”。她又咳嗽,小脸蛋烧得红红的。我亲亲她的脸蛋说:“大夫开的药就能让小圆圆的病好了,能让宝宝变得舒服。要是不打针,病就总也好不了。”
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是会听懂的。她生病不舒服,肯定也想让病赶快好了。
圆圆从道理上接受了打针,但她小小的心还是害怕,满眼忧虑地问我“打针疼不疼呀?”我微笑着平淡地说:“哦,有点疼,不过疼得不厉害,就像你那天坐小凳子不小心摔个屁墩儿一样。”圆圆听了,忧虑有所减缓。我接着问她:“你觉得那天摔个屁墩儿,是疼得厉害,还是就有一点点疼?”圆圆回答“有一点点疼”。
“哦,打针的疼和那个疼差不多,也是有一点点。”我很坦率地告诉她,然后又说:“摔屁墩儿小圆圆不哭,打针也用不着哭,是不是?”圆圆点点头。
但我能看出她心里还是有一些顾虑和紧张的。于是又给她打气说:“妈妈觉得圆圆很勇敢,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没事。”我的话给了她鼓舞,让她觉得自己勇敢;又给了她退路,让她觉得想哭也没事。
我和她说话时的表情始终是又愉快又轻松的,表现出打针确实是很简单的事。圆圆也坦然了许多,她的愿望肯定是想当英雄,同时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因为妈妈从没骗过她一次,既然只是“有一点点疼”,那也没什么好怕的。
打的时候她很紧张,浑身绷得紧紧的,但没哭。护士看圆圆在打针过程中那么配合,表扬了她。圆圆通过“试验”,觉得打针的痛,确实是能忍住的,心态由此变得很镇静。
门诊看了几天不太好,就住院了。一个病房有八个孩子,大部分比圆圆大些,两到三岁。每当穿白大褂的人进来,不管是护士还是医生,有时只是进来量体温或问句话,病房里一下就哭成一片,孩子们惊恐万状,宛如羊圈里进了狼。只有圆圆一人不哭不闹,她会停止玩耍,要我抱着她,一脸忧愁地等着。虽然她也不喜欢打针,但她已能理性地接受了。扎针过程中她从不乱动,总是很配合,每天能受到护士的表扬。
由于当时孩子太小,打点滴时胳膊上找不到血管,只能在脑门上扎针,但脑门上的血管也很细,往往不能一下扎住了,经常得扎两三次。有一天一个新来的小护士给圆圆扎针,居然一连扎了七下都没扎住。大人被一连扎七下可能都受不了,我和她爸爸在旁边都有些无法忍受了。圆圆开始哭泣,但并不大哭,只是哼哼唧唧地哭,脑袋却一动不动地让护士摆弄。第八下扎住了,胶布一贴好,她马上就不哭了。我心里真佩服这个小家伙。
我看到病房里一些家长,每天都采用哄骗、威吓、强制的手段让孩子打针。针扎到那些孩子的身上,好像比别人多痛多少倍似的。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
当时圆圆的治疗还需要做一种“超声雾化”的理疗,是让孩子呼吸一种加了药剂的雾气。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喷雾口靠近孩子的脸,让她自然呼吸十分钟。
第一次做时,护士推来仪器,我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只是按护士的要求把孩子抱起来。白色的微微带有药味的雾气随着机器“嗡”一声的启动,一下喷到圆圆脸上,她大吃一惊,本能地把脸扭开。护士立即让我把孩子抱紧,别动。我就赶快把圆圆抱紧了,力图让她的脸对着喷药口。圆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紧闭双眼,努力挣扎,想躲开雾气,开始哭,我尽量不让她动。护士也在调整,圆圆的脸扭到哪儿,她就把喷气口跟到哪儿。圆圆挣扎了一会儿挣不开,终于大哭,开始强烈反抗。才做了五分钟,她反抗得做不成,只好作罢。
比较打针,“超声雾化”应该说没什么痛苦,只是自然呼吸一些雾气,有淡淡的药味,并不难闻。由于没提前给圆圆做思想工作,在她毫无心理准备下强行要她接受,所以成为圆圆最为恐惧的事。此后几天她一直拒绝做超声雾化,只要看到护士推一个类似雾化机的东西进来,立即就紧张起来,远不像对待打针那样从容淡定。
这件事确实是大人没做好,给孩子带来恐惧了。
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
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三是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儿童应该从小学会理性面对一些困难或痛苦,不仅能缓解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圆圆两岁半时,有一天半夜突然哭醒。她呼吸困难,喉咙处好像卡了什么,看起来很痛苦的样子。我恰好刚看过一个关于小儿喉头水肿的资料,觉得圆圆的症状很相似。孩子得这个病十分危险,一是儿童喉管细,二是小孩子不懂事,越难受越要哭,越哭水肿得越厉害,这可能会导致喉管堵塞,引起窒息。
那一瞬间我害怕极了,尽量把语气放平对圆圆说:“宝宝不要哭,你现在觉得呼吸困难是因为你这块儿水肿了。”我指指她的喉咙,又告诉她,“要是哭的话就会肿得更厉害,就更不好出气了。你忍耐一下好不好,不要哭,妈妈马上带你去医院。”圆圆听懂了,立即就不哭了,配合我穿好衣服。尽管她看起来那样难过,却一声不吭。
她爸爸当时在外地工作,那时集宁晚上打不到出租车,我就去敲邻居的门,请小哲的爸爸帮忙,用自行车带我们去医院。小哲爸爸的车子骑得飞快,我在后面抱着圆圆。她的呼吸很困难,但一直安安静静的。走到一段没有路灯的地方,撞到一个高出路面好多的井盖,我们都摔倒了,这一折腾圆圆好像呼吸更费力了,但也没哭,表情还是很平静。我觉得孩子真是懂事,也很庆幸她这么懂事。去了医院急诊,很快得到治疗,几个小时后情况就变好了。
医生说这个孩子真乖,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一点要哭的意思,小孩子得这个病最怕的就是哭闹。
圆圆这方面的乖顺和懂事确实惹人疼爱。她3岁前准备上幼儿园。入园前要体检,幼儿园统一安排报名的孩子在某天到市妇幼保健所体检。体检的路上,我告诉她可能要抽血化验。她有些紧张,问我疼不疼。我还是先告诉她有些疼,然后告诉她抽血和一般的打针差不多,就是扎的时候有一点点疼,抽的时候就不疼了。她已有过几次打针的经历,听我这样说,也就比较释然了。
当天体检的有十几个小朋友,抽血时,孩子们哭成一片。已抽过的、正在抽的、还没抽的,都在哇哇大哭。特别是一针扎不住的,需要扎第二针时,不光孩子哭,有些大人也着急了。抽血的护士都被弄烦了,皱着眉头,态度似乎也不好。
圆圆安静地倚着我等着,用有些好奇有点同情的目光看着那些小朋友。她突然对我说一句“哭也一样疼”。我问她是不是想说小朋友打针时,哭和不哭是一样疼的,哭也不能减轻疼痛。她说是。我赞赏地亲亲她的小脸蛋说,“小圆圆说得对,反正哭也不能止痛,还不如不哭。”我没让孩子承诺她一定不哭,我想,她能这样理解已很不容易,不需要给她任何压力,到时她万一哭了,也不用为自己违反了诺言而感到羞愧。以她的年龄,哭了也是正常的。
轮到圆圆了,她坐在我腿上,伸出小胳膊,虽然有些紧张,但安静地等护士拿针管,安针头。护士发现这个孩子不哭,很诧异地看看她。
圆圆可能是想安慰那个护士,对她说:“阿姨,我不哭。”这让护士非常惊喜,一直紧皱的眉头展开了“噢?你为什么不哭呢?”圆圆说“哭也一样疼”。
护士一下也听懂了,她惊讶地停止了手中的动作,看看圆圆,顿了一下,才说“啊,你这个小姑娘,真是太懂事了!哎呀,阿姨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懂事的孩子!”她手里拿着针管,去圆圆胳膊上找血管时,犹豫了一下,放下手里的针管,拉开抽屉找出一个新的针管说,你这么懂事,阿姨更不舍得扎痛你,这个针头稍细一些,没有那些痛,就剩这一个了,给最听话的孩子用。她找了一下圆圆的血管,发现不太好找,就站起身找来一个年纪较大的护士,对圆圆说这个阿姨保证一针就能扎准。果然。
看来,告诉孩子“打针有些痛”,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些,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还能“占便宜”呢。
2009-2-2010:38:00
第3楼
给小板凳揉揉痛
 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幼儿玩耍或走路时,不小心磕碰到什么东西上,碰痛了,哇哇地哭。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孩子可能在这时候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大人可能会想,桌子碰了孩子,我不过是打打桌子,桌子又不懂得痛,这有什么,我没教孩子打人啊。其实,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一棵草说话与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一张桌子的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有时候,一个小女孩对心爱的布娃娃的感情绝不逊色于她对同胞姐姐的感情。单纯如一张白纸的孩子,任何事情于他来说都是全新的,任何经历在他这里都是体验和学习。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他著名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谈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时认为,人在开头的一刹那间,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家长对此应敏感,要用一些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
孩子小时候,轻微的磕伤碰痛的事会常常发生,我的女儿圆圆当然也一样。我们一方面非常注意她的安全,另一方面这些事情发生时,也不过分大惊小怪。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让她觉得这是多么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动不动就一脸惊慌失措,不但不能给孩子安慰,还把孩子吓着了,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会产生恐惧。
同时我们还教给她善待“对手”。假如小板凳碰痛她了,我们绝不会去打小板凳。赶快亲亲她的痛处,据说妈妈的吻止痛效果很好,给她揉揉,安慰她“马上就不痛了,宝宝不哭了”。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
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她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圆圆去给小板凳揉痛时,也就忘了自己的痛,情绪很快好起来。
由于我们经常这样做,有一次我带她在外面玩耍,她跑着,被不够平整的地面绊了一下,向前摔倒,两只小手擦出微微的血痕,痛得大哭起来。我赶快亲亲她的小手,轻轻地给她吹吹,再给她擦擦眼泪,她很快就不哭了。我要拉她走开时,她居然蹲下身,给摔倒的地面揉揉痛,安慰地面说“马上就不痛了”。
同时,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个布娃娃,发生冲突,我们既不要求她出让,也不怂恿她抢夺,而是赶快用另一个东西来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让她知道好玩的东西不止一样;或者引导她和小朋友一起玩,体会合作的愉快。比如告诉孩子们说“我们一起打扮布娃娃吧。布娃娃的头发乱了。来,小哲给布娃娃梳头,婷婷到卫生间找个毛巾给布娃娃擦一下脸,圆圆把你那个蝴蝶结拿来给布娃娃戴头上……啊,看,你们三个人把布娃娃打扮得多漂亮啊!”大人经常这样引导孩子,并且家长自己也每天友好对待孩子,在任何事上都想办法理解孩子,不和孩子斗狠比倔,孩子就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温和地化解矛盾。尤其是学会了“让步”。圆圆从小就懂得谦让,每当有什么冲突出现时,她总是会让步。这让步并不是怯懦的退让,是一个孩子表现出的真正的大度,是变通能力。
她和小朋友玩耍从来不闹意见,总是懂得通过“办法”来解决问题。记得有一次在幼儿园,圆圆和几个小朋友排队玩滑梯。排在最前面的孩子总是第一个上去第一个滑下来,然后再第一个跑到上滑梯的地方,等后面的人都滑下来,站到他后面时,再一起上去。孩子们可能突然发现当这个“第一名”很风光,就开始争抢。后面滑下来的孩子拼命往梯子旁跑,但很难赶到第一的位置,于是有的孩子开始互相推搡,大喊大叫,闹得情绪很不愉快。圆圆也很想第一个滑下来,但她不会通过喊叫或把别人推开这些方法争抢第一。她让自己少滑一次,等在梯子旁,待别的小朋友这一轮滑下来跑到梯子旁时,自然就排到了她的后面。她用适当放弃的方式,既不和小朋友冲突,又为自己争得了一次排到最前面的机会。
圆圆的善解人意迁移到很多方面。她从小对万事万物亲切友好,我和她爸爸开玩笑打一下布娃娃的屁股她也不允许。她上小学后,和班里同学关系也很好,每次班里选三好生,几乎都能全票当选。她才7岁时,我哥哥的孩子,当时4岁的小毅来我家住了几个月。圆圆总是对小弟弟非常好,从没和弟弟闹过一次别扭。有一次,我和她去买一种她和弟弟都非常喜欢吃的蛋糕,只剩一点点了,勉强够两个人吃。我问她可不可以回去只让姥姥和小弟弟吃,她这次不吃行不行。圆圆痛快地答应了,尽管她非常想吃,但她也能考虑弟弟那么小,姥姥老了,都需要照顾。回家后她一定坚持要把蛋糕给姥姥和弟弟吃,自己说什么也不吃。姥姥感叹说这个孩子真懂事。
圆圆初中就读的是一所住宿制学校,学校每天发一个水果。她回家对我说,开始时分到不好的水果有点不高兴,但一想这个不好的水果如果不分给她,就会分给另一个同学,总得有一个人吃它。这样一想,就高兴了,以后不管分到什么样的水果都不在意。她说这话时才十岁。
她能这样想,我们非常欣慰。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
圆圆其实不是那种让人一看就马上觉得亲近的人,她会礼貌地打招呼,但不会寒暄,更完全不会为了拉近关系说些言不由衷的话,交流中没有任何讨巧行为。这甚至让一些初次和她交往的人会有一点压力或不自在,感觉她对人太平淡,不热情。但只要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就会发现那正是她单纯善良一以贯之的表现。她在自己的圈子里人际关系一直都不错,上高中时,学校将评选市级三好生候选人名单公布出来,进行全年级投票公选。圆圆是候选人之一,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有同学去给她拉选票。
圆圆和人相处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一切行为只是出于天然,她内心对别人友好,长久了自然能让别人感觉到,也让别人舒服。
她上高中时所在的班级,是该校的第一实验班,集中了全校的尖子生。事实上班里每个同学都是高考场上潜在的竞争对手。在高考前两个月,圆圆自己复习时,整理了几张需要背的英语词组。她觉得这个东西有用,推荐给同学们很好,就让我帮忙打印出来,并拿到外面复印了。我们一份份地配好,又用订书机订好,她用一个袋子拎了,拿到班里给每个同学一份。虽然是小事,也可看出她心地的单纯和无私。
哲学家弗洛姆认为,利己主义与孤独是同义语,而人不可能在与外界毫无关系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的。人只有和他的同胞休戚相关、团结一致,才能求得满足与幸福。爱邻人并不是一种超越于人之上的现象,而是某些内在于人之中,并且从人心中迸发出来的东西,它是人自己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并使世界真正成为他的世界。 激光照排发明人王选先生说:“考虑自己和考虑别人一样多,就是好人。”我们也坚信,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
当前致力于青少年思想健康教育的李开复博士特别强调“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与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的“同情心”是一个概念。杜威认为同情心作为一种良好的品质,不单纯是一种情感;它是一种有素养的想象力,使我们能想到人类共同的事情,反抗那些无谓地分裂人们的东西 ——当“同情心”或“同理心”这些东西成为一个人天性的一部分时,他就没有了自以为是,没有了居高临下,没有了敌视排斥;有了理解,有了善良,有了豁达。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教孩子“给小板揉痛”与其说是一个技巧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教育观或哲学观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稳定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如果平时孩子不小心磕碰了,家长能很友好地采用“给小板凳揉痛”的做法处理;可是哪天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你心爱的花瓶,你却忍不住对孩子大发雷霆;平时总对孩子讲我们要理解别人,可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一样,就责怪孩子“不听话”,强行要求孩子听话,而不去细致地体会孩子的感觉——那么你的教育行为就不统一了,你其实就变成了一个不体谅、不豁达、爱物胜过爱孩子,价值观不统一的家长。这一瞬间你的情绪表现得那样真实,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的价值观也被你搞乱了,“风格”也不会完整统一。
我见过一些眼睛里充满敌意的幼儿,他们很容易就会发脾气,做出攻击别人的行为。有一位妈妈,她一边在嘴里抱怨她的儿子爱打人,告诉孩子“不许打人”,一边狠狠地“教训”一张磕了她儿子脑门的桌子;遇到她儿子抓打别的小朋友,她也只是很假地管一管,态度中隐藏着纵容,可能是怕儿子吃亏;平时还逗孩子打爸爸,以此为乐。她的儿子上幼儿园后总和小朋友合不来,常打人,弄得老师和家长们都有意见。这个孩子内心可能很想和小朋友玩,但他在玩的过程中处处充满保护自己的意识,唯恐有什么被别人侵犯,大多数情况下以和小朋友闹意见而结束。所以他总是很孤独。每当我看到这个孩子又寂寞又敌视的目光,总是对他的未来充满担忧。
我也见过不少“长不大”的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单边主义”的,天下的“理”都在他这里,别人的事情和感受他都可以不管不顾,自己的事情和心情却是天下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天下最正确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表现得自私狭隘。不仅给别人带来不快,更是常常给自己带来不快。当他们急于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却悄悄地流失了。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当“给小板凳揉揉痛”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给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尊重老人是年轻人所具备的家庭教养的基本素质,老人有时因有些看不惯现在年轻人的做法,会做出让下辈难以接受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做深思对方的用意和出发点,而后想想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符合大家的利益和满足自己与身边人的意愿。有时候要换位思考就不难处理好与妈妈的关系了。祝你生活美满!

想想妈妈为你做过的一切 是谁在你生病的时候照顾你 安慰你 陪着你 但在你熟睡时掉下伤心的泪水 埋怨自己没照顾好这一生的宝贝
在你失落的时候鼓励你 笑着为你加油 在你闯祸的时候 为你摆平一切
想想她十月怀胎时 因为有你的喜悦 而生你时的痛楚 不感后悔的欣慰
孩子的生日亦是妈妈的受难日 却高高兴兴的为你开生日派对
相信自己是妈妈最重要的宝贝 因为我妈妈说 我是她一切的动力 相信你也是

让你的妈妈成为你最重要的人!!


和妈妈如何相处才算得上是好的关系呢?
1. 发掘共同兴趣爱好 年轻人与妈妈之间可能存在大量的差异,但也可以通过发掘共同的兴趣爱好来创建关联。可以一起看电影、听音乐、做饭、旅行等等。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彼此的感情,还能让彼此更好地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和喜好。2. 尊重彼此的眼界和世界观 年轻人和妈妈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所以他们的...

怎样才能和妈妈处好关系?
2.沟通和交流: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关键。年轻人可以主动与妈妈分享他们的生活、困惑和目标,同时也要耐心倾听妈妈的关心和建议。通过沟通,双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望。3.共同兴趣和活动:寻找共同的兴趣和活动可以增进母子\/母女之间的联系。年轻人可以邀请妈妈一起参加他们感兴趣的...

和妈妈关系不好,怎么办?
和妈妈关系不好,可能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帮助的建议:1. 主动沟通。尝试找到一个适合的时间和地点,与妈妈坦诚地沟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尽可能以平和、理智、尊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尝试倾听妈妈的看法和感受。2. 尊重妈妈的想法和决定。即使你不同意妈妈的...

怎样才能和妈妈有良好的关系相处呢?
现在的年轻人与妈妈可以有很多独到的相处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式:1. 线上沟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微信、QQ、视频通话等方式与妈妈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感受和经验。2. 共同兴趣爱好:现在的年轻人和妈妈可以一起参加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如旅游、购物、健身、看电影等...

如何处理好和妈妈的关系?
现在的年轻人与妈妈相处有以下独特之道:1. 沟通为上:现代年轻人注重与妈妈的沟通交流,更倾向于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而不是Generation gap造成的对立和冲突。年轻人会选择在理解差异的基础上与妈妈达成共识。2. 尊重相互:现代年轻人认为尊重是相处的基础,会尊重妈妈的经历与价值观,也希望妈妈尊重自己的...

怎样才能和妈妈处理好关系?
处理好和妈妈的关系需要以下几点建议:1. 倾听和尊重:尊重妈妈的想法和意见,并耐心倾听她的讲述。不要打断她的发言,示意她你在认真倾听,这样会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感性认同,从而建立起更好的沟通、信任和互动。2. 沟通和表达:好的沟通能够缓解矛盾和冲突,让双方更好地理解和交流。在和妈妈交流中,...

怎样与妈妈建立和谐的关系呢?
共同学习和成长。这样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话题和共同点,也能够让关系更加亲密。总之,现在的年轻人和妈妈之间的相处之道可以总结为尊重和信任、多沟通、关注和照顾、接纳和理解、共同成长。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稳固。

怎样才能与妈妈更亲近??
与妈妈更亲近需要建立在沟通、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你与妈妈建立更亲近的关系:倾听和沟通: 与妈妈进行真诚的对话,倾听她的想法、感受和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分享生活: 分享你的日常生活、经历和感受,让她了解你的世界。一起做事: 参与一些共同的活动,如一起做饭、...

怎样才能和妈妈相处好?
1. 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和选择。年轻人和妈妈可能有不同的理念和价值观,但是尊重彼此的选择和决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2. 保持沟通和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中的变化,两代人之间的交流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但是,保持经常的沟通和联系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生活和需要。3. 分享兴趣爱好...

与母亲的关系如何相处才好?
4. 帮助妈妈解决问题 妈妈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尽地帮助她们解决。比如,帮助妈妈修理家电、陪伴妈妈去医院看病、帮助妈妈处理家务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可以让妈妈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总之,与妈妈相处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和妈妈的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方式。无...

松潘县15831884971: 最近和妈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怎么样才能处理好和妈妈的关系? -
衡振乙酰: 怎么会闹得那么僵呢?正所谓【天下没有哪位母亲不疼孩子的】,其实我也试过,那时也很气愤地扔碗,,现在觉得当时还真是幼稚!所以你们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谈,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在平时多点赞美你母亲吧!希望能帮到你!

松潘县15831884971: 怎么可以让自己和妈妈不发生冲突? -
衡振乙酰: 一:时时记住父母的良苦用心,发生矛盾时不闹对立; 二:经常与父母商量,听取他们了解自己的学校生活和朋友关系; 三:有事多和父母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特别是父母不大放心的事情,不要自作主张; 四:做了错事主动检讨,不逃避责任; 五:对父母作出的承诺要说到做到,在父母面前建立信用; 六:了解父母的工作,体谅他们的难处和面对的压力; 七:学习父母的良好品德,在生活中帮助父母,在精神上支持父母,做父母的朋友.

松潘县15831884971: 如何减少和父母的冲突? -
衡振乙酰: 方法一: 1、主动沟通.平时多与父母聊一聊在校的事情和学习上存在的困惑,和父母说说心理话,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2、换位思考.不要动不动就和父母顶嘴,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体谅父母的心情和难处. 3、尊重理解. 有事...

松潘县15831884971: 怎样与妈妈搞好关系??、
衡振乙酰: 和妈妈好好沟通,好好交流一下.多站在妈妈的立场想一想. 理解是相互的,时间会告诉你,你妈妈是很爱你的. 你要试着体谅妈妈,站在妈妈的角度看自己,以后再和妈妈闹别扭不要和她吵,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听着她把话说完,她说完后你再把自己的观点意见说出来,如果实在没法沟通先走开一小会,等两个人都冷静了,再谈就好了

松潘县15831884971: 和妈妈的矛盾应该怎样化解? -
衡振乙酰: 找一下原因,为什么要和她吵?控制一下自己,你真的太小了,不成熟,我没有责怪你的妈妈,妈妈说你了,因为说你不开心,她为什么说你,关心你,想去了解你一下,知道你如何做, 你有自己的思想和做法,想法, 你不想让他过问,甚至...

松潘县15831884971: 我经常和妈妈吵架,怎样才能缓和我们之间的矛盾? -
衡振乙酰: 其实都一样,我以前也常常跟父母吵架呢,代沟太大了,沟通起来很困难;但是我会在父母生气的时候保持沉默,给自己说,理解一下,父母就这样,等他们心情好了,我就会找他们谈谈,谈的前提是,让他们听听我自己的想法,不许生气,这样慢慢的,就关系缓和了很多,

松潘县15831884971: 怎样才能处理好和妈妈之间的关系,
衡振乙酰: 这就是两代人之间的问题,多和你的妈妈沟通,你要理解你妈妈的难处,也要你妈妈明白的想法,不要什么都放在心里面,讲出来.没事有事多和你妈妈沟通,真的没有什么话说时,简简单单的一句问候也可以. 有亲情 嘛

松潘县15831884971: 怎样缓和母子之间的矛盾 -
衡振乙酰: 和她交流下,看看到底是你的问题还是她的问题,都是母子,没啥不好意思的,对吧?具体情况你也没说,我想说的是,只要能相互理解,相互包涵,可以相处得很融洽,关键在你们敢不敢改变自己的姿态、立场,虽然有时候,面子问题很难放下,可我相信,只要你想结束这种状态,你就可以做到,加油哦!希望能帮到你忙.祝你们母子幸福的在一起

松潘县15831884971: 我和妈妈的矛盾该如何调和 -
衡振乙酰: 可能在妈妈的眼里你还个没长大的孩子吧,所以样样事情都要替你“操心”.好好的和妈妈沟通一下,表现出你的长大和成熟,还有在平时的生活点滴中拿出成年人的理智,让妈妈欣喜的看到你的变化,也让妈妈慢慢的适应你的长大,你的成熟,你说呢?

松潘县15831884971: 和妈妈之间的矛盾应该怎样解决?
衡振乙酰: 平和的和你母亲沟通 告诉她你心里的想法也让自己了解她心里的想法 你是小辈 要把自己的姿态放矮点 顺便撒撒娇 母亲是最经受不起儿女撒娇的 儿女一撒娇 母亲那颗因为生气而变的坚硬的心就会立刻软化下来 母亲的最爱就是儿女了 呵呵 对母亲撒娇我是百试百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