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作者&投稿:寸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出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扩展资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出处节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白话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扩展资料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创作背景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鉴赏
从表面上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意思是:人们在稻谷的香气里谈论着丰收的事情,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一、出处

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三、译文

明月升到了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风伴着远处的蝉叫声。

人们在稻谷的香气里谈论着丰收的事情,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轻云漂浮、星星在闪烁,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之前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呢?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眼前。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被贬之后,住在江西的上饶黄沙岭道,创作的一首田园风光词。辛弃疾在南宋时,在朝廷当大官,但是他果断干练的作风,得罪了不少人。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受到排挤,被罢官了,只好回到上饶,在这里生活了十五年,过着退隐生活。

二、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词故事性很强。它不是常见的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或发表感慨的写法,而是通篇叙事。始于天上明月,结于人间溪桥,写的是乡村夜景,丰收的喜悦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诗歌赏析——辛弃疾《西江月》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①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

② “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别枝:斜枝。

③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译文:

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

赏析一: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桥,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炼,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朱光潜)

赏析二:

黄沙道即黄沙岭下之道。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四十里乾元乡,词人在这里建有“黄沙书院”,所以黄沙道是词人经常来往的地方。

啊,“夜行”之美大大超过“日行”之美呢!

这是仲夏之夜,虽有“清风徐来”,依然是“半夜鸣蝉”,此地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境,尤其在“半夜”,这鸣蝉之声如歌如流,音调高亢而悠长,使黄沙道幽静而不死寂,充满活力。

其实,鸣蝉之声似乎是鸟鸣之声引起的。“惊鹊”扑楞楞飞起,吱呀呀飞去,打破了夜的寂静,引起了蝉鸣不已,鸟鸣蝉噪,彼呼此应。但鹊何以“惊”?王维曾云“月出惊山鸟”,黄沙道中鸟鹊惊起,原来是明月从不怎么高的黄沙岭上探出头来,于是,黄沙道中便阴翳消失,月光下彻,一片光明。鸟鹊不知,惊恐不已,喧闹着在枝桠间飞来飞去。

惊鹊之声,带来了鸣蝉之声,而鸣蝉之声又带来了人们在“稻花香里说丰年”之声。叽叽嘎嘎,一阵一阵,群起议论,笑语不绝。啊,哪里是人语,只不过是此起彼伏的蛙鸣,如人声鼎沸,如市井嗟呀,似乎在争说丰年,争相欢庆。词人实在是陶醉了,倾心倾意“听取蛙声一片”。

四句平常语,只写一个字:喜!

夏夜繁星密布,星河璀璨,待到只见“七八个星天外”时,已是后半夜,许

多星星已隐到蓝天深处,似乎这“七八个星”要陪伴词人夜行;微云暗渡,从词人头上的半空翩跹而过,微云丢下的“两三点雨”,似与夜行的词人嬉戏。远望“天外”,疏星不忍离词人而去;近观“山前”,山雨只是逗词人而乐。既不太多,又不是无。多了稍见烦虑,没有又感寂寞。就是这“七八个、两三点”惬人心意沁人心脾。明月惊鹊,田野多趣;清风鸣蝉,幽远恬静;稻香蛙鸣,乡土气浓。词人的眼睛追索到天外,天外是“七八个星”点缀的苍穹;词人的感觉逡巡于山前,山前是“两三点雨”润色的图画。词人醉了,竟忘记了黄沙道上他十分喜爱的小桥究竟在何处?啊,是在土地庙树林(社林)的那边,果然是那熟悉的“旧时茅店”遮掩着溪上小桥呢!

夜行黄沙道中,虽无擎雪斗梅的松竹,亦无蹴碎琼瑶的乱鸦。有的只是大自然恩赐之乐和一份恬淡的只有天知地知他人不晓的迷途寻路的夜趣。

又是四句平常语,但写出两个字:惊喜!

赏析三: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风景优美,所谓“溪山一片画图开”(辛弃疾《鹧鸪天 黄沙道中即事》)。辛弃疾在其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辛弃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终于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在任湖南转运副使期间,他曾奏进《论盗贼札子》,为民请命,历数百姓“嗷嗷痛苦之状”,指出“官逼民反”的事实,大声疾呼朝廷要“以惠养元元为意”。他在罢官闲居以前就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遂以稼轩名,自号稼轩居士。而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以至农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因而他对农民的疾苦很关切:“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浣溪沙》)风调雨顺,老百姓不致饿肚子了,他也感到很高兴。在这些农村词中,辛弃疾是把和平宁静的农村同污浊倾轧的“市朝”对立起来的。“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清平乐 题上卢桥》)他在官场里遭受排挤*,而在农村可以得到暂时的慰藉,寻求精神的寄托。正如他的朋友陆游说的那样:“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岳池农家》)。正是在这种复杂感情的促使下,辛弃疾才写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也只有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负,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类词的妙处。

这首《西江月》写的是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经历的一个片段。在一个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洁,照耀如同白昼,栖息在绿树枝杈上的乌鹊,以为曙光照临了,“呀呀”地惊飞而起,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树枝还籁籁作响呢!当它发现自己判断错误时,才在另一根树枝上停息下来。清风徐来,树枝轻摇,惊得沉睡的夏蝉也在深夜里鸣叫起来。就在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们的词人踽踽独行于黄沙道中,耳听着蝉鸣鹊叫,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国的骄子们似乎很理解我们词人欢悦的心情,于是为他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就从这青蛙的一片合唱声中,我们的词人已听到了丰收的消息。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他全部身心都沉浸在江南夏夜的舒适之中,于是情不自禁地翘首遥望天际,那里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挂在蔚蓝的天幕上。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是江南的盛夏天气呢!不知什么时候,忽然飘来几片浮云,恶作剧似地洒下几点雨来。这突来的阵雨打破了词人的雅兴,使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这夜来的飞雨。急于赶路,不暇四顾,路到溪桥一转弯,猛然抬头,嘿!一爿熟识的茅店就出现在土地庙的树林边。这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这幅江南山村月夜图,作者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段来表现的呢?

首先在词调的选择上,作者选用了易于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小令《西江月》。《西江月》词,为双调,五十字,上下阕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厌韵。这首《西江月》的“蝉”“年”“前”“边”四字都在平声“先”韵内,而结句的“片”“见”两字虽属仄声,但在词韵中也属同部。这样平仄韵同部互协,可以增加词的声情之美,而这两个仄韵字都安排在上下阕的结句上,声调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词更显得和谐有力。《西江月》每句字数大致整齐,为六、六、七、六句式。上下阕开头两个六字句,易于对偶。这首《西江月》上下阕开头两句对偶都很工稳。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别枝”的解释问题。据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是释“别”为“离开”,这里又有两种细微的不同说法,一是说月光“离别了树枝”,一是说乌鹊“离开枝头”;第二种是释“别枝”为“斜出的树枝”;第三种是释“别枝”为“另一枝”。我认为第三种解释是比较好的。因为“明月”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明月”对“清风”,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惊鹊”对“鸣蝉”,“惊”“鸣”都是动词,而且都有使动的意思,“鹊”“蝉”皆属能飞善鸣的动物;“别枝”对“半夜”,“枝”“夜”都是名词,“半”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别”亦应是形容词,若作动词,则与“半夜”不对偶。再说,词的下阕开头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对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够设想,精通词学的辛弃疾会在同一首词的对偶处出现不对偶的现象呢?其实,这里的“别枝”,与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诗之“蝉曳残声过别枝”中的“别枝”是一个意思。苏轼的“月明惊鹊未安枝”(见《次韵蒋颖叔》《杭州牡丹……》两诗),周邦彦的“月皎惊乌栖不定”(《蝶恋花 早行》),说的也是明月使鹊惊起,不能安栖,意境也是相同的。

其次,是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原都是无情物,而惊鹊、鸣蝉、青蛙,自然也不会有人的感情。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对于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来说,他所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畅、欢欣鼓舞的。整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情绪。词的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静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都是为了突出“说丰年”三字。上阕对“面”的渲染,已形成欢快喜悦的氛围。词的下阕则着重于“点”的刻画。作者选取了夜行途中一个带有戏剧性的特写镜头,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个妙趣横生的小插曲,使全词声情为之一扬。词的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而一、二句的“四二”句式,节奏轻快,跌宕起伏,末句的“转”字、“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夜来飞雨,并没有使作者懊恼、扫兴,相反,更增加了词人的兴致。有的同志认为“七八个星天外”是“写云层之密”,只是从云层里透漏出来七八个星星。但从整首词看,这样解释则缺乏情致。这一句是和词的首句相照应的,写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实景。黄遵宪《早行》诗:“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写的也是这种情景。如果云层很厚很密,那么酝酿时间必然较长,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个,那么月亮定是黯淡无光了,这样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准备,这与上阕所描写的悠然恬适的心境是不相称的。再说,作者经常来往于黄沙道中,对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准备,那结句的“忽”字就无着落。盛夏时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是月明星稀,清风徐徐,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着撒下“两三点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旧时茅居”才蓦然出现在眼前。“忽”字在这里用得是很传神的。所以我说这是“夜来飞雨”,是盛夏的阵雨。如果是未雨绸缪,大雨将至,那就未免有点大煞风景了,而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情调也不和谐。五代卢延让《松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诗亦云:“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辛弃疾在遣词用字上显然是受了他们的影响,但不能据此断定“七八个星”是由“云层之密”所致。

再次,全词用语明白如话,而又灵活多变,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轻快活泼的情调。辛词好用典,好发议论,但这首小词,作者一不用典,二不发议论,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应该说,像辛弃疾《西江月》这样描写农村风光的抒情小词,在整个古典词中是不可多得的。(张忠纲)

赏析四: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人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作者介绍一: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4卷本和12卷本两种。4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4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唐宋名贤百家词》本。12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传本通行者有四印斋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今人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点校本《稼轩长短句》。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桥,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炼,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朱光潜)

诗歌赏析——辛弃疾《西江月》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①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

② “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别枝:斜枝。

③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字面意思为走在阡陌之间,闻着稻谷的香味,听着青蛙叫个不停,农民们该有个好收成了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我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我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http://poem.8dou.net/html/poem/0/poem_330.shtml


杏花村里说丰年 提笔也说“杏花村”
踏访池州杏花村之风光,只见竹篱不假,桥也仍在,河上帆船缓缓行驶,向北航行,即可进入长江。黄公古井,刻有“黄公广润玉泉”六字,坐落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似烟非烟的纷纷细雨,红杏枝头挑出迎风招展的酒旗,花香混合着酒香,真是景不醉人酒醉人,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往事千年如烟如梦 杨柳依依,小桥...

仿写四季成语、诗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苏轼《浣溪沙》 6、兴尽晚回...

花香醉人的诗句有哪些?
三、李珣的《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中描绘了红藕花香频频飘入门槛,唤起了对往昔欢聚时光的怀念,那旧日的欢情如梦一般,现已音讯全无。四、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表达了稻花香气中预示着丰收的年份,同时蛙声阵阵,给人以宁静的夜晚...

写秋天的作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秋天也代表着丰收和希望。 清晨,东方那朦胧的山脉早已被初阳照的金黄,初阳吹醒了花朵,唤醒了鸟儿,此时我正照着暖阳来到了农场。到达了农场,一片金黄的稻谷映入眼帘,稻谷就如同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婀娜多姿,屹立在稻田中。一阵风吹过,金浪翻滚形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浪。呼呼呼这是...

诗词丨人间五月,愿你心中有美好,所见皆风景
在这难得的自在时光里,品一壶酒、一杯茶、一本书,皆是灵魂的解脱与释然。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宋·辛弃疾《西江月》五月的夜,因蝉鸣蛙声而更显清幽,漫山遍野的稻花香,则预示着丰收...

谁有关于花的诗句?
原文选段: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释义: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2、唐·崔道融 《梅花》原文选段: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

关于社会的诗句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实写又是一番景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中的“鹊”惊、“蝉”鸣、“蛙”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作者也并列于“鹊”、“蝉”、“蛙”中,好一个众生平和的世界! 人与自然“贵和”。古时,与松、竹、梅“岁寒三友”相伴...

描写夏日的唐诗!!急!!!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辛弃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关于乡情的作文初一
田野里翻滚着金色的麦浪,农民忙着收割稻子。一粒粒雪白的大米在剥米机的嚷嚷声中悄然出生,装进放米的大袋子里,饱满结实。偶尔碰到迷了路的青蛙大声呼唤,田野里其他的青蛙便这边那边响起呱呱的回应声,此情此景,倒也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雪从冬走过,留下来年希望。 家乡的雪是少有的,一旦下了便...

经典花诗歌语录说说
1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13、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水墨兰花》明徐渭 14、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春庄》唐王勃 15、丛幽一笑东篱晓,霜华又随香冷。晕色黄娇,低枝翠婉,来趁登高佳景。谁偏管领。是...

乾安县13341093037: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
沃衬补肾: 字面意思为走在阡陌之间,闻着稻谷的香味,听着青蛙叫个不停,农民们该有个好收成了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我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乾安县13341093037: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是什么?只是这一句 急啊!!! -
沃衬补肾: 意思翻译:稻田里的蛙声特别响亮,远远近近连成一片,伴这阵阵稻花香传扬在空气中,似乎向人们报告着丰收在望的喜讯.

乾安县13341093037: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
沃衬补肾:[答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今译〕清凉的南风送来阵阵稻花的芳馨,喧闹的蛙鸣好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初夏月夜景色的小词,以轻快灵巧的笔调反映出作者愉悦的心情.上述两句是词中尤感生动...

乾安县13341093037: 小学六年级语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沃衬补肾:[答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今译:清凉的南风送来阵阵稻花的芳馨,喧闹的蛙鸣好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

乾安县13341093037: 解释诗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沃衬补肾: “稻花飘香的香”,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蛙声一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这两句合起来,作者描绘的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抒发了此人的喜悦心情.

乾安县13341093037: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 -
沃衬补肾: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今译〕清凉的南风送来阵阵稻花的芳馨,喧闹的蛙鸣好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初夏月夜景色的小词,以轻快灵巧的笔调反映出作者愉悦的心情.上述两句是词中尤感生动的“细节描...

乾安县13341093037: 稻花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
沃衬补肾:[答案] 意思翻译:稻田里的蛙声特别响亮,远远近近连成一片,伴这阵阵稻花香传扬在空气中,似乎向人们报告着丰收在望的喜讯. 意蕴解释:这两决的本意是说在稻花飘香的时候,听见蛙声阵阵,好像在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年景.,蛙...

乾安县13341093037: 稻庄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
沃衬补肾:[答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稻花的香气里,乘凉闲坐,听着满地里青蛙的叫声,聊一聊即将取得的丰收年成. 农家傍晚休闲的场景. 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乾安县13341093037: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丰年和听取什么意思 -
沃衬补肾: 丰年:丰是指丰收,丰年就是指好收成的年头. 听取:“听取”译为“听见了”翻译过来就是:农民在稻花飘香的时节谈论着丰收的年景,听见了阵阵田蛙歌唱.

乾安县13341093037: 诗意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沃衬补肾:[答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